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浙江省慈溪市慈吉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二专题《图片两组》课件(14张)+教学设计(2份)(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优课】浙江省慈溪市慈吉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二专题《图片两组》课件(14张)+教学设计(2份)(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1 17:50:51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每张照片都在讲述
——《图片两组》教学
慈吉中学高中部 朱星期 纳粹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共杀害了约7万名被关押者,平均每天约100人。
*了解图片发生的 背景
*突出图片展示的 主体
*抓住震撼人心的 细节
*揣摩图片人物的 心理
*反映图片作者的 意图
*注意图片构成因素之间的 关系如何读懂一张照片? 谢谢各位同学
所有的图片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因为时间,因为空间,因为对象,因为视角,请学会用本堂课的知识来解读图片。
——朱星期 教学设计
图片两组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图片进行个性化解读鉴赏的能力;
2、唤发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情感体验,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合理推断的思维能力等。
【学情分析】
图片两组》的学习方式是开展活动体验,结合品评记录战争主题的图片,感受战争中人的命运,理解世界人民祈祷和平的愿望。对于这一主题的理解,学生的感受并不深刻,需要教师多方引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来解读图片,能够为图片加上符合其内涵的小标题,配写符合图片情景和主旨的解说词,以提高鉴赏图片的能力
【重点难点】
如何鉴赏图片并组织语言解读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拍照,然而真正的摄影是有知识和学问的。只有学会欣赏优秀的图片才可能拍出优秀的图片来,那么在读图的时候我们应该掌握哪些鉴赏技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学如何解读图片。
(多媒体展示一战二战科索沃战争的损失“统计表”,再让学生观看集中营死难者的尸体堆积如山的“现场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图片给人带来的最直观最能引发人想象的特殊效果)
【讲授】
二、展示解读图片的技巧
*了解图片发生的 背景
*突出图片展示的 主体
*抓住震撼人心的 细节
*揣摩图片人物的 心理
*反映图片作者的 意图
*注意图片构成因素之间的 关系
三、再读图片,感悟鉴赏。
1、师生共同鉴赏第一幅图片。
(1)、画面最震撼你们的是什么? (投影:王小亭拍摄的上海火车站废墟中的小孩)
生1:凌乱的废墟。
生2:小孩的哭泣
生3:身上的血
师:很好,第一个同学注意到了图片的背景,第2第3位同学注意到了细节 。
师(补充背景知识):课文的文字背景告诉我们,王小亭在拍摄了这张照片后,他的双脚浸透了鲜血,还有一个背景,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当年,宋美龄访问美国,到美国发表演讲争取美国人民美国政府支持抗日的时候,正是带着这张照片去的,可以说,这张照片最终让美国人民愤怒了,也最终让日本人愤怒了,由此可见这张照片的力量。
师: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小孩的啼哭不是个很常见的景象吗?老师想把这张图给改动一下,比如剪去图片的三分之二背景,再把小孩放大,效果又会如何呢?
生:背景很重要
师:没有错,这张图片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巨大的废墟作为背景,小孩的啼哭就沦为平常之景,日本轰炸机的力量,废墟的阔大背景和小孩的孤单无助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所以要看懂这张图,我们应该要注意图片内部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图片的历史和文字背景。
2、请同学们再来看下一张图(投影:滇缅公路百姓修路)
师:你们看,这张照片有哪些震撼人心的地方?
生:(仔细看,但没什么表情)
生1:这张照片表现了抗战时期底层百姓对战争的支持。
生2:我觉得这张照片想要反映底层百姓被迫参加劳动的场景。
师:(惊讶)为什么两个同学对这张照片会理解的不一样呢?看来老师要为这张照片再补充下背景知识。1938年,抗日战争已经爆发,日本封锁了中国所有的东部海上运输要道,苏联停止了对华援助,很多海外的华侨援助的物资没有办法运到中国来。这时,中国的很多老百姓都纷纷投入到了修路的活动之中,看来这样的背景不补充,我们不法感受到这张图片作者的意图,无法把握住这个画面震撼人心之处。
师:我们再来看下张图(投影:日本投降后,重庆市民的狂欢)
生:(脱口而出)奥运会
师:我听到有人在说奥运会,为什么你会这样认为?
师:其实我在第一次看见这张照片的时候,以为是在某个演唱会的现场,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我们要知道这张图片拍摄于何时何地才行。
师:没有错,刚才老师给大家提供这两副照片都告诉我们,如果缺乏背景的交代,我们将很难把握图片的深刻内涵,只有当我们知道这是发生在日本投降之后的重庆,你才能体会到老百姓当时的内心。
3、那些接下来这两张图,我们该如何去解读呢?(投影一:被纳粹强迫穿上军服的少年)
生1:我注意到了第一少年的微笑
师:你总微笑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1:他似乎对战争缺少认识
生2:他的衣服和他的人不匹配,说明他们是仓促间被迫的行为。
师:非常好,你关注到了照片很细节的东西。
生3:我觉得左边和右边的两个小孩的表情和最前面这个小孩的表情不一样
师:不一样在哪里?它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3:我觉得第一个很阳光,第二三个比较陶醉,满足。
师:老师感觉到,刚才几位同学都关注到了这张图片的细节,而且解读都不一样,说明一张照片中也许表达的主题并不完全一致,它可以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大家从少年的微笑中和歪着头的状态中感觉到了少年的天真无邪,从几位少年老成的“军人”身上又读到了陶醉满足,大家一定见过非洲的少年军人,还有我们的小兵张噶,无论是哪一个故事,都让我们感觉到,战争的残忍永远伤害的都是我们的下一代。
师:接下来请大家看下面这副图。(投影:纳粹溃逃后的宁静中午,一个小男孩走在遍布尸体的道路上)
师:这张照片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生1:路边的尸体
师:你注意到了背景
生2:小孩歪着头,似乎不敢看尸体。
生3:小孩的步态很悠闲,小孩的表情很无所谓。
师:你关注了神态动作,悠闲无所谓一词用的非常好,你简直看到这个小孩的心理去了。
师:按常理,我们一定不敢在这样的路边走,如果要走,我们也会走在路的另一边,你们怎么看呢?
生:说明尸体对他来说司空见惯了,还有路的另一边也是尸体。
师:答的很好,路的另一边也是尸体这其实是图片的留白艺术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
师:刚才这两副图,大家注意到了,我们必须要抓住图片的细节,才可以读出人物的内心。
4、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张课堂作业。(投影:集中营士兵回到废墟的家,勃郎特下跪与安倍拜鬼,士兵与钢琴师,两张底层百姓生活剪影)
生1:我觉得这张照片最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士兵在哭泣。
师:可是我觉得这张照片像是一个走累的人在路边的小憩啊
生1:因为文字背景告诉我们他是从战俘营回来的。
师:说明背景很重要
生2:这张照片还需要关注这个人物的心理,战争中,集中营里也许他没有哭,然而家的摧毁,让他流泪了。
师:你看了图片很细节的东西。
生3:我觉得波浪特下跪的表情值得关注,还有他的手势。
生4:周围人惊讶的眼神也值得关注。
师:两位同学分别从背景和细节两个角度对他作了解读,不过老师这里也要提醒大家,有些图片从内部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内涵,有些图片可能需要建立外部关系才能更好地看出图片的意义来,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安倍拜鬼的照片,就是为了说明两个大国领导人,两个民族对历史的认识,高下立分。
师:还有老师也提供一个角度供大家鉴赏,波浪特下跪之前的心理斗争也许是这张照片中我们需要关注的,他在国内有反对派,还有纳粹残余,他代表的又是整个德国,他这样的行为甚至是对人类所有已发动战争和正发生战争的人的道德拷问,所以看似平静的勃郎特,此刻的内心应该是翻江倒海吧。
生5:老师,这张士兵与钢琴师的背景很有意义。
生6:可是背景都虚化了啊。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没有错,虚化背景意味着什么呀!
生:(全体)突出主体
师:所以我们不需要去关心虚化的背景,那应该注意主体的什么呢?
生7:战争时怎么会有钢琴呢?
师:你怀疑的非常好。
生8:我觉得一个是背着枪的士兵,一个是钢琴,象征意义不同。
师:你关注的非常准确,这说明本张图两个要素的关系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这两样事物本来不该在一起,就像有同学怀疑的一样。他们在一起了,就体现了图片元素之间的冲突,那么本图想表达什么意图呢?
生9:表达对弹钢琴的追求,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厌恶。
师:非常正确。
生10:我注意到最后一张图中父子3人的目光
师:很好,眼睛这个细节是这张图中最重要的一个点。
生11:还有人力车夫这张图中雨和人物表情动作的矛盾。
师:是的,雨和人两个要素构成的矛盾关系,让我们感觉到了车夫的艰辛。
师:早上的霞光照耀到这父子3人的身上,从他们的眼睛里,我们读到了什么呢,也许是茫然,也许是期待,总之两张图,都让我们感觉到,摄影者的意图是想告诉我们,他想表现出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
结束语:好了,同学们,通过本堂课,老师想告诉大家,所有的图片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因为时间,因为空间,因为对象,因为视角,请学会用本堂课的知识来解读生活中的图片。 谢谢大家,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