《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2.通过概念呈现和史料分析,了解城市化的含义、原因、历程、影响,存在问题等,分析推进城市化的原因,理解城市化在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环境、社会问题;(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结合高考真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课堂讨论,培养辩证、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城市的全面认识。(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现状,正确理解城市化的利弊,理性分析城市化所面临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为普通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本单元要求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分析不同形式的居住环境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而城市化是离我们最近的一种居住环境的变化形式,也体现了人居环境方面较为革命性的改变,至今我们依然处在这样的进程中。本课教学内容共有四个子目,即“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公共设施的完善”、“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四个子目存在逻辑关系,为方便学生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并展开教学,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即从探城市化之因、享城市化之果、诊城市化之病和破城市化之困,四个方面展开。教科书中的学习聚焦、史料阅读、思考点、课后探究与拓展栏目可提供给学生在课后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源,把握重点和难点,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课程,高三的学生经过对必修课程的学习,对城市化已经有所了解,史料研习、时空定位能力有所提升,具有相当的史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而且高中生正处于认知发展水平的黄金期,其记忆力、理解力都得到了发展,能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阅历尚浅,对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的把握还有待加强。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近代中外城市化的动因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城市化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1.导入语:观看视频--从平乡县发展看城市化,谈谈城市化给平乡县带来得新变化?2.随后引入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表现。 观看视频,说说平乡变化,从中理解和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和表现 基于学生生活的环境出发,让学生更能真实感受城市化带来的变化,理解城市化得概念和表现
新授:探城市化之因:多媒体展示文字资料,探究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动因和路径:材料1: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赖特纱厂的烟囱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豪富。 ——[法]保尔·芒图著,杨人楩等译《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通过文字材料、地图、饼状图、折线图,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和原因。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建国以来城市化发展呈现四个阶段的阶段原因是什么?3.直击高考:分析城市化的动因,中英的不同,认识各国的国情不同,城市化发展的道路、水平也各不相同。(2016·天津文综·14)---聚焦考点分析 知识迁移纲要下工业革命的内容分析资料并调用所学进行史料研读,分析问题。师生互动,师问生达,小组合作探究,生生互动,由代表发言。小组合作探究,由代表发言。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为展开新课铺垫。通过问题链、图表等形式的材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近代英国城市化的进程的动因和路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原因以及特点,加深对国情的认识,丰富中国史的知识内容。以高考为导向,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享城市化之果1.通过图片材料,结合平乡县发展的视频分析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对社会生活有哪些意义? 直观感受和说出城市化对社会生活的意义 展示便捷的交通、明亮的路灯、公园等,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城市化带来的便捷。
三、诊城市化之病1.展示视频,并让学生结合教材,说出城市化带来了那些问题?2.辩论:城市化利弊 学生观察、聆听、思考、讨论,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培养学生申辩式思维能力,以及利用史料分析当今问题的能力。
四、破城市化之困1.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到城市化有利也有弊,但却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世界上各国高度重视城市治理问题,让我们一起体悟国家治理下的城市化建设。展示材料,材料:于是1956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案》划定了“烟尘控制区”,区内禁止直接燃烧煤炭。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1964年,鲁尔区所在的北威州推出《雾霾法令》,应对雾霾危机。如今在德国,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对不少德国人来说,在城市里能坐城铁等公共交通就没必要开车,垃圾分类也必须仔细,投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已成潮流。 上世纪60年代末,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出现,从技术上解决了汽油燃烧不完全的问题。十多年后,洛杉矶所有汽车基本实现安装净化器。据统计,洛杉矶一级污染警报的天数1977年为121天,1989年下降到54天,1999年这个数字才降为零。 ——据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整理引导学生得出中外国家治理方面得措施,及时鼓励和更正。 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归纳要点。代表展示:政府主导,制定相关法律;注重新型能源开发;环保理念成为共识;治理周期漫长; 以中外治理个案来说明城市化如何进行治理。
课堂小结: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依然会存在一些问题,而城市的发展在借助科技进步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容城市化的内涵。今天的城市化不仅是指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更是城市设施水平的提高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我们要以开放、多远得心态来看城市化,最终我们要实现的是现代城市资源的创设与共享,从而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学以致用:当堂检测1.(2021·天津六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3)从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 )A.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B.城市的人口压力日益增大C.工业文明影响了城市发展 D.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2. 1855年,法拉第致信《泰晤士报》,描述他见到的泰晤士河:河水臭味刺鼻,呈现出一片浑浊的褐色。泰晤士河受到污染( )A.与英国工业化进程相伴而生B.展现了科学时代的消极影响C.暴露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罪恶D.缘于英国“城市病”的弊端3.(2021·北京东城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39)城市化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图,据此判断20世纪中期以来( )A.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最快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十分迅猛C.全世界已经全部实现城市化D.不同国家间的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渐增大 将自己学的知识讲出来,巩固新知 知识巩固
作业设计:采访身边经历过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的老人,请他谈谈对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切身感受,撰写一篇采访稿。 学生学完本课后的学习活动持续进行。
六、板书设计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探城市化之因——城市化的演进
二、享城市化之果化——1 居住条件的改善
2 基础设施的发展
三、诊城市化之病 ——城市化进程的问题
四、破城市化之困 ——共建美好家园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平乡县相关材料创设情境导入,利用图片、数据、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家乡变化感受认识城市化进程。围绕“城市化”这一主题设计了四个子目,探城市化之因、享城市化之果、诊城市化之病和破城市化之困,条理清晰、结构明确、易于理解。在情境设计方面,突出了生活实际、史料研习和高考真题相结合,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以“问题串、任务链”为主,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的能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
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在时间分配上,课堂中第一部分作为重点内容用时稍多。对于城市化的治理部分内容应该再丰富一点,一节课结束了,但是对城市化这样得热点问题的研究不能结束,以后的学习中也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