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1.古诗三首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1.古诗三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3 15:27: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42张PPT。21.古诗三首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约690~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西安)人,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其诗现存177首,其中七绝74首,五绝14首,可见他对绝句的偏爱。他是唐代诗人中七绝圣手。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王昌龄 (约690— 约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 时代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扩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 《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出 塞
??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意:每斜线处为一小节,朗读时要有停顿。
我会读理解:
1.<<出塞>>:是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
2.塞:边塞,边界上险要的地方。
3.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   
4.秦月、汉关为互文,意即:秦汉明月秦汉关。意思是说,秦汉以来就设关备胡,月照关塞的景象,秦汉时已经如此。   
5.龙城:匈奴祭天之处。
6.飞将:西汉名将李广,与匈奴作战70多次,英勇善战,百发百中,威震边关,被誉为“飞将军”。
7.阴山:长城北面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的山脉,是中国古代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侵扰的天然屏障。
8.关: 边关。
9.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10.人: 戍守边关的士兵。
11.还: 回家。
12.但使:要是。
13.不教:不让。
14.胡马:外族入侵的骑兵。体会句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句中的“飞将”是谁?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飞将”指李广。李广(? ~前119年),陇西成纪人,西汉名将。做过骑郎将,骁骑都尉、未央卫尉、郡太守,抗击匈奴杀敌 英勇,使敌人闻风丧胆,李广镇守边关,使匈奴多年不敢侵犯,故被称为“飞将军”。
像李广一样抗击匈奴的名将还有:卫青、霍去病等。
说一说你对整首诗的理解:A.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
至今没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
B.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
C.要是当年的飞将军李广依然在戍守边关。
D.那些胡人的骑兵绝对不敢再来侵犯了。填一填、背一背1. 秦时明月   ,
万里长征   。
但使龙城   ,
不教胡马   。
2.   明月   ,
  长征   。
  龙城   ,
  胡马   。
  《出塞》描写的是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中心思想《出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既表达了对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稳局面的愿望;又流露出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因而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热情。
作者的愿望:
作者希望朝廷能任用英勇善战的名将来镇守边关,抵抗外敌,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安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 感受?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
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
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
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
美好心愿。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词拓展:知识拓展:
秦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
汉代:(公元前206-----23年)
唐代:(618---907)
作者:(698--756)示儿(南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12岁即能诗文,一生作品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作者简介:释义
1.示儿:示:告诉。告诉儿子。
2.元知:本来就知道。“元”在古代和“原”相通。 3.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禹贡》)。后用作指代全中国。
4.同:统一。
5.王师:宋朝的军队。
6.北定:定:平定。向北方平定。
7.中原:指黄河中下游一带。这里泛指被金兵占领的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8.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9.无:同“毋”,不要的意思。
10.乃翁:你的父亲。乃:你,你的。 帮你读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诗意
“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待到南宋军队收复北方中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情感共鸣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示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中心思想: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人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以及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ūn)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biàn)州。 林升(1106~1170),字梦屏,平阳(今属浙江)人。大约生活在孝宗朝(1163~1189),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名诗有《题临安邸》。 [注释]
1.关于《题临安邸》作者,有作“林升”,也有作“林外”的,因当年题诗留在粉墙上的字迹是行草,“升”与“外”形体酷似,历来莫衷一是。《西湖游览志》载此诗作“林外”,以此为线索,现经考证为“林外”。林外,福建晋江人,南宋进士。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古代高级官员的住所。现指客栈、旅店。
4.山外青山:青山之外还有青山,形容山很多。
5.楼外楼:楼阁之外还有楼阁,形容楼阁很多。 6.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7.直:简直。 8.熏:吹。
9.醉:沉醉。
帮你读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生情。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1.诗人描绘杭州的美景有什么用意? 通过描写杭州的美景,表现出达官贵人过着苟且偷生、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2.“醉”字,说明了什么? 这些达官贵人不关心国家命运,成天花天酒地,烂醉如泥,如行尸走肉一般。3.第三、四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辛辣的讽刺和严厉的警告,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全诗翻译]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的歌舞,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风把游船的官儿都吹得像喝酒了似的,简直把杭州当作亡都的汴州了。 中心思想:
  《题临安邸》描写的是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无比忧虑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