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3 15:06:22

文档简介

《水陆交通的变迁》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的第一课,整本教材的第12课。上承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下启本单元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涉及原始社会到近代社会几千年的交通变迁史,时间跨度大。教材分为四个子目《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交通与社会变迁》,前三子目阶段特征明显,着重强调经济发展对交通的作用,最后一子目则强调交通对经济的反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高二选考生,关于交通方面的知识在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中已有涉及,但不够系统具体化。学生在学习本课中应注意归纳阶段史实,思考背后的规律特征。让学生在史料实证中实现唯物辩证史观的升华。
三、教学目标
知道中国古代水陆交通的成就,从历史解释的角度分析在古代交通建设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认识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辩证关系,增强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学内容
重点:中国古代交通史实、交通改进对社会变迁的作用; 难点:经济发展对交通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视频《交通强国》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出交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并引导大家思考中国古代的交通状况。 二:主干知识 探路 1::交通的起源 ---古道溯源 【教师活动】PPT展示 (1)、原始的“路”: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2)、定居生活产生后交通的发展: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以来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2: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工道路的铺设-----取道人工 【学生活动】展示图片,结合课本,完成表格,中国古代陆路水路代表。 春秋秦汉 隋唐 元陆路意义水路意义
【教师活动】展示史料图片:讲解古代中国古代陆路 (1)秦朝: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2)汉朝: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3)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4)元朝: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会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教师活动】展示史料图片:讲解古代中国古代水路 (1)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2)秦朝: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其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3)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的南方和北方。 (4)元代: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学生活动】思考1:对比隋朝大运河与元朝运河,在路线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考2:请用唯物史观解释隋元运河开凿与变化的原因 论路 交通与社会变迁 【教师活动】展示史料:分析古代道路修建的影响,引导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 ①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②促进不同地区经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 ③便利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④强迫百姓服徭役,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消极) 【学生活动】课堂练习(略) 课堂小结 从天然到人工 —---古代陆路与水路交通的发展------经济发展推动交通改进 交通的影响——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改进反作用于经济 引导学生用马克思基本原理和唯物辩证的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相互作用(共10张PPT)
水陆交通的变迁
汇报人:XXX
时间:2022.4
目录
探路:古代中国水陆交通
01
论路:交通与社会变迁
02
一:探路
①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一)古道溯源
②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古道天成
(二)从天然到人工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工道路的铺设
取道人工
学习任务: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中 国 春秋 秦 汉 隋 唐 元
陆路
意义
水路 意义
探 路
1:中国古代的陆路
(1)秦朝: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秦朝五尺道
驰道是秦的主要交通框架,类似于今天的国道或高速公路
直道其实一点也不直,九曲十八弯。主要是对付和防范匈奴
五尺道主要是沟通西南夷地方
(2)汉代:
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
(3)唐代:
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4)元朝:
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探路:
2、中国古代的水路
春秋时期:已有运河(506BC胥河,世界开凿最早的运河)。
秦朝: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元朝: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秦并六国后,秦始皇为开拓岭南,统一中国,转运军饷,在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秦始皇迅速统一岭南。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变化:裁弯取直,不再经过洛阳,增加海运。
反映了政治中心北移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利于保障粮食供应,便于巩固统治,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问题探究
材料2: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 便利的交通,不仅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还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1:(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①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②促进不同地区经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
③便利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④强迫百姓服徭役,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消极)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秦朝道路系统为例分析古代道路修建的影响。
二、论 路 交通与社会变迁
随堂演练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秦朝驰道的修建( )
A. 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B. 有效地扩展了统治疆域
C. 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
D. 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D
从天然到人工 ——古代陆路与水路交通的发展
交通的影响——交通与社会变迁
课堂小结
经济发展推动交通改进
交通改进反作用于经济
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