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3 15: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标要求】
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难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发展
【学科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探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条件和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状况,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明确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造福人类社会生活,培养家国情怀。
【名词解释】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保障人类的健康起到关键作用。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由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单位构成。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使得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医疗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一定医疗服务权利的制度体系。
药品供应体系:供应充分、质量可靠、价格合理、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体系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对保障人们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导入新课】2分钟
视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十年。这十年也是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的十年,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健康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的学习。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发展。
【自主预习】5分钟
阅读课本88-91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内容、意义:
(1)内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
(2)建立意义:对保障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项目 西方 中国
医疗卫生体系 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公共卫生监督工作也取得很大进展,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骨髓灰质炎、肺结核等许多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大力推进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
医疗服务体系 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我国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国家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药品供应体系 药品供应得到了基本保障。城乡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收入,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有效缓解了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
医疗保障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在很多西方国家得到推广。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这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 中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中国的卫生事业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创造了医疗史上的奇迹。
比较中西方医疗体系建立发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课堂探究】
1、推动西方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
材料: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受到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增大的影响,患病人数激增,国家开始重视疾病的防治,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技尤其是电与化学工业的发展的应用促进了医药事业的发展,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形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走向完善。
①二战后相对和平的政治环境;
②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③国家政策调整(社会保障、福利国家),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干预经济);
④自然科学领域的进步。
⑤现实的需要(环境污染、工作压力、患病人数);
2、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我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先后消灭了天花、沙眼、丝虫病和新生儿破伤风、霍乱、疟疾、鼠疫等烈性传染病;改革开放后,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卫生健康意识增强,同时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医疗服务人才。在科技上,国家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医学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
(1)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2)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
(3)医学人才增加、医学科技的进步(人工肤岛素、青蒿素等);
(4)借鉴了西方医疗卫生体系成果,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等。
3、【学思之窗】P88 中国是怎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首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人民健康当作民族昌盛与国家富强的标志。
其次,扩展健康服务内涵。“大健康、大卫生”要求我们除患者之外,还要将尚未患病的老人、儿童、亚健康人群等疾病易感人群也包含进服务范围中来。
再次,政府构建医疗保障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病有所医。
最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之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适应。
4、概括分析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推行的特点、目的及意义。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极端落后。1950年前后,东北各省率先自发采用合作制和群众集资的办法兴办基层卫生组织。1951年,卫生部要求基层人民政府加强基层卫生工作,大力训练“接生员”等初级卫生人员,号召个体医生组建“联合诊所”。1955年,山西、河南、贵州等地农村出现了一批由合作社自发组织的保健站和医疗站。它们基本是在乡政府领导下,以自愿为原则,每个农民缴纳几角钱保健费,便可享受免费预防保健及免收挂号费、出诊费、注射费的服务。到1956年底,这些省的集体保健医疗站发展到1万个,医务人员约10万人。1960年,中共中央充分肯定了合作医疗这一办医形式。随后,卫生部组织大批卫生技术人员下乡,培养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广泛建立合作医疗学习范本。20世纪60年代初,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达到20%—30%,到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普及率达到90%以上。
——摘编自姚力《中国共产党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与经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特点:从地方自发探索到中央主导推行(政府领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从局部地区到全国普及;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重视培养农村卫生人员。
主要目的:改变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的状况,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意义:有利于改变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的状况;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农村医疗保障事业积累了有益经验。
三、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1.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1)西方
①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为治疗一系列威胁人们健康的疑难杂症奠定了基础。
②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乃至较彻底的消除;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③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80年的62.8岁增长到2019年的72.6岁。
(2)中华人民共和国
①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②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8年的77岁,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城市、乡村的卫生条件都有所改观。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卫生习惯养成。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
3.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1)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传染病的预防、食品药品与公共卫生的监管,以及卫生知识的宣传取得巨大进步。
(2)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3)不少国家越来越注重精神卫生,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
(4)普通人也能够重视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疾患。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人类的社会生活又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运作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近几年的疫情防控中,中国在全球抗疫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保证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有效运作。
小组讨论:以新冠病毒为例,分析中国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防疫抗灾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具体事例,说明中国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在疫情当中的发展与作用。
面对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
面对新冠疫情能够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共同抗击疫情,说明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具备充分动员能力。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紧急加建并完善了其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有力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基本权利。
3、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药品供应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各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需求。
4、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与时俱进,及时将新冠肺炎检测、新冠肺炎治疗用药纳入医保范围,极大地减轻了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
当前,我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这场战“疫”深刻彰显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制度优势,也是党和国家推进治理能力建设的生动实践。
小结:通过视频感受下建国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飞速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正在为14亿人民带来更多福祉。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将会不断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将会进一步得到优化,健康中国建设将会得到进一步推进,人民也会得到更多健康福祉。
【课堂小结】
【随堂小测】
1、(2020·江苏·高考真题)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D.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2、2019年底湖北武汉发生新冠疫情后,中国较短的时间内相继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全国各地国有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医疗用品和防护用品,铁路、公路、民用航空等国有大型运输企业齐出动,将来自四面八方的医务人员和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武汉。这本质上体现了我国( )
A.各层级医疗机构的建立 B.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形成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公共疾病防控力度加大
3、2017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措施是 (  )
A.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B.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C.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D.加强“福利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