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1.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2.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1.认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从“唯物史观”角度论证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和必然性。
2.知道当今世界全球治理的新现象和中国方案的提出,明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现今中国的大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进
走
课
堂
【史料思考】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如何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依据材料思考:和平与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提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1.背景
(1)国际局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
(2)国际维和:从1948年联合国开始实施维持和平行动以来,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
(3)世界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朝鲜战争
(1950-1953)
科索沃战争
(1999)
(4)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二战后亚非地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联系加强: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请在此输入标题
【拓展提升】 面对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我们的应对措施
(1)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以此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2)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3)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公正。
【例题】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B.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 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 D.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解析】选A。各类经济组织举行与经济有关峰会大大增加,说明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军事冲突此起彼伏说明世界局部地区动荡和竞争加剧,整体而言,说明二战世界政治关系格局是和平与动荡、紧张和缓和并存,A项正确;BD项仅是某个现象的理解,并不是全面准确的理解;C项说法错误,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情境探究】史料反映出美国在“冷战”后的什么外交方针?(史料实证)
美国政府几年来用尽各种伎俩在亚洲制造麻烦和事端!先后用“冷战”思维利用东海及东北亚和东南亚地缘环境的乱象,制造出南北朝鲜摩擦、东海中日争端、台湾军售、南海争端、频繁大规模地针对中国联合军演,表演着“冷战”时期的闹剧。
——人民网强国论坛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插手地区争端,试图独霸全球。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请在此输入标题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问题
(1)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2)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和平与安全问题
(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导致世界局势动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争端,至今没有解决;2011年发生的叙利亚内战造成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等。
(2)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3)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
等日趋激烈。
【例题】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等;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气候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这表明( )
A.全球治理需要加强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世界形势动荡不安 D.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
【解析】选A。材料反映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全球问题日渐突出,这些问题需要站在全球的角度进行协调和治理,凸显了全球治理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国际格局和世界形势无关,B、C两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
【情境探究】下图反映的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方面有何贡献
提示 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背景
(1)原有体制: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2)国际共识: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
2.全球治理的新现象
(1)全球层面:1999年组成的二十国集团正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
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地区层面: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2009年首次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2015年成立的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
3.中国方案
(1)基本内容
①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一方面,中国坚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坚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2)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思想来源: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
②建设措施: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4年11月,中
国设立丝路基金;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
③历史意义: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中国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
同舟共济 携手抗疫
【情境探究】全世界人民渴望和平、拒绝战争的共同期望。根据史料并结合实际说说我国为此作出的大国担当。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倡导“一带一路”等。
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他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谈到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尤其是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后,……他指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摘编自李惠军《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审视“家国情怀”》
请在此输入标题
【拓展提升】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三大实践平台
(1)“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的伟大实践。在互联互通的目标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联系加强,不断推动地区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全球化的积极效果。
(2)区域双边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推进的地缘路径。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细化至区域、国别命运共同体,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在国际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
(3)新机构机制、主场外交等多边合作平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创新实践。近年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机构机制的建立,“一带一路”峰会、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主场外交的开展,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创新的平台。
【例题】“构建公平正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加强对全世界的民族认同。……事实上,世界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现宝是无价的。”基于这一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着重( ) A.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B.提升科技研发水平 C.加深公共卫生合作 D.增强文明交流互鉴
【解析】选D。根据“世界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现宝是无价的”可以看出材料主旨强调不同地区文化文明的交流与互动,故D正确;ABC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全球治理
中国方案
背景
时代主题
发展方面
和平与安全方面
原有国际组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
新的国际治理组织与机制
主要内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缘由
具体措施: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全球层面:1999年二十国集团(G20)
地区层面: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2009年金砖国家(BRICS)与2015年新开发银行(NDB)
1.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社会矛盾和种族、民族、宗教冲突频发,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全球性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由此可见( )
A.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B.全球化离不开广泛的国际合作
C.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发展不平衡
D.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D
2.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事件”“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
A.“最和平”是指“冷战”的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D
3.专家预测2022年爆发的俄乌战争或将引爆欧洲70年以来的最大难民危机。除战争和地区冲突外,造成二战后世界难民问题的因素还有( )
①宗教矛盾②部族冲突③自然灾害④经济恶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4.20世纪70年代以前,联合国关注的是“传统安全”,包括国家安全、主权独立、民族国家平等的安全和免受外来干涉、军事侵略的安全。20世纪7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等“非传统安全”受到联合国的重视。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B.世界主导力量的交替
C.联合国职能的扩大 D.国际政治局势的缓和
A
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2016年1月16日至18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和董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有关国家在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当中使用人民币。这表明( )
A.当前中国在经济上主动融入西方经济体系
B.中国正逐渐取代欧美主导世界经济游戏规则
C.是美国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动摇的体现
D.其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D
世界是各国人民的世界,世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