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单元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习作是“让生活更美好”,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体会生活的乐趣,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这次习作主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习作中能够自然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看法。
本次习作编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第一个板块是习作内容。这是一次半命题习作,题目“____让生活更美好”中,横线上的内容要自己选择填写。具体填写的内容,教材中举了八个词语为例,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的思路。这八个词语有虚有实,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首先,提示学生可以写具体的事物或者活动,如旅行、集邮、运动、种花,也可以写看不见的内容,如梦想、创意、诚信,这些内容也需要用具体的事情来体现。其次,这八个词语还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以提示,既可以是比较宏观的社会生活层面的,如创意、诚信,也可以是比较细微的个人生活层面的,如梦想、种花等。总之,这八个词语的安排,旨在让学生明白,本次习作的内容非常广泛。学生可以选择教材中呈现的某个词语,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其他的词语。
三个泡泡以具体的例子,提示学生怎样结合自身实际去思考“什么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其中一个泡泡选择的是教材中的词语:种花,另外两个泡泡选择的是其他的词语:科技和音乐。三个泡泡都融人了各自的感受、感情,表达了各自的看法:科技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音乐会让人放松、开心;种花可以带来成就感。三个泡泡对“生活更美好”作出了生动的诠释:那就是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第二个板块是习作要求。这次习作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方面的要求——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哪些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要把过程写清楚、写详细。二是感受方面的要求——它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说说原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就告诉学生,生活中我们除了认真观察之外,还要去细心地感受和体会,并且在习作时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融人具体的事例中去。
第三个板块对习作展示和交流提出了建议。建议学生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交流、分享。除了分享自己的习作内容以外,也可以说一说自己从同学的分享中获得的思考和启迪。
这次习作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对于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来讲,对于“生活”两个字的理解、感悟,仍然是比较肤浅的,不能用成人的生活哲学来观照和审视儿童的生活。因此,这次习作的主题“让生活更美好”,更合适的表达,应该是“让童年生活更美好” 。
六年级的习作指导,一是要能够打开学生的选材思路,二是要指导学生构思立意,谋篇布局。模仿与借鉴,是学习作文的有效路径。本单元的课文《竹节人》,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例文。此外,选择若干篇(段)学生的优秀习作作为范例,也是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让自己的童年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事物或事情来写,把题目补充完整。
2.能够通过具体事例,从不同角度或几个方面,把这个事物或这件事情让自己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原因写具体,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感悟。
3.写完之后能够认真修改,乐于和同学分享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能够通过具体事例,从不同角度或几个方面,把这个事物或这件事情让自己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原因写具体,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感悟。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习作动机
课前谈话: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或者事情,让我们觉得童年的生活很美好。谁愿意来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游戏、阅读、旅行……生活中,有那么多事物或事情,让我们觉得美好。你愿意将这份美好分享给别人吗?
这次习作,就请你来和大家分享这份美好,我们还要开展一次“美好生活”分享交流会。
◎互动交流,拓宽选材思路
1.这次单元习作,是一个半命题作文。
板书课题:___让生活更美好
2.请你再想一想,你会在横线空格处填上什么词语呢?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引导。
汇总呈现学生交流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梳理。
通过刚才的交流分享,相互启发,我们发现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打开习作思路。大家可以从提供的话题中选择一个,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再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学生补全题目)
◎借助支架,指导习作构思
1.确定了分享的话题,那有什么办法来分享这种体验,让读者、让同学都能切身感受到这个事物或者这件事情,真的让你生活更美好呢?
小组讨论,交流碰撞。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提炼并板书:
妙招一:围绕话题,选择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
妙招二:表达观点,把觉得更美好的原因写具体
3.聚焦妙招一:围绕话题,选择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
这个妙招,本单元课文《竹节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这篇课文的题目,其实完全可以改为“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是吗?
那么,作者是怎样把“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这样的感受和体验写出来的呢?我们来看看作者写了哪些具体的事例。
交流,课件同步出示《竹节人》一课的写作顺序和内容。
小结:作者正是通过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老师偷玩竹节人这样的具体事例,把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的感受和体验分享出来了。
1.聚焦妙招二:表达观点,把觉得更美好的原因写具体
怎样结合事例,把觉得美好的原因写具体呢?我们来看一位同学的构思:
课件出示学生习作例文:《读书,让生活更美好》。看一看,作者是怎样写的。
◎试写片段,捕捉美好镜头
1.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聚焦其中一个让自己觉得特别“美好”的镜头,试写一个片段。
2.写好片段之后,同桌或小组内容初步交流分享,根据前面的两个“妙招”进行评价,相互提出修改意见。
3.向课文学表达,学习作家的写作方法。
(1)出示《竹节人》片段,说一说:这个片段是怎么写出童年生活的美好的?互动交流,预设如下:
——通过有趣的场景描写,写出了童年生活的美好。比如“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让人可以想象当时玩竹节人的热闹、紧张、有趣的场景。
——对同学、老师的动作描写十分有趣,表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比如“摆开场子”“攒着观站”“跺脚拍手”“一哄作鸟兽散”等等。
——幽默风趣的语言,也表现了童年生活的的美好。比如“一哄作鸟兽散”“虎视眈眈”“大步流星”“颓然倒下”“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等等。
(2)回顾五下课文《祖父的园子》中的片段。交流互动,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童年生活的美好的。预设如下:
——通过铲地的的具体事例,写出了童年生活的美好。
——“我”和祖父的对话,十分有趣,表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
4.学生再次修改自己所写的片段。
布置课后作业:在已写片段的基础上,完成整篇作文的初稿。
◎点评佳作,再习写作经验
1.课前预览学生习作草稿,选择典型习作,进行全班交流点评,聚焦作者是如何结合具体事例,把觉得美好的原因写具体的。
2.欣赏两篇优秀学生习作,说说好在哪里,继续关注作者是如何结合具体事例,把觉得美好的原因写具体的。
具体交流内容详见课件。
◎交流互评,修改完善习作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换习作,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2.根据同学提出的合理意见,再次习作,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成果展评,举行主题班会
根据星级评价表对本次习作进行评价。
根据班级实际条件,展示学生优秀习作
与班队活动结合,举行一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