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3 16:3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的第四课,包括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签订三个子目,子目之间关联性强,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组织联军发起侵华战争,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课内容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步,给我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的出路何在?因此本课既上承接多次战争,又为后来学习孙中山等历史知识作铺垫,具有良好的过渡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通过先前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知道我国在战争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这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打下良好基础。义和团运动是广泛群众性爱国组织,正确评价义和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授本课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材料研读能力,较多挖掘有助于培育家国情怀的教育资源,有效进行历史教学。
三、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自主学习和教材梳理,掌握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列举《辛丑条约》的内容。(时空史观、史料实证) 2.通过材料研读和比较探究能够辩证评价义和团运动;认识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理解《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通过了解八国联军野蛮残暴的罪行,揭露帝国主义的残暴性,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义和团和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签订等基本史实。
五、教学难点 评价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讨论法、表格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研读。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场运动”“一次战争”和“一个条约”,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组织联军发起侵华战争,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学习这些史实。 认真听讲,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一场运动”“一次战争”和“一个条约”等语言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义和团运动
1.兴起 出示义和团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讲明义和团的性质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引导学生探究义和团为何能够发展壮大起来? 了解义和团的兴起。 学习义和团兴起,为接下来的知识作铺垫。
背景 出示《时局图》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结合下面材料思考:义和团运动为什么能发展壮大起来? 材料研读 【回答】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材料研读,培养学生材料分析、历史解释的能力。
斗争方式 出示义和团揭帖(节选)材料和图片,请同学观察图片,结合材料和课本回答义和团运动的斗争方式。 【回答】张贴文告、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办学会报刊 【过渡】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并没有放弃变法,继续为变法做准备,维新派转而把目光投 认真听讲,知道维新派创办学会报刊的措施。 自然过渡,发现维新派下一步要进行创办学会报刊。
4.口号 出示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清灭洋四个大字,提问学生:你们能从口号的内容中知道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吗? 请大家结合课本,讨论评价扶清灭洋。 出示文字材料和图片,请学生探讨从中发现的信息。 【回答】当时民族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讨论回答】“扶清”是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让群众对清政府放松警惕。“灭洋”体现了反帝国主义斗争意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盲目排外。 【回答】义和团运动具有迷信色彩,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 通过口号了解信息,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评价口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讨论回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清政府的态度 出示两则文字材料,请学生概括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有什么变化?分析变化原因? 【回答】态度变化: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变化原因是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有助于培养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和做对比题型的能力。
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 【提问】1900年,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这引起了谁的不满?哪些国家联合侵华? 出示义和团活动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义和团运动,战争会爆发吗?从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两个角度作答。 【回答】引发帝国主义不满,英、法、美、德、意、奥、日、俄联合侵华。 【回答】直接原因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原因是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 通过问答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2.概况 【讲授】1900年6月,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英、俄、日、美、德、法、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军2000多人,以“救护使臣”为名,在大沽口登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出示图片,请学生结合教师所讲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依次出示时间轴和图片,请学生结合课本,叙述战争的过程。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概况。 【回答】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按照时间轴和课本提示,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 讲授法,明确战争的概况,进而分析战争目的,逻辑合理。 自主归纳战争的过程,不仅了解了战争概况,而且加深学生对该史实的认识。
3.过程 【讲授】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8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犯下很多惨绝人寰的暴行。 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展示八国联军的暴行。 认识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我国带来的伤害。 通过大量材料展示八国联军的暴行,培养家国情怀。
4.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讲授】最终,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意义和原因。 【回答】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回答】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了解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史实,进而分析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和合作探究等能力。
叁·《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2.签订国 【提问】出示签约图片。清政府战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签约国都有谁? 出示李鸿章图片和相关文字材料 【回答】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 11国签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讲授从“欲封侯”到“孤臣泪”,李鸿章甘苦自知。你是怎么评价李鸿章的呢?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找到《辛丑条约》的内容,并思考条约的影响,将表格填写完整。 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提问学生这些材料表明了什么内容?你们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文字材料,开放式讨论。 回答《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回答】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依靠清政府来挽救中国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三) 课堂小结 出示课件。 【小结】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 后中国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同学们下节课再见! 认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做好总结。 总结旧知,同时为第8课学习作铺垫。
九、随堂练习 6道选择题(详见配套课件)
十、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