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一、选择题
1.(2024七上·剑阁期末)“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增加了国家财税收入”。“他”是(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元帝 D.光武帝
【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据材料“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增加了国家财税收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故选B项。
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A项。
汉元帝受儒家贤良文学财政思想的影响,减少了政府对财政经济方面的干涉,排除C项。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刑罚,合并郡县,出现“光武中兴”局面,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汉武帝大一统,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汉武帝大一统的相关史实。
2.(2024七上·清远期末)武帝时期,有的王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有的诸侯王设法谋害朝廷命官,企图摆脱中央制约。为解决此问题,汉武帝( )
A.推行郡县制 B.颁布推恩令
C.建立刺史制度 D.平定七国叛乱
【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武帝时期,有的王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有的诸侯王设法谋害朝廷命官,企图摆脱中央制约”和结合所学可知,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统治,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了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的实行,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解决了王国问题,B项符合题意;
A: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A项不符合题意;
C: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C项不符合题意;
D: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叛乱,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推恩令”,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4七上·清远期末)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新铸货币工整且重量准确、钱文秀丽,因质量上乘使盗铸成本较
高,所以民之铸钱益少。汉武帝这一举措( )
A.增加了百姓的收入 B.加强了盐铁的专营
C.解决了王国的问题 D.强化了国家大一统
【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新铸货币工整且重量准确、钱文秀丽,因质量上乘使盗铸成本较高,所以民之铸钱益少”和结合所学可知,根据题干“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新铸货币工整且重量准确、钱文秀丽,因质量上乘使盗铸成本较高,所以民之铸钱益少。”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强化了国家大一统,D项符合题意;
A:增加了百姓的收入,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盐铁的专营,B项不符合题意;
C:“推恩令”解决了王国的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024七上·黄埔期末)考古学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佛教盛行
C.“百家争鸣” D.尊崇儒术
【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加强思想统治,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此题干中的“大风气”指的就是“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符合题意;
"焚书坑儒"与秦朝秦始皇有关,排除A;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盛行”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B;
“百家争鸣”出现在战国时期,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2024七上·内黄期末)卫青和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为表彰他们的功绩,为他们修建了高大的陵墓。卫青和霍去病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带兵解除地方侯国的威胁 B.修筑万里长城
C.带领群众大规模治理黄河 D.北击匈奴,安定北方边境
【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6.(2023七上·期末)卫青和霍去病都曾经立下赫赫战功。他们死后,都陪葬在汉武帝茂陵附近,得享殊荣。他们的“赫赫战功”是( )
A.平定七国之乱 B.镇压农民起义
C.率军击败匈奴 D.打压地方豪强
【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汉景帝采纳了晁错“削藩”主张,引发七国之乱,仅三个月便消灭叛乱七国,平定七国之乱后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权威,A项不符合题意;
B:镇压农民起义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兵出击匈奴,他们在漠北同匈奴主力相遇。经过一天激战,匈奴单于仓皇遁逃,汉军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C项符合题意;
D:打压地方豪强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作答。
7.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B.丝绸之路开通
C.霍去病北击匈奴 D.郡县制实施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公元前60年,汉朝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A正确,新疆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和丝绸之路、霍去病北击匈奴、郡县制的实施没有关系,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命官员,派兵驻守并屯田,统计当地户口,推行汉朝的政令等等,都是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内容,它由此奠定此后历代中央政权管理西域的基础。
8.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从百家争鸣到西汉“尊崇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
A.法家学说的衰落 B.儒家学说的流行
C.思想控制的加强 D.中央集权的削弱
【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这种现象的发生本质上并非是因为法学的衰落,A错误;
B、儒家学说的流行只是表面的现象,B错误;
C、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西汉独尊儒术,本质上体现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皇帝加强了对思想的控制,C正确,
D、这种现象的发生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结果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9.钱穆先生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该观点强调的是秦汉时期( )
A.君主具有较大权力 B.疆域辽阔奠定中国版图基础
C.王位可以世代传递 D.建立并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A、该观点并非强调秦汉时期君主有很大的权利,A错误;
B、清王朝是当时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其疆域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B错误;
C、材料当中不是强调王位可以世袭,C错误;
D、本题选用史学家钱穆的一个观点,认为秦汉时期才是中国历史上有统一政府,结合所学知识,秦汉废除分封制,实行都县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这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郡县制废除了奴隶主旧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废除了分封制,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突政权的威胁,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判断出,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的原因是秦汉时期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发展。在中国,中央集权制形式起源于秦朝,在汉朝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并在清朝达到顶峰。
10.汉武帝在长安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太学,使他们在太学中随博士受业,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各地方也都设立学校。汉武帝此举旨在( )
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剥夺诸侯王的权力
C.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答案】C
【知识点】“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解析】【分析】A、汉武帝设立太学不是为了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A错误;
B、设立太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实力,B错误;
C、汉武帝在长安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太学,使他们在太学中随博士受业,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各地方也都设立学校。汉武帝此举旨在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C正确;
D、设立太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击地方的豪强,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立太学,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统一学习儒家经典。
11.(2024七上·期末)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A.统一思想,加强皇权 B.以法治国,巩固统治
C.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D.选贤任能,反对攻伐
【答案】A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统一思想,加强皇权。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相反,但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皇权。
A项统一思想,加强皇权是题干里的“禁”和“尊”的共同目的,符合题意;
B项以法治国,巩固统治不是题干里的“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汉代主张以德治国,不符合题意;
C项顺应自然是道家思想,秦代没有实行,不符合题意;
D项选贤任能,反对攻伐是墨家主张,秦代和汉代都没有实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汉思想专制,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2.(2021七上·诸城月考)《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汉武帝把铸市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 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 平抑物价。这些措施, 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 统的局面, 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
13.如表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公元前141年 公元前136年 公元前129年 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8年 公元前87年
即皇 帝位 置五经博士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下令铸 造五 铢钱 崩,葬于茂陵
A.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该帝王在位35年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历史人物年谱分析解读:
A项:根据表格信息“公元前141年……”,结合所学可知,年谱用的是公元纪年,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统一铸造半两钱,不合材料信息,由上可知,该历史人物不是秦始皇,排除B项。
C项:根据表格信息“公元前141年即皇帝位至公元前87年崩”,由此可知,该帝王在位54年,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推行儒家教育;派卫青等北击匈奴,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下令铸造五铢钱,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故选D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点是汉武帝的历史活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汉武帝的相关史实。
14.(2023七上·期末)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盐铁官营 D.建立郡县制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属于“推恩令”的内容,A项正确;
酎金夺爵制度指的是汉武帝以参加祭祀贡献的黄金的成色不好,虢夺了诸侯的爵位,排除B项;
实行盐铁官营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
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汉代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材料中也没有涉及郡县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推恩令”,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15.(2020七上·东莞期末)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这个大变动包括( )
①秦朝——建立行省制 ②汉朝——建立刺史制
③秦朝——建立郡县制 ④汉朝——建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行省制是元朝建立的,因此①错误,③正确。
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建立三省六部制的是隋朝,因此②正确,④错误。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 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本题需要经过两次排除.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到武帝时,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可将其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三 秦亡的历史教训,时时影响着汉初统治者的决策,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再次得宠。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这一思想已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取而代之。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他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使用的统一货币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主父偃之计”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此计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4)请你为以上三则材料设计一个学习主题。
【答案】(1)圆形方孔半两钱。
(2)“主父偃之计”:“推恩”建议。作用:削弱了王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3)从汉初推崇黄老思想到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
(4)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解析】【分析】(1)秦朝使用的统一货币名称是圆形方孔半两钱,也就是秦半两。
(2) 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可将其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 ,可知该计谋为推恩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候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诸侯的叛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3)汉代初期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学习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武帝时期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取而代之,独尊儒术。
(4)可以得知秦朝统治货币、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和独尊儒术都是为了加强皇帝的统治,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主题是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点评】本题需要加强对材料反映的主题共同点的把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在汉武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1 / 1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一、选择题
1.(2024七上·剑阁期末)“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增加了国家财税收入”。“他”是(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元帝 D.光武帝
2.(2024七上·清远期末)武帝时期,有的王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有的诸侯王设法谋害朝廷命官,企图摆脱中央制约。为解决此问题,汉武帝( )
A.推行郡县制 B.颁布推恩令
C.建立刺史制度 D.平定七国叛乱
3.(2024七上·清远期末)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新铸货币工整且重量准确、钱文秀丽,因质量上乘使盗铸成本较
高,所以民之铸钱益少。汉武帝这一举措( )
A.增加了百姓的收入 B.加强了盐铁的专营
C.解决了王国的问题 D.强化了国家大一统
4.(2024七上·黄埔期末)考古学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佛教盛行
C.“百家争鸣” D.尊崇儒术
5.(2024七上·内黄期末)卫青和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为表彰他们的功绩,为他们修建了高大的陵墓。卫青和霍去病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带兵解除地方侯国的威胁 B.修筑万里长城
C.带领群众大规模治理黄河 D.北击匈奴,安定北方边境
6.(2023七上·期末)卫青和霍去病都曾经立下赫赫战功。他们死后,都陪葬在汉武帝茂陵附近,得享殊荣。他们的“赫赫战功”是( )
A.平定七国之乱 B.镇压农民起义
C.率军击败匈奴 D.打压地方豪强
7.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B.丝绸之路开通
C.霍去病北击匈奴 D.郡县制实施
8.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从百家争鸣到西汉“尊崇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
A.法家学说的衰落 B.儒家学说的流行
C.思想控制的加强 D.中央集权的削弱
9.钱穆先生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该观点强调的是秦汉时期( )
A.君主具有较大权力 B.疆域辽阔奠定中国版图基础
C.王位可以世代传递 D.建立并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10.汉武帝在长安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太学,使他们在太学中随博士受业,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各地方也都设立学校。汉武帝此举旨在( )
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剥夺诸侯王的权力
C.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11.(2024七上·期末)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A.统一思想,加强皇权 B.以法治国,巩固统治
C.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D.选贤任能,反对攻伐
12.(2021七上·诸城月考)《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
13.如表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公元前141年 公元前136年 公元前129年 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8年 公元前87年
即皇 帝位 置五经博士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下令铸 造五 铢钱 崩,葬于茂陵
A.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该帝王在位35年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4.(2023七上·期末)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盐铁官营 D.建立郡县制
15.(2020七上·东莞期末)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这个大变动包括( )
①秦朝——建立行省制 ②汉朝——建立刺史制
③秦朝——建立郡县制 ④汉朝——建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到武帝时,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可将其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三 秦亡的历史教训,时时影响着汉初统治者的决策,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再次得宠。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这一思想已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取而代之。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他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使用的统一货币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主父偃之计”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此计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4)请你为以上三则材料设计一个学习主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据材料“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增加了国家财税收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故选B项。
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A项。
汉元帝受儒家贤良文学财政思想的影响,减少了政府对财政经济方面的干涉,排除C项。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刑罚,合并郡县,出现“光武中兴”局面,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汉武帝大一统,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汉武帝大一统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武帝时期,有的王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有的诸侯王设法谋害朝廷命官,企图摆脱中央制约”和结合所学可知,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统治,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了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的实行,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解决了王国问题,B项符合题意;
A: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A项不符合题意;
C: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C项不符合题意;
D: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叛乱,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推恩令”,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新铸货币工整且重量准确、钱文秀丽,因质量上乘使盗铸成本较高,所以民之铸钱益少”和结合所学可知,根据题干“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新铸货币工整且重量准确、钱文秀丽,因质量上乘使盗铸成本较高,所以民之铸钱益少。”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强化了国家大一统,D项符合题意;
A:增加了百姓的收入,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盐铁的专营,B项不符合题意;
C:“推恩令”解决了王国的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加强思想统治,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此题干中的“大风气”指的就是“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符合题意;
"焚书坑儒"与秦朝秦始皇有关,排除A;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盛行”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B;
“百家争鸣”出现在战国时期,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6.【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汉景帝采纳了晁错“削藩”主张,引发七国之乱,仅三个月便消灭叛乱七国,平定七国之乱后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权威,A项不符合题意;
B:镇压农民起义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兵出击匈奴,他们在漠北同匈奴主力相遇。经过一天激战,匈奴单于仓皇遁逃,汉军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C项符合题意;
D:打压地方豪强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作答。
7.【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公元前60年,汉朝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A正确,新疆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和丝绸之路、霍去病北击匈奴、郡县制的实施没有关系,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命官员,派兵驻守并屯田,统计当地户口,推行汉朝的政令等等,都是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内容,它由此奠定此后历代中央政权管理西域的基础。
8.【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这种现象的发生本质上并非是因为法学的衰落,A错误;
B、儒家学说的流行只是表面的现象,B错误;
C、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西汉独尊儒术,本质上体现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皇帝加强了对思想的控制,C正确,
D、这种现象的发生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结果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9.【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A、该观点并非强调秦汉时期君主有很大的权利,A错误;
B、清王朝是当时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其疆域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B错误;
C、材料当中不是强调王位可以世袭,C错误;
D、本题选用史学家钱穆的一个观点,认为秦汉时期才是中国历史上有统一政府,结合所学知识,秦汉废除分封制,实行都县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这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郡县制废除了奴隶主旧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废除了分封制,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突政权的威胁,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判断出,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的原因是秦汉时期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发展。在中国,中央集权制形式起源于秦朝,在汉朝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并在清朝达到顶峰。
10.【答案】C
【知识点】“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解析】【分析】A、汉武帝设立太学不是为了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A错误;
B、设立太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实力,B错误;
C、汉武帝在长安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太学,使他们在太学中随博士受业,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各地方也都设立学校。汉武帝此举旨在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C正确;
D、设立太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击地方的豪强,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立太学,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统一学习儒家经典。
11.【答案】A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统一思想,加强皇权。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相反,但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皇权。
A项统一思想,加强皇权是题干里的“禁”和“尊”的共同目的,符合题意;
B项以法治国,巩固统治不是题干里的“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汉代主张以德治国,不符合题意;
C项顺应自然是道家思想,秦代没有实行,不符合题意;
D项选贤任能,反对攻伐是墨家主张,秦代和汉代都没有实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汉思想专制,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2.【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汉武帝把铸市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 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 平抑物价。这些措施, 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 统的局面, 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
13.【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历史人物年谱分析解读:
A项:根据表格信息“公元前141年……”,结合所学可知,年谱用的是公元纪年,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统一铸造半两钱,不合材料信息,由上可知,该历史人物不是秦始皇,排除B项。
C项:根据表格信息“公元前141年即皇帝位至公元前87年崩”,由此可知,该帝王在位54年,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推行儒家教育;派卫青等北击匈奴,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下令铸造五铢钱,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故选D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点是汉武帝的历史活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汉武帝的相关史实。
14.【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属于“推恩令”的内容,A项正确;
酎金夺爵制度指的是汉武帝以参加祭祀贡献的黄金的成色不好,虢夺了诸侯的爵位,排除B项;
实行盐铁官营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
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汉代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材料中也没有涉及郡县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推恩令”,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15.【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行省制是元朝建立的,因此①错误,③正确。
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建立三省六部制的是隋朝,因此②正确,④错误。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 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本题需要经过两次排除.
16.【答案】(1)圆形方孔半两钱。
(2)“主父偃之计”:“推恩”建议。作用:削弱了王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3)从汉初推崇黄老思想到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
(4)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解析】【分析】(1)秦朝使用的统一货币名称是圆形方孔半两钱,也就是秦半两。
(2) 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可将其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 ,可知该计谋为推恩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候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诸侯的叛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3)汉代初期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学习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武帝时期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取而代之,独尊儒术。
(4)可以得知秦朝统治货币、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和独尊儒术都是为了加强皇帝的统治,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主题是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点评】本题需要加强对材料反映的主题共同点的把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在汉武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