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3 19: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右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 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
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认识。
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1.联系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2.从“时空观念”角度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3.联系当代中国的发展,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的时代意义。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史料思考】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逐渐排斥手工劳动使大批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失业,工资下跌。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
思考:英国早期工人斗争的卢德运动有何特点?
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提示:自发性,以经济斗争为目标。
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早期工人运动
(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虽然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产品日益丰富,但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并没有改善,政治权利也极其有限。
(2)目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
(3)形式: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
19世纪欧洲工人的生活
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生活
(4)代表: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5)意义: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6)教训:相继失败,早期工人运动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英国宪章运动
2.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背景: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
(2)代表: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
(3)内容: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圣西门(法)
傅立叶(法)
欧文(英)
【情境探究】根据以下对罗伯特·欧文的介绍,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评价。(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他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认为私有制、宗教和资产阶级婚姻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罪恶根源,……1824年,他筹集了三万英镑,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新村,进行示范试验。1829年,他一贫如洗地回到英国,……欧文的思想只是反映了正在形成中的无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摘编自丁建弘《世界历史人物小传》
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例题】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开始对社会主义进行理论探讨和论证,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C.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D.人们对理性王国普遍失望
【解析】选A。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说的社会主义是比封建主义更公平合理的制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社会主义则成为一种比资本主义更公平合理的制度,A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的阶级基础并非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空想社会主义无关,B、C两项错误;D项“普遍”错误,排除。
【情境探究】弗·列斯纳在《一个工人对马克思的回忆》中指出:从巴黎到布鲁尔,马克思始终积极参与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在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常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马克思老爹”。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特点
提示 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革命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创立人:德国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
2.条件
(1)思想条件: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
(2)社会条件: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化。
(3)阶级条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终于从无产阶级身上看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
3.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内容
①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③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④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2)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
4.发展
(1)背景: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继续进行理论探索。 
《资本论》扉页
在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成立大会上
(2)表现: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5.意义
(1)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3)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
【情境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分析《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历史解释)
时间 人物 报纸刊物 内容或发行情况
1899年 传教士李提摩太、蔡尔康 《万国公报》 引用宣言一段话
1905年 朱执信 《民报》 介绍马、恩的生平和学说
1912年 同盟会会员 《民生日报》连载 全译宣言的第一部分
1919年 李大钊、陈独秀 《每周评论》名著专栏 用白话文摘译宣言片段
1919年 李大钊 《新青年》 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摘译宣言重要论述
特点:传播主体多元化;以报刊杂志为主要载体;传播内容不断增加,由部分译介到系统介绍。
影响: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的传播,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力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开始和发展。
【拓展提升】 理解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
(2)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例题】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在1856年致恩格斯的一封信中强调指出:“德国的全部问题将取决于是否有可能由某种再版的农民战争来支持无产阶级革命,如果那样就太好了。”马克思意在(  )
A.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理论 B.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
C.肯定农民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D.强调工农革命有利于德国统一
【解析】选B。1848年,欧洲普遍爆发革命,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投身革命斗争,革命失败后,总结经验教训,继续进行理论探索,B项正确。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史料思考】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的性质是什么?
提示:无产阶级政权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第一国际”
(1)背景: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2)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
(3)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2.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的激化。
(2)成立:1871年3月,法国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3)举措: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
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
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由工人合作
社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
(5)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巴黎公社防御形势
(4)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
【情境探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客观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缺乏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
材料一:“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二: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恩格斯
【例题】巴黎公社革命后,欧洲各国政府“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来对付危及秩序和文明的国际威胁。于是,警察进行国际性合作,剥夺逃亡的公社社员作为政治难民所应接受的保护地位”。这是因为(  )
A.各国害怕与法国政府交恶 B.各国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 D.巴黎公社倡导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解析】选C。据“1870年刚刚击败法国并驻兵巴黎城外的普鲁士军队,……并允许临时政府军穿越普军阵地进攻公社”可知,这说明普鲁士军队和法国的资产阶级对巴黎无产阶级有共同的敌意,都镇压无产阶级革命,C项正确;A项说法片面,排除;法国临时政府实质上是卖国政府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B项;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早期工人运动与社
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早期工人运动:原因、概况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评价
背景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活动
历史意义
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的成立:背景、成立、意义
巴黎公社
革命实践
《资本论》的出版
创立唯物史观
背景
成立:1871年3月
措施
失败(败因)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建立财产公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按需分配,建立社会平等。这些主张本质上说明(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创立
B.国际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壮大
C.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广泛传播
D.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已暴露
D
2.有学者指出:(欧洲):“工人阶级为争取议会改革而斗争的过程中,有少数工人在斗争的实际锻炼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新观念,这表现在:有的工人认识到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调和,从而提出不要与资产阶级建立联盟,而要开展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从这些“新观念”的形成可以看出(  )
A.欧洲工人运动逐渐走向成熟 B.工人阶级深受圣西门思想影响
C.巴黎公社革命触动工人阶级 D.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向衰落
A
3.马克思曾说,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学说,并不是他的发明,在他提出阶级斗争理论前,已有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及经济学家分析过阶级斗争的发展史及社会各阶级的地位。对此解释正确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
A.继承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B.借鉴了前人的阶级斗争理论
C.得到了资产阶级的承认与支持
D.具有思想上的独立性
B
4.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把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说明巴黎公社政权(  )
A.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权 B.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
C.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 D.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
A
5.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了重要的、“唯一”的修改和补充,即“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结论的得出主要是鉴于(  )
A.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 B.工业革命的进展
C.“新和谐公社”的失败 D.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D
当我们得到理解的时候,智慧是不会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相碰,就迸溅出无数的火花。
——马克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