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现代文阅读(小说)
小说知识精讲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描写的方法:
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阅读题型精练
一(2024·湖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
①很久以前,我被安排在一艘停舶于重庆的美国海军炮艇上工作。我当时只是一个低级尉官,却突然间出了名。
②那天,当地再次举办“不看样品的拍卖会”。被拍卖的大木箱,密封着,看起来沉甸甸的,不知装的什么。大家都肯定里面装满了石块,因为那拍卖商一向以恶作剧而闻名。
③我说:“30美元。”拍卖商大喊:“卖了!”有人小声嘀咕:“又一个受骗的美国佬!”
④随着木箱的打开,周围一片哗然。有懊悔的,也有羡慕的。里面竟然是两箱威士忌酒,这在战争时的重庆是极为难得的。
⑤一个英国人出30美元要买一瓶,接着,有人出更高的价,我都一一回绝了。
⑥几天后,欧内斯特·海明威到炮艇上找我。他当时也在重庆。
⑦“听说你有两箱醉人的玩意儿。”
⑧“是啊。”
⑨“我买六瓶,你要什么价?”
⑩“对不起,先生,我不卖。我留着是为了一旦接到调令离开这个鬼地方时,好开个告别酒会。”
他掏出一大卷钞票,“给我六瓶,你要什么都行。”
“什么都行?”
“你说个价儿吧。”
看来,他也和不少人一样,犯了当时所谓的“重庆干渴症”——越得不到越想喝的酒瘾。
我想了想说:“好吧,我用六瓶酒换你六堂课,教我如何成为一个作家。”
“这个价可够高的,”他说,“真见鬼,老兄,我可是花了好几年的功夫才学会这一行啊。”
“而我却有好几年在拍卖时上当受骗,这才交上的好运。”
他做了个鬼脸,“成交了。”
我递给他六瓶威士忌。
接下来的五天,他给我上了五堂课。他真是个了不起的老师,此外,他还喜欢开玩笑。我也不时地取笑他,特别是拿威士忌当笑料。“你知道,海明威先生,我在拍卖时投个机肯定是值得的。首先,我使那个拍卖商上了当,此外,我还震惊了那些太胆小不敢出价的顾客。而此刻,我用六瓶威士忌正在得到美国最出名的作家辛苦摸索到的从事写作的诀窍。”
他眨了眨眼说:“你是个精明的生意人。我只是想知道,其余的酒你曾偷偷灌下了多少瓶?”
“我一瓶都还没有打开呢,”我说,“我要把每一滴都为我的酒会留着。”
“孩子,我想向你提一点我个人的忠告。千万不要迟疑去品尝一种美味或开一瓶美酒。面对美好的事情,应尽快去尝试。”
不久,他有事要提前离开重庆。为了跟他学完最后一堂课,我陪他一起去机场。
“我并没有忘记,”他说,“我这就给你上课。”
飞机的发动机已在轰鸣,他紧凑着我的耳朵说:“比尔,你在描写别人以前,首先自己得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为此,你必须做到两点:第一,要有同情心;第二,要能够以柔克刚。千万不要讥笑一个不幸的人。而当你自己不走运的时候,不要去硬拼,要随遇而安,然后去挽回败局。”
“我不明白,这对于一个作家有什么相干?”我不怎么理解,便打断他的话头。
“这对于你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他一字一顿地说。
海明威向飞机走去。在半道上,他转过身来喊道:“朋友,你在为狂欢会发出请柬以前,最好把你的酒先抽样检查一下!”
几分钟后,飞机升入蓝天。我回到藏酒处,打开了一瓶,接着开了一瓶又一瓶……
(选自《文化译丛》;有删改)
1.请围绕那两箱威士忌酒,给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请根据文中多次出现的暗示,续写文章的结局。(不超过20字)
3.阅读画横线句子后思考,海明威在最后一课中,强调了关于写作的什么诀窍?
4.在与比尔交往的过程中,海明威表现出哪些让人称道的特点?
5.纵观整个故事,谁可以算是最后的赢家,为什么?
二(2024·湖北恩施·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问题
稻香 (陈来峰)
①(A)轰隆隆的雷声响了一夜,五叔在床上烙饼似的翻了一夜。临近黎明的时候,大雨哗啦啦地终于砸下来,噼里啪啦地将五叔也“砸”了起来。
②五叔揉着惺忪的眼睛,望着窗外如注的大雨。他张开怀抱,跑出去拥抱雨水。他的衣服瞬间便湿透了,就连颔下那几缕胡须也浸润了水珠。接下来五叔随便拿了一顶破草帽,跌跌撞撞向村外走去。
③听到动静的五婶迷迷糊糊地起来,发现五叔不见了,便急慌慌叫醒了儿子小林,小林极不情愿地揉揉眼睛,翻身下床。
④然而,五叔还是不见了。雨这么大,他会去哪里呢?
⑤去寻短见?为那点儿事?不至于,真的不至于。五婶思忖着。
⑥昨天小林的高考分数下来了——632分,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得到消息的五叔撅着胡子,端着旱烟袋,将这个好消息送到了村子的角角落落,甚至连墙角圈里的鸡也通知到了。想想,在农村这个犄角旮旯,能考出这么高的分数,肯定能上一个大城市的好学校。想到这里,五叔的脸上便荡漾着胜利般的微笑。
⑦村里人更是对五叔赞不绝口。五叔的大儿子大林前几年考上了上海的一所重点大学,没几年,这二儿子又长江后浪推前浪,考出了比哥哥还好的成绩来,五叔家的好事真是一桩接一桩。
⑧然而,高兴的五叔昨天上午还乐呵呵的,可是下午,他的脸便黑得像天上的乌云,吓得五婶和小林都不敢靠近他,更不敢询问。五叔是担心小林的学费?这倒不是。如今农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五叔家七八亩水稻每年也能给家里带来不少收入,再加上大林已经在上海参加工作了,还经常给五叔寄钱。可是,这……
⑨带着疑问,五婶和小林打着伞走向了村外。喊声高高低低,回荡在这漫无边际的雨幕中。
⑩沿着崎岖的小路,左拐右拐探进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雨滴密密麻麻浸润着禾苗的上上下下,爽快地给他们洗澡。
一个黑黢黢的身影,蜷缩在田边,望着天真无邪的禾苗,情不自禁地笑了。
笑声与泥土的清香飘向远方。
“终于找到你了!你个老头子!大雨天,你跑到这里干吗?”
五叔没回头,也没应声,只是痴痴地对着田里笑。
小林凑上来,指着爹,瞟一眼娘,说:“爹是不是疯了?”
五叔突然站起身,差点儿摔一个趔趄,叫道:“疯?我不疯,你们才疯了呢!”
说着话,又敞开双臂,做出一个拥抱大自然的动作。
“不就是不想让我出省上学吗?不就是不想让我跟我哥一样留到外面不回来吗?可是,我这么高的分数岂不是浪费!”
“怎么就浪费了呢?反正你哥出去了,你就不能再出去了,必须留在我们身边,最多去上一个咱省最好的农业大学。”
“这叫什么道理嘛!娘,你说呢?”
五婶看看小林,又心疼地瞅瞅五叔,无奈地叹息。
(B)轰隆隆几声闷雷,雨渐渐停了。三个人静静地立在田边,像一幅水墨画。
“你不就是担心这几亩稻田嘛!大不了以后我也挣钱了咱就不种田了,我和我哥会给你们多寄钱的啊!”小林说。
“不是这!”五叔应着。
“那等你们老了,我们给你们送到最好的养老院,绝对不会亏待你们的。”小林又说。
“不是这!”五叔又应。
“那大不了你们去城里跟我们住嘛!我哥在上海,我在北京,你们南边住住北边跑跑,多滋润啊!”
“不是这!”
“那是什么?为什么就不让我出省上学呢!我想去北京上学,去首都。”
五叔退了一步,一只手指着天空说:“这样吧!去北京可以,你必须学农业,上中国最好的农业大学。”
小林说:“可以。”
五叔脸上掠过一丝喜悦,接着小声说:“毕业后必须回来!回到咱们家乡,建设咱们的家乡,这个你可做到?”
“这……”
“你不要忘本啊!咱们这里世世代代以水稻为生,没有水稻你和你哥能长这么壮?能上大学?”
(C)天晴了。一缕缕七彩的阳光洋洋洒洒飘下来,落在了香喷喷的稻田里,落在了小林的心里。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6.请从“五叔”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补充概括主要情节。
五叔将二儿子高考成绩优异的好消息告知乡邻→①→②→③→④→五叔让二儿子学农业, 回报家乡。
7.文中划线句(A)(B)(C)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8.文中有两处省略号,请联系语境,分别写出这两处省略的内容。
9.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探究“一缕缕七彩的阳光”的含义。
10.设悬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请列举一例,并简要分析设置悬念的好处。
三(2024·湖北荆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月光下的流浪猫
蒲灵娟
①小区里有六七只流浪猫,一到夜晚,特别是有月亮的夜晚,流浪猫的身影就会出现,蹲在石墙上,趴在草丛里,或者从树上爬下来,优哉游哉,在小区走来走去。
②这天,大雨过后,半个月亮挂在幽蓝的天幕上,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拿着猫粮下楼了。
③电梯里,一个阿姨问男孩:“雨凡,怎么好久都没看见你爸爸了?”
④“爸爸出差了。”雨凡低下头,小声回答。没人注意到,13岁男孩的脸上写满了与年龄不相符的忧伤。
⑤走出单元门,雨凡“喵喵”地叫着,走向那棵黄葛树,一只黑黄毛色的花猫跑过来。雨凡倒出一些猫粮,猫却不急着吃,脑袋在他脚边拱来拱去,“喵喵”地叫着。
⑥正是六月,洁白的栀子花散发出馥郁的香味儿。一只亚麻色的猫弓起身子,竖起耳朵,双目炯炯有神,尾巴左摇右摇,像一根竖起的小旗杆。忽然,麻猫闪电般冲上去,抓住了一只老鼠,敏捷地爬上大树,独自享受起晚餐。
⑦雨凡走到石墙边,墙上那只黑耳朵白猫像见到老朋友,朝他温柔地叫着。这是只老猫,有些掉毛,白色的皮毛不再光滑,显得有些脏兮兮的。雨凡把猫粮倒在它面前,它吃了起来,咀嚼声在雨凡听来,是那么的美妙。
⑧雨凡仰望金色的月亮,眼睛湿润了,仿佛看见月光里,爸爸的笑脸。爸爸是位作家,写了不少动物小说,受爸爸的影响,雨凡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可妈妈有洁癖,不让他养阿猫阿狗,爸爸就给他在网上买了猫粮,让他放学后喂院子里的流浪猫。这个习惯,他坚持了下来。
⑨几个月前的一个雨天,爸爸走了。雨凡觉得,自己仿佛陷入了孤寂的世界。
⑩月光下,一只黑猫的身影闪过。雨凡叫它大黑,大黑是流浪猫的首领,骄傲又凶猛。雨凡几次想靠近大黑,可大黑并不友善,朝雨凡龇牙咧嘴,发出低声的咆哮。
晚风吹拂,雨后的月色分外迷人,夜鸟在枝头唱着歌谣,雨凡孤单的身影映在月亮的眸子里。雨凡回想着与爸爸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渐渐地,忘了时间。潮湿的土壤里,一条黄色的蛇,窸窸窣窣钻出了草丛,悄悄滑向木椅边。
“喵”的一声尖叫,大黑闪电般扑过来。雨凡吓得跳起来,小区里有蛇?这太意外了!只见大黑目光如电,左扑右闪,开始进攻那条蛇了。他远远地停住脚步,暗自为大黑着急。黄蛇扬起头,吐着信子,大黑敏捷地跳开,伸出尖利的爪子,狠狠地抓着蛇皮,蛇蜷缩起来。大黑扑闪着,撕咬着,抓扯着。这时,麻猫、花猫、白猫都过来了,一起迎战这条蛇。
不知过了多久,蛇不动了。雨凡这才如梦初醒,他飞快地跑去保安室,叫来了保安叔叔。
流浪猫四处散去,木椅边躺着一条僵硬的黄蛇,大黑跳上黄葛树,居高临下对着蛇嘶鸣。夜色中传来妈妈叫他的声音。妈妈加班回来了。
今晚,雨凡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他和妈妈说了许多话。他告诉妈妈:流浪猫没有爸爸,自己捕鼠养活自己,享受月色与花朵,体验着生命的点滴。他也要像流浪猫一样,勇敢面对现实。没有爸爸,那又怎样?他依然会长成一个勇敢的男子汉!
妈妈紧紧地抱住了他。
夜里,雨凡枕着月色入梦,他梦见了大黑、麻猫、花猫、白猫,在花丛里,每只猫都像个快乐的孩子……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6月2日,有删改)
11.随着小说情节发展,雨凡的心理不断变化,请摘录文中的词语完成梳理。
→孤寂→着急→
12.文章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13.请自选角度,给第 段的画线句写一条批注。
14.故事中出现了好几只流浪猫,性格表现各具特色,请依据文本分别概括。
15.爸爸走在雨天,故事发生在雨后的月夜,主人公名为雨凡,小说作者为何要安排如此多的“雨”?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四(2024·湖北咸宁·一模)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下面小题。
①说实话,我已经有日子没吃饱饭了。那天我站在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蓦然有些伤感和失落。这年头做点生意太难了——仿佛一夜之间,我最喜欢的钱包就消失了,人人手里攥着一个手机——当然,也有破天荒摸到钱包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捧着那钱包,仿佛擎着襁褓里十世单传的婴孩,但是在打开钱包的一刹那,气得我鼻子都歪了:没一张现金,全是卡片。
②我知道,如今所有的钱都在手机里,但人人都把手机攥得死死的。其实,把钱全搁在手机里很不好,至少对孩子来说相当危险。比如你给孩子买上千块钱的运动鞋,拿手机一扫,“叮”的一声,拎起鞋子潇洒地走了。孩子就没有了钱的概念,他们会觉得买东西很容易,只要拿出手机“叮”一下就行了。孩子们长大了就习惯于拿出手机“叮”一下,花钱大手大脚。
③当然,另一个不好是对我们这种职业的人来说的,我们就不好……做活儿了。没活儿等于失业,丢了饭碗吃不上饭会饿死人的,这是天大的事,和我们失业吃不上饭比,孩子们没有了正确的金钱观,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④实话实说,我已经被逼得准备改行了,不换脑筋就得换工作嘛。不过,我最近有了新发现,现金原来都在老年人的兜里。我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看来我可以上岗再就业了。
⑤这不,今儿我就盯上一个老太太。老太太个儿不高,戴着大大的口罩,口罩把她的脸捂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双眼。实话实说,我觉得她是有新冠疫情以来,我见到的口罩戴得最标准的一个老太太。我从菜市场一直盯着她,看她用现金付完款,然后把几张红绿票子仔仔细细叠好,卷成一卷塞到腰里,还生怕我没看清似的又捏了捏。
⑥我尾随老太太穿过马路,眼瞅着一辆小轿车擦着她颤巍巍的身旁飞驰而过,我在心里气愤地咒骂那个开车的司机,太没素养了,礼让斑马线这事儿还得警察叔叔耳提面命?你要是把老太太撞倒了,不是破了我的财路吗?我能光明正大地去一个路倒儿腰里摸钱?
⑦我跟了五条大街,穿过七条胡同,实在有些心焦,这老太太咋不坐公交车呢?只有在公交车上人挤人的时候,我才好做活儿:跟她一挤一碰,食指、中指呈剪刀状一夹,红红绿绿的票子就到我手上了,跟那帮坐办公室的白领攥着鼠标在电脑上剪切文件一样轻松。现在老太太孤零零一个人走,我就不好下手,一旦下手性质就变了,我可不想把小偷小摸变成打劫,那是要吃牢饭的,我可是一个有底线的贼。
⑧老太太一路走去,竟然没跟任何人搭茬说话,哪怕跟路边的保洁员唠两句也行啊,我就可以假装看手机无意中撞她一下,花花绿绿的钞票就从她的兜里到我的兜里了,快得跟蓝牙传输一样,在业务技术这一块,我是绝对有自信的。我其实一直憧憬,在窃贼比赛上拿冠军,可惜至今没人赞助这样的赛事,真是一件憾事。
⑨跟在老太太的身后,看她茕茕孑立的样子,莫名地有点同情她,偌大个城市竟然没有一个人和她说说贴心话,唉,真悲哀啊!我耐下心来跟在老太太后面,又走过三条街,钻了四条胡同,在中山公园转了五圈。我一边机械地迈着双腿,一边胡思乱想着。
⑩突然我发现老太太的背影有点熟悉,像……像我二姨。转念一想,不会的,怎么会是我二姨呢?我二姨这时候应该在海边戏水呢。前儿,我二姨还在我们的家族微信群里自豪地说要去旅游,她本不想去的,闺女二丫非让她去,来回路费吃喝拉撒二丫全包……我妈羡慕得眼珠子都绿了,那天吃饭破例少吃了一碗米饭,不断唠叨她这辈子亏大发了,别想得儿女的济,不被儿女啃老就念阿弥陀佛了。气得我恨不得把二丫从微信群里拽过来痛打一顿。
忽然,老太太摘了口罩,我一看,不是我二姨是谁?我一下子心凉了,兔子不吃窝边草,贼怎么能偷自己的二姨呢?我赶紧扭头就走,我不能让我二姨看见我。
一上午的时光白费了,失望之余,我不禁在肚里无声地骂,这老太太,不去儿女安排的地方在海边戏水,非得一个人孤孤单单在街上走什么,害得我空欢喜一场。
(选自《小说月刊》)
16.根据你的理解,给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17.梳理“我”遇到老太太之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将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18.小说中“我”在看到轿车从老太太身边擦过时,咒骂司机“太没素养了”,你怎么理解“我”的这个反应?
19.小说的最后,故事情节连续反转,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我”在跟踪、伺机偷窃的过程中,目睹了老太太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遭遇,反映了当前老年人生活中的哪些现状?这些现状给你怎样的生活启示?
五(2024·湖北十堰·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的碑
周显斌
①周永一笑,脸上就出现两个酒窝,波动着,里面荡漾着阳光、微笑,还有快乐。同学们都说,周永的笑很酷,很帅气。周永很爱笑,嘎嘎嘎的,也就酒窝荡漾着。
②我哼了一声,觉得他是故意这样的,在显摆他的帅气,他的酷。
③我想,真讨厌,不就是一个班长吗?显摆啥?本来,我也想竞争班长的,可是失败了。班主任老师提议让周永当,而且在讲台上扳着手指头说他的优点。同学们听了,都啪啪啪地鼓掌。因此,周永就成了班长,捎带着兼顾学习小组长。我,是他的同桌,很不幸地成为他的组员,受到他的双重管理。他督促我学习,要求我背课文,指导我写字,要写整齐,他还理直气壮地拿着他的作业本道:“向我学习!”我想,这明显地是在抬高他自己,压制我嘛。
④还有一次,我的作业没交,老师让交了作业的人举手。我听了,忙悄悄举起手,一脸淡定的样子,左顾右盼,假装不是自己。这时,周永忽地一下站起来道:“老师,吴占在撒谎,他没有交作业。”说着,他拿起我被书本压着的作业本,咚咚咚跑到讲台,交给了老师。同学们都望着我,老师也望着我,我的脸红了,低下了头。老师气呼呼地道:“吴占同学,你别的没学会,扯谎还顺嘴来啊,检讨。”于是,我检讨,补交作业。为这,我觉得周永是“汉奸”,懒得理他。
⑤那天下雨,丝雨如烟,树叶飘零,满地都是。我没有带伞,一个人,光着头淋着雨走着。猛然感到雨停了,抬头一看,一把伞罩着,身边走着周永。是周永的伞,罩着我们两个人。我哼了一声,想要躲开。他突然将伞塞在我手里道:“我到家了,你打着吧。”
⑥我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已经冒雨跑了。他的家,就在那边,在石板小巷的深处。
⑦他每天下课捡拾废品,饮料瓶废纸都捡,用油纸袋装着。我觉得真脏,拿着一摞书,横在书桌上,做出楚河汉界的样子,以免他的胳膊肘过界。他看了看,没有说什么,继续写自己的作业。一次班会上,老师读了一封养老院送来的感谢信,原来,我们班的一个学生,捡拾废品卖钱,经常捐献给养老院,钱虽不多,却让养老院的老人们感到了温暖,感到了幸福。
⑧同学们听了,都睁大眼睛问:“是谁?是谁?”老师吊足了我们的胃口,才笑着道:“周——永!”大家听了,都啪啪啪地鼓掌,嗷嗷叫着。
⑨窗外,花开如霞光一样,映衬着教室一片粉红,映得大家的脸一片粉红,一片春光荡漾。我听了老师的话,默默无言,红着脸悄悄将课桌上的书拿开,放在了桌斗。以后,我们班的同学都学着他的样子,到处捡拾废品,卖钱捐献他人。那年,我们班还受到了学校的表扬,领回一个“文明班集体”的玻璃框,挂在讲台前面,我们每个同学从那里走过,都感到特骄傲,特舒畅。
⑩时间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我们高中毕业,终于都考上心仪的大学,挥手而去,各奔东西。那天,在江南的校园里,我收到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拍的是西北的冬天,画面上,雪花纷飞,犹如鹅毛,天地在飞雪中一片迷蒙,也一片森冷,给人一种寒颤颤的感觉。一个解放军战士,抱着枪,伴着一尊界碑,站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漫天飞雪中,目视前方,正在站岗放哨。人,已经成为雪雕;界碑,也如雪雕的一般,矗立在那儿,以至于让人分不清哪一个是人,哪一个是界碑。
照片背面,是照片主人的名字:周永。
下面,龙飞凤舞地写着一行字道:老同学,我在大学已经入伍戍边,猜猜,哪是界碑,哪是我。
我看着照片,不用猜,已经知道,左边的那尊雕塑是他,是我的同学。因为,大雪虽然遮盖了他的全身,却遮不住他的青春活力,遮不住他蓬勃的生命,遮不住他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他,此时也化为了一尊碑,化为我心中一尊青春的碑。
21.为什么“我”一开始对周永持有不满和敌对的态度?
22.请分析文中“雨中让伞”这一情节的作用。
23.周永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是因为他具有诸多优良品质。请简要概括。
24.读第⑩段,说说你对段中画线部分“分不清哪一个是人,哪一个是界碑”的理解。
25.小说标题“青春的碑”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借这一标题表达了对青年人什么样的期望?
六(2024·湖北咸宁·一模)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因拉惯了车,祥子很有些辨别方向的能力。虽然如此,他现在心中可有点乱。当他找到骆驼们的时候,他的心似乎全放在它们身上了;及至把它们拉起来,他弄不清哪儿是哪儿了,天是那么黑,心中是那么急,即使他会看看星,调一调方向,他也不敢从容的去这么办;星星们——在他眼中——好似比他还着急,你碰我我碰你的在黑空中乱动。祥子不敢再看天上。他低着头,心里急而脚步不敢放快的往前走。他想起了这个:既是拉着骆驼,便须顺着大道走,不能再沿着山坡儿。由磨石口——假如这是磨石口——到黄村,是条直路。这既是走骆驼的大路,而且一点不绕远儿。“不绕远儿”在一个洋车夫心里有很大的价值。不过,这条路上没有遮掩!万一再遇上兵呢 即使遇不上大兵,他自己那身破军衣,脸上的泥,与那一脑袋的长头发,能使人相信他是个拉骆驼的吗 不像,绝不像个拉骆驼的!倒很像个逃兵!逃兵,被官中拿去还倒是小事;教村中的人们捉住,至少是活埋!想到这儿,他哆嗦起来,背后骆驼蹄子噗噗轻响猛然吓了他一跳。他要打算逃命,还是得放弃这几个累赘。可是到底不肯撒手骆驼鼻子上的那条绳子。走吧,走,走到哪里算哪里,遇见什么说什么:活了呢,赚几条牲口;死了呢,认命!
(选自《骆驼祥子》)
①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的光滑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大声对自己说:
②“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
③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
④“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 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 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 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⑤他站起来,向大路走去。一个赶着四轮马车进城的山里人,把他顺路带上。在十字路口他买了一份当地的报纸。报上登载着一个通知:要城里的党员到杰米扬·别德内依俱乐部开会。保尔回到家已是深夜。他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他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在大会上演说。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下面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部分成果,请你相互参照,完成下面的任务。
26. 故事连一连
祥子一生经历了“三起三落”,保尔一生经历了三段恋情。请你将保尔的故事连一连。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起一落 变卖骆驼买新车, 辛苦挣钱终被抢。 二起二落 虎妞低价购旧车, 置办丧事又卖车。 三起三落 苦干三年买新车, 被抓壮丁理想破。 A.与冬妮娅 ①双目失明,共渡难关,不离不弃 B.与丽达 ②共同斗争,产生隔阂,信念益坚 C.与达雅 ③始于偶遇,志同道合,助其成长
27. 写法品一品
两篇选文都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请你品一品。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文中描写出祥子牵着骆驼逃命时的思想斗争过程, 反映出他此时复杂的心情和决定孤注一掷的决心。
28. 人物评一评
两篇选文都写出了主人公的特点,请结合选段评一评保尔意志坚定体现在哪里。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祥子考虑问题比较周全,在逃命时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到了。
29. 主旨探一探
两篇名著都写到了人物命运与所处社会环境的关系,请探究《骆驼祥子》一书的主旨。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通过保尔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 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 也战胜自己, 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 才会成长为钢铁战 士。
七(2024·湖北宜昌·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骑
①雪,漫无边际地下了一夜。
②早上出门的时候,儿子打了一个趔趄,天气很冷,地上的雪花在行人的脚下东躲西藏,已经碎成了一地的冰碴子。
③一整天的时间,儿子在公司心神不宁,稍一停歇,心头总会涌上有一种不安的预感。这种感觉很奇怪,就像有一种未知的力量,想要告诉你一件未知的事情。
④快下班的时候,一个陌生电话打了过来,儿子接起电话:母亲摔了,摔倒在菜市场门口。
⑤儿子满头大汗地赶到医院,医生说,经过初步诊断,老人家右腿骨折,手术倒不复杂,但是老人家年纪大了,恢复情况很难说,也可能会落下残疾。
⑥儿子心头一颤,让医生选用最佳的治疗方案,至于恢复,只能寄希望于母亲能挺过难关,一切安好。
⑦三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遗憾的是,现实并非童话,医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预言了残酷的事实。母亲只能依靠拐杖艰难行走,生活勉强自理,至于其他的,已不能有太多的奢求。
⑧这件事对母亲的影响很大。之前每天晚上她都会给儿子做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是她的价值,也让她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的方式。
⑨儿子也了解自己的母亲,她年轻的时候为了生计,在路边摆摊,跟男人打过架,也当街骂过人,只要能赚到钱,供自己的孩子上学,她什么都能干。那个时候,她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不管外面是暴风抑或骤雨,她都立在那里,不曾倒下。如今,母亲连照顾好自己都有些困难,这让她无所适从。好几次,儿子下班回来,发现母亲静静地坐在阳台,神情呆滞地望着窗外……
⑩儿子明白,该是他为这个家做点儿什么的时候了。
晚上,儿子做了一桌可口的饭菜,跟母亲有一句没一句地拉着家常。
自从落下残疾以后,母亲跟儿子的交流不多,饭桌上也很少说话。直到儿子说,今天上班被领导训了一顿,母亲这才抬起头来,听闻自己的孩子挨了骂,她还是没法做到心如止水。
母亲问,是工作没做好么?
儿子说,不是的,是最近迟到了好几次。
你不是定了闹钟吗?
这段时间工作太累了,早上起不来,闹钟也没叫醒自己。
儿子顿了下,接着说,要不,明天你七点叫我起床吧。
母亲愣了一下,看了看自己的腿,又想到儿子挨骂的事,终于还是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天刚放明,隔壁的房间就传来一阵窸窣的声响。母亲穿好衣裳,拄起拐杖,沿着床沿缓缓挪动,她每走一步都那么艰难,但每迈出一步又是那么坚定,她要叫儿子起床。
推开房门,儿子果然还在呼呼大睡。
三儿,起床了,要去上班了。母亲说。
哟,都七点了,你不叫我,我今天又要误事。儿子满脸憨笑,赶忙从床上爬起来。
从此之后,每天七点,母亲都会准时起来叫儿子起床;而儿子虽从不在外过夜,但每天早上也照样会因为工作太过劳累,闹钟也没法叫醒。
时间像天上的流云,随风飘散。
晨光熹微,东方欲晓,窸窣的声音也越来越近了,儿子……
30.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儿子”心神不宁的情感。
B.文中插叙母亲过去的事情是为了突出母亲年轻时“顶梁柱”的形象,和现在的母亲形成对比。
C.本文用了多处“伏笔”,只伏不应,含蓄委婉,伏得巧妙。
D.文中说“这件事对母亲的影响很大”,这件事指的是不能为儿子准备热气腾腾的饭菜。
31.请根据全文内容和你的理解,给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2.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形象?
33.文章的最后一段戛然而止,给了我们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你能给文章续写一个合情合理又巧妙的结尾吗?
八(2024·湖北孝感·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
①修鞋匠老单几时来镇子上的,没有人能说得清。
②老单不是本地人,又说一口浓重的方言,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身世,只记得镇子西头老槐树下有个修鞋的摊点,摆在那里多年了,修鞋匠姓单,人称单师傅,或直呼他老单。一年四季,只要不下雨落雪,老单就准时出摊。一辆半旧的人力三轮车、几个马扎、一台缝线机,还有一堆剪子、切刀、锥子、铁锤、钉子等零零散散的家什。
③在镇子上住久了,常听人说,老单这人不简单,话不多,但仁义。起先修一双鞋收个块儿八毛,如今顶多只收三五块钱,从来没有超过十块钱。
④别看老单粗手大脚,做起活儿来一针一线,那叫个仔细。有顾客送来磨坏了鞋底或旧得不成形的鞋子,问他能不能修,他都说尽量修。哪怕费半天事,他也想尽法子把鞋修结实。
⑤那天,一中年妇女来修鞋。老单接过来一看,是一只开了胶的劣质皮鞋。只见他往腿上铺一块垫布,把鞋放在腿上,先用抹布把开胶的地方擦干净,再拿起锉刀轻轻锉了两下,然后涂上胶水,用手按压了一阵子后,诚恳地对顾客道:“光粘胶不绱线,那不耐穿,过些日子还容易开裂。”征得主人同意,老单用刀子把鞋底划开一条缝,把钩针在蜡块上磨几下,又穿上粗线,沿着缝隙一针一针地缝了起来。修好这只鞋,又让其脱下脚上另一只鞋,翻着看了看说:“这只鞋也快开裂了,趁这会儿一块儿修修吧。”大夏天里,老单忙活得一头汗,一双鞋修下来,只收了顾客6块钱。待那顾客走后,挨着他卖针头线脑的老廖开腔了:“咦,你咋恁好说话哩?大热天忙活半晌,几块钱就给打发了?”
⑥“话不能那么说,看那顾客鞋上沾满的干泥巴,大概是进城卖菜的乡下人,挺不容易的,咱能帮就帮帮她吧。”望着他那副悯天怜人的表情,老廖张了张嘴,没再说话。
⑦草木枯荣,暑来寒往。几十年过去,老单仍孑然一身,每天过着波澜不惊的日子。年逾花甲的他,虽说没有挣大钱,但每天进项不断。要说没攒住钱,打死也没人相信。
⑧奇怪的是,他攒钱不买房子,也不置家产,仍住在那间低矮的平房里,房间狭小简陋,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电。吃饭也不挑食,一天只吃两顿饭。他爱吃面食,成年都是馒头加白面条,很少见他买新鲜的青菜,买也是买剩下打折的蔬菜。
⑨可遇上镇里修桥补路建学校,他每次捐款都很慷慨,还先后资助十几名贫困学子完成了学业。
⑩按说老单这典型事迹早该见报上电视了,可他偏偏不喜欢那一套。前些年来过几拨记者,省里的、市里的,扛摄像机的、拿照相机的都有,他一句“没啥好说的”,就把人家打发走了。那年,镇里要上报他为道德模范,也被他婉拒了。
见他如此这般,几个老友就纳闷儿了,不解地问他道:“你做了这么多年好事、善事,既不让媒体宣传,也不要荣誉加身,到底图啥哩?”
他听罢只是嘿嘿一笑,不解释,仍然该出摊出摊,该修鞋修鞋。
去年底,服务站工作人员登门为他办理优待证时,才揭开了这个谜。那天,工作人员因为要帮他填报退役军人信息,他从床头柜里翻出一包东西,里面装着入伍登记表、退役军人证件和荣立军功的证书等资料。
那一刻,工作人员一脸困惑地问他道:“您咋选择隐姓埋名这么多年?”
老单沉默着,仿佛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说道:“俺本是个孤儿,1970年参军到了基建工程兵某部,奉命挺进川藏公路腹地,参加大规模整治改建工程。那年夏天,连日的大雨导致山体松动,大量碎石被山洪冲到公路上。我们赶赴抢险现场,正准备将路面碎石清理后疏导车辆通行,突然又有一股洪水裹挟山石倾泻而下。千钧一发之际,班长一把将我推开,自己却被巨石砸中,牺牲在了那片高原上。”
讲到这里,老单已是泪眼婆娑。顿了顿,他又说道:“俺这条命,是班长拿命换来的。等服役期满后,俺没有再回原籍,就来到了班长的家乡,想替他尽孝。结果一打听,班长的父母已去世多年。俺就在镇子上住了下来,以修鞋为生,竭尽所能,替班长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好让过命的战友情谊延续下去。”
听了他的话,在场的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选自2023年《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34.根据你的理解,给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5.阅读全文,请根据提示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每点不超30字。
老单 基本情况
个人的家庭身世 本是个孤儿,1970年参军到了基建工程兵某部,曾荣获军功。
修鞋的收费标准 ①
隐瞒身份的原因 ②
36.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7.作者没有在开篇直接交待老单的真实身份,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妙处?
38.读完小说,也许你会想到下面这些词语:小人物、平凡、善良、仁义、坚守、情怀、友情 请结合选文,围绕其中一两个词谈谈感受。
九(2024·湖北黄石·二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老那的旗
君华
①一抬头,老那发现旗杆子上的旗让昨夜的西北风拉了一道口子。
②老那将旗降下来,才发现那口子有将近二十厘米长,就跟学生们使用的直尺长度差不多。怪可惜的,这么好的一面旗就这样叫风毁了。老那在心里叨咕着,去库房寻另一面新旗。
③老那在库房里翻箱倒拒,却没有找到新旗。老那明明记得,库房里还有一面备用的新旗,但他把所有的柜子、箱子翻了个底朝天,愣是没找着。兴许是记错了?不应该啊,绝对还有一面!老那又是一通找。仍是没找着。老那这才确信是自己记错了。”老啦,不中用啦,这记性是越来越差了!”这么一感慨,老那忽然伤感起来。
④老那是个不服老的人,也是个从来不服输的人。浑身的力气总也使不完,但终究是老了……这么想着,老那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也不知道在冰凉的地面上坐了多久,他忽然腾地站了起来。老那觉得,不能这么坐下去了。今天是星期日,明天就是星期一,他还得给孩子们升旗呢,他得抓紧时间去苏木上买一面新旗回来
⑤平日里,只要看到学校的旗升起来,我们就知道该上学了。升旗的除了老那外,不会有别人,因为老那是我们嘎查小学的校长。老那名叫那日苏,但没人叫他“那日苏”,也没人叫他“那校长”。包括我们学生在内,背地里都喊他’“老那”。他除了是校长外,还是我们的蒙古语老师、汉语老师、数学老师和体育老师,是我们各门正课副课的老师。整个嘎查小学只有他一位老师。老那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那就是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升旗。一旦哪天没升旗,那意思就是学校放假。
⑥老那每回去苏木或是旗里乃至盟里,除了买回一些教具文具外,一定还会买一面崭新的国旗回来。我们嘎查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夜间风大,每天傍晚老那都要把国旗降下来收好。尽管这般爱护,可国旗还是经不住每天的风吹日晒,因此只要有机会出门,老那就一定会买一面新的国旗回来。
⑦老那跳上一辆突突冒烟的农用三轮车就往苏木赶去。苏木有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文化用品商店,那里能买到国旗。文化用品商店在苏木中学南门西侧,苏木中学在苏木街道最南边,可老那搭的这辆农用三轮车到苏木街道北头就往东拐了。老那不敢耽搁,跳下车就往南走,因为还有两里多地呢。
⑧老那好不容易走到苏木中学才发现文化用品商店关门了,一把大铁锁牢牢地把着店门。
⑨老那打听一圈才弄明白,今天是星期天,商店老板回花吐古拉嘎查家里去了。这可怎么办?花吐古拉嘎查离苏木有五里多地呢!
⑩老那咬了咬老牙,决计去一趟花吐古拉嘎查,他要去找商店老板回来给他开门。
等老那气喘吁吁地找到商店老板时,商店老板却不乐意再跑一趟:“这大周末的,不去!”商店老板打着酒嗝儿连连摆手。
老那苦口婆心地告诉商店老板,孩子们等他升旗上学呢。老板不哎声了,从炕上爬起身,默默地跟着老那回了店里。
商店老板郑重其事地将国旗交到老那手里。老那接过旗,想了想,又掏出一沓零钱来,慢悠悠地说:“再买一面,买两面吧!这么大考远折腾你一趟,挺不容易!”
从商店出来,老那才发现天已经完全黑了。他还没吃饭呢!可他已经顾不上咕咭叫的肚子了,他得抓紧时间去苏木街道上找辆车赶回去。可眼下哪有车啊?这大冷天的!
老那只好迈开双腿往回走,边走边看有没有顺路车可以搭。这天可真是太冷了,西北风那个吹呀!刮在脸上跟刀割似的。也是,昨夜那风都能把旗子杜出一道老长的口子,能不冷吗?
光刮风还不算,雪忽然就下起来了。不一会儿就下大了,越下越大,大雪片子像鹅毛一样,老那心知眼下是不可能碰到什么顺风车了,他只能靠自己的双腿一步一步往回走了——或者说,往回“挪”可能更准确。
老那抬了抬头,似乎远远地看见了嘎查小学里矗立的旗杆。看着光不出溜的旗杆,老那顶着科尔沁腊月里的西北风和鹅毛大雪,坚定地向嘎查小学迈着步子。
事实上,老那哪能看见旗杆呢!还有好几里地昵!他只不过是在心里想着,孩子们明天就要上学,上学就要升旗。这么想着,他就迈开了步子。
39.简要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在下面横线上补充合适的内容。
(1)国旗被风扯破,老那在库房寻旗未果。
(2)
(3)
(4)老那顶风冒雪,连夜步行往学校赶。
40.文章多次写到“西北风大”,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41.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
——或者说,往回“挪”可能更准确。(说说“挪”的表达效果。)
42.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老那的“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43.教师节那天,老那被评为“优秀教师“,结合文章内容,请你为老那拟写一段50字左右的颁奖词。
十(2024·湖北孝感·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
①队长说,还有最后一个哨所,最后一个边防连队,演完这场大家就能回家了。
②我们乌兰牧骑慰问演出小分队巡回演出已经一个多月了,所有人已经疲惫不堪,听队长这么说,我们一下雀跃起来。去边防哨所的路程虽然漫长,但好歹有了盼头,大家脸上的倦容也都舒展开来,一路上有说有笑。
③可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这哪是什么哨所呀?总共只有三间屋子,面积不过四十平方米。【A】更主要的是,这哪能称得上是边防连队啊?总共只有一个人,一个人!
④我们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只有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吗?我们队的那日松在屋里屋外到处找。发现当真只有一个人,就是这位站在我们跟前的哨长呼日勒,一个体格健硕的蒙古族汉子。他是这个哨所的哨长,也是这里唯一的哨兵。
⑤呼日勒哨长提前接到了我们要来慰问演出的通知。我们的汽车离得还有几里地呢,就看见他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拼命挥手。【B】一下车,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并跟我们一一握手,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过年了,过年了!”
⑥我们都很吃惊:目下正是盛夏,呼日勒哨长嘴里的“过年了”是什么意思呢?
⑦原来,每年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上面才会派三五个人来送慰问信和一些慰问物资,从来没有像我们慰问演出小分队一样,一下子扎进来十几个人——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⑧我们问:“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寂寞呀?”
⑨呼日勒哨长沉默了一会儿,说:“能不寂寞吗?寂寞,我就养鸡。”
⑩给哨所运送给养的卡车每七天才来一次,一旦遇到极端天气,那就不一定能准时了。那时边防哨所就会成为茫茫雪原中的一座孤岛,没有补给,呼日勒哨长就想到了养鸡,养鸡就可以吃鸡蛋。呼日勒哨长说干就干,当真养起鸡来。一提到鸡,呼日勒哨长兴奋了:“都说老鹰捉小鸡,你们听说过小鸡捉老鹰吗?”
“捉老鹰的鸡?”我们满脸狐疑。
原来呀,打小在这哨所长大的鸡们哪里知道老鹰是自己的天敌呢?别处的鸡一旦发觉老鹰在头顶盘旋躲都来不及,这里的鸡非但不躲避,竟然还敢于张开翅膀反击。有一次,一只老鹰俯冲而下,这几只鸡一跃而起,展翅伸爪迎击。老鹰一下慌了神,反而真的被鸡啄伤了。后来,几只鸡群起而上,当真把老鹰活活啄死了,你说是不是天下奇闻!
这可真是天下奇闻!我们都惊掉了下巴。
“不过那都是以前了,现在,极端天气提前都有预警,在极端天气到来之前,上级就会安排将补给提前送来,断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但我仍然养鸡。寂寞的时候,我听见鸡们咯咯咯咯地叫,想到还有它们陪着我,我就不寂寞了。”
呼日勒说着就沉默了,我们也都沉默了。还是我们队长出来打了圆场:“呼日勒哨长,那我们开始演出吧!”
我们连忙站起身来,一个个挺胸抬头,清喉润嗓,纷纷认真地准备起来,我们的表情都很庄重。我们摩拳擦掌,准备为这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奉献一场尽我们所能的精彩演出。
演出正式开始,我们队长亲自报幕。有人独舞,有人合唱,有人朗诵诗歌……大家都一丝不苟,聚精会神,没有人懈怠,跟以往我们在首府剧院演出时没有差别。最后一个节目,是我们的“台柱子”娜仁花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听着听着,呼日勒哨长流泪了,娜仁花也流泪了,我们也都流泪了。
尽管极不舍,但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我们的汽车开出好远,还看见呼日勒哨长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摆手,回身望去,呼日勒哨长的身影渐渐变小,最后完全看不到了。
(文/何君华,选自《小小说选刊》2024.2,有删改)
44.根据你的理解,给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45.【情节设置之妙】在这篇小说中,情节在不断推动的同时,乌兰牧骑慰问小分队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请你补全思维导图。
46.【语句反复之巧】同学们阅读时发现这篇小说有两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你选择【A】或【B】句,分析反复的巧妙之处
【A】更主要的是,这哪能称得上是边防连队啊?总共只有一个人,一个人!
【B】一下车,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并跟我们一一握手,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过年了,过年了!”
47.【人物精神之美】阅读分享时,有同学提出疑问:“小说中的‘小鸡捉老鹰’这一情节与主题无关,应该将其删去。”你如何看待“小鸡捉老鹰”的情节与主题的联系?请结合小说内容和主题加以阐述。
48.【经典文学之味】
①文学社正在开展以“人生苦味”为主题的阅读探究。下列两部文学作品是社员整理的候选篇目,你认为这些作品能入围的理由是什么?请任选一部作品,结合作品内容简要阐述。
主题 文学作品 人物 人生苦味
人生苦味 《骆驼祥子》 祥子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B
②如果本文要纳入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否可行?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十一(2024·湖北荆州·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太姥姥的大烟袋
于典
①太姥姥是满族人,祖上都是做大官的,她的一生可谓平淡中夹杂着精彩。
②太姥姥嫁过来的时候,陪嫁的物品中除了金银手镯,还有她最钟爱的几十年都不离手的红铜锅乌木杆玛瑙嘴的大烟袋。
③太姥姥说,镯子换了小米给全家人填肚子了,唯独剩下了那杆大烟袋,伴随着她走完了人生。
④太姥姥过日子既勤俭又豁达,家里家外为人处世一派祥和,唯独对抽烟这件事儿半点也不让步。她九岁就偷偷学会了抽烟,出嫁的时候,跟她阿玛要了这杆大烟袋。这杆大烟袋可是大有来头,烟锅是风磨铜的,里外锃明刷亮,乌木烟杆一尺九寸长,18毫米粗,纹理细密闪金星,笔杆条直,材料是上百年的金丝楠,用手攥着,凉丝丝温润润的,经年累月地使用,烟杆早已有了包浆。最奇特的是水胆玛瑙烟嘴,在中间的小孔周围,含着一汪清澈的水,轻轻一动,就会发出清脆爽朗的声音,水胆玛瑙柔软且坚硬,用嘴叼着不伤牙,而且对旱烟叶的毒性有消除吸收的作用。
⑤太姥姥抽了一辈子旱烟,她不咳嗽也不喘,家人曾劝过让她戒,她不反驳,却说起抽烟的好处,她用自己的一套来回答:“一口烟,解心宽;两口烟,安睡眠;三口烟,人情暖。”家人听了,觉得她都是耄耋老人了,一辈子就好这口儿,也就不再纠结。
⑥其实对太姥姥的这些言论,我绝对不敢苟同,烟草里含有大量的尼古丁、烟焦油等有害物质,对肺伤害很大,跟她讲科学,太姥姥假装仔细聆听,听完了,也不辩解,挥挥手,紧接着划根火柴,点燃她的大烟袋,吧嗒吧嗒地抽,她这是在无声地反抗。既然劝不动,那就索性随她吧。
⑦有一年,村子里来了个收古货的人,他看到太姥姥的大烟袋,眼睛里顿时射出光芒,他问;“老人家,舍得出手不?”太姥姥眯着眼摇头:“留着,死了带走。”那人伸出一个巴掌,道:“我出这个数。”太姥姥笑说:“五千啊?你看看行,拿不走。”那人赶紧说:“给您在后面加个零。”太姥姥又笑说:“加八个零也不中。”那个人走了以后,太姥姥忽然明白,自己的大烟袋还值这么多钱呢,从此就开始精心看护,烧火、做饭、喂鸡、喂猪都不离手,晚上睡觉也放被窝里。
⑧那年年根儿,我在报社实习,姥姥突然来电话说太姥姥不太好,让我赶紧请假回去。
⑨当我看见太姥姥的时候,心里陡然一酸,半年多的时间,老人家已经瘦得脱相了,看见我,便伸出手拉住我,趴在我耳边,断断续续地求我为她办一件事儿。
⑩她说:“妮儿啊,村西老刘家的小孙子春宝得了重病,水灵灵的娃没钱治病,不救活,能扯碎爸妈的心呢。太姥姥没有钱帮,你把烟袋拿去卖了,卖多少都给春宝瞧病吧!”瞬间,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压低了声音问:“您不是说要把烟袋永远带在身边吗?”她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转过脸去,自言自语道:“陪了我一辈子的老物件儿,留下,兴许能救条命,要是带走了,一文也不值。”
我哭着对她说:“您一定要等我回来,我这就走。”她点头。
经过文物部门鉴定,太姥姥的这杆烟袋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物件儿,估价在25万以上,极具收藏价值,当时现场有一位收藏家,知道太姥姥的愿望后,当场出价30万,我丝毫没有犹豫,成交。
我回到老村,太姥姥仍然在坚守,她看到我的表情,就知道她的愿望实现了,随后,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抬起手,指了指春宝家的方向,脸上漾出一丝笑容,接着,手臂慢慢垂了下去,溘然长逝。
(选自《意林》,有删改)
49.文章主要写了太姥姥与大烟袋的三个故事。请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
情节 (1) 收货人想买太姥姥的烟袋 (3)
太姥姥的情感态度 无声反抗 (2) 高兴欣慰
50.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1.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紧接着划根火柴,点燃她的大烟袋,吧嗒吧嗒地抽……
52.从描写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她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转过脸去,自言自语道……
53.联系全文,谈谈题目“太姥姥的大烟袋”的含义。
十二(2024·湖北黄冈·一模)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水浒传》(节选)
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当日客店里,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饭行。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
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行了二十余里路程,那军人们思量要去柳阴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
当时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杨志喝着军汉道:“快走!赶过前面冈子去,却再理会。”正行之间,前面迎着那土冈子。
《骆驼祥子》(节选)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钢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钢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祥子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
下面的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水浒传》《骆驼祥子》的部分成果,请你相互参照,完成下面的任务。
54.背景说一说
两篇选文中,杨志和祥子的人生都经历几起几落。请说一说《骆驼祥子》(节选)中故事发生的背景。
《水浒传》(节选) 《骆驼祥子》(节选)
杨志因失陷花石纲丢官, 沦落东京, 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 无奈杀泼皮牛二, 流配大名府充军, 得到梁中书赏识, 被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
55. 写法品一品
两篇选文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写天气的炎热,请结合《水浒传》(节选)中具体语句品一品侧面描写。
《水浒传》(节选) 《骆驼祥子》(节选)
选文描写被太阳暴晒的树叶、枝条, 狗和骡马散热的细节, 侧面表现了天气的酷热。
56.环境探一探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具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的心情或性格、表现主题思想等作用。请探究《骆驼祥子》(节选)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水浒传》(节选) 《骆驼祥子》(节选)
选文描写天气的炎热, 交代人物活动场景,烘托了军士们怨怒的心理, 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买酒吃埋下伏笔。
57.人物评一评
两篇选文中的主人公都渴望以个人的奋斗来改变命运。请结合《水浒传》(节选)的内容,评一评杨志这一人物形象。
《水浒传》(节选) 《骆驼祥子》(节选)
祥子以拉车为生, 最大梦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此时他老实、健壮、坚忍,为了梦想不辞辛苦。后来买车三起三落, 最终让他彻底堕落, 变得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
十三(2024·湖北襄阳·一模)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爸爸爸
①陈小海原来不姓陈,他姓孙,叫孙小海。
②这天,孙小海放了学就朝派出所跑去。他在教导员跟前停下来,喘着粗气说,我要找陈留夏叔叔。
③教导员抬头看了一眼铅灰色的天空,盯着孙小海的眼睛说,小海你看,这风还没有歇,浪又那么大,已经停航了。就算陈留夏休完假了,这会儿也回不来。你找他做什么?是不是又跟街上的人打架了?
④孙小海听了没回答,拧着眉头,学着教导员的样子抬头看天,然后风一样地跑远了。
⑤第二天傍晚,孙小海又来到派出所门口。教导员告诉他,陈留夏回来了,可他现在不在所里。孙小海问,那他去哪儿了?
⑥教导员说,他啊,背个工作包,拎了肉,说是要去看郑老太。
⑦孙小海听了,转身就往郑老太家跑。郑老太独居在半山腰上,通往她家的石阶路歪歪扭扭的,很不好走。等他满头大汗地跑进郑老太家时,看到郑老太系着围裙在厨房里炖肉。孙小海问,陈留夏叔叔呢?郑老太笑呵呵地说,刚走,他到后山头的李老头家帮着修家具去了。
⑧孙小海听了一跺脚,转身朝后山头跑去。后山头的五节芒齐腰深,叶子锋利的边缘拉伤了孙小海的手。孙小海把手放到嘴巴上吮吸,一双脚还是不停地跑啊跑。
⑨到了李老头家,李老头正坐在一把修过的椅子上,美滋滋地喝着烧酒。孙小海问,陈留夏叔叔呢?李老头说,刚走,他去郑小满家里给她家生病的孩子喂药去了。
⑩孙小海咬咬牙,又穿过一片小树林,路边青绿色的苍耳挂到他的衣服上,缠进他的头发里。孙小海远远地看到,郑小满正在给儿子大壮按着肩膀。大壮有精神疾病,又不肯吃药,只有民警来了,他才肯吃药。孙小海上气不接下气地问,陈留夏叔叔呢?郑小满说,陈警官啊,刚刚回所里去了。
孙小海累得说不出话了,他绝望得差点哭出声来。天已经完全黑了,海岛像一只黑黢黢的怪物,大半个身体都潜伏在潮湿的海水里。
孙小海拖着书包,十分沮丧地走在树林里,一双双闪着荧光的小眼睛在黑暗中窥视着他。孙小海又累又怕,跌了一跤,两个膝盖重重地磕进泥土里,他大哭起来。
迷迷糊糊间,孙小海听到有人在喊他的名字。他振作了精神,努力撑开眼皮,一束笔直的光柱照了过来。是陈留夏叔叔!陈留夏摸摸孙小海的头,说,可算找到你了,你奶奶都快急疯了!
孙小海是被陈留夏背回家的,孙小海一路沉默着趴在陈留夏的背上。他记起第一次认识陈留夏也是在一个夏夜里,他在大街上打架,一个人与好几个人对打,被巡逻的陈留夏带到了派出所。后来,孙小海在办公椅上睡着了,醒来的时候,面前有一碗热面。孙小海吃得泪流满面,但他固执地认为,是那碗面太烫的缘故。陈留夏问,以后还打架吗?孙小海说,不打了。
陈留夏说,有本事好好读书。孙小海说,我一定好好读书。陈留夏说,有本事考清华北大。孙小海说。不,我要考警校!
孙小海到家了,拉住陈留夏的衣角不肯放。陈留夏蹲下身子说,听说你在找我?孙小海说,老师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要拍一张和爸爸的合影。我没有爸爸,你能和我拍张照片吗?陈留夏听了,愣了一下说,好啊。那天,陈留夏帮孙小海理好衣服,理好头发,和他头挨着头,对着手机微笑着拍了照片。
就这样,孙小海有了一个警察爸爸。陈留夏和所里的民警带着米和油,轮流上门探望他们祖孙俩,陈留夏还会监督孙小海做功课,孙小海也从捣蛋大王变成了三好学生。
五年后,陈留夏从所里调走了,他离开了海岛,孙小海常常一个人来到海边向远处眺望。陈留夏在信里鼓励孙小海好好学习,孙小海把陈爸爸的信读了一遍又一遍。
派出所来家里走访的民警换了好几个,孙小海也在慢慢长大。
那年夏天,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孙小海,决定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去看望陈留夏。他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陌生的女人接待了他。她是陈留夏的妻子薛小蓓。薛小蓓告诉孙小海,陈留夏得了渐冻症。那天,孙小海看到了坐在轮椅里的陈留夏,软得像一根面条。孙小海抱起陈留夏,给他擦身子、剪指甲。陈留夏被抱起来的时候,头垂在孙小海的肩膀上,孙小海的嘴就在他的耳边。陈留夏清晰地听到孙小海说道,爸爸爸,我考上警校了。从这一天起,孙小海改名为陈小海了。
四年后的一天,陈小海接到了薛小蓓的电话,她告诉陈小海,陈留夏走了。
这时候的陈小海像当年的陈留夏一样,穿梭在树林山间,给孤寡老人送菜送肉,帮村民修理家电,给生病的孩子喂药……做完了这些,陈小海一个人来到海边,久久地凝望着远方。他轻轻地叫了一声,爸。他又叫,爸爸。后来,他对着大海喊道,爸爸爸,爸爸爸……一直喊到嗓子沙哑。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3 年第 10 期)
学校宣传部准备把这篇文章拍成一部微电影,拍摄前需要先做好准备工作。
【导演解戏】
58.在拍电影时,摄像师对导演将文章第 段划线句子所描绘的情境放入电影拍摄有异议,请你以导演的身份为摄像师讲解这样安排的目的。
【编剧改戏】
59.编剧在改编剧本时,对小说开篇“陈小海原来不姓陈,他姓孙,叫孙小海”产生疑问。请你代表作者向其阐述这样写的用意。
【演员读剧】
60.排演过程中,小海的扮演者对文中 段两处“望”的动作始终把握不到位,请你结合文本帮他揣摩两处“望”的内涵。
【剧本拍摄】
61.文中有多个场景非常感人,你和同学商量选定第 段作为场景拍摄特写镜头。请你结合具体细节说明理由。
【观众论剧】
62.微电影播出后,某观众对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留下了一段话,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回复下面留言。
观众:主人公是陈小海,全文用大量的笔墨描写陈小海,所写内容都和他有关。
我: 。
十四(2024·湖北黄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
①去阿里的路上,已经是黄昏了,一不小心,车子冲出路外,他也被摔了出来,晕倒在无边的雪地里。醒来的时候,面前是一大一小两只纯黑色的野生牦牛,正甩着长毛,津津有味地吃着他背包中的糍粑。
②在藏地,野生牦牛跟家牦牛可不一样,性格火暴,动辄伤人,有时被惹恼了,甚至会喷着粗气,朝汽车冲过去。
③他担心两只野牦牛袭击自己。
④他顺着雪地悄悄爬着,像蜥蜴一样朝后退去,一寸一寸,退到一块大石后,悄悄伸出脑袋观察着。两只野牦牛吃了一会儿糍粑,甩甩尾巴,叫了两声,抬起头望着远处的雪山,眼睛净蓝,没有一丝杂质,也没有一丝凶光。其中一只望着他,似乎没有打算冲过来,仅仅走动了几步,在地上留下几个脚窝。
⑤他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
⑥雪山的夜幕逐渐降临,虽然仍然一片白亮,可是温度变低了。
⑦他悄悄去到车旁,不知什么零件坏了,车子就是发动不了。他想,一夜过去,他一定会成为一具冰冻的尸体,或者成为雪中的冰雕,永远醒不过来。
⑧天是蓝的,就在头顶,蓝得透明,蓝得看不见底。
⑨远处,在蓝光和白光的交错中,两只野牦牛黑色的剪影,显得格外显眼,连弯弯的犄角都能清楚看见。这一定是走散的牦牛吧,此时两只牦牛紧紧地挨着。他在雪域高原已经行走了一段时间,算得上半个高原人了,知道它们这样是为了取暖,为了御寒。
⑩他心里突然一动,自己为什么不去取暖呢?
他怕牦牛顶他,伤害他。
可是,不去会冻死的。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着,天空蓝得静谧,星星格外晶莹,寒气如狼一般,咬啮着他的神经,冲毁他最后的坚持。他终于忍不住了,心说,伤害就伤害吧,总比冻死好。他咬咬牙,慢慢靠近两只野牦牛。那只大的抬起头看看他,在天光的映衬下,牦牛的眼睛净净的,也静静的,没有一点儿要发怒的样子。小牦牛已经睡着,发出轻微的鼾声。
他放心了,轻轻贴近牦牛的身子。
热气慢慢弥漫到身上。
两只牦牛的鼾声响起。
天空依旧蓝得一尘不染,好像亘古如此。他一颗彷徨无助的心慢慢安静下来。
天慢慢亮了,他熬过来了,等来了救援的人。当听说他和野牦牛一起过夜、相互取暖、并支撑了一夜时,大家都睁大了眼睛,如听见奇闻一般,不断地发出惊叹声。两只野牦牛此时已经走向雪山的那边,太阳出来了,照在无边的雪地上。一片红白交杂。在雪山的山脊上,不是两只,竟然是一群野牦牛。那两只走散的野牦牛,显然已经找到了它们的同伴,回到了族群。
他很高兴,对着牦牛群挥舞着胳膊,大声喊着:“牦牛,你好。”他的声音在雪山上远远地传开,传向遥远的天边:“你好,你好,你好……”
车子被修理好,他开动车子,走远。透过车窗回望远处,牦牛群的影子映衬在雪峰、天光之间,如雕塑一般。他想,他还会回来的,还会回到这片土地的。到时,还能和那两只野牦牛相逢吗?
那一刻,他流泪了。
(选自《2023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63.根据你的理解,给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64.梳理文中的“他”遇到野牦牛之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将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担心→ → →高兴
65.小说划横线句子三次提到天空“蓝”,对此你怎么理解?
66.小说尾声“到时,还能和那两只野牦牛相逢吗?”你认为能否相逢?请合理想象并表述。
67.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类始终面对着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请结合以下阅读链接和文章内容,说说你有哪些感受和启示。
【阅读链接】
“野牦牛,哺乳动物,外形像家牦牛而大,角长,呈圆锥形,四肢粗短,毛长而密,多为黑色。性凶猛,耐寒,善于登高,常成群活动。是一种珍稀动物。”
(摘自《现代汉语词典》)
十五(2024·湖北随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薛培政
①修鞋匠老单几时来镇子上的,没有人能说得清。
②老单不是本地人,又说一口浓重的方言,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身世,只记得镇子西头老槐树下有个修鞋的摊点,摆在那里多年了,修鞋匠姓单,人称单师傅,或直呼他老单。一年四季,只要不下雨落雪,老单就准时出摊。一辆半旧的人力三轮车、几个马扎、一台缝线机,还有一堆剪子、切刀、锥子、铁锤、钉子等零零散散的家什。
③在镇子上住久了,常听人说,老单这人不简单,话不多,但仁义。起先修一双鞋收个块儿八毛,如今顶多只收三五块钱,从来没有超过十块钱。
④别看老单粗手大脚,做起活儿来一针一线,那叫个仔细。有顾客送来磨坏了鞋底或旧得不成形的鞋子,问他能不能修,他都说尽量修。哪怕费半天事,他也想尽法子把鞋修结实。
⑤那天,一中年妇女来修鞋。老单接过来一看,是一只开了胶的劣质皮鞋。只见他往腿上铺一块垫布,把鞋放在腿上,先用抹布把开胶的地方擦干净,再拿起锉刀轻轻锉了两下,然后涂上胶水,用手按压了一阵子后,诚恳地对顾客道:“光粘胶不绱线,那不耐穿,过些日子还容易开裂。”征得主人同意,老单用刀子把鞋底划开一条缝,把钩针在蜡块上磨几下,又穿上粗线,沿着缝隙一针一针地缝了起来。修好这只鞋,又让其脱下脚上另一只鞋,翻着看了看说:“这只鞋也快开裂了,趁这会儿一块儿修修吧。”大夏天里,老单忙活得一头汗,一双鞋修下来,只收了顾客6块钱。待那顾客走后,挨着他卖针头线脑的老廖开腔了:“咦,你咋恁好说话哩?大热天忙活半晌,几块钱就给打发了?”
⑥“话不能那么说,看那顾客鞋上沾满的干泥巴,大概是进城卖菜的乡下人,挺不容易的,咱能帮就帮帮她吧。”望着他那副悯天怜人的表情,老廖张了张嘴,没再说话。
⑦草木枯荣,暑来寒往。几十年过去,老单仍孑然一身,每天过着波澜不惊的日子。年逾花甲的他,虽说没有挣大钱,但每天进项不断。要说没攒住钱,打死也没人相信。
⑧奇怪的是,他攒钱不买房子,也不置家产,仍住在那间低矮的平房里,房间狭小简陋,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电。吃饭也不挑食,一天只吃两顿饭。他爱吃面食,成年都是馒头加白面条,很少见他买新鲜的青菜,买也是买剩下打折的蔬菜。
⑨可遇上镇里修桥补路建学校,他每次捐款都很慷慨,还先后资助十几名贫困学子完成了学业。
⑩按说老单这典型事迹早该见报上电视了,可他偏偏不喜欢那一套。前些年来过几拨记者,省里的、市里的,扛摄像机的、拿照相机的都有,他一句“没啥好说的”,就把人家打发走了。那年,镇里要上报他为道德模范,也被他婉拒了。
见他如此这般,几个老友就纳闷儿了,不解地问他道:“你做了这么多年好事、善事,既不让媒体宣传,也不要荣誉加身,到底图啥哩?”
他听罢只是嘿嘿一笑,不解释,仍然该出摊出摊,该修鞋修鞋。
去年底,服务站工作人员登门为他办理优待证时,才揭开了这个谜。那天,工作人员因为要帮他填报退役军人信息,他从床头柜里翻出一包东西,里面装着入伍登记表、退役军人证件和荣立军功的证书等资料。
那一刻,工作人员一脸困惑地问他道:“您咋选择隐姓埋名这么多年?”
老单沉默着,仿佛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说道:“俺本是个孤儿,1970年参军到了基建工程兵某部,奉命挺进川藏公路腹地,参加大规模整治改建工程。那年夏天,连日的大雨导致山体松动,大量碎石被山洪冲到公路上。我们赶赴抢险现场,正准备将路面碎石清理后疏导车辆通行,突然又有一股洪水裹挟山石倾泻而下。千钧一发之际,班长一把将我推开,自己却被巨石砸中,牺牲在了那片高原上。”
讲到这里,老单已是泪眼婆娑。顿了顿,他又说道:“俺这条命,是班长拿命换来的。等服役期满后,俺没有再回原籍,就来到了班长的家乡,想替他尽孝。结果一打听,班长的父母已去世多年。俺就在镇子上住了下来,以修鞋为生,竭尽所能,替班长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好让过命的战友情谊延续下去。”
听了他的话,在场的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选自2023年《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68.根据你的理解,给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69.请品味第②段画横线句子中加点数量词的表达效果。
一辆半旧的人力三轮车、几个马扎、一台缝线机,还有一堆剪子、切刀、锥子、铁锤、钉子等零零散散的家什。
70.请概括两件能体现老单“不简单”“仁义”的事件。
71.作者没有在开篇直接交待老单的真实身份,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妙处?
72.读完小说,也许你会想到下面这些词语:小人物、平凡、善良、仁义、坚守、情怀、友情……请结合选文,围绕其中一两个词谈谈感受。
十六(2024·湖北荆州·一模)
小北在阅读《微型小说选刊》时发现了《惊吓》这篇好文,想带到语文阅读课上进行分享,但他有五个问题不太明白。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和题目,帮他完成下面小题。
惊 吓
①七婶病了。
②七婶的病是因为受了惊吓。
③那一天,久未出门的七婶忽然来了兴致,颤巍巍地出了院门。
④当时邻居正在搬家,家具堆放了一地,七婶走着走着,猛一抬头,就看到一个老太太直勾勾地盯着自己,七婶心里一慌,吓得丢了拐棍,扑通一声坐到了地上。
⑤虽然后来,七婶意识到那个人就是自己,是自己走到了邻居放在那里的穿衣镜前,可当晚七婶还是发起了高烧。
⑥七婶被送去了医院,儿子德功听说了,慌忙告了假,急吼吼地往回赶。
⑦德功已经把官做到了省城里。
⑧他想把七婶接到省城去,七婶高低不去,说那楼不接地气,住不惯。先前去过一次,没两天,就死活要回来,还是这乡下的小院住着安生。
⑨相关部门的头头们听说德功回来了,都赶过来,前后簇拥着,到了医院,七婶早挂上了吊瓶。
⑩一位头头忽然不满意地皱皱眉,怎么住在这么差的普通病房呢,悄悄出去,一个电话,院长满头大汗地赶来了,不一会,就腾出了一间VIP病房,病房里有沙发、案几,不一会儿,又有了果盘。
七婶烧得有些糊涂了,看屋子里影影绰绰好些人,认为病得不轻,又慌了。院长说,问题不,不过既然来了,就做个全面检查。
一圈儿查下来,指标都挺正常,就是膝关节有些炎症。德功知道,这是娘的老毛病了,娘当年做过村里的妇女主任,一年秋天发山洪,为了抢救集体物资,娘带头跳进了冰冷的洪水里。娘常说,那时德功还没出满月,娘就是那时落下了这个病根。
七婶的烧退了,人马上就精神了,德功还不放心,问娘:“真的没事吗?”
“没啥事,”七婶说,“我觉着就是受了惊吓呢!”
许久,七婶又幽幽地道:“娘老了,十几年了,娘没认真地照过镜子了,没想到娘都不认得自己了。”德功知道,自打爹走后,娘就很少照镜子了,家里只有一面碗口大的圆镜子,那还是爹在世时给娘买的,却已在角落里蒙满了灰尘。
“娘真的是有些惊吓,十几年没照过这么敞亮的镜子了,不提防,冷不丁这么一照……”七婶絮絮叨叨地说着。她环视着宽敞的VIP病房,以及病房里的陈设,忽然似想到了啥,加了重重的语气,“你一天天不会觉得,天长日久,老以为还是原先的样子,可有些变化……”七婶忽然不说了,她定定地看着德功,好像还有话说,却又没有了话。
德功望着七婶,陷入了沉思,德功知道,娘是不会平白无故加重语气的。
七婶很快就好了。德功悄悄地办理了出院手续,把娘送回了家中。
德功回省城了,没有别人知道,他是自己坐公共汽车回省城的。
当下面的头头打来电话埋怨他不辞而别时,他正在自己家的穿衣镜前打量着自己,他的手里,拿着一张发黄的照片,那是年轻时的德功,挺瘦,却很精神,正在憨厚地笑着。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1年第10期)
73.小北在梳理小说主要情节时,有两个地方存疑,请你根据示例,帮他补充完整。
七婶受惊住院—① —众人齐聚病房—七婶病愈出院—②
74.小北不明白七婶为何会在对话间突然“加了重重的语气”?请你代为解答。
75.小北想知道第②段中插入七婶膝关节炎症病因的叙述有何作用?请你简要分析。
76.小北不理解在文中多次出现的“镜子”有何作用。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7.小北不明白小说中究竟是谁受到了惊吓?请你帮忙解答,并说说这种“惊吓”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十七(2024·湖北恩施·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唰”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
⑦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⑧“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
⑨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万一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⑩“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78.根据你的理解,给小说拟一个标题。
79.请根据相关情节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我”的心情。
父亲急病需要手术【漠然】→手术之前家属签字【① 】→临近手术得知身世【② 】→④手术成功学鸦反哺【感恩】
80.小说以“我”和父亲的矛盾为主线讲故事,却在文章中多处穿插大哥的情节,结合文本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
81.小说结尾提到“乌鸦反哺”的故事,深有意味,请作简要分析。
82.朱自清在《背影》中自我嘲讽“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有人说父爱无声,阅读完这篇小说和《背影》,你如何看待“无声的父爱”这一话题?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
十八(2024·湖北黄冈·二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课
王明新
①这天,古大夫好像与以往没什么不同,依然是雍容儒雅、和蔼可亲。早晨8点30分,像往常一样,古大夫说:“走,我们去查房。”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又说:“今天请大家都把听诊器留下。”我们五名实习生互相看了一眼,心里虽有疑惑,但谁也没作声,就把各自的听诊器放在桌子上,跟着古大夫走出办公室。
②今天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发生呢?我感到心跳有点儿加快。
③不只是在这家医院,就是在全省,古大夫也是数一数二的心脏外科专家,首屈一指的权威。能在古大夫手下实习,我们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也是我们的福分。
④查房时,根据不同的病人,古大夫询问病史,查看病情,向护士了解病人用药后的变化……他絮絮低语,没有半点马虎。5号病房2号床位是一位上了岁数的女患者,古大夫轻轻地对我们说:“这位病人患有二尖瓣狭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病例,你们可以听听她心脏跳动的声音与正常的心跳有什么不同。”
⑤这样说着,古大夫从白大褂的口袋里取出了一副听诊器,交给男实习生甲。甲戴上听诊器,把听诊头放在病人胸部,听了一会儿,毫不犹豫地说:“听到了,好像有杂音……”说着,甲好像感觉听诊器烫手似的,将它交给了实习生乙。乙戴上听诊器听了一会儿,也说:“听到了,杂音好大啊!”乙的面部表情明显有点夸张,他说着把听诊器交给了实习生丙。依次传递着它听诊,大家给出的答案都是“杂音很大”。很快,这个“烫手”的听诊器就交到了我手里。
⑥古大夫面无表情。气氛好像不对,四名同学一个个把脸绷得像刷了一层糨糊,像是紧张,又像在掩饰什么。
⑦我接过听诊器,把听诊头放在病人胸部。奇怪,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我把听诊头在病人胸部移动了一下,让它准确无误地贴在心脏位置,可还是听不见声音。我又把听诊器的耳塞往耳朵里按了按,但耳朵里仍然是一个无声的世界。我无奈地摘下听诊器,觉得自己的脸在发烧,我知道自己肯定脸红了。我不好意思地看了一眼古大夫,急忙低下了头:“老师,我……我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
⑧我瞟了一眼身边的四名同学,他们正紧张不安地看着我,我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也紧张不安起来。古大夫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像是安慰我:“没关系,真的没有听到声音?你再仔细听听。”我把耳塞重新塞进耳朵,按着听诊头的手轻轻用力,屏住呼吸,仔细听,一秒,两秒,三秒……时间却好像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依然什么也没听到。我摘下听诊器,更加不好意思地说:“老师,还是听不到。”说完,我觉得自己眼泪都快出来了,僵硬地站在那里,像一具木乃伊。四位同学低着头,一言不发。
⑨好在古大夫及时招呼我们离开了这间病房,不然我真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尴尬下去。十五分钟后,我们回到古大夫的办公室。当着我们的面,古大夫拧开听诊头上的螺丝,拿掉上盖,用镊子从听诊头里夹出一小团紧实的棉花。在那一刻,我们像全被点了穴,一个个目瞪口呆,愣在当场。
⑩古大夫说:“今天是你们实习的最后一天,也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合格的只有一个人。”古大夫说着用慈爱和鼓励的目光看了我一眼。我的脸腾地一下子像着了火,我把头低下又急忙抬了起来,不由自主地把胸脯也挺了挺。刚才对自己的质疑、在古大夫和同学面前的羞愧,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力量。
“从明天起,你们就要自己做大夫了,救死扶伤,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是一名医生应有的精神,也是科学的精神,更是对病人负责的精神!医者仁心,半点也马虎不得呀。”古大夫以从未有过的严肃态度,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看到同学们一个个都深深地低下了头,我也把头低了下去。我知道,我们今天向老师低头,是为了明天不向病魔低头。
(有改动)
83.小说围绕“听诊”展开情节,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空格。
古大夫带大家去查房,不让我们带听诊器→A →古大夫将听诊器一头的棉花拿出—B
84.选文第⑧段写四名同学和“我”都紧张不安,原因各是什么?
85.选文第⑩画线句子运用哪两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86.文章善于设置悬念,请你列举一处,并体会其好处。
87.选文结尾段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示例:喝不到的威士忌、神秘的威士忌、海明威与威士忌、一波三折的威士忌 2.示例:没想到酒瓶里装的竟然全是茶水。 3.示例: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与他的人品高低是有着紧密关联的。所以,要想写好文章,先要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有悲悯之心,能接受人生的失意。 4.示例:诚信,坚持给我上完六节课;智慧,明知我受骗却不当面讥笑,而是巧妙地点出,让我自己发现;幽默,爱开玩笑,语言风趣。 5.示例1:比尔是赢家,虽然酒是假的,但得到了海明威教的写作诀窍与人生启示。
示例2:拍卖商是赢家,用假酒捉弄了大家,不仅得到了30美金,还获得了快乐。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答案不唯一,注意题干要求中的“围绕那两箱威士忌酒”,拟写标题时要有所体现。
阅读文章可知,这篇文章讲述了一段有趣而富有教益的经历,一个低级尉官,在一次看似恶作剧的拍卖会上意外购得了两箱珍贵的威士忌酒,这在物资匮乏的战争时期的重庆显得尤为难得。随后,他与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之间发生了一段有趣的交易,通过六瓶威士忌换取了海明威关于如何成为作家的六堂课。而最具趣味性的是,在六堂课结束之后,海明威委婉地劝他打开酒进行检查,而最终主人公“打开了一瓶,接着开了一瓶又一瓶”的行为,不难让读者想到,尉官拍得的威士忌是假的,里面并没有酒,海明威在换得威士忌后就知道了这一真相,却只在最后才委婉提出,展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据此,围绕那两箱威士忌酒拟写标题即可。
示例:威士忌里的秘密、两箱酒的智慧、威士忌的文学交易等等。
2.本题考查续写小说结局。
根据第②段“大家都肯定里面装满了石块,因为那拍卖商一向以恶作剧而闻名”可知,文章开头就埋下了拍卖商喜欢恶作剧的伏笔;根据第 段“孩子,我想向你提一点我个人的忠告。千万不要迟疑去品尝一种美味或开一瓶美酒。面对美好的事情,应尽快去尝试”可知,海明威在的得知“我”还没有尝过威士忌后,劝“我”及时品尝,联系前文第 段“他眨了眨眼”可知,海明威当时应该已经尝过威士忌,知道其是假酒,在委婉提醒“我”;根据第 段“我回到藏酒处,打开了一瓶,接着开了一瓶又一瓶……”可知,文章结尾“我”一瓶接一瓶地打开威士忌,间接点明了威士忌是假的这一事实。原来那个拍卖商还是把我给骗了,海明威在一开始就知道了实情,但他还是愉快地遵守了交易中他应当承担的部分。据此拟写结尾即可。
示例:最后,我看着那六瓶装着茶水的威士忌默默发呆。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画线句“你在描写别人以前,首先自己得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可知,海明威认为,作家在描写别人以前,自己要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从中可以看出他认为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与他的人品高低是有着紧密关联的;
联系后文“千万不要讥笑一个不幸的人”可知,海明威认为有修养的人要有悲悯之心,不讥笑任何一个不幸的人。联系文章可知,海明威在得知“我”被拍卖商欺骗买到假酒后,一直没有拆穿讥笑,而是信守自己的承诺,这照应了画线句中的“第一,要有同情心”;
再结合后文“而当你自己不走运的时候,不要去硬拼,要随遇而安,然后去挽回败局”可知,海明威认为有修养的人要能接受人生的失意,想办法克服人生的困境,这照应了他所说的“第二,要能够以柔克刚”。这两条内容,也是海明威关于如何成为有修养的人的回答。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
根据第 段“真见鬼,老兄,我可是花了好几年的功夫才学会这一行啊”,第 段“他做了个鬼脸,‘成交了’”及第 段“他真是个了不起的老师,此外,他还喜欢开玩笑。我也不时地取笑他,特别是拿威士忌当笑料”可知,海明威是一个幽默风趣,爱开玩笑的人,他爱喝酒,语言间尽显幽默;
根据第 段“不久,他有事要提前离开重庆。为了跟他学完最后一堂课,我陪他一起去机场”及第 段“‘我并没有忘记,’他说,‘我这就给你上课’”可知,海明威在知道威士忌是假的之后,依旧选择完成自己的承诺,即使要提前离开,也在离开前坚持上完六节课,从中可以看出他信守承诺,是一个诚信的人;
根据第 段“千万不要迟疑去品尝一种美味或开一瓶美酒。面对美好的事情,应尽快去尝试”及第 段“朋友,你在为狂欢会发出请柬以前,最好把你的酒先抽样检查一下!”可知,海明威在知道“我”受骗之后,并未直接点出威士忌是假的,而是委婉巧妙地进行提醒,等“我”自己去发现,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智慧、善良的人,不讥笑别人。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探究。开放性试题,纵观整个故事,每个角色都在不同方面而有所收获,任选一个人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比尔的角度:文中的比尔虽然在拍卖会上购得的两箱威士忌是假的,他却通过威士忌与海明威进行了交易,获得了宝贵的文学指导和人生智慧。通过与海明威的交往和学习,比尔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长,更在人格和修养上得到了提升。他学会了同情心、以柔克刚等重要的品质,这些都将对他未来的生活和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比尔算是最后的赢家。
拍卖商的角度:文中的拍卖商以恶作剧闻名,他可能从这种戏弄买家的行为中获得了娱乐和满足感。一方面他用茶水冒充假酒愚弄了大多数人,不仅获得了30美元,还满足了自己的恶作剧心理;另一方面,这种恶作剧也可能成为他吸引顾客和制造话题的一种市场策略,为他今后的经营赢得更多的关注。所以拍卖商是最后的赢家。
海明威角度:文中的海明威看似不但没有交换到想要的威士忌,还无偿给比尔上了六节课,将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写作经验分享给比尔。但实际上,这种知识和经验的传承,也会让海明威因此感到满足和自豪,并且两人之间的互动和友谊可能成为海明威人生中的一段美好回忆,这种跨领域的交流也可能为海明威带来新的灵感和创作素材。所以海明威也可以是最后的赢家。据此任选角度作答即可。
6.①下午五叔一脸黑;②五叔在床上翻了一夜;③五叔早上冒雨出门;④五叔蜷缩在田边笑。 7.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实写天气变化情况; 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引出下文五叔冒雨出门去田边等内容,并与结尾天晴及心结已解等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有烘托人物心情,并揭示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 8.第一处省略了五婶和小林的疑惑,为什么五叔上午还很高兴,而下午就一脸黑,猜不出五叔脸色变化如此之大的原因。
第二处省略了小林的疑惑,父亲为什么让自己一定要学农业,而且要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9.①实写,天空放晴了,早上的阳光特别绚烂;②虚写,父亲的话,犹如这七彩阳光,让小林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