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3 21:0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和名言警句,积累写作素材。
(2)掌握制定阅读计划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3)学会撰写读书报告和好书推荐,提升写作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读书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名人读书故事和名言警句,掌握制定阅读计划的方法。
(2)学会撰写读书报告和好书推荐,提升写作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名人读书故事和名言警句,传授制定阅读计划、撰写读书报告和好书推荐的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受,探讨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为教学提供依据。
4. 展示法: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自己的读书报告和好书推荐,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关于读书的视频,如《朗读者》《一本好书》等节目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 视频中,主持人深情地朗读着经典文学作品,嘉宾们分享着自己的读书感悟,舞台上的灯光和音乐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学生们被视频中的画面和声音所吸引,沉浸在读书的氛围中。
2. 提问学生:你们喜欢读书吗?为什么喜欢读书?或者为什么不喜欢读书?
- 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喜欢读书是因为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有的学生说喜欢读书是因为可以放松心情,享受宁静;有的学生说不喜欢读书是因为没有时间,作业太多;有的学生说不喜欢读书是因为觉得读书很枯燥,没有乐趣。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引出课题《少年正是读书时》,并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了解名人读书故事和名言警句
1. 教师讲述一些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如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夜读、鲁迅嚼辣椒驱寒等。
- “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中,教师可以这样描述:在古代,有一个叫匡衡的孩子,他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为了在晚上也能读书,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借着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匡衡每天都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即使在困难的条件下,也能坚持读书。
- “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中,教师可以这样描述:车胤是晋代的一个大臣,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买灯油。但是他非常喜欢读书,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他看到一群萤火虫在飞舞,心中一亮。他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一个布袋里,借着萤火虫的光读书。车胤就这样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创新精神和勤奋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 “鲁迅嚼辣椒驱寒”的故事中,教师可以这样描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从小就热爱读书。在他读书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寒冷的天气,冻得手脚发麻。为了坚持读书,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买了一些辣椒,放在嘴里嚼着。辣椒的辣味让他的身体发热,他就可以继续读书了。鲁迅就是这样用坚强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2.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名人读书故事和名言警句。
- 学生们积极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讲述了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故事,有的学生讲述了毛泽东“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的名言,有的学生讲述了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故事和名言警句所蕴含的道理。
3. 教师总结名人读书故事和名言警句的意义,鼓励学生向名人学习,热爱读书。
- 教师可以这样总结:名人读书故事和名言警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记录了名人的读书经历和感悟,也传递了他们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这些故事和名言警句可以激励我们珍惜时间,努力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我们应该向名人学习,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让书籍陪伴我们成长。
(三)调查学生的阅读现状
1. 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 问卷调查表可以包括以下问题:
- 你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小说、散文、诗歌、传记、科普等)
- 你每天平均花多少时间读书?
- 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读书?(纸质书、电子书、听书等)
- 你有没有制定阅读计划?如果有,是如何制定的?
- 你在读书过程中有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如果有,是怎么做笔记的?
- 你认为读书对你有什么帮助?
- 你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2. 学生认真填写问卷调查表,教师巡视指导。
-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问卷调查表。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醒学生如实填写。
3. 教师回收问卷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
- 教师回收问卷调查表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统计分析。可以采用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分析,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四)小组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教师可以这样分组:将学生按照座位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人数适中,便于讨论。然后,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讨论记录表,让学生记录讨论的过程和结果。
2. 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方法,共同探讨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学生们在小组内热烈讨论,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制定阅读计划的方法,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做笔记的技巧,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如何克服阅读困难的经验。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各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代表们可以结合小组讨论记录表,详细地介绍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对汇报的内容进行提问和补充,共同完善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方法。
4. 教师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强调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 教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总结,肯定学生们的讨论成果。同时,强调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如可以提高阅读效率、丰富知识储备、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文化素养等。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好处。
(五)课堂小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名人读书故事和名言警句,分析学生的阅读现状,强调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 教师可以这样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和名言警句,感受到了他们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同学们的阅读现状,发现了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我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向名人学习,热爱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书籍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2. 布置作业:制定一份个人阅读计划,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籍、阅读时间、阅读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 教师可以这样布置作业:同学们,为了更好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请大家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制定一份个人阅读计划。阅读计划要具体、可行,要有明确的阅读目标、阅读书籍、阅读时间和阅读方法。请大家认真思考,用心制定,下周我们将进行交流和分享。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 教师检查学生的个人阅读计划,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 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收集学生的个人阅读计划,认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对于完成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完成不够认真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建议,让他们重新制定。
2. 选择几份优秀的个人阅读计划进行展示,让学生学习借鉴。
- 教师可以选择几份优秀的个人阅读计划,通过投影或者板书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们认真阅读这些计划,学习其中的优点和长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目标的明确性、阅读书籍的合理性、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学习撰写读书报告和好书推荐
1. 教师讲解读书报告和好书推荐的写作方法和要求。
- 读书报告的写作方法和要求:
- 标题:简洁明了,能够概括读书报告的主要内容。
- 引言:介绍所读书籍的基本信息,如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等。
- 内容概述:简要介绍书籍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背景、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
- 心得体会: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书籍的理解和感悟。可以从书籍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书籍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
- 结语:总结读书报告的主要内容,表达自己对书籍的喜爱和推荐之情。
- 好书推荐的写作方法和要求:
- 标题:富有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 引言:简要介绍推荐书籍的理由,如书籍的价值、意义、影响力等方面。
- 内容简介:简要介绍书籍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背景、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但要注意不要透露太多关键情节,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
- 推荐理由:详细阐述推荐书籍的理由,可以从书籍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阅读体验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书籍的优点和长处。
- 结语:再次表达自己对书籍的喜爱和推荐之情,鼓励读者去阅读这本书。
2. 教师提供一篇读书报告和一篇好书推荐的范文,让学生学习借鉴。
- 教师可以选择一篇优秀的读书报告和一篇好书推荐的范文,通过投影或者板书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们认真阅读这些范文,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标题的拟定、内容的组织、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和好书推荐
1.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撰写读书报告或好书推荐。
-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撰写读书报告或好书推荐。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2. 学生完成写作后,小组内进行交流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 学生完成写作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评。每个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读给小组成员听,小组成员可以从内容的完整性、语言的准确性、表达的流畅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完善。
(四)成果展示
1. 各小组推选一篇优秀的读书报告或好书推荐,在全班进行展示。
- 每个小组推选一篇优秀的读书报告或好书推荐,在全班进行展示。被推选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读给全班同学听,或者通过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可以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2.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整理,制作成手抄报或展板,在班级或学校进行展示。
-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整理,制作成手抄报或展板,在班级或学校进行展示。手抄报或展板的内容可以包括读书报告、好书推荐、名人读书故事、名言警句等方面。通过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学生的阅读成果,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
(五)课堂小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撰写读书报告和好书推荐的意义,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 教师可以这样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撰写读书报告和好书推荐的方法和要求,同学们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撰写了读书报告或好书推荐。通过这个过程,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所读书籍的内容和价值。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2. 布置作业:继续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定期撰写读书报告或好书推荐,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
- 教师可以这样布置作业:同学们,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成长。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定期撰写读书报告或好书推荐,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让我们一起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对读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如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通过讲述名人读书故事、分析学生阅读现状、指导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和好书推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问卷调查中不够认真,回答问题比较敷衍;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主动性;在撰写读书报告和好书推荐时,有些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流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我也将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