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咏史怀古”向来是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客骚人、仁人志士借以抒怀的范式。或托古讽今,或叹逝伤今,或以感怀身世抒写幽思,或以凭吊先贤激励后进,或以关注现实达成劝诫,或兼有其类不能自已……但无论哪一种“咏怀”,都是一种“凭栏易生追昔梦,回首难掩抚今情”的形之于外,都有着对人生、历史或现实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追索,这些体验和思考仍有后学者玩味和内化的价值。
“用典”是本词的最大特色。作品中的“典”承载了丰富的感性和理性意义,“用典”,不仅能凸显而且能有效地推进和发散作者的体验和思考。分析作品“用典”,对深入领会怀古之作的表现手法和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着重要意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课前热身】
字词梳理:
1.正音?
舞榭歌台( ) 寻常巷陌( )
? 封狼居胥( )?
答案:榭xiè,陌mò,胥xū。?
2.辨音?
寻常巷陌( ) 巷道( )?
答案:xiànɡ,hànɡ。?
3.辨形?
亭( )(xiè) 凋( )(xiè)
输( )(yínɡ) ( )弱(léi) ( )政(yínɡ)?
答案:榭,谢;赢,羸,嬴。
词语积累:
1.词语释义?
风流:流风余韵。?
金戈铁马:比喻战争和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的雄壮威武。?
封:古代帝王筑坛祭天。?
赢得:落得。
? 北顾:向北回望。顾,回头看。
? 烽火:本指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这里喻指战火。
? 路:宋代的行政域名。?
可堪:不堪。?
2.词义辨析?
衰退 衰萎?
衰退:指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出现衰落。?
衰萎:衰败和萎缩,程度较重。?
自咎 自疚?
自咎:自己责备自己。?
自疚:对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不安。?
捉摸 琢磨?
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
琢磨:思考,考虑。
资料园地:
1.走近作者?
词中之龙——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 ( http: / / www.21cnjy.com )轩,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出生在金人统治下的山东历城一个官僚家庭,北方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爱国精神给他以深刻的教育。从年轻时候起他就积极参加抗金活动,而且组建了“义军”,立志恢复中原,坚决主张抗金。南渡后他曾经向南宋王朝进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提出自己的抗金建议,陈述收复大计,但都没有被采纳,而且他还多次被贬官。42岁后落职闲居长达20多年。辛弃疾一生壮志难酬,最后在大喊“杀贼”声中与世长辞。辛弃疾的词现存600多首,题材广泛,意境深远,手法多样,善于用典。他横刀跃马登上词坛,拓展出了一类虎啸生风、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辛词内容多与战争和军事相关,相应的使词的意象群也出现了一个大转折:刀、枪、剑、弓、钩、箭、铁马、将军、骑兵等屡屡出现,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使词中女性的柔婉美让位于血性男儿的力度美和崇高美。他把爱国抱负和满腔忧愤倾注到词作中,形成雄奇豪壮、苍凉沉郁的风格,因而被后人称为“金戈铁马的词豪”。?21教育网
2.探寻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登临镇江北固亭时所作。当时韩侂 ( http: / / www.21cnjy.com )胄把持朝廷权力,企图用北伐中原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于是起用闲居八年的抗金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先任命其为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次年调任镇江知府。镇江古名京口,素来是军事重镇,处于抗金前线。韩侂胄抗金的主张符合辛弃疾雪耻复国的一贯志愿。但是,他认为伐金一定要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否则会重蹈覆辙,使北伐陷于失败。在任时,他制军服,派遣间谍,搜集情报,招壮丁并进行训练,为伐金准备条件。可是韩侂胄一伙,政治腐败,奢糜淫乐。辛弃疾对于这种政治局面忧心忡忡,在登临北固亭时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杰作。?
3.辛弃疾词名句集录?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
(2)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
(4)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5)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21cnjy.com
(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www.21-cn-jy.com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9)壮岁旌旗拥万夫,锦〖XC字6.TIF;%130%130,JZ〗突骑渡江初。(《鹧鸪天》)?
(10)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
(1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
(12)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踏莎行》)?
(1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
(14)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南乡子》)
文苑小憩:
【美文欣赏】
夜读稼轩
豪气、悲歌、剑影、刀光;细语、思念、忧伤、怀想。深远的意蕴,五彩的华章,在我心中汇聚成宋词的形象。?2·1·c·n·j·y
偏爱宋词,由于温婉的宋代词坛里被辛弃疾注入了忠诚的力量。他将自己的豪气,化为满腹愁肠,将宋词吟咏成人间的绝响。?21·世纪*教育网
文武双全的稼轩,空怀一身抱 ( http: / / www.21cnjy.com )负,却只能听任年华虚度,将无尽的才华浸泡在杯中,独自啜饮;把缕缕忠魂,化为无尽的哀伤,和着英雄的鲜血流淌。醉酒吟风中,漫不经心就将宋词推向了文学的高峰,让后人无限景仰。?www-2-1-cnjy-com
无眠的夜,我以稼轩的壮词下酒,品出了无数的豪放,其中还有丝丝缕缕挥之不去的无奈和忧伤。?
今宵梦醒无酒,我用一个文人真诚的灵魂,与你沟通和你交流。?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却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梦想失落在远方,纵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也听不见朝廷呼唤的轻微声响,只能唤取红巾翠袖,揾一把英雄泪。稼秆,在你迷离的泪光中,我读出了忧愁风雨,也读懂了人世的变幻、沧桑。? 21*cnjy*com
空负了一身惊人艺业,却没有将军百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声名裂,委靡的南宋朝廷,因其短浅的目光,失去了一位出色的将领,但却让文学史上从此拥有一座丰碑。如果宋代词坛失去了你,就要丧失多少雄壮!?【来源:21cnj*y.co*m】
还在怀念七八个星天外,刹那间风云突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弓如霹雳弦惊。此时你一定想拔出手中的剑,但你只能无奈地端起杯中的酒,此刻,认为“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你,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版权所有:21教育】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山河依旧秀美,只是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沦落敌手的大好河山,似一片乌云,遮挡了词人遥望祖国的视线。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一次次失去为国建功的机会,因为你的正直,因为你的武艺,因为你的华彩,完美得让人生嫉。但文坛一定会为你的到来而喝彩,多年以后,人们会遗忘很多将军的名字,但更多的人记住了你——一个词人的无限风光。?
西风猎猎。江水苍苍。?
今夜以酒为伴,醉读你的文采 ( http: / / www.21cnjy.com )。欣赏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沙场秋点兵”的风范,也欣赏你“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的醉态,更欣赏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平静的稼秆,看到的是一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温柔的风景:醉里吴音相媚好,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豪放的稼轩,将赤胆忠心剖出,化为易水潇潇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对酒当歌。醉眼朦胧中,我读懂了一个伟大的生命,一个真实的灵魂,读懂了你的苦楚,读懂了你的豪放,也读懂了你惊天地泣鬼神的忧伤。?21*cnjy*com
忠诚,信念,汇聚成一杯浓烈的酒,灼伤了我的眼眸,让我在这个寂静的夜晚,体会悲壮。
愁绪,感慨,凝结成沉重的词章,刺穿了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心脏,让我在这个凄清的夜晚,泪眼迷茫。? 今宵酒醒无梦。一个词人的铮铮铁骨,跨越时空,在电闪雷鸣之中,发出不绝的声响。(选文有删改)
【大家文坊】
郁孤台之魂
徐南铁
?
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相会。
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在台上徘徊。
你还在俯望着江水吗?这江当然不是八百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的江。八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你叹息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如今,废城墙外建起了一座华丽的人行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木船相连。21·cn·jy·com
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吗?对岸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鹧鸪曾经为你的壮志抱屈,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今天,你的鹧鸪已飞入历史的深处,对岸陈列的是工厂、民居。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
幼时就读过你的“郁孤台下清江水”。那时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赣州,却不知这郁孤台就在赣州的西北角。及至知道了城内叫田螺岭的高阜就是你“西北望长安”的高台,我急匆匆兴冲冲地骑着自行车奔向那里,想依着你的英雄去领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沉郁、苍凉以及辽邈的历史感。没想到红漆剥落的院门被把铁锁紧扣。抬眼望去,郁孤台一派败落不堪风雨之貌,灰冷、凋敝,连板壁也不全。只有晾在台上的几件艳丽衣服才见出一分亮色。但是,在蓝色天幕的衬托下,郁孤台的飞檐高高翘起,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
今天,我们终于在郁孤台相会了!
今天的郁孤台披红点翠,焕然一新,好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副古装的雍容贵态。我相信作为一个“横绝六合,扫空万里”的词人,你不会为一座郁孤台的兴衰慨叹。你的身影本不是因台的兴衰而兴衰的。
三层的郁孤台高不过15米,但因建在高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赣州尽收眼底。赣州不居交通要冲,除了当地文人墨客偶尔雅集,郁孤台游人不多。这更好,我可以静心同钟爱的词人一起面对这无限关山无限江天,让无限思绪扑面?而来?。
我问辛弃疾,在郁孤台一千多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中,它接受过那么多的咏唱,苏东坡、文天祥、戴复古、李梦阳……都是文坛巨子,为什么只有你的一首《菩萨蛮》成为千古绝唱?
辛弃疾不语。我久久凝望着他极目天外的侧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那非常熟稔的神情渐次幻化为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龚自珍……我猛然明白了!这问题的答案是:贯穿着中华文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辛弃疾词中强烈地闪光。
“可怜无数山”的襟怀,“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不就是中华文化脉搏上激越的音符?
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台颓,这种精神不颓。即使滔滔江水干了,这种精神也将奔流不息地传衍……
辛弃疾依然徘徊在孤台上。我走下郁孤台来,久久地回望郁孤台。也许,历代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一片丹红?
郁孤台之魂郁结着民族魂!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本词借古事比今事以抒发感情的特色。
2、领略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诵读法、点拨法为主,讨论探究为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1)
让学生以对对子的形式由霍去病引出词人辛弃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名字“弃疾”说出词人的心病为恢复中原故土。(播放幻灯片2,3)
。
让学生说说对辛弃疾其人,引出课题。(播放幻灯4,5)(课题和写作本词背景1)
2,活动安排:本课安排三个教学环节,浅味,品味,拓展延伸。
在教学活动的引领下,学生通过思考,诵读,讨论,达到的预期学习效果是:
学习目标1,2;背诵本词。
在浅味即感知阶段,老师在帮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的同时,相机练习诵读方法:节奏,重音,情感的起伏。
感知阶段之后,是品味感受情怀阶段。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 师问: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
生答:
景: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孙权、刘裕
2、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他们有着共同点: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3、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想想用这二个人的典故,还蕴含了什么意思?
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置千百万中原百姓“遗民泪落胡尘里,遥望南师又一年”的痛苦现实于不顾,依旧饮酒作乐,天天歌舞,夜夜笙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当时一个叫林升的诗人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首《题临安邸》讽刺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已经国破家亡了,他们竟不思复国还乡,仍沉迷于声色犬马,醉心于灯红酒绿,早已忘记了国恨家仇,哪里能与建功立业的孙权、刘裕相比!———讽刺宋室昏聩。
4、 上片小结:呼唤英雄豪杰,缅怀英雄业绩,表达自己盼望南宋当局者能抗金救国的急切心情。
5、思考:下片运用了哪些典故?请简要说说其中的意思。
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 封狼居胥(霍去病)
佛狸祠下(拓拔焘) 廉颇老矣
6、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7、思考:用廉颇的典故,一句折射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处境?
以廉颇自况,他老当益壮,仍然想为国效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他很可能会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出处:21教育名师】
8、下片小结: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全词小结: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对孙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慨叹英雄难觅;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佗胄草率冒进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一个报国无门者、一个大英雄泣血的内心独白!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首伤今之作!
用对联总结辛弃疾爱国激情:满怀悲愤意,一颗爱国心
在反复诵读并理解词人情感的基础上,师生配乐美读。
学生联系自身知识储备,既是对词人的悲愤之情的升华,与爱国之情的张扬,同时也有鼓励学生积累的意识,对写作也能有很好的促进。2-1-c-n-j-y
【板书设计】
典故 悲愤
孙权风流
寄奴建功 伤今
元嘉北顾 鉴今
佛狸声喧 讽今
廉颇问老 怨今
【学习效果评测工具和方法】
1, 通过检查,学生能有表情背诵本词;
2, 课后评测练习;
3, 就《倾听历史的回声》主题单元中两首词写一篇比较性鉴赏文章。
附:
“个人学习成果”(比较性鉴赏文章)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权重) 评价等级
优(25~21分) 良(25~21分) 一般(25~21分)
见解与情感(20分) 我能根据阅读、讨论所得,对苏轼的旷达与无奈、辛弃疾的爱国与愤懑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且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思想感情积极向上。 我能根据讨论所得,对苏轼的旷达与无奈、辛弃疾的爱国与愤懑作出较为合理的评价,且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借用了资料与书本上的观点和说法。
感、词的表现手法、词的风格等多方面进行比较赏析,分析准确、合理。 我能联系苏轼、辛弃疾生平经历,从“怀古”的目的、词的情感、词的表现手法、词的风格等方面有选择的比较赏析,分析比较合理。 没能联系苏轼、辛弃疾生平经历,对其词作进行比较赏析,或比较的角度单一,或分析欠合理。
形式与结构(20分) 我在教师提供的“比较鉴赏性范文”形式基础上,有所改进,构思新颖、独特,文章结构完整,脉络清晰。 我借鉴了教师提供的“比较鉴赏性范文”的形式,结构完整,脉络清晰。 的文章结构欠完整,或脉络不清晰。
语言与表达(20分) 我的论述条理,逻辑性强,语言流畅,有文采。 我的论述注意了条理性和逻辑性,语言流畅。 我在条理性、逻辑性或语言的流畅方面有待加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评测练习
课后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瑾(jǐn) 浪淘(táo)尽
羽扇纶(lún)巾 还酹(lèi)江月
B.强虏(lǔ) 雄姿英发(fā)
故垒(lěi) 西边封狼居胥(xū)
C.樯橹(qiánɡlǔ) 寻常巷(hànɡ)陌
舞榭(xiè)歌台 早生华(huā)发
D.佛(fú)狸祠 金戈(ɡē)铁马
仓皇(huánɡ)北顾 惊涛(tāo)拍岸
答案:B
解析:A“纶”应读ɡuān;C“巷”应读xiànɡ;D“佛”应读bì。
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句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答案:C
解析:A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扬州路烽火。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借代用法的是( )
A.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羽扇纶巾
答案:A
解析:“寄奴”是刘裕的小名,不属借代。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可堪回首
(4)寻常巷陌
(5)烽火扬州路
(6)封狼居胥
答案:(1)英雄业绩
(2)指代精锐的部队
(3)哪堪,怎堪
(4)这里指街道
(5)宋时行政区域名称
(6)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5.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作者是 ,号
,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词风和 相近,都是 派,因此被人合称为“ ”。 21教育网
(2)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
(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鸦社鼓。 : , ?答案:(1)辛弃疾 稼轩 苏轼 豪放 苏辛 21·cn·jy·com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6.词中所用典故和它相对应的人物,匹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②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③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④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A.①刘裕 ②刘裕 ③诸葛亮 ④周瑜
B.①刘裕 ②刘义隆 ③周瑜 ④孙仲谋
C.①刘义隆 ②刘裕 ③周瑜 ④诸葛亮
D.①刘义隆 ②刘义隆 ③诸葛亮 ④霍去病
答案:B
7.下列对联与所吟颂的作家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
①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②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唯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③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A.①辛弃疾②白居易③李清照
B.①辛弃疾②杜牧③卓文君
C.①苏轼②白居易③卓文君
D.①苏轼②杜牧③李清照
答案:A
课堂延伸
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8~11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www-2-1-cnjy-com
8.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榭”,台上的房子。“风流”,指的是繁华景象和英雄事迹的流风余韵。 21*cnjy*com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金戈”,金属制成的武器。“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草草”,草率,轻率。“赢得”,博得。“仓皇”,手忙脚乱。 【来源:21cnj*y.co*m】
D.“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堪”,哪堪,哪里忍受得了。“神鸦”,飞集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祭神听奏鸣的鼓乐。
答案:C
解析:“赢得”是“落得”之意。
9.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发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古之幽情,写的是现实的感慨,无论是孙权或刘裕,都是从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东南的。这和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忍耻忘仇的怯懦表现形成鲜明对照。 【出处:21教育名师】
B.词人借用刘裕的典故,告诫南宋朝廷:要慎重啊!你看,元嘉北伐,由于草率从事,本想要建立“封狼居胥”的功绩,只落得“仓皇北顾”的哀愁。 【版权所有:21教育】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65岁,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词人所担忧的事,后竟成了事实,韩侂胄不仅不接受他的不要草率北伐的建议,而且在北伐前夕免去了他的官职。 21*cnjy*com
D.本词典故运用得非常成功,巧借历史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答案:B
解析:借用的是刘义隆的典故。
10.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怀念廉颇,痛感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
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C.作者怀念廉颇,用追述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史实来影射南宋统治者。
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
答案:B
解析:“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表明尽管自己的爱国之心到老不衰,但不被朝廷重用,故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的愤慨。 2-1-c-n-j-y
11.对这首词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阙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不但后两句的画面具有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21·世纪*教育网
D.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系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C
解析:“力不从心”不当。
合作探究:
12.辛弃疾词的创作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点和他以前的词人有明显的不同,就是多用典故。有人因此说他的词缺点是好“掉书袋”。有人认为“用事多”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毛病,对这种说法,你怎么认为??2·1·c·n·j·y
探究:这是不准确的批评。我们应该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体的分析,辛弃疾原有许多词是不过度贪用典故的,但这首词却并不是如此。本词虽然用典较多,但都关合时事,用得十分贴切,艺术感染力很强。它所用的故事,除了廉颇一事以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故事,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相联,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史事,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宋词里是不多见的,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旨表现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根据上下片内容谈谈此句的具体含义。?
探究:上片通过追慕古代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雄,感慨昏聩不振的南宋现状;下片则是从嘲讽古人着笔,汲取历史的借鉴。南宋的不抵抗主义,带来令人目不忍睹的现实,投降派没有丝毫的敌情观念,更无收复国土的雄才大略,谁可改变这令人痛心的现状呢?词人想起了历史上曾与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来。廉颇当着赵王派来的人一顿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以显示自己尚能领兵作战。辛弃疾以廉颇自喻,表达了希望被朝廷任用,继续为国杀敌立功的悲壮苍凉心情。这几句意思是:我虽然老了,还有廉颇一样的雄志,可是有谁来关心我、重用我呢?特别是“凭谁问”三字,含有无限悲辛,反映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悲哀。《词诘》评此词曰:“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声,如闻其声。”?
14.《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词,试比较这两首词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探究:共同点:一是格局基本相似,都是即景抒情,由景、事生议;二是议论有一定的深度,与现实有一定的联系。?
这两首词表现手法的不同点:一是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有微小的变化。《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片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前片写景中就含有议论,后面议论中也有写景的地方。二是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上来,思索宇宙人生的意义。辛弃疾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三是苏词多铺叙,显得显豁;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课外拓展:
对比阅读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15~16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①,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①兜鍪(móu),古代头盔。
15.“生子当如孙仲谋”,语出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请说出作者用典的作用。
答:
答案: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孙权与之对垒而获尊敬,刘琮束手而降为其所耻笑。在南宋风雨飘摇的政局中,不也有主战与主和两种人吗?稼轩只说前一句赞语,让人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意识到其潜台词:当朝主和的诸公,不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吗?此言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要求奋发图强的呼声。 21cnjy.com
16.试分析两首词意境、表现手法的相同点。
答:
答案:两首词都是气魄弘大,意境雄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首词都写登上北固亭悼念古代英雄,以讽喻南宋统治者,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两首词都灵活自如地使用了典故。 www.21-cn-jy.com
17.同是豪放派词人,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生遭遇,不同的时代背景,使苏轼与辛弃疾的豪放风格迥异。下面一段文字对他们进行了比较评价,请补写空缺的内容,要求句式与横线上的句子保持一致。?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旷达,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豪放、沉郁。如果说苏轼是儒雅旷达的学者,辛弃疾则是 ;如果说苏轼是潇洒出尘的白鹤,辛弃疾则是 。
答案:心系家园的英雄 志高念远的苍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2张PPT)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
霍去病
辛弃疾
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梁衡《把栏杆拍遍》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梁衡《把栏杆拍遍》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本词借古事比今事以抒发感情的特色。
2、领略作者的爱国情怀。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65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ō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yì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写下这首词。
(一)浅味——认知文本
解决三个问题:
1、读准字音
2、读通文义
3、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千古江山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久远的年代
英雄业绩
精锐部队
草率
落得
不堪,哪堪
(二)品味——感受情怀
提示:古代文人的怀古之作,往往是借古人古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
背景2
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置千百万中原百姓痛苦于不顾,不敢与金人决一雌雄,他们畏敌如虎,妥协投降,苟且偷安,不思复国还乡,沉迷于声色犬马,忘记了国恨家仇。
四十三年前 四十三年后
情状
民心
作者用意
烽火扬州路
一片神鸦社鼓
民心思归,可用
民心麻木,难振
讥讽——,提醒——。
背景3
辛弃疾作为南宋臣民总共生活了四十几年,在这四十几年里,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尽管他一再上书,力主北伐,但朝廷从未真正采纳过他的建议。
满腔悲愤意,一颗爱国心
(三)拓展延伸
历史上你还知道哪些类似于辛弃疾这样的英雄人物,并说出他们的一两句名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宋】岳飞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 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辛弃疾)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