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一、选择题
1.(2024七上·剑阁期末)“东汉中期以后,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该材料主要揭示的是( )
A.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最高权力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治理能力强
D.东汉中期以后,皇帝仍能控制国家政治权力
2.(2024七上·清远期末)下列表格反映了东汉时期某一历史现象,该现象( )
汉殇帝、安帝时期 邓骘(邓太后哥哥)掌握国柄,后被宦官李闰等人铲除
汉冲帝、质帝和桓帝时期 梁太后掌权,梁冀(梁太后哥哥)专权
A.动摇了东汉统治― B.推动了光武中兴
C.加速了诸侯割据 D.维护了政权稳定
3.(2024七上·内黄期末)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盐铁专卖
4. 《后汉书》记载,张角等领导的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该史料反映的是 ( )
A.秦末农民大起义 B.七国之乱
C.黄巾起义 D.国人暴动
5. 东汉前期,统治者释放奴婢,整顿吏治,减轻刑罚,注意民生,与民休息。各项政策措施不同程度的实行,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这一强盛局面被称为 ( )
A.文景之治 B.汉武盛世 C.光武中兴 D.百家争鸣
6.下面所示物件可反映出东汉时期 ( )
东汉地主庭院(拓片) 陶院落(模型)
A.平民百姓的房屋布局 B.豪强大族的厚葬习俗
C.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 D.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
7.(2023七上·大足期末)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8.(2017七上·射阳月考)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D.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9.(2024七上·期末)西汉文帝、景帝和东汉光武帝都调整了统治政策,使国家走向兴盛,出现了盛世局面。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发生农民起义 B.巩固皇权统治
C.打击贵族的势力 D.防止诸侯夺权
10.(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所谓“光武中兴”,其准确含义是指汉光武帝统治时( )
A.颁布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
B.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以及社会出现安定的局面
C.提倡节俭,取消苛捐杂税
D.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11.(2024七上·宁明期末)《后汉书·皇后纪》记载:“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这体现出当时的政治特点是 (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太后临朝外戚干政
C.皇帝昏庸乱象丛生 D.军阀割据混战不休
12.(2020七上·德庆月考)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13.(2024七上·潮南期末)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一书中写道:“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吕思勉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 )
A.外族入侵 B.农民起义 C.宦官专权 D.外戚专权
14.(2022七上·桂平期末)“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 )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C.皇帝昏庸无能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15.(2024七上·期末)理清线索有助于把握历史知识。如图展示的线索主题是( )
A.西汉的政治统治 B.西汉的兴亡
C.东汉的政治黑暗 D.东汉的兴衰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七上·南沙期末)汉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一统王朝,某历史学习小组设计了关于汉代历史的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汉武帝任用桑弘羊,实行盐铁官营,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匈奴被迫迁徙漠北。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卷一上·高纪第一上卷二·惠纪第二 卷四·文纪第四 …… 卷九十七上·外成传第六十七上 卷九十八·元后传第六十八 卷一下·高纪第一下卷三·高后纪第三 卷五·帝纪第五
卷九十七下·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卷九十九上·王莽传第六十九上
——摘编自《汉书》目录(节选)
(1)根据材料一制作表格,写出表格的主题,并将主要内容分类整理填入表格。(要求:在答题卡上制作表格。表格分类合理,内容完整准确,行数和列数自定。制表时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可不用直尺。)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东汉中期以后处于怎样的政治局面?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判断《汉书》的体裁,如要查找关于西汉灭亡的史料,应该从《史记》还是《汉书》中查找?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据材料“东汉中期以后,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
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最高权力,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治理能力强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皇帝仍能控制国家政治权力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2.【答案】A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和结合所学可知,汉中期以后,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这种情况,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A项符合题意;
B: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诸侯割据,C项不符合题意;
D:维护了政权稳定与史实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4.【答案】C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张角等领导的起义军。”可知是黄巾起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C项正确;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排除A项;
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时期,排除B项;
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末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黄巾起义的时间。
5.【答案】C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C项正确;
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排除A项;
汉武盛世指的是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排除B项;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
6.【答案】C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材料体现的是地主院落,排除A项;
B、材料不能体现豪强大族的厚葬习俗,排除B项;
C、根据材料“东汉地主庭院(拓片)““带有瞭望楼的陶院落“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大族割据的局面,造成阶级对立,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材料体现的是东汉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C项正确;
D、外企宦官的专权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时期的经济政治状况。东汉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直接导致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
7.【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时大多年幼,以致大权旁落,造成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图片反映的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项正确;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社会局面比较安定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母后主政皇帝无权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
8.【答案】A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几乎是幼年即位,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成为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是中央政权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和影响。
9.【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防止发生农民起义不是根本目的,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历史上称“文景之治”。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恢复三十税一,还合并郡县,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他们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皇权统治,B项符合题意;
C:打击贵族的势力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防止诸侯夺权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要识记与灵活掌握相关知识。
10.【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11.【答案】B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据材料“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判断是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外戚、宦官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题干反映的正是外戚专权,B项正确;
“地方豪强独霸一方”的说法与题干“‘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不符,排除A项;
东汉后期皇帝大多年幼,皇帝昏庸与材料无关,且与题干“‘东京皇统屡绝’”不符,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军阀的问题,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12.【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可知,东汉时期外戚势力强大,严重威胁皇权。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材料,掌握东汉时期外戚专权的知识即可作答。
13.【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A:外族入侵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农民起义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和结合所学可知,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14.【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宗室……外戚……宦官又盛”,这是说东汉后期,由于即位的皇帝年幼,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故D符合题意;
题干是说宗室、外戚、宦官三者之间权力消长变化,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5.【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所以图示中的线索反映的是东汉的兴衰,D项正确;
图示内容西汉时期不符,排除AB项;
光武中兴不属于衰亡和政治黑暗,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东汉兴衰的认识。
16.【答案】(1)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政治
实施“推恩令”
思想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经济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2)政治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体裁:纪传体断代史;
理由:应该从《汉书》中查找,《汉书》是专一记载西汉一代史事的断代史,而《史记》记述的是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并没有完整地记述西汉一代的历史。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史记》与司马迁;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材料体现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政治上实施“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从而形成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根据材料三可知,《汉书》的体裁是纪传体断代史。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上起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2年的史事。如要查找关于西汉灭亡的史料,应该从《汉书》中查找。
故答案为:
(1)表格:主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政治上实施“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2)政治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体裁:纪传体断代史;理由:应该从《汉书》中查找,《汉书》是专一记载西汉一代史事的断代史,而《史记》记述的是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并没有完整地记述西汉一代的历史。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汉书》的体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一、选择题
1.(2024七上·剑阁期末)“东汉中期以后,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该材料主要揭示的是( )
A.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最高权力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治理能力强
D.东汉中期以后,皇帝仍能控制国家政治权力
【答案】B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据材料“东汉中期以后,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
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最高权力,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治理能力强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皇帝仍能控制国家政治权力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2.(2024七上·清远期末)下列表格反映了东汉时期某一历史现象,该现象( )
汉殇帝、安帝时期 邓骘(邓太后哥哥)掌握国柄,后被宦官李闰等人铲除
汉冲帝、质帝和桓帝时期 梁太后掌权,梁冀(梁太后哥哥)专权
A.动摇了东汉统治― B.推动了光武中兴
C.加速了诸侯割据 D.维护了政权稳定
【答案】A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和结合所学可知,汉中期以后,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这种情况,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A项符合题意;
B: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诸侯割据,C项不符合题意;
D:维护了政权稳定与史实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4七上·内黄期末)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盐铁专卖
【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4. 《后汉书》记载,张角等领导的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该史料反映的是 ( )
A.秦末农民大起义 B.七国之乱
C.黄巾起义 D.国人暴动
【答案】C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张角等领导的起义军。”可知是黄巾起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C项正确;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排除A项;
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时期,排除B项;
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末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黄巾起义的时间。
5. 东汉前期,统治者释放奴婢,整顿吏治,减轻刑罚,注意民生,与民休息。各项政策措施不同程度的实行,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这一强盛局面被称为 ( )
A.文景之治 B.汉武盛世 C.光武中兴 D.百家争鸣
【答案】C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C项正确;
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排除A项;
汉武盛世指的是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排除B项;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
6.下面所示物件可反映出东汉时期 ( )
东汉地主庭院(拓片) 陶院落(模型)
A.平民百姓的房屋布局 B.豪强大族的厚葬习俗
C.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 D.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
【答案】C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材料体现的是地主院落,排除A项;
B、材料不能体现豪强大族的厚葬习俗,排除B项;
C、根据材料“东汉地主庭院(拓片)““带有瞭望楼的陶院落“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大族割据的局面,造成阶级对立,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材料体现的是东汉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C项正确;
D、外企宦官的专权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时期的经济政治状况。东汉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直接导致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
7.(2023七上·大足期末)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时大多年幼,以致大权旁落,造成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图片反映的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项正确;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社会局面比较安定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母后主政皇帝无权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
8.(2017七上·射阳月考)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D.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答案】A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几乎是幼年即位,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成为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是中央政权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和影响。
9.(2024七上·期末)西汉文帝、景帝和东汉光武帝都调整了统治政策,使国家走向兴盛,出现了盛世局面。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发生农民起义 B.巩固皇权统治
C.打击贵族的势力 D.防止诸侯夺权
【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防止发生农民起义不是根本目的,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历史上称“文景之治”。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恢复三十税一,还合并郡县,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他们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皇权统治,B项符合题意;
C:打击贵族的势力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防止诸侯夺权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要识记与灵活掌握相关知识。
10.(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所谓“光武中兴”,其准确含义是指汉光武帝统治时( )
A.颁布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
B.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以及社会出现安定的局面
C.提倡节俭,取消苛捐杂税
D.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11.(2024七上·宁明期末)《后汉书·皇后纪》记载:“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这体现出当时的政治特点是 (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太后临朝外戚干政
C.皇帝昏庸乱象丛生 D.军阀割据混战不休
【答案】B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据材料“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判断是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外戚、宦官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题干反映的正是外戚专权,B项正确;
“地方豪强独霸一方”的说法与题干“‘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不符,排除A项;
东汉后期皇帝大多年幼,皇帝昏庸与材料无关,且与题干“‘东京皇统屡绝’”不符,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军阀的问题,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12.(2020七上·德庆月考)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可知,东汉时期外戚势力强大,严重威胁皇权。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材料,掌握东汉时期外戚专权的知识即可作答。
13.(2024七上·潮南期末)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一书中写道:“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吕思勉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 )
A.外族入侵 B.农民起义 C.宦官专权 D.外戚专权
【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A:外族入侵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农民起义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和结合所学可知,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14.(2022七上·桂平期末)“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 )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C.皇帝昏庸无能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宗室……外戚……宦官又盛”,这是说东汉后期,由于即位的皇帝年幼,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故D符合题意;
题干是说宗室、外戚、宦官三者之间权力消长变化,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5.(2024七上·期末)理清线索有助于把握历史知识。如图展示的线索主题是( )
A.西汉的政治统治 B.西汉的兴亡
C.东汉的政治黑暗 D.东汉的兴衰
【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所以图示中的线索反映的是东汉的兴衰,D项正确;
图示内容西汉时期不符,排除AB项;
光武中兴不属于衰亡和政治黑暗,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东汉兴衰的认识。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七上·南沙期末)汉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一统王朝,某历史学习小组设计了关于汉代历史的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汉武帝任用桑弘羊,实行盐铁官营,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匈奴被迫迁徙漠北。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卷一上·高纪第一上卷二·惠纪第二 卷四·文纪第四 …… 卷九十七上·外成传第六十七上 卷九十八·元后传第六十八 卷一下·高纪第一下卷三·高后纪第三 卷五·帝纪第五
卷九十七下·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卷九十九上·王莽传第六十九上
——摘编自《汉书》目录(节选)
(1)根据材料一制作表格,写出表格的主题,并将主要内容分类整理填入表格。(要求:在答题卡上制作表格。表格分类合理,内容完整准确,行数和列数自定。制表时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可不用直尺。)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东汉中期以后处于怎样的政治局面?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判断《汉书》的体裁,如要查找关于西汉灭亡的史料,应该从《史记》还是《汉书》中查找?请说明理由。
【答案】(1)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政治
实施“推恩令”
思想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经济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2)政治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体裁:纪传体断代史;
理由:应该从《汉书》中查找,《汉书》是专一记载西汉一代史事的断代史,而《史记》记述的是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并没有完整地记述西汉一代的历史。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史记》与司马迁;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材料体现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政治上实施“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从而形成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根据材料三可知,《汉书》的体裁是纪传体断代史。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上起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2年的史事。如要查找关于西汉灭亡的史料,应该从《汉书》中查找。
故答案为:
(1)表格:主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政治上实施“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2)政治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体裁:纪传体断代史;理由:应该从《汉书》中查找,《汉书》是专一记载西汉一代史事的断代史,而《史记》记述的是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并没有完整地记述西汉一代的历史。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汉书》的体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