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3 19:1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英国妇女带着子女在田地劳作的情景
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1.从“时空观念”角度,搜集两次工业革命前后世界的变化史实,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2.了解工业革命的成就,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作用。
3.运用“唯物史观”,客观地分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4.从“史料实证”角度搜集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史实,体会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涵养“家国情怀”。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情境探究】分析工业革命率先爆发于英国的原因。(历史解释)
由于英国个体商人资本不足,有限公司、联合的股份公司、为海外贸易提供担保与分散风险的保险业等迅速发展。民间从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通过新兴的融资渠道与金融工具大规模流向工业部门,从而为工业准备了金融制度基础……至1600年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入不敷出,他们所构成的社会上层结构已接近解体的边缘。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制度保障;
殖民活动和圈地运动促进了资金积累和市场需求扩大;
公司制度、金融制度的产生;
旧贵族的衰落。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内涵: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2.国家:英国。
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
3.条件
(1)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3)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4)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例题】从17世纪末开始,一种追求进取的精神开始在全英国弥散,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鼓励,到18世纪中叶,英国基本形成了土地贵族、中产阶级和劳动者的较为独特的三层式社会阶层结构。这一局面(  )
A.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B.推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C.标志着新等级制度形成 D.激化了劳资之间的矛盾
【解析】选B。材料中涉及了中产阶级的产生,并不能说明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A项错误。与中世纪基于出身的等级制度相比,18世纪中叶的社会阶层划分是基于经济状况,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改变的,不是真正的“等级制度”,这种“追求进取的精神”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新,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中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并不会激化劳资矛盾,D项错误。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情境探究】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来自哪里?
提示:瓦特的劳动经验积累。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技术革新: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
(2)工厂出现: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3)蒸汽机的改进
①改进:1782年,瓦特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②意义: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
◎瓦特蒸汽机
(5)扩展: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迈克尔·法拉第 (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831年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发明了圆盘发电机,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
维尔纳·冯·西门子
著名的德国发明家、企业家、物理学家、电气工程师,铺设、改进海底电缆、电线,修建电气化铁路,提出平炉炼钢法,革新炼钢工艺,创办西门子公司。
发明大王 爱迪生
◆投票计数器、◆普用印刷机、◆传真电报、◆留声机、◆白炽灯、◆活动电影机、◆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有声电影等。
鲁道夫·狄塞尔
德国人,1892年设计了一种效率较高的柴油机。他的柴油机在货用汽车、船舶潜艇和整个工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被称为“柴油机之父”。
(2)成就
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③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情境探究】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不同于一次工业革命的哪些显著特点?
(史料实证)
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非凡经济刺激、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以说,1870年以后,所有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3)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各具特色。
【例题】下面是1871年和1901年世界主要国家钢产量(单位:万吨)统计表。这可以用来佐证(  )
A.美国综合国力成为世界第一 B.主要国家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C.英国经济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D.欧美国家工业化具有同步性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法发展较慢,美德发展较快,英国的优势逐渐丧失,C项正确,B项错误。仅凭钢产量不能判断综合国力的强弱,A项错误。英法工业化开始较早,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较慢,美德则正好相反,英法与美德不具有同步性,排除D项。
2003年英国历史教科书《工业、改革和帝国:1750—1900》有六章内容直接涉及工业革命,其中第三章“从农场到工厂”划分的小节主要包括“不再在家工作!”“工厂是怎样创造城镇的”“什么是‘黑金’”“一个‘血汗工厂’的终结”等。
提示 工厂制度建立、城市化趋势、贫富分化加剧。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境探究】教科书实际指出了工业革命的哪些影响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
(1)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2)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3.社会阶级结构
(1)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2)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1836年—1848年,英国工人发起宪章运动
4.社会生活大变化
(1)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3)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4)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人口增加明显。
5.社会问题凸现: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
6.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拓展提升】从“历史解释”多角度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从整体角度看 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从文明角度看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从近代化角度看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从社会角度看 工业革命带来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城市化问题、严重集群性的社会问题及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问题
从生态角度看 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情境探究】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特点,并分析促成此特点的历史条件。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特点:以欧洲为中心;欧洲掠夺海外原材料的同时,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
条件:欧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确立;殖民扩张及两次工业革命给欧洲带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例题】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
【解析】选B。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巴黎内部出现两座敌对的城市——“奢靡之城”和“悲惨之城”,这实际上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的结果。资产阶级聚集财富,追求享乐,出现“奢靡之城”,而由于资产阶级贪婪无度,剥削压榨工人,工人阶级生活悲惨,出现“悲惨之城”,故B项正确。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背景
工业革命的进程
工业革命的影响
概念
兴起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
必然性
第一次工业革命
技术革新
蒸汽机的发明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提、成就
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B
2.1761年,英国伯克郡非常富有的伊丽莎白 蒙塔古小姐在信件中抱怨说,“农夫的女儿星期天去教堂,戴着用薄纱、丝带和假花点缀的帽子,和我们一样奢侈,她们还有用蕾丝点缀的连帽斗篷,如果你在教堂看见她后,你都会怀疑我不是这个教区最富有的人”。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社会生产持续提高 B.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C.工业化缩小了差距 D.等级制度不复存在
A
3.据载,19世纪初的英国,“一个得到并精通运用有关土壤、植物、动物和机械的科学知识的农民,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产出丰富的食物。他能生产如此之多(的食物),以至于他的兄弟和某些邻居可以到城市谋生”。该记载可用于研究当时英国(  )
A.城市化兴起的条件 B.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主要农作物的变化 D.实现工业化的标志
A
4.下图是19世纪中后期西方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重。
据图可知,该时期(  )
A.英国仍保持贸易优势地位
B.美德工业水平一直落后于英国
C.世界贸易总额不断地增长
D.西方大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A
5.洛克菲勒于1870年组建美孚石油公司时其资本只有100万美元,但到1879年美孚石油公司的石油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1882年美孚石油公司改组为托拉斯,有14个石油公司加入。“美孚现象”的实质是美国( )
A.国家干预经济的反映 B.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 D.应对国际竞争的手段
B
生活不是苦难,也不是享乐,而是我们应当为之奋斗并坚持到底的事业。
——托克维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