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
1.(2024七上·剑阁期末)历史上为我国中医治疗学奠定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2.(2024七上·清远期末)最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制定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这是继承和发展了一位名医“治未病”的思想,他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3.(2024七上·蓬江期末)某班同学为了了解一位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于是在网上搜索了“医圣”“坐堂医生”“治未病”,由此可判断这位同学要了解的人物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4.(2024七上·黄埔期末)西汉司马迁所撰《史记》,内容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不虚美,不隐恶,真实、生动地再现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被誉为“实录”。这反映出司马迁( )
A.忠于国家的爱国情怀 B.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 D.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
5.(2024七上·内黄期末)“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书中所记“古今”的起止时间是( )
A.从西周到东汉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
C.从远古时期到明清 D.从春秋战国到北宋
6. 东汉时,有官方记载的传染病暴发就有11 次,其中发病于寒冷季节的就有9 次,张仲景所在的南阳,在不到10 年间,大宗族因传染病而死亡的人数达三分之二,其中因伤寒而死的竟占十分之七,严峻的疫情促使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说明了 ( )
A.季节交替与疾病暴发相互影响 B.医学发展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
C.宗族关系与疾病预防密不可分 D.人口减少与疾病暴发存在联系
7.下表所示是汉朝时期的部分科技和文化成就。汉朝取得这些科技和文化成就的根源是( )
项目 成就 与西方比较
数学 《九章算术》正负数加减运算法则 最早
造纸术 西汉:劳动人民制造麻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最早
地震测量 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 早1700多年
A.国家疆域实现统一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民族联系与中外交流加强
8.(2023七上·望城期末)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它与指南针 ,火药 ,印刷术一起 ,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 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 。造纸术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 )
A.秦朝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
9.(2019七上·岐山期末)下列人物,查找《史记》没有其内容的是( )。
A.陈胜 B.刘邦 C.汉武帝 D.诸葛亮
10.(2024七上·期末)司马迁所受的刑罚并未使他阿谀权贵,他用充分的证据表明武帝的残忍和决策错误。他力图区分客观叙事与主观评价。若有文件可稽,他就直接引用原文。由此可见,司马迁( )
A.创新了史学体裁 B.撰史客观、公允
C.注重实地考察 D.叙事栩栩如生
11.(2017七上·启东月考)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修筑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发明火药
12.(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纸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发明之一。中国古代史上,对纸的改进及普及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物是( )
A.蔡伦 B.张仲景 C.华佗 D.司马迁
13.(2024七上·寻甸期末)大量事实证明,接种新冠疫苗以及加强针是抗击疫情最有效的手段。早在东汉末年,提出了“治未病”理论,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14.(2024七上·潮南期末)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5.(2024七上·期末)南朝时,《四部目录》著录的书有64582卷,与汉朝《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图书相较,时过338年之后,书籍卷数增加4.3倍。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科技因素是( )
A.中外交流频繁 B.佛教的传播
C.印刷术的发明 D.造纸术的改进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材料二 书法是文字艺术。文字是文明的标志,文字艺术是文明的奇葩。汉字始,书法始。我们透过书法的线条表象,窥探种种不同的生命运动和心灵轨迹。书法史,实际上就是运动史、生命史,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被誉为“世界上最高的艺术”。中华民族第一个用线条表示汉字意思的人,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书法家。
(1)材料一中“蔡侯纸”的发明对中国文化领域发展有何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图一是中国最早的楷书作品,它是由谁独创的 图二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是谁的作品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两项伟大发明有何联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故选A项。
东汉末年,名医华佗被称为神医,排除B项
春秋时期,扁鹊提出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排除C项。
李时珍是明朝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张仲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医学发展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治未病”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B项符合题意;
A: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开创了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A项不符合题意;
C: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造出了“五禽戏”,善长实施外科手术,C项不符合题意;
D: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被后人尊称为“药王”,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张仲景的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C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医圣”“坐堂医生”“治未病”,结合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阑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还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后世尊称他为“医圣”,C符合题意;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医学家,排除A;
华佗有神医之称,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擅长针灸、汤药和实施外科手术,排除B;
李时珍,明朝医学家,著有 《本草纲目》,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张仲景、华佗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张仲景、华佗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答案】C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西汉司马迁所撰《史记》,内容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不虚美,不隐恶,真实、生动地再现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可知司马迁具有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C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体现司马迁忠于国家的爱国情怀,排除A;
题干没有体现司马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排除B;
题干没有体现司马迁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史记》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史记》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答案】B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6.【答案】B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其中因伤寒而死的竟占十分之七,严峻的疫情促使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可知,严峻的疫情形势促使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说明医学发展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故B符合题意,B项正确;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季节交替与疾病爆发相互影响,排除A项;
题干材料“大宗族因传染病而死亡的人数达三分之二”没法说明宗族关系与疾病预防密不可分,排除C项;
疾病爆发与人口的多少没有必要联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仲景创作《伤寒杂病论》的背景。
7.【答案】C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A、这些科技文化的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不是国家疆域实现统一,A错误;
B、汉朝取得这些科技和文化成就的根源不是儒家正统地位导致,B错误;
C、可以看到汉朝时期数学、造纸术、地震测量等技术的发展均领先于欧洲,是因为汉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这些科学技术的发展,C正确;
D、 民族联系与中外交流加强不是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但是科技文化、政治的变革归根到底都是生产力的发展。
8.【答案】B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A:秦朝时使用的是竹简,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已经懂得了造纸,B项符合题意;
C: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C项不符合题意;
D:魏晋时期已经发明了纸,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造纸术的发明,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抓住关键信息“造纸术的发明最早”,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
9.【答案】D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记事上起传说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诸葛亮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不能在《史记》中查到,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学生准确理解和识记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所涉及的时间范围是答题的关键。
10.【答案】B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创新了史学体裁,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司马迁所受的刑罚并未使他阿谀权贵,他用充分的证据表明武帝的残忍和决策错误。他力图区分客观叙事与主观评价。若有文件可稽,他就直接引用原文。”可知,司马迁撰史客观、公允,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注重实地考察,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叙事栩栩如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司马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司马迁《史记》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是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A项是李冰父子修建的;
C项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毕昇;
D项火药的发明是在战国时期,不是蔡伦发明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牢记最早的纸出现于我国西汉早期,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12.【答案】A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13.【答案】C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据题干“东汉末年,提出了“治未病”理论,被后世称为“医圣”的”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故选C项。
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排除A项;
华佗是东汉时期的名医,但没有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排除B项;
李时珍是明朝医药学家,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张仲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相关史实。
14.【答案】A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变废为宝”、“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变废为宝”,改进了造纸术,这种技术原料容易找到,又便宜,纸的质量也很高,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就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纸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保存,A项符合题意;
B: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保存但是与“变废为宝”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
C:指南针主要应用于航海事业,C项不符合题意;
D:火药主要应用于军事,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造纸术的发明,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抓住关键信息“变废为宝”,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
15.【答案】D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A:题干未涉及中外交流频繁,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涉及佛教的传播,B项不符合题意;
C: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南朝时,《四部目录》著录的书有64582卷,与汉朝《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图书相较,时过338年之后,书籍卷数增加4.3倍。”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使得造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从而使纸逐渐普遍使用,使得纸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造纸术的发明,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
16.【答案】(1)造纸术的发明使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或便利了典籍的流传。锺繇;王羲之。
(2)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1)影响:根据材料一“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结合所学可知,造纸术的发明使纸逐渐取代简帛,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扩大原料来源,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普及和推广了纸的应用,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人物: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的艺术供人们欣赏了。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人物:结合所学可知,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联系:结合所学可知,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故答案为:
(1)造纸术的发明使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或便利了典籍的流传。锺繇;王羲之。
(2)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造纸术和书法艺术的认识。
1 / 1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
1.(2024七上·剑阁期末)历史上为我国中医治疗学奠定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答案】A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故选A项。
东汉末年,名医华佗被称为神医,排除B项
春秋时期,扁鹊提出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排除C项。
李时珍是明朝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张仲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医学发展的相关史实。
2.(2024七上·清远期末)最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制定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这是继承和发展了一位名医“治未病”的思想,他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答案】B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治未病”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B项符合题意;
A: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开创了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A项不符合题意;
C: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造出了“五禽戏”,善长实施外科手术,C项不符合题意;
D: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被后人尊称为“药王”,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张仲景的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4七上·蓬江期末)某班同学为了了解一位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于是在网上搜索了“医圣”“坐堂医生”“治未病”,由此可判断这位同学要了解的人物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答案】C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医圣”“坐堂医生”“治未病”,结合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阑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还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后世尊称他为“医圣”,C符合题意;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医学家,排除A;
华佗有神医之称,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擅长针灸、汤药和实施外科手术,排除B;
李时珍,明朝医学家,著有 《本草纲目》,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张仲景、华佗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张仲景、华佗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2024七上·黄埔期末)西汉司马迁所撰《史记》,内容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不虚美,不隐恶,真实、生动地再现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被誉为“实录”。这反映出司马迁( )
A.忠于国家的爱国情怀 B.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 D.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
【答案】C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西汉司马迁所撰《史记》,内容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不虚美,不隐恶,真实、生动地再现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可知司马迁具有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C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体现司马迁忠于国家的爱国情怀,排除A;
题干没有体现司马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排除B;
题干没有体现司马迁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史记》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史记》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2024七上·内黄期末)“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书中所记“古今”的起止时间是( )
A.从西周到东汉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
C.从远古时期到明清 D.从春秋战国到北宋
【答案】B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6. 东汉时,有官方记载的传染病暴发就有11 次,其中发病于寒冷季节的就有9 次,张仲景所在的南阳,在不到10 年间,大宗族因传染病而死亡的人数达三分之二,其中因伤寒而死的竟占十分之七,严峻的疫情促使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说明了 ( )
A.季节交替与疾病暴发相互影响 B.医学发展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
C.宗族关系与疾病预防密不可分 D.人口减少与疾病暴发存在联系
【答案】B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其中因伤寒而死的竟占十分之七,严峻的疫情促使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可知,严峻的疫情形势促使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说明医学发展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故B符合题意,B项正确;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季节交替与疾病爆发相互影响,排除A项;
题干材料“大宗族因传染病而死亡的人数达三分之二”没法说明宗族关系与疾病预防密不可分,排除C项;
疾病爆发与人口的多少没有必要联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仲景创作《伤寒杂病论》的背景。
7.下表所示是汉朝时期的部分科技和文化成就。汉朝取得这些科技和文化成就的根源是( )
项目 成就 与西方比较
数学 《九章算术》正负数加减运算法则 最早
造纸术 西汉:劳动人民制造麻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最早
地震测量 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 早1700多年
A.国家疆域实现统一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民族联系与中外交流加强
【答案】C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A、这些科技文化的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不是国家疆域实现统一,A错误;
B、汉朝取得这些科技和文化成就的根源不是儒家正统地位导致,B错误;
C、可以看到汉朝时期数学、造纸术、地震测量等技术的发展均领先于欧洲,是因为汉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这些科学技术的发展,C正确;
D、 民族联系与中外交流加强不是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但是科技文化、政治的变革归根到底都是生产力的发展。
8.(2023七上·望城期末)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它与指南针 ,火药 ,印刷术一起 ,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 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 。造纸术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 )
A.秦朝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
【答案】B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A:秦朝时使用的是竹简,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已经懂得了造纸,B项符合题意;
C: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C项不符合题意;
D:魏晋时期已经发明了纸,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造纸术的发明,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抓住关键信息“造纸术的发明最早”,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
9.(2019七上·岐山期末)下列人物,查找《史记》没有其内容的是( )。
A.陈胜 B.刘邦 C.汉武帝 D.诸葛亮
【答案】D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记事上起传说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诸葛亮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不能在《史记》中查到,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学生准确理解和识记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所涉及的时间范围是答题的关键。
10.(2024七上·期末)司马迁所受的刑罚并未使他阿谀权贵,他用充分的证据表明武帝的残忍和决策错误。他力图区分客观叙事与主观评价。若有文件可稽,他就直接引用原文。由此可见,司马迁( )
A.创新了史学体裁 B.撰史客观、公允
C.注重实地考察 D.叙事栩栩如生
【答案】B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创新了史学体裁,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司马迁所受的刑罚并未使他阿谀权贵,他用充分的证据表明武帝的残忍和决策错误。他力图区分客观叙事与主观评价。若有文件可稽,他就直接引用原文。”可知,司马迁撰史客观、公允,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注重实地考察,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叙事栩栩如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司马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司马迁《史记》的相关史实。
11.(2017七上·启东月考)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修筑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发明火药
【答案】B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是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A项是李冰父子修建的;
C项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毕昇;
D项火药的发明是在战国时期,不是蔡伦发明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牢记最早的纸出现于我国西汉早期,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12.(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纸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发明之一。中国古代史上,对纸的改进及普及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物是( )
A.蔡伦 B.张仲景 C.华佗 D.司马迁
【答案】A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13.(2024七上·寻甸期末)大量事实证明,接种新冠疫苗以及加强针是抗击疫情最有效的手段。早在东汉末年,提出了“治未病”理论,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答案】C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据题干“东汉末年,提出了“治未病”理论,被后世称为“医圣”的”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故选C项。
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排除A项;
华佗是东汉时期的名医,但没有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排除B项;
李时珍是明朝医药学家,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张仲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相关史实。
14.(2024七上·潮南期末)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答案】A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变废为宝”、“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变废为宝”,改进了造纸术,这种技术原料容易找到,又便宜,纸的质量也很高,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就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纸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保存,A项符合题意;
B: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保存但是与“变废为宝”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
C:指南针主要应用于航海事业,C项不符合题意;
D:火药主要应用于军事,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造纸术的发明,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抓住关键信息“变废为宝”,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
15.(2024七上·期末)南朝时,《四部目录》著录的书有64582卷,与汉朝《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图书相较,时过338年之后,书籍卷数增加4.3倍。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科技因素是( )
A.中外交流频繁 B.佛教的传播
C.印刷术的发明 D.造纸术的改进
【答案】D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A:题干未涉及中外交流频繁,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涉及佛教的传播,B项不符合题意;
C: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南朝时,《四部目录》著录的书有64582卷,与汉朝《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图书相较,时过338年之后,书籍卷数增加4.3倍。”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使得造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从而使纸逐渐普遍使用,使得纸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造纸术的发明,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材料二 书法是文字艺术。文字是文明的标志,文字艺术是文明的奇葩。汉字始,书法始。我们透过书法的线条表象,窥探种种不同的生命运动和心灵轨迹。书法史,实际上就是运动史、生命史,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被誉为“世界上最高的艺术”。中华民族第一个用线条表示汉字意思的人,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书法家。
(1)材料一中“蔡侯纸”的发明对中国文化领域发展有何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图一是中国最早的楷书作品,它是由谁独创的 图二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是谁的作品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两项伟大发明有何联系
【答案】(1)造纸术的发明使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或便利了典籍的流传。锺繇;王羲之。
(2)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1)影响:根据材料一“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结合所学可知,造纸术的发明使纸逐渐取代简帛,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扩大原料来源,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普及和推广了纸的应用,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人物: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的艺术供人们欣赏了。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人物:结合所学可知,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联系:结合所学可知,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故答案为:
(1)造纸术的发明使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或便利了典籍的流传。锺繇;王羲之。
(2)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造纸术和书法艺术的认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