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4:现代文阅读(议论文)
议论文知识精讲
议论文的分类:
立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
驳论文: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主张,称之为驳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论点与论题 论点:作者对问题的态度、看法、观点。
论题:文章所论述的问题
(3)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注意一些表明论点的标志性词语:所以、因此、总之、总而言之、归根结底、其实、我认为……
(5)注意论点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必须是明确的表态的句子。
4.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5.论证: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
驳论文则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6.议论文的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议论的语言:准确严密
在此基础上不乏形象生动或深刻犀利
品味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从逻辑的角度分析用词的准确、严密。
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
解题思路归纳
一、在论点上设题:提炼概括论点
1、题目即论点
2、论点在开头
3、论点在结尾
4、没有现成的论点,需要概括出论点(做此类题目,不要盲目的概括,可抓住反复出现的句子来概括。)
二、论据上设题
1、论据的类型:分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
道理论据:名言、格言、谚语、科学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作用:事实论据:用事实增强说服力,事实胜于雄辩。
道理论据:用名言增加权威性,增强说服力。
2、论据题目类型
(1)补充事实论据(按要求补充典型事例)
(2)补充道理论据(不是讲道理,而是补充最能证明论点的格言警句)
(3)概括事实论据“谁——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三、在论证上设题
1、判断论证的方法及作用分析
事实论证:从正面或从反面用事实论证了…
对比论证:通过对比,鲜明的证明了…
比喻论证:形象生动的证明了…
道理论证:运用名言有力的证明了…
2、在论证思路上设题:问句子、段落能否调换
如果是并列的论证则答可以调换
如果是承上启下、逐层深入的则答不可调换
四、在语言风格上设题:议论文准确严密的语言风格
1、这个词写出了什么意思:解词 明义 分析证明的观点
2、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 严密的证明了…
五、在表达方式上设题: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记叙、描写)的作用
1、写出了什么(概括内容)
2、可当论据证明论点,增强说服力
3、如果是故事、传说则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和形象性,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在开头设题:问开头的作用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引出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七、在结尾设题:问结尾的好处或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得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八、创新题(主观表述题)
主观试题不主观,答案就在文里边。要和作者站一边,借你之口讲答案。
层次清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语言有文采
议论文阅读题型精练
一(2024·湖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气候“诞生了”中国传统文化
①气象学是自然科学,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科学,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能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有。从气象学的角度看,正是在最典型的自然气候作用下,才有了最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诞生”。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原因,内因是中国古人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外因就是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气候。内因与外因,两者缺一不可。
③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寒暑文化。古人生活条件较差,最畏冬寒,因此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都冠上了“寒”“凉”等字,例如“寒舍”“寒窗”,见面问候叫“寒暄”,一年时间叫“寒暑易节”,世俗社会的反复无常则是“世态炎凉”。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寒暑的变化才让人们对时间的流转、人生的艰辛、社会的变迁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④古典诗词中这样的现象就更多了。不仅在数量上极丰富,内容也十分鲜明。例如,描写冬冷,孟郊说,“寒者愿为蛾,烧死被华膏”,宁愿以一死换来瞬间温暖,让人泪目;蒋士铨“自恨不如鸡有毛”,更令人酸楚。描写夏热,白居易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则使人辛酸。鲜明的气候特点不仅让诗人们有着独特感受,更引发了他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⑤这种冬冷夏热的特殊气候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世界上最独特的中医的诞生。中医为什么只能诞生在中国?因为,如果没有了四季鲜明的春夏秋冬,就没有风寒热燥湿,也就没有了阴阳五行,没有了中医。所以,中西医差异根源在文化,文化差异根源在自然环境,在气候。
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时间载体。但如果没有大雪小雪、大寒小寒、大暑小暑……哪里还会有二十四节气?央视公益广告说,“天地有节,风雅中华”“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可见,影响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因素中,一定少不了自然气候。
⑦自然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影响当然还有很多。总的来说,由气候影响而带来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敬畏、理解和适应,更是他们对人生、社会、宇宙等深层次问题的哲学思考和表达。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古人见面问候时“寒暄”,是为了体现人们对气候变化以及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意在描写夏季炎热的气候对农人们心情的影响。
C.中医无法在欧美国家诞生,关键原因在于它们与中国的自然气候存在着显著差异。
D.“天地有节,风雅中华”中“节”即二十四节气,这里强调自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2.梳理文章的结构。小湖画出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3.小北同学认为,自然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上。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举出一句诗文名句论证你的观点。
二(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流量时代,究竟该怎样成就更好的阅读
①最近,“复旦旧书店”在网上走红。“宝藏”最美书店……网友不吝溢美之词,探店爱好者纷纷慕名前往。其实,这家书店已驻扎存续将近20年时间,复旦师生广为知晓。它与复旦大学另一知识地标“鹿鸣书店”一样,成为校园文化景观的一部分。互联网大潮中,这样的实体书店散发着独特魅力。
②身处流量时代,知识和资讯仿若湍急河流。有的人难以自控,不由自主地随波逐流,被眼花缭乱的信息推着走,迷失于虚拟场景。长时间接触网络,让一些人习惯于追逐信息片段或思想边角料,导致注意力碎片化。走马观花式的网上阅读,少有思维的深潜。在这样的过程中,读者的感觉似乎很丰盈,但实质上多是视觉层面的愉悦,停留于浏览或浅阅读。长此以往,无益于深度思考能力的培养。
③追逐流量效应的人,注定行之不远。的确,互联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可及性,创设了目力驰骋的出口和自由选择的路口,但最终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在人们自己手上。网络纵有千般好,也不能因此放任思想惰性。面对纷乱的信息流,绝不能一味“下沉”,窝在思维的“舒适区”,拒绝深度、躲避思考,追逐简易、刺激、戏剧化、图像化的内容,甚至把阅读目标全盘托付给“知识带货商”。在流量化的内容产品面前,必须有所思考、有所选择。保持理性与定力,抵制低俗、拒绝庸俗,才能成为清醒的阅读者,做阅读真正的主人。
④流量时代,究竟该怎样成就更好的阅读?一方面,离不开读者的坚守;另一方面,也要建构良好的阅读环境。因此,尽管时代在快速发展,网络阅读越来越便利、普及,我们的城乡社区依然需要一批优质的实体书店。实体书店的存在,仿佛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可以照亮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些人阅读模式化现象。
⑤近年来,在多方努力下,实体书店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一些隐忧。如今,书店单一的卖书模式难以为继,实体书店只能错位竞争、强化体验功能,通过拓展业务单元、增强附属功能,寻找市场支点。但如果千篇一律地复制类似模式,过度放大书店的延伸功能,也容易偏离开办书店的初心。归根结底,还是要依托内容上的优质经营,让读者体验以书为中心。否则,过度开发读者的在场体验,可能会导致审美疲劳,甚至本末倒置。
⑥流量时代,我们还应思考:面对过载的信息,如何作出选择?什么才是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既需要让传统书店在互联网场景中有存在感,也应当让流量化知识有价值依归和精神向度。“复旦旧书店”引发关注,彰显了互联网连接的力量。因此,不妨给予实体书店更多的网络能见度。与此同时,加强规范和引导,提升网络流量知识的品质。前不久,有网络平台与文化机构合作,联合启动“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借力智能推荐、智能搜索等技术,为大众化阅读提供精准导航,就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⑦让传统阅读更有时代感,让流量阅读更有深度,在二者之间达致某种平衡。这不仅关乎智慧,更关乎价值。
4.对“网络阅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网络阅读比较便利,但读者所获信息往往比较零碎。
B.网络阅读很多只是浏览,不能进行深度思考。
C.网络阅读大多停留在视觉上,很少带来内心的愉悦。
D.网络阅读导致人们追求简单刺激的内容。
5.对第⑤段“本末倒置”在文中具体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店单一的卖书模式和过度放大书店的延伸功能。
B.办书店的初心和过度放大书店的延伸功能。
C.过度放大书店的延伸功能和办书店的初心。
D.过度放大书店的延伸功能,偏离办书店的初心。
6.结合文章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概括网络时代该如何成就更好的阅读。
三(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①有一段时候,我学过做诗填词。往往一时兴到就信笔直书,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成了自己读读看,自以为写得还不坏,后来我把这些习作拿给一位精于诗词的朋友看。他仔细看了一遍后,坦白地告诉我说:“你的诗词未尝不能做,只是你现在所做的还要不得。”我问他:“毛病在哪里呢 ”他说:“你的诗词都来得太容易,没有下过力,你喜欢取巧,显小聪明。”听了这话,我捏了一把冷汗,那位朋友批评我的话真是一语破的!我确是没有下过力,洗炼推敲要吃苦费力,而我缺乏超人的意志,不能拼死力往里钻,只喜欢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
②这一点切身的经验使我受到很深的感触。我觉得不但在文艺方面,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③“抵抗力”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凡物在静止时都本其固有的“惰性”而保持静止,要使它动,必须在它身上加“动力”,动力愈大,行动就愈快愈远;如果抵抗力大于动力,运动就会停止。这是物理学上一个很简单的原理,也可以应用到人生上面。人的动力就是他自己的意志力。意志力愈强,愈易成功;意志力愈弱,愈易失败。不过人和一般物质有一个重要的分别:物质的动都是被动,使它动的动力是外来的;人的动可以是主动,使他动的意志力是可以自给自足的。
④照这样看,人之所以为人,就在能不为最大的抵抗力所压服。我们如果要测量一个人有多少人性,最好的标准就是他对于抵抗力所拿出的决心,换句话说,就是他对于环境困难所表现的意志力。抵抗力最低的路径常是一种引诱,引诱之所以能成为引诱,都因为它是抵抗力最低的路径,最能迎合人的惰性。举一个极简单的例子:在冬天早晨,你睡在热被窝里很舒适,心里虽知道这应该是起床的时候而你总舍不得起来,你不起来,则顺着惰性,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赖床。被窝的暖和舒适,外面的空气寒冷,对于起床的动作都是很大的抵抗力,使你觉得起床是一件天大的难事。但是你如果下定决心,说非起来不可,一耸身你也就起来了。这一起来事情虽小,却表示你对抵抗力的征服,你对成功的企图。
⑤这是一个很小的事例,世间一切事情都可如此理解。历史上许多人物能有伟大成就,大半都靠有极坚强的意志力,肯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例如孔子,他当时是一个大学者,门徒很多,如果他贪图个人的舒适,大可以坐在曲阜过他安静的学者生活。但他毕生东奔西走,席不暇暖。他为什么要这样呢 就因为他有改革世界的抱负,非达到理想不肯甘休。《论语》中长沮桀溺一章最足见出他的心事。长沮桀溺二人隐在乡下耕田,孔子叫子路去向他们问路,他们听说是孔子,就告诉子路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意思是说,于今世道到处都是一般糟,谁去理会它,改革它呢 孔子听到这话叹气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意思是说,我们既然是人,就应做人所应该做的事;如果世道不糟,我也自然就用不着费气力去改革它。孔子平生所说的话,我觉这几句最沉痛,最伟大。长沮桀溺看天下无道,就退隐躬耕,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孔子看天下无道,就牺牲一切要拼命去改革它,这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他说得很干脆:“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于今,我们的时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了,孟子所说的种种磨折,我们正在亲领身受。我希望每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们,要明白我们的责任,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向前迈进。
7.阅读第①段,概括朋友认为作者“现在所做的诗还要不得”的原因。
8.阅读第③段,说说人生中的“抵抗力”有什么特点
9.阅读第⑤段,概括作者觉得孔子的这几句话“沉痛”“伟大”的原因。
10.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希望人们“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原因。
四(2024·湖北随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俄罗斯方块效应
韩焱
①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以己度人”,用自己习惯的,甚至固化的视觉去看待和理解世界,这就很容易被自己的思维方式限制住。
②我们为什么会陷入固化思维中?哈佛大学医学院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者付费让二十七个人玩俄罗斯方块,一天需要玩好几个小时,必须连续玩三天。在这个实验结束后的几天里,一些参与者每天睡着后都会做这些方块从天而降的梦,而醒着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够在各种地方“看到”这些方块。他们似乎把整个世界都看成是俄罗斯方块游戏,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为“俄罗斯方块效应”。俄罗斯方块效应告诉我们,大脑非常容易陷入某种看待世界的模式之中不能自拔。这不仅仅是视觉问题,连续玩俄罗斯方块游戏实际上改变了人们大脑中神经元的连接,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神经通路,正是这种新的连接扭曲了人们看待真实情境的方式。
③当我们习惯用一种消极的固化视角来审视一切事物的时候,就会错过大量“显而易见”的美好事物,会更容易出现悲观、挑剔的心态,甚至导致抑郁,身体状况也会变差。
④但俄罗斯方块效应也有积极的一面,具体要看你怎么用它。我们可以训练大脑,让它去主动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帮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⑤心理学家给出了一种快速启动俄罗斯方块效应积极一面的练习方法,那就是每天都记录你工作、生活中发生的三件好事。那些坚持每天写下三件好事的人,在持续一个月之后,都会更多地感受到快乐。即使在停止练习之后,他们依然能够保持更乐观的心态。
⑥所以,俄罗斯方块效应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可以让我们在工作时保持专注,在生活中发现美好。它能让真正重要的问题进入我们的视野和意识里,让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积极面上,但是又不会完全过滤掉所有的消极面,让我们既能客观地认识到事物有缺陷的一面,同时也能拥有理智、现实、健康的积极心态。
⑦了解俄罗斯方块效应,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能经常提醒自己变换视角,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同一件事物,这其实就是多样性思维的基础,能让你在职场进阶之路上更加游刃有余。
⑧视角选择对了,就可以很好地降低要解决的问题的难度。比如,同样是一片森林,如果你想让人在其中不迷路,画张地图更好;如果你想让人了解它演变的历史,做一张年代表更好;如果你想让人明白你和这片森林的故事,那写一篇文章更好。这就是你描述这片森林可以采用的不同视角。
⑨变换视角还可以帮助你理解已知、发现未知。门捷列夫是怎么发现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有各种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果你聚焦于不同的性质,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视角。门捷列夫最终选择了把元素按照质子数进行排序,不仅把已知的元素做出了很好的排列,还通过空出的位置,预言了更多元素的存在。
⑩变换视角更可以创造商业价值。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突破,都源于不同的新视角。比如,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缝补衣物的针。最初,人们生产针的效率非常低。后来有人意识到,很多工厂都能够生产出钢刷子,换一个角度来看,钢刷子不就是在一个底座上竖着密密麻麻的钢针吗?如果把这些钢刷子的刷毛切断,再钻上孔,不就变成针了吗?于是,很多生产钢刷子的工厂就开始转型生产钢针。
由此可见,视角的多样性,是帮助你取得事业成功的最佳助力。找到一个正确的视角,是你面对任何问题时要做的第一件事。
你应该经常提醒自己转换视角,这样才能跳脱出来,不被固定思维束缚,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说,你只有跳脱出来,不被眼前具体的事务限制住,才能把心态打开,更好地去拥抱世界。记住,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你能达到的高度。
11.下列关于“俄罗斯方块效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些参与者在玩俄罗斯方块游戏后总能够在梦中乃至各种地方“看到”这些俄罗斯方块。
B.俄罗斯方块效应易让我们错失一切“显而易见”的美好事物,出现悲观、挑剔心态乃至抑郁。
C.俄罗斯方块效应告诉人们,大脑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神经连接之后非常容易陷入固化思维。
D.一个月里坚持每天写三件好事,就会感受到更多快乐,这是俄罗斯方块效应积极的一面。
12.下列关于“变换视角”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旦选择了正确的视角,可以很好地降低要解决的问题的难度。
B.变换视角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已知事物,探索发现不认识的事物。
C.变换视角,是我们面对任何问题时首先要做的事。
D.人类很多重大突破都源自新的视角,变换视角可以创造商业价值。
13.“变换视角”的积极作用,除文中所述,你认为还有哪些?
五(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45°人生
①“45°人生”,指的是一种介于“内卷”和“躺平”之间的生活状态,最初是很多年轻网友拿来自我调侃的话。他们把人生比作一个90度的直角,向上是奋力一击的追求,拼命内卷;向下是颓废懒散后的妥协,躺平摆烂。而“45°”则是卡在中间最让人感到尴尬的位置,网友吐槽说:“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摆又摆不烂。”
②“45°人生”表达了年轻人的感受,描述了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感受自己“被各种可能性包围却不能确定自己人生方向”的状态。同时,“45°人生”代表着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他们不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卷”(努力工作)和“躺”(舒适悠闲),而是追求一种平衡的状态,既不累得“卷不动”,也不满足于“躺不平”,希望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之间找到一个自己的平衡点。
③2022年4月,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发布会上,答复记者有关“内卷”“躺平”的提问时说,“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绝大部分青年对于未来是乐观的”。很多时候,“45°人生”,更多是年轻人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的表达。
④“45°人生”成为网络热词,其背后的成因值得深思。
⑤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夏柱智曾说,“45°人生”的不确定状态,上不来,下不去,恰好居中,让他想到了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中间阶层”概念。他解释,国内的“中间阶层”主要指的是在城市工作的白领人员。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刚一进入白领这个群体,通常会背负着很大的压力,“买房买车,要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欲望调动太快,机会不是均匀分布的。”在这种社会现实下,人的精神很容易陷入疲惫,出现“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心理状态。
⑥“45°人生”成为热议话题,很大程度上折射了某种社会心态。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不确定性强,学业就业、结婚生子、老人赡养等诸多现实压力客观存在,“卷不动”是力有不逮,“躺不平”属心有不甘。尤其是当代年轻人更加重视个人价值,面对理想与现实间的落差,难免陷入自我怀疑。这种语境下,“45度”的姿态其实保留了几分锐意向上的热情与积极。不过,在“卷”与“躺”的互博之下,大多数人很难面面俱到“既要……又要”,往往是“既不能……也不能”。久而久之,也难免成为一种心理内耗,反而更让人疲惫犹疑。
⑦“躺”和“卷”,其实哪一个都不是人生的答案。没有人可以如一台精密的仪器般时时刻刻高效运行,也没有人能够永远无忧无虑地安逸享乐。“解铃还须系铃人”,尽管身处“卷”和“躺”的互搏之下,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问题仍需自己解决。“45°人生”是我们对社会现状的慨叹,同时也是我们调整心态的“中转站”。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以良好的心态走出“45°人生”的困局。
⑧现实世界里忽上忽下,精神世界中患得患失,如何自洽与不内耗,一直困扰着人们。从混沌的“45°人生”转向前行的“45°人生”,或许只需要一个稳住自己的锚。这个锚,我们觉得是“热爱”。以“热爱”为锚,在失望中找到希望,在沉浮中找到平衡,在困顿中获得力量。
14.下列对于“45°人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45°人生”最初是年轻网友对自己尴尬处境的调侃。
B.“45°人生”描述的是年轻人找不到人生方向的迷茫。
C.“45°人生”表达了年轻人想要舒适悠闲地获得成功。
D.“45°人生”是年轻人缓释压力以及调节情绪的表达。
15.下列关于“45°人生”产生原因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间阶层”在机会不均的社会现实下,压力过大,精神疲惫。
B.客观存在的现实压力,让人们产生卷不动又躺不平的矛盾心态。
C.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让年轻人在自我怀疑中仍有几分热情和积极。
D.人们既想面面俱到又很难实现,长期犹豫不决产生了心理内耗。
16.基于“45°人生”这一现象,作者认为人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六(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童年已经消失了吗?
①所谓“小孩哥”“小孩姐”,是网友们对年少有为的孩子们表达钦佩与夸赞的流行网络用语。短视频平台上,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异常优秀的小孩,在我们记忆里还在玩泥巴的年龄,他们就已经开始演奏钢琴曲、学习舞蹈甚至参加比赛获取荣誉。“小孩”形容的是年龄,而“哥”“姐”形容的是水平。
②但最近的一个视频,让我对这种现象产生了一些新的看法。
③那是一个关于小卡打包的视频。视频里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在给明星卡片打包,她动作熟练得如同有着十五年经验的流水线女工,一边工作还一边熟稔地说着成年人要摸索一段时间才能准确运用的追星饭圈内的“暗语”。她自信坦然的打包动作和爽快流利的语言让我仿佛置身于头部主播的双“十一”大促直播间。而点开她的主页,我才发现,她甚至签约了一个专门负责包装、孵化网红的公司。她的家庭条件似乎也只是普普通通的水准,但她已如同成年博主一般开始经营自己的账号和粉丝群。
④说真的,我在她身上看不见一点五年级小孩的影子。她和一个成年博主没有任何区别。虽然也曾经在互联网上看到一些火爆的幼年网红博主,但大部分仍是在家长的帮助下的“童年趣事记录”的类型,在那些孩子身上仍然保存着儿童的特性。但在这个“小孩姐”身上,我看不到这样的东西。如果她不出镜也不发出声音,我想我会真的把她当做成年人来看待。
⑤刚才我提到的“小孩姐”并不是个例,你可以在小红书、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找到许多在互联网世界里游刃有余的未成年博主。甚至他们中的有些人已经依靠互联网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他们身上,我们很难找到一丝孩童的气息,他们的躯壳里仿佛自出生那天起就装着一个成人的灵魂。我们不由得产生这样一种疑问:在这个时代,童年已经消失了吗?
⑥我不禁开始回忆我的童年,在我和这些“小孩哥”“小孩姐”一样大的时候,我在做什么?充斥在记忆里的,是无数个守着电视机观看少儿频道的闷热夏日,在聒噪的蝉鸣声里和玩伴们去小路边摘野果,在乡间漫步,在放学路上用衣服和空书包扑蝴蝶“狩猎”。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我们的交际圈是学校、邻居和附近村落里的同龄人。我们的娱乐方式,除了电视机和一些儿童杂志外,就是流传已久的各种古老游戏和周边环境里的一切事物。那时作为孩子的我们,对成年人的世界既好奇又自觉地抗拒。
⑦在这个时间段里,作为孩童的我们天然享有和大人不同的世界。但在如今天下大同的网络世界里,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共同生活在同一互联网下,孩子们早已拥有了和成年人相同的接收信息的权利。而孩子往往拥有最活跃最强大的模仿能力。在一次次的信息刺激下,他们很快掌握了互联网世界的法则并很好地适应下来。正如同我们会模仿动画片里人物的一言一行,如今的孩子也会模仿网络视频里人物的行为举止。在半知半解中,他们渐渐了解到成人世界的不同方面,且不再需要用年龄作为入场券。只要有一部联网手机,成年人的世界就可以一览无余地暴露在他们面前。
⑧有些学者认为,“童年”与“成年”相对,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童年”与“成年”之间通过“保持缄默的密约”保有明确的界限,成人世界里被允许的秘密是儿童世界里的禁忌。教育和羞耻心维系着“童年”这一概念的发展。然而,网络媒介所缔造的无差别的信息供给世界,打破了“童年”与“成年”之间的间隔。儿童与成人共享传播的信息,使得儿童跨越鸿沟,跻身成人世界。儿童成人化,“童年”开始消逝。我们很难判断这到底是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可以确定的是,儿童和成年人的世界已经逐步融合为一个整体。
⑨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经验老到的成年人都可能摔个大跟头,更不用说仅仅从大量碎片化信息里认识世界的孩子。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刀切式地抗拒网络媒介对孩子的影响。我们需要平台、法律、家长老师的多重监管与及时引导,才能避免年轻一代受到不健康思想的荼毒。
⑩而在我看来,我们仍要保持儿童与成人世界的界限。正如同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该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我们要允许儿童以儿童应有的姿态自然成长。
17.阅读第①段,简要概括网友眼中“小孩哥”“小孩姐”的特点。
18.阅读第③~⑤段,说说第②段中作者产生的“新的看法”是什么。
19.阅读⑥~⑧段,说说现在孩子童年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0.在作者看来,如何才能避免童年的消失?
七(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热搜榜该降温了
①“热搜”是热门搜索的简称,热搜榜是在某个时间段内热门搜索关键词的顺序榜单,汇集的是最热门、最受关注的话题。当下的热搜榜通常由平台自动生成、实时更新、分类呈现,本质上是基于大数据和算法,在平台前台整理呈现后台信息热度数据的一种方式。热搜榜在推出后迅速成为各平台的重要功能。它是一个不知疲倦的编辑,持续从海量信息中整理选择最“热门”的内容,精致摆盘后送到用户眼前,成为很多年轻人浏览新闻、关注社会的重要渠道。榜单中用来标记信息的“热”“新”“沸”,也成了用户衡量信息重要性的关键标准。
②近段时间以来,各大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热搜榜不时引发争议,很多人对“热搜榜”发出了批评声。
③首先,热搜榜不是绝对客观的。对于热搜榜,用户往往只关注大数据,而忽视算法。不同平台的不同算法,是一个个算法“黑箱”,以不同方式把“它们”认为重要的信息呈现在读者面前。同一条信息,在不同平台热搜榜单的排序可能相差甚多。此外,近年来屡次“买榜”的曝光也说明了商业利益在算法“黑箱”的作用。
④其次,有些时候部分热搜信息的社会价值也经不起推敲。热搜榜的顺序不等于新闻价值的排序,但经常被当作判断新闻价值的依据。娱乐乃至八卦新闻屡屡登上热搜高位,很多时候占据公共注意力,不遗余力汇集“吃瓜群众”,无形之中助推了“娱乐至死”的氛围,让严肃新闻榜上无名。更极端的情况下,热搜的爆发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聚集网民的强烈情绪,而事实核查的缺位容易导致极端情绪错位或失控,使热搜成为培养网络暴力的“温床”。热搜榜本来是搜索引擎或者社交媒体“大浪淘沙”后得到的“热门”新闻,但如今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登上热搜”本身就可能成为一则新闻的标题或者价值点,影响信息在互联网甚至传统媒体上的二次报道,进一步增加该信息在舆论场中的权重。
⑤因此,我认为热搜榜虽好用,但也不要忘记给它降降温。作为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中的一种功能,它主动或被动地承担了太多超出它“职责范围”的社会任务,难免“力有不逮”,当平台、信息、用户等多重因素综合发挥作用时,在舆论场中起“偏力”。
⑥近年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多次对热搜榜单进行规范,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力求让其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中发挥正向作用。作为使用者,我们应该更新对热搜榜的认识。从运行机制的角度看,我们应该更加客观、冷静地看待热搜。在算法逻辑和流量经济的影响下,当今的热搜已经不是一个简单按照点击量进行排序产生的榜单,它不能也不应该代表新闻和信息价值的排序,不能成为我们判断新闻价值的唯一标准。让热搜的归热搜,新闻的归新闻,可能是舆论场回归理智的路径,也能让我们上网冲浪时保持更清醒的头脑。从使用目的的角度来看,热搜的功能值得肯定,它方便快捷、信息密度高,都是互联网技术优势的体现,能够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有其存在的价值。但热搜榜单不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拓展信息来源,从榜单喂养的模式中独立出来,才能避免潜在的信息茧房对我们思维带来过多负面作用。
21.关于“热搜榜的特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热搜榜呈现的是一段时间内最热门的内容。
B.热搜榜是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来实时生成的。
C.热搜榜是编辑人员从海量信息中整理而成。
D.热搜榜是年轻人关注社会新闻的重要渠道。
22.关于“热搜榜受到批评的原因”,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热搜榜容易受到商业利益影响,缺乏客观性。
B.有些上榜新闻占据公共注意力,却缺乏价值。
C.娱乐八卦频繁上榜,严重挤占严肃新闻空间。
D.热搜榜决定了新闻的价值,以此操控舆论场。
23.作为网民,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热搜榜?请概括作答。
八(2024·湖北黄冈·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力专则强
余海滨
①《说文解字》注:“专,六寸簿也。从寸,蛮声。”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一只手摇动纺锤,将丝盘绕在纺锤上。随着手转纱轮的动作,离散的纤维被集中于一束,这就是“专”最初的样子,蕴含着专一、专注的意思。
②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做事也要舍多“守少”、志恒“力专”。只有把目标集中在一点。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地“钻”下去, 才能掘井及泉、功成事立。
③《北齐书》记载,南北朝时期天文学家信都芳以研习算术、天文为乐,尝对人言:“算历玄妙,机巧精微,我每一沉思,不闻雷霆之声也。”用心就是这个样子的。它能使人心无旁鸷、全情投入,实现日日精进,从而达到极高的境界。信都芳一生钻研学问,不仅精通算术、天文历法,还旁涉群书,知识渊博,对乐律有很深的造诣。当时有一种用来观测节气的律管吹灰候气法失传了,信都芳经过十几天的钻研就寻回了该法。
④树木只有剪去不必要的枝丫,主干才能充分吮吸养分,向上生长。一个人只有学会给欲望做减法,舍弃多余的,方能用心专一,终有所得。面对林林总总的选择和形形色色的诱惑,数学家陈省身“只好数学”,画家黄永玉“只好作画”,他们守住了“专”,做到了“精”,留下了“艺”。诚如元代文学家陶宗仪所言:“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
⑤“专”是坚定的恒心和顽强的毅力。人如果坚守初心,把时间、精力和智慧聚焦于关键目标,做
到“择一事、终一生”“生死穷达不易其志”,勤耕不辍、精业笃行,就一定能有所成就。近代学人杨树达,一生专注于破解语言文字的奥秘,晚年研究甲骨金文时,他已身体有恙,但仍然坚持早晨三四点起床工作,上午十时休息,下午继续工作,几乎天天如此。靠着坚定的恒心和顽强的毅力,杨树达最终将一张张学术资料卡片整理成为一部部考证严谨的学术著作。其所作《积微居甲文说·耐林庼甲文说·卜辞琐记·卜辞求义》中的诸多考释,至今仍为人们所引用。
⑥有人说,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是“时间复利”。专于一事,一天天坚持,一点点积累,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的飞跃。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坚持了一辈子,演绎出“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神话;屠呦呦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研究青蒿素,最终发现了疟疾新疗法……反之,如果一个人贪多求全、三心二意,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就会像狗熊掰苞谷,掰着扔着,到头来落了个两手空空。
⑦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成功没有捷径,唯有目标专一、执着前行,方能积跬步而至千里。用心体会“少则得,多则惑”的道理,处理好舍与得的辩证关系。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不分心不走神,一心一意把功夫用到正确的事情上。
(选自《演讲与口才》2023 年第 12 期, 有删改)
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通过《说文解字》解释了“专”的含义,并引出了本文的论题。
B.用心能使人心无旁骛、全情投入,实现日日精进,从而达到极高的境界。
C.文章第⑤段通过举出杨树达研究甲骨文的事例,具体论证了“专”是坚定的恒心和顽强的毅力的观点。
D.文章第⑥段列举袁隆平、屠呦呦的事例,是为了告诉读者只有树立崇高理想才能做到专于一事。
2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6.怎样才能做到“专一”?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简要回答。
九(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创造不是计划出来的
①纵观科技史,你会发现伟大的创造几乎都是由一些谁也想不到的人,在谁也没计划的领域中做出来的。埃隆·马斯克起家是在网上支付领域,最后却推出了特斯拉;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最早用的是自行车技术;微波技术本来是用于驱动雷达磁控管的一个部件,意外成就了微波炉;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用的是电子管,但电子管根本就不是为了计算机而发明的……为什么伟大的创造常常是意外所得?
②人工智能专家肯尼斯·斯坦利和乔尔·雷曼发明了一种叫作“新奇性搜索”的算法,针对一个问题,这种算法会随机生成一组解决方案,评估其新奇性并保留其中新奇性比较高的方案,如此往复循环,直到将问题彻底解决。有意思的是,这个算法在更新迭代的过程中完全不考虑某个方案是否有利于接近目标,方案再怪异、再不靠谱也没关系,只要是新奇的就留下——只问新不新,不问好不好。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找出来的方案却往往最能解决问题,它能生成最好看的图片,能最快找到迷宫的走法,能让机器人最快学会直立行走……他们甚至用算法演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生物进化,认为地球生物之所以有如此繁华的多样性,恰恰是因为自然选择也遵循着“求新不求好”的原则。
③求新就意味着求复杂。简单的方案总是先出现,等你把简单的方案都尝试过之后还要新的,出来的一定是更复杂的方案。而复杂就意味着掌握更多的信息,掌握信息更多意味着思考层面更高级,也就更容易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原因是,新方案是通往其他新方案的“踏脚石”,这就如同你在一片沼泽地里寻宝,必须踩到更多的踏脚石才能探索更多的地方,而只有探索很多地方才更有可能找到好东西。好东西从来都不是按照某个目标刻意计划出来的,如果你一开始就向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努力,你就走不远——目标会窄化你的探索范围。
④通往伟大的路线从来都不是直线,那种认准一个方向猛干,指望大力出奇迹的做法往往不是通往成功之路。很多时候快就是慢——没有明确目标,每次只是选择下一块踏脚石,你反而更有可能找到珍宝。
⑤请注意,这可不是说人生就应该漫无目的、随波逐流。新奇性搜索算法不预设具体目标,但是它有价值观的指引,这个价值观就是新奇和有趣,只要你每次都选择更新奇和更有趣的方向,你就不会是平凡的。当然,真正能把追求新奇、有趣坚持到底的,都不是一般人,他们绝不会在中途沉迷或退缩。那些最终得到珍宝的人,只是一直在执着地寻找下一块踏脚石……而最终他们得到的都是意想不到的珍宝。
27.下列关于“伟大的创造是意外所得”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创造,往往是在那些看似与之毫无关系的领域发现的。
B.科技的突破往往并不由该领域最权威的人完成,而是一些意想不到的人。
C.一些在科技创新中起重要作用的技术,最初常不是为了原定目标而研发。
D.从算法角度看,自然界的“优胜劣汰”让演变多样化,产生丰富的物种。
28.关于“伟大的创造不是计划出来的”的原因,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不以结果为导向,只考虑创新,意味着能接触更多信息,就更容易解决问题。
B.通过不断寻找新方案,能够探索到更多领域,才会有更多寻求新突破的可能。
C.如果一开始就规定明确的努力方向,将会缩小探索范围,常常找不到好东西。
D.找准方向后,竭尽全力付出时间与资源但不强求明确的目标,才能完成突破。
29.阅读⑤段,说说如何才能有“伟大的创造”?
十(2024·湖北武汉·一模)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进取型与防御型,你是哪一种
①想要实现“自我认知”,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认识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底层思维模式是“防御型”的人,习惯从“失去”的角度看世界;底层思维模式是“进取型”的人,习惯从“得到”的角度看世界。
②我们先来了解两种目标类型:进取型目标和防御型目标。
③进取型目标是指为了实现积极结果而设定的目标。这些目标通常与个人的快乐、成长、成功相关联,关注的是“得到”,例如获得一份新工作、学到新知识等。防御型目标则相反,往往是为了避免某种负面结果而设定的。它关注的是履行责任和避免损失或不愉快的情境。
④在生活中,有些目标是自带进取或者防御属性的。比如,旅行就自带进取属性,反之,体检则是防御型目标。
⑤但还有很多目标本身并不带进取或者防御属性,完全取决于个人动机。
⑥就拿学习来说,有些人能够一直保持学习的习惯是因为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时学习是进取型目标。而有的人保持学习的习惯则是害怕自己落后,这时学习是防御型目标。
⑦了解自己思维方式的倾向之后,有些问题就能得到解答了。比如,为何你会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或想要追求什么。
⑧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当一个人说“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或想要追求什么”时,他真正在表达的其实是,自己的人生中缺乏自主自发的进取型目标。
⑨为什么会缺乏这样的目标呢?很可能因为他是一个以防御型思维为主导的人。他总是担心如果自己满足不了各种要求,就会产生糟糕的后果,以致于他没有太多精力去探索什么能让自己快乐。
⑩事实上,防御型思维的人有时也会有自主发起的进取型目标,但对于进取型目标的持续追求,特别依赖乐观精神。乐观精神会让你在遭遇困境时,依然相信自己可以做好某件事,并且坚持下去。而防御型思维则会让你在遇到困难时产生自我怀疑,进而放弃努力。
然而,防御型思维在面对那些必须做成,或者对于准确率要求很高的任务时很有优势。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悲观想象会引发焦虑感,这种焦虑感会促使你为了避免糟糕的结果而更加努力和谨慎。
进取型思维和防御型思维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能与适合的目标进行匹配。
比如,你是一个进取型思维的人,但处在一个需要十分保守和谨慎的环境里,面对的都是防御型的目标,那么你可能会感到很压抑。或者,你是一个防御型思维的人,却总羡慕那些进取型思维的人,既想要安稳,又想获得那些必须承受风险才能获得的成就,那么你就会过得很拧巴。
当你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以及它的优劣势之后,你就能够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比如,你是一个防御型思维的人,并且你确实认为,安稳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那么就接纳这一点,并把追求安稳作为自己的目标。当然,你也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与个人成长相关的小目标,但这些目标最好不要带任何功利色彩,否则你就很难享受这个过程。
如果你的目标是进步和成长,并且你能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积极乐观精神,把“失败”看作进步和成长的机会,那么你就更有可能坚持下去,并体会到持续进步的快乐。
(原文/Susan Kuang,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30.下列对“进取型目标”和“防御型目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取型目标关注世界的角度是“得到”,而防御型目标关注的是“失去”。
B.进取型目标的设定是实现积极的结果,防御型目标的设定是避免失败发生。
C.进取型目标和防御型目标有时跟个人关系不大,自带有进取或防御的属性。
D.进取型目标和防御型目标有时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动机,并且因人而异。
31.下列对“以防御性思维为主导”的劣势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缺乏自主自发的进取型目标。
B.即使有进取型目标也会因缺乏乐观精神而放弃努力。
C.常因耗费大量精力避免糟糕的后果而失去探索的快乐。
D.在完成准确率要求很高的任务时因悲观导致过于谨慎。
32.结合文章最后三段内容,简要说说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如何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十一(2024·湖北随州·二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坐热“冷板凳”
李昌禹
①时而潇洒一笑,时而英气逼人,仿佛从书卷中走出的倜傥公子,舞台上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90后小生陈丽君,不久前凭借在越剧《新龙门客栈》中纯熟的演技火出了图。
②面对突然的爆火,陈丽君在接受采访时说,“越剧的舞台不大,主要的人物就一两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得到自己。就为了热爱两个字,才愿意在这里坐冷板凳、坚持着。”过去学戏的18年里,别人在休息时,她时常还在压腿、下腰、练台步,为台上呈现的那一刻做准备。这种把冷板凳坐热的精神,令人赞赏。
③年轻人处于事业的成长期,难免会遭遇在一段时期内坐冷板凳的状况。有的人能够泰然处之,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把冷板凳坐得有温度、有宽度、有高度;有的人则不愿、不敢、不屑坐冷板凳,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只想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拈轻怕重中蹉跎岁月。
④愿意坐冷板凳,凭的是一种心境。有执着的信念、超脱的心态,方能将冷板凳坐得住、坐得稳。“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女儿”樊锦诗从大学毕业起就扎根大漠,几十年如一日,静心笃志、潜心研究敦煌文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实现“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一辈子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他们在冷板凳上一坐就是大半辈子,长期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却能淡泊名利、潜心做事,这种可贵可敬的品质,堪称年轻人的标杆。
⑤不怕板凳坐不热,就怕板凳没人坐。那些心态浮躁,动辄为名所困、被利所惑,或受杂念所累、为外物所扰的人,是坐不了冷板凳的,更遑论把冷板凳坐热。
⑥冷板凳要坐热,往往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恒心般力。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曾表示,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坐定了冷板凳,便没有捷径可走,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才是把板凳坐热的不二法门。有的人当初愿坐冷板凳,也能坐冷板笼,可时间一长,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日渐失去昔日奋进、拼搏的斗志,沦为熬资历、混日子的“老板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终归无所成就。
⑦其实,坐热冷板凳的过程,也是一个潜心修为、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坐冷板凳不等于苦熬苦等,苦中亦有乐。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最能练苦功,他8岁学戏,70多岁高龄时,仍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从不间断。但他的苦功,不仅在于千锤百炼,还在于他苦用心思:看到香炉里轻烟飘动,他就联想到舞蹈姿态的舒展自然,看到雄鸡格斗,他就联想到精神抖擞的舞蹈身段。高空苍鹰的昂然英姿,风吹树动的优美姿态,都是他揣摩身段动作的灵感来源。这种用心揣摩、长期苦练的精神,至今仍是后辈青年人学习的楷模。
⑧“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说的虽然是做学问,但做人做事的道理大抵如此。坐得住冷板凳,才换得来“热沙发”。能够把冷活做实、冷事做热、冷门做火,练就看家本领,久久为功,时间自然会让成功热情而至。
《人民日报》(2024年04月14日第05版)
33.下面说法最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冷板凳”在陈丽君是指越剧艺术舞台上扮演主角机会少,不易成名。
B.“冷板凳”在樊锦诗是指工作环境在偏远大漠,研究对象冷门。
C.“冷板凳”在科学家是指研究过程漫长复杂,研究不容易出成果。
D.“冷板凳”在盖叫天是指京剧艺术练功的苦和累。
34.请结合文章中的观点简要谈谈怎样才能坐热“冷板凳”。
35.你的同学小丽干什么都觉得太苦太累,人生目标是当网红,轻轻松松就能名利双收。请你结合文章中提到的某个人的事例对她进行劝导。
十二(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都这样说,也不表示它就是对的
①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需要辨别真假、判断优劣。一些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充满强烈情绪,扭曲事实错漏百出,但是一些人却觉得是好文章。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缺乏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反思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能够被习得并且通过训练和运用来提高的。
②常见的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海绵式和淘金式。海绵式思维就像吸水的海绵一样被动且近乎无差别地吸收来自外部的信息。这种方式可以帮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也不需要繁琐的思考过程,但它的弊端在于无法对繁杂的信息作出评判和取舍。而与之相对的淘金式思维,则是主动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与其产生互动,并像淘金者一般在谨慎思考与分析后过滤掉“泥沙”,留下智慧的“金子”。在批判性思维者身上,这两种思维方式常常是并存的,因为即使是“淘金”,也需要盘里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量或知识储备才行,而海绵式思维的确是可以在前期收集大量信息的方式。如果你想习得批判性思维,你首先还是需要大量吸取知识和信息,这样你才有可能获得辨识好坏的能力。
③生活中大部分结论,其实是无法从逻辑上完全精确地证实或证伪的。因此,我们就只能通过证据的数量和质量,来判断一个结论的可信赖程度。此时,能够帮助我们分析、评价相关证据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它能够帮助我们分析、评估、识别信息中的逻辑错误,辨别虚假信息和谣言,避免上当受骗。它还引导我们超越常规思维模式,质疑现有的观点,挑战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推动创新和创造力的发展。
④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认为自己在面对繁杂信息和观点时真的就是一味地囫囵吞枣。但是,多数人又确实没能做到理智地思考并作出判断。其实,这是由于我们常常陷入一些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逻辑误区。比如朋友在你感冒时向你力荐一款感冒药,他的理由是“上次我感冒时吃了它就好转了”,他的话听起来没毛病,但其实,像类似普通感冒这样的自限性疾病在经历最严重的阶段后,即使什么也不做,也会逐渐好转,一般会回到病情的“平均水平”。我们不排除这位朋友的好转真的是归功于药效的可能性,但后面这种情况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解释。
⑤怎样才能让自己拥有理性思考呢?当人们只是被动接受观点时,很容易就会被持论者的思路所影响,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此时,作为读者和听众,最好的保持专注和理智的方法就是不断对内容提出批判性的问题——为什么作者下了这个定论?有什么证据支撑吗?证据来源是什么?证据本身可靠吗?
⑥除此之外,我们基于自己的偏见或他人的经验,对于一些习以为常的既定“事实”大都不会费力气思考,也鲜少存疑。比如女生比男生更多愁善感,一天要喝X升水……但这些“想当然”被当作事实已久的假设,并不一定是真的。从这些“想当然”已久的假设开始反思,能帮助我们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理性思考的习惯。这,才是真正智慧的标志。
36.下列对“思维方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绵式思维”可以在短时间内几乎无差别地被动吸收外部信息。
B.“海绵式思维”因获取的信息量大而无法对信息进行评判取舍。
C.“淘金式思维”通过分析思考与信息互动,对信息去粗取精。
D.“淘金式思维”需要在前期收集一定的信息,进行知识的储备。
37.下列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批判性思维是通过独立分析信息、判断信息真假的思维过程。
B.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在不断的训练和运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C.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就能够识别虚假信息的逻辑错误,避免被骗。
D.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更容易摆脱思维定势,培养出过人的创造力。
38.基于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作者认为人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拥有理性思考?依据⑤⑥段内容简要概括。
十三(2024·湖北孝感·三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让服章之美绽新彩
①挑条马面裙,配上素色衬衣,做个发簪盘发,在古风景点打卡……这个春天,中式穿搭受到青睐,成为游园踏春的一道风景。
②提起中式服装,人们可能会想到立领、对襟、盘扣等设计,棉麻、真丝、夏布等面料,提花、扎染、刺绣等工艺……这些经典元素,共同成就其典雅端庄。如今受欢迎的中式服装,多保留了传统服饰的大体形制和诸多元素,但却并非简单复制,而是结合当代审美和着装习惯进行了改良。比如,有的设计师对旗袍的腰线和下摆做宽松处理,方便人们日常穿着;有的厂商对马面裙面料组织和压褶工艺进行调整,使其便于机洗。在传承基础上融入现代风格和技术工艺,既不失复古优雅的质感,更添时尚活力、好看又好穿,赋予了中式服装新的生命力。
③近期,随着马面裙等走红、出圈,“新中式”服装迎来爆发式增长。从旅游景点到城市商圈,从婚礼仪式到朋友聚会,中式穿搭愈发常见。这体现在供给端——订单源源不断,厂商开足马力、加紧赶工;反映在销售端——在商场门店、线上直播间,相关产品成为畅销款。有数据显示,在山东曹县,今年以来汉服网上销售额超12亿元,12月马面裙销售额超5亿元。从款式设计、材料选择,到生产加工、包装营销,中式服装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款式更时尚、价格更亲民,实现了销量、口碑双丰收。
④“新中式”走红,为文旅融合打开了新思路。以汉服为例,除了汉服生产销售,汉服租赁、写真拍摄等周边产业也蓬勃发展,还与剧本杀、演绎剧目等有机融合,给消费者带来新体验。比如,在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周边,汉服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消费者提供化妆造型、跟拍摄像等全套服务;在河南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打造演艺剧目《唐宫乐宴》,游客不仅可以换上汉服体验诗、乐、茶、礼等传统文化,还能摇身一变成为剧中人。这说明,在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场景创新上下功夫,因地制宜推动文旅融合,既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______。
⑤“新中式”受追捧,离不开新兴消费群体的壮大。从表面上看,年轻人往往对潮流文化和时尚元素比较敏感,也乐意为商品的美学体验、文化价值买单。由更深层次去观察,作为平视世界的一代,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与生俱来、与日俱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彰显个性品位的“新中式”,自然能赢得他们的喜爱。不只是年轻消费群体,着眼未来,随着热度的走高和供给的不断丰富,“新中式”将收获越来越多年龄段消费者的关注。
⑥服饰是文化礼仪的载体,“国潮”服饰彰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越来越多的“国潮”服饰现身大街小巷、融入百姓生活,无形中加深着人们对中式美学的理解,提升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读懂“新中式”热度背后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在传承创新中赓续中华文脉,我们一定能让服章之美绽放新光彩,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文/何娟,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04月10日第5版,有删改)
39.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新中式”服装完全保留了传统的设计、面料、工艺等经典元素和风格,既端庄典雅,又时尚美观。
B.因为“新中式”服装的订单源源不断,相关产品成为畅销款,导致“新中式”服装迎来爆发式增长。
C.游客换上汉服,行走在西安大唐不夜城中,或者游玩在河南洛阳城中,摇身一变成为剧中人。
D.“新中式”服装,彰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着中华传统文脉的传承创新,提升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40.请你联系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一个总结性的句子。
41.文末有“我们一定能让服章之美绽放新光彩,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本文从“衣”这个角度,展示了“衣冠上国”中国形象。其实,衣食住行,都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请你模仿文章,从“食”“住”“行”三个方面,任选一个,说说你的讲述提纲。
选择点: ①
讲述点: ②
结论: ③
十四(2024·湖北黄石·二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阅读是人的另一半生命
梁衡
①要问我们为什么阅读,不如先问一下为什么要吃饭。
②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会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孤独、浮躁、虚荣、骄傲、多疑、胆怯等等,生活得不阳光、不自信、不幸福。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这是从人的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也就是说,我们阅读,是出于精神生活的需要,阅读是人的另一半生命。
③大约在四十年前,我注意到当时的一个社会现象。当年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虽都落实政策回城安排了工作,但结果却大不相同。很多人身体垮了,学业荒了,不能再重整旗鼓,只有坐家养老,等待物质生命的结束。有一部分“右派”却神奇般地事业复起,演戏、写书、搞研究等,又成果累累,身体也好了,精神变物质。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没有停止读书,反而趁机补充了知识,补充了生活。我又联想到“文革”中很多学者都是靠读书挺了过来,并留下了著作。如季羡林的《牛棚杂忆》,杨绛的《干校六记》。
④物质生活会遭遇困难和挫折,而阅读可以为我们提供心理支撑,助力精神建设。只要有阅读,人就不会倒,不会老。
⑤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思考。
⑥阅者,看也。但是比看要深一些,它不是随意地、可有可无地观看。是有目的地、带着问题观看,是一个思维过程,边看边想。比如,我们说“阅兵、阅卷、阅人、阅尽人间春色”,就不说“看兵、看卷、看人、看尽人间春色”。而对不需太动脑子的,浅一点的东西,消遣、娱乐的,则常说看,不说阅。如“看电影、看风景、看热闹、看耍猴”,不说“阅电影、阅风景、阅热闹、阅耍猴”。所以当我们说阅读的时候,心境是平静的、严肃的,也是美好的、向往的。
⑦“阅”和“看”的区别,其实代表了人的阅读需求的不同层次。广义来说,人的阅读有六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寻找刺激的阅读,比如武侠、枪战、惊悚题材的小说。再往上第二层是娱乐的阅读。从第三层开始进入信息的需求,第四层是知识的需求,最后两层是思想和审美的需求。
⑧这六个阅读层次中,前三个刺激、娱乐、信息,是维持人的初级的、浅层的精神需求,可以用“看”来解决。后三个知识、思想、审美,是维持高级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则只看不行,还要想,这才是真正的阅读,可称为狭义的阅读。从阅读需求的层次出发,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满足知识、思想、审美方面的深层次的阅读需求,也就是要读经典。
⑨现在电子读物盛行,主要承担提供刺激、娱乐和信息的任务。它的特点是快捷、方便、形象,但也带来另一个问题,浅显、浮躁,形象思维多,逻辑思维少。电子读物能在生活实用方面带来帮助,但如果只接触电子读物,是一种精神缺失。阅读不仅是为了个体精神生命的成长和延长,而且我们也要把这种精神生命延伸到下一代去。
42.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缺乏物质,人无法生存,但缺乏阅读不至于死亡。
B.当年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落实政策后无法适应生活的原因是没有坚持阅读。
C.阅读需求的层次有浅层次和深层次之分,我们更应该关注深层次的阅读需求。
D.电子读物快捷、方便、形象,但是浅显、浮躁,因此不应被人们广泛使用。
43.本文是梁衡先生在一次阅读主题活动上的发言,通读全文内容,梳理出作者的论述思路。
44.老师要求同学们阅读语文教材中推荐的经典名著,小文同学说:“名著数量太多,有的如《水浒传》《经典常谈》等比较难读。我们通过观看短视频介绍的方式来了解名著的大致内容就可以了呀。”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对小文的说法予以回复。
十五(2024·湖北襄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书法是中国人美育的基本途径
崔树强
①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但是近百年来,书法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境况,它在读书人心中的重要性出现断崖式下跌,加上书法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抽象性,就更使得它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不被大众认知。
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高度肯定书法的艺术文化价值。宗白华充分肯定书法艺术的美学地位,认为中国人可以拿中国书法风格变迁为基础来划分中国艺术史;林语堂认为书法提供给中国人最基本的美学,因为中国绘画对韵律的崇拜源于书法,中国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也是源于书法。而且,书法所依托的载体——汉字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说,书法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人美育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式。
③可是,当我们了解当代大众书法审美水平的现状后,更加感到书法美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恢复书法课,在我看来,这是要深入挖掘书法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学生们将来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但是通过书法学习,会懂得中国人是如何审美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完成他们的道德养成和人格塑造。所以,学习书法,看似小技,关系重大。
④具体来说,在写书法的过程中要入静,要专注。很多学生很聪明,可是学得不专心,而书法可以引导他们入静且专注。练习书法还要有恒心和毅力,这有助于锻炼人的意志力。而且从艺术和审美来说,写书法并不是苦差事。要引导他们领略书法的美感和活趣,不能把字写死了,让他们在书写中感受到笔墨活的趣味或生命的精神。这些潜移默化的训练和陶冶,都可以在他们身上扎根和滋养。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家重视中小学书法教育,是要年轻一代都能懂一点书法,能够领会中华审美风范,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进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是作为中国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⑤以美培元,培根铸魂,学校、社会和家庭应当共同发力,营造良好的书法美育环境。只有在书法学习中不断积累审美经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中国书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才能真正成为中国人美育的基本途径。
(原文有删改)
4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书法具有抽象性艺术特征,导致它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无法被大众认知。
B.林语堂认为,书法给予中国人最基本的美学,中国绘画和建筑的美都源于书法。
C.文章阐述学生练习书法的要求时,与练习产生的作用结合分析,易于让人接受。
D.文章认为,学生学书法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家,为的是接受美育熏陶,塑造人格。
4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②段在分析了书法的发展境况、艺术文化价值和群众基础后,提出中心论点。
B.宗白华的事例属于事实论据,文章用它来证明中国书法风格变迁的基础性地位。
C.第③④段在结构上是递进关系,从阐述练习书法的重要性到如何练习书法,思路清晰。
D.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道理阐释通俗易懂,表达生动形象。
47.中国书法有篆、隶、草、楷、行五种主要书体。篆书风格古朴,笔画繁复;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草书结构简省,纵任狂放;楷书笔画平直,规矩端正;行书书写快捷,潇洒飘逸。旁边这枚邮票上有两方印章,印章上的文字属于哪种书体?如此具有魅力的书法体现了文中哪些观点?
十六(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囤积癖与断舍离
①老人爱囤东西是一个普遍现象,如今这种囤积癖甚至蔓延到年轻人身上,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储物空间不够用,很多家庭主妇甚至要专门学习收纳术。
②为了对抗囤积癖,断舍离的生活主张应运而生。这种主张要求断绝物的进入,舍弃不需要的物,进而远离物,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很多人觉得自己是为外物所累,是物造成了自己的痛苦,所以只要将物欲降到最低,把物从生活当中尽量去除,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③断舍离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纯粹的解决方案。主张断舍离的杂志的经典画面,常常是一间空空如也的白房子,一个人身披禅衣,枯坐其中。他们认为要摆脱物造成的痛苦,只需舍弃、远离物就行。其实真正的苦是内在的,它源自一种错误的价值观——把人看成宇宙的主宰,把物看成工具,人们可以任意使用它。这种任性的使用关系将人同物的多维关系割断了,当东西仅仅是工具而没有别的什么维度时,它们就会显得太多、太琐碎。
④要真正摆脱物的困扰,靠断舍离是做不到的。而且沉迷于断舍离的人一旦走火入魔,人就会患上仇物症,就像减肥者不幸得了厌食症一样。他们以为通过对物的排斥,就能纯化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特别单纯的错误。人都是物品依恋者,物是走入精神深处的梯子。如果你真的践行断舍离,很可能变成一个冰冷的人,要过一种萧条的人生。感觉到为物所累,关键不在物本身,而在未能对物有充分的认识和丰富的体验。物不是一个被动的工具,它实际上具有意向性,能参与构建我们的知觉和心灵。
⑤物不单是工具,它还关乎过去。铁丝做的衣架多年后还在用,但做衣架的父亲已经不在了,看着这个衣架,你会想起父亲的深情。一个中年女人,把母亲去世前做的豆包冻了起来,一两年舍不得吃,就那样存放在冰箱的角落里,仿佛母亲还在世,自己还享受着她的关爱。物比人坚挺,能够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形成一个完美的时间琥珀,看着它,就让人想起围绕它所发生的人间苦乐。
⑥物也关乎未来。当看到一屋子杂物的时候,这些满载过去的物件,其实也是被储存在未来之中的。老人们经常说,这些东西不要扔,以后还用得到。对老人来说,旧物在将来到底用不用得到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将自己看成一个有未来的人。每次母亲掏出一个囤积许久的布袋子并拿着它去买菜时,都像完成一次心灵的疗愈,它确凿地说明旧物可以新用,枯木也能逢春,自己还有未来。
⑦其实在东方文化里,人们对天下万物一直抱有很深的感恩情怀。中国古人从来没有把物仅仅当作简单的工具,把人和物割裂在两个存在领域,而认为人和物有着根本上的联系。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值得我们再一次走入。
48.下列关于“断舍离”的理解,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断舍离被很多人视作解决囤物癖的手段
B.断舍离主张尽量地断绝、舍弃和远离物
C.断舍离提倡降低物欲且在空房子里生活
D.断舍离只看到了物作为工具的使用价值
49.下列关于“仇物症”患者的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其症状往往表现为对物的过度排斥
B.他们常常因被物所束缚而感到困扰
C.他们认为净化心灵能治愈“仇物症”
D.他们可能会因此成为情感淡漠的人
50.阅读⑤⑥段,概括物能“参与建构我们的知觉和心灵”的原因。
十七(2024·湖北荆州·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旅融合新动能持续加持“文化年”
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春节期间,各地可以多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喜庆、更欢快。”富有文化气息的文旅假日活动,会带来浓浓的年味儿。
②文化是旅游的内在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旅融合通过文化和旅游双向赋能,以产品融合、要素关联等方式聚合重组,是提升旅游品质、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③文旅融合持续产生新动能,衍生行业新态势。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信息,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达36.74亿元,同比增长75.5%。居民国内出游总花费3.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4.4%。不同于以往主要依赖旅游景区的传统旅游模式,文旅深度融合融出了新思路、新样本、新高度。许多城市纷纷“卷起”,将特色文化创造性融入城市旅游,成功吸引大量游客到访,淄博烧烤、榕江“村超”、哈尔滨冰雪世界等成为文旅网红打卡地。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假日旅游人潮涌动,绘就出一幅幅充满消费活力、富有文化气息的生动图景。
④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文旅深度融合,让人们能够舒心出游、乐享假期。文旅深度融合旨在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年轻人热衷于“特种兵旅游”“Citywalk”等新模式,喜爱“南方小土豆”“广西小砂糖橘”“云南小野生菌”等亲切温情的语言表达形式。各地在提供便捷周到的文旅服务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换着花样把远道而来的游客“宠上天”,促进“流量”变为“留量”。许多城市开通旅游专列,为乘客送上特色礼品;遇降雨降温天气,景区免费提供红糖姜茶;游客深夜堵车,文旅局冒雪上山送物资。部门联动强化社会治理,营造和谐文旅市场环境,丰富文旅服务内容,以文明旅游风尚浸润心灵。
⑤推动文旅融合转型升级,加强节假日期间文旅精品产销保供。文化和旅游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交叉融合、跨界结合,不断培育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产品,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
⑥一方面,深入挖掘文旅基础资源。北京市统筹全市文旅资源,以“欢乐春节,畅享京城”为主题,推出文化过大年、非遗过大年、演艺过大年、冰雪过大年、亲子过大年、京郊过大年共六大系列7000余场活动,满足市民和游客对春节文化旅游生活的美好期待。
⑦另一方面,以“文旅+”带动多产业同驱并进。“文旅+科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5G等现代信息技术带来游玩全新体验,“文旅+教育”助力各学段开展“行走的课程”,“文旅+乡村”以中国乡村文化打造“村晚”等沉浸式春节民俗和群众文化活动,这些跨界融合使人们得以充分享受风格鲜明、品质优异的文化旅游产品。
⑧当前,文旅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旅消费需求加速释放,全国多地文旅市场持续升温、繁荣向好。文旅融合大有可为,必将持续释放新动能,营造欢乐祥和的文化氛围,助力人民群众过上更加欢腾热闹的“文化年”。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2月9日,有删改)
5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旅融合”就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文化和旅游双向赋能,以产品融合、要素关联等方式聚合重组,是提升旅游品质、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B.用淄博烧烤、榕江“村超”、哈尔滨冰雪世界等成为文旅网红打卡地做事实论据,论证了许多城市纷纷“卷起”,将特色文化创造性融入城市旅游,成功吸引大量游客到访。
C.不同于以往全都依赖旅游景区的传统旅游模式,文旅深度融合融出了新思路、新样本、新高度。
D.“留量”与“头回客”都运用了仿词的修辞手法,“留量”与“流量”对比,“头回客”与“回头客”对比,语言新鲜活泼,风趣幽默,而且言简意赅,犀利深刻。
52.为什么文旅融合是提升旅游品质的有效路径?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53.为推动旅游发展,湖北发布文旅宣传语“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请你为自己的家乡文旅设计一则宣传标语。
十八(2024·湖北恩施·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撕伞学”是个啥?
①最近,有人在撕一种很新的东西——“伞”。这里的“伞”并不是雨伞或者太阳伞,而是指代某种你以为有用的“保护伞”。据说它起源于一位“00后”教师的网络视频分享:为了防止学生默写作弊,她让每个人把自己的书本放在课桌旁的地上,杜绝学生照抄的可能。想必这位“00后”老师熟知学生时代的作弊手段,所以轮到自己为人师时,也就一点儿不心慈手软,干脆利落地“撕掉”学生一切蒙混过关的招数。网友看完,纷纷评价这招太绝了,“00后”老师开始“撕伞”了。
②“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要给别人撑把伞”变成了“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要把别人的伞也撕烂”,“撕伞学”由此诞生,甚至还衍生出了一套育儿领域的“父母撕伞指南”,专治自家“熊孩子”。
③看到“撕伞指南”的我惊觉,原来自己早已是此界老手。孩子在商店里哭闹打滚不肯走?如果是祖辈带着,这时候肯定就被拿捏了,要啥有啥,最差也是当场满足,回家再一顿臭骂。至于我,我才不在乎路人侧目,爱哭你就哭,理你算我输!我也一屁股坐到地上,一边饶有兴致地观察孩子,一边絮絮叨叨地问:“你累不累?要不咱们再躺会儿,反正电影院也快关门了。哎哟,地上有个虫,快看它爬过来了……”孩子熬夜不睡觉?不要紧,让他熬,想看啥动画片?没问题,今天熬夜也必须看完,不准快进,必须1.0倍速看。要负责任,说到做到。快看!不准走神!我还得拍照发朋友圈,他们晒娃熬夜学习,我晒娃熬夜看片!
④这些“撕伞小妙招”,有个朋友比我更精通。前段时间,她的儿子到了叛逆青春期,要学“时髦精”穿鼻环。她不仅不反对,反而当着儿子同学的面大张旗鼓地“鼓励”起来:“穿鼻环是我们家那边祖传的习俗,孩子到了青春期就要穿鼻环,这样将来能够升官发财,子孙满堂。穿了鼻环的孩子还要在祠堂里禀告祖先。今天当着同学们的面,我宣布,为了庆祝他长大,我准备等他穿完之后,和他爸爸一起,也去穿几个鼻环!”可把孩子给气坏了!被亲妈这么一搞,穿鼻环跟“时髦精”还有啥关系?简直成了老土的代名词,还会被同学嘲笑,最后孩子再也不提这茬了,“穿鼻环”危机顺利解决。
⑤我这位朋友可谓“撕伞学”集大成者,在生活中,她也酷爱走对方的路,让对方无路可走。逢年过节,亲友们总是热衷于推搡拉扯、欲拒还迎地发红包,有时甚至要引发一场虚拟大战,远远看去,真不好判断是亲友塞钱还是仇敌见面。朋友从来不给亲戚客套的机会,每次拜年,只要对方敢掏钱,她立刻伸手,“多谢!”一秒结束战斗,让大家准备好的台词无处施展。这么几个回合下去,她反而在亲友间赢得了一个干脆利索的好名声,家家看到她都笑脸相迎,全都是因为跟她交往不累心。
⑥“撕伞学”独辟蹊径,往往能收到特别的效果。只要习得精髓,可以熟练运用于生活中。既能撕掉孩子的小套路,撕掉学生的歪心思,又能撕掉人际交往中的矫饰,使彼此的关系更轻松。有时候毫不客气地“撕伞”,让别人淋点雨,也未尝不可。所以从今天开始,学以致用,我先撕为敬!
54.下列对“撕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撕伞”针对的是对方自认为有效、有用的招数和套路。
B.“撕伞”的常见目的是制止被撕者的某些不恰当行为。
C.“撕伞”的过程也是将自己遭受的挫败转移给对方的过程。
D.“撕伞”行为并不一定会损害“撕伞者”的形象。
55.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在具体使用“撕伞小妙招”时候我们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56.学习“撕伞学”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最后一自然段内容简要概括。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 自然气候对传统文化的具体影响; 反面论证对中医的影响; 得出结论。 3.示例:赞同,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强调的就是经历严寒与磨难后的坚韧不拔与自强不息。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
A.根据第③段“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寒暑文化。古人生活条件较差,最畏冬寒,因此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都冠上了‘寒’‘凉’等字”可知,古人见面问候时“寒暄”,是因为古人生活条件较差,最畏冬寒,并不是为了体现对气候变化以及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主要描写的是农人的劳作辛苦,而非重点描写夏季炎热的气候对农人们心情的影;
C.根据第⑤段“因为,如果没有了四季鲜明的春夏秋冬,就没有风寒热燥湿,也就没有了阴阳五行,没有了中医。所以,中西医差异根源在文化,文化差异根源在自然环境,在气候”可知,中医无法在欧美国家诞生,关键原因是欧美国家没有四季鲜明的春夏秋冬,没有风寒热燥湿,也就没有了中医产生的条件。而不是仅仅因为自然气候存在显著差异,该选项表述不准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根据第①段“气象学是自然科学,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科学,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能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有。”提出自然气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系的论点; 第②段“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原因,内因是中国古人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外因就是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气候。内因与外因,两者缺一不可。”具体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内外因;第③段“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寒暑文化。古人生活条件较差,最畏冬寒,因此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都冠上了‘寒’‘凉’等字,例如‘寒舍’‘寒窗’,见面问候叫‘寒暄’,一年时间叫‘寒暑易节’,世俗社会的反复无常则是‘世态炎凉’。”通过列举一系列例子,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寒暑的紧密关联,体现了其本质特点。
根据分析及思维导图可知,第①段提出论点,第②段讲了传统文化形成的原因,第③段讲了传统文化的本质特点。
根据第⑦段“自然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影响当然还有很多”可知,④-⑥都是在写自然气候对传统文化的具体影响;这个影响分为了三个方面。据此第一空可概括为:自然气候对传统文化的具体影响。
第④段“古典诗词中这样的现象就更多了。不仅在数量上极丰富,内容也十分鲜明。例如,描写冬冷,孟郊说,‘寒者愿为蛾,烧死被华膏’,宁愿以一死换来瞬间温暖,让人泪目;蒋士铨‘自恨不如鸡有毛’,更令人酸楚。描写夏热,白居易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则使人辛酸。鲜明的气候特点不仅让诗人们有着独特感受,更引发了他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可知,通过引用古诗词中的具体例子,展现了气候对古诗词创作和诗人思考的积极影响。
第⑥段“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时间载体。但如果没有大雪小雪、大寒小寒、大暑小暑……哪里还会有二十四节气?央视公益广告说,‘天地有节,风雅中华’‘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可见,影响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因素中,一定少不了自然气候”可知,通过阐述二十四节气与自然气候的紧密联系,正面论证了自然气候对节气文化的重要影响。
结合第④段、第⑥段据此推断第二空可概括第⑤段内容。“这种冬冷夏热的特殊气候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世界上最独特的中医的诞生。中医为什么只能诞生在中国?因为,如果没有了四季鲜明的春夏秋冬,就没有风寒热燥湿,也就没有了阴阳五行,没有了中医。所以,中西医差异根源在文化,文化差异根源在自然环境,在气候”可知,从反面假设如果没有中国特殊的气候条件就不会有中医,论证了自然气候对中医产生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此第二空填写:反面论证对中医的影响。
第⑦段“总的来说,由气候影响而带来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敬畏、理解和适应,更是他们对人生、社会、宇宙等深层次问题的哲学思考和表达"可知,文章结尾通过对自然气候在多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总结,得出自然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据此第三空可填写:得出结论。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这道题首先需要明确小北同学提出的观点,即自然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方面有影响。我们需要判断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通过举出一句诗文名句来进行论证。 在回答时,要理解诗文名句的内涵,并阐述其如何体现了在自然气候影响下所形成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示例一:赞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诗出自郑燮的《竹石》。竹子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和打击后,依然坚定强劲。它无论受到来自哪个方向的狂风的摧残,都依然挺立。这句诗体现了在恶劣环境的考验下,依然保持坚韧、顽强和不屈的品质,正如中国人民在自然气候的挑战面前,展现出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示例二:赞同,“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句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这首诗以梅花在严寒中独自绽放为题材,生动展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品格。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象征,其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依然绽放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精神的生动体现。
4.B 5.D 6.①读者应保持理性和定力,选择有价值的阅读内容。
②实体书店应该依托内容上的优质经营,让读者体验以书为中心。
③社会应该给实体书店更多关注,同时加强规范和引导,提升网络流量知识的品质。
【解析】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B.根据第②段“长时间接触网络,让一些人习惯于追逐信息片段或思想边角料,导致注意力碎片化。走马观花式的网上阅读,少有思维的深潜。在这样的过程中,读者的感觉似乎很丰盈,但实质上多是视觉层面的愉悦,停留于浏览或浅阅读。长此以往,无益于深度思考能力的培养”可知,网络阅读并非完全不能进行深度思考,只是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容易陷入浏览和浅阅读,不利于深度思考能力的培养。本项“网络阅读很多只是浏览,不能进行深度思考”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⑤段“但如果千篇一律地复制类似模式,过度放大书店的延伸功能,也容易偏离开办书店的初心。归根结底,还是要依托内容上的优质经营,让读者体验以书为中心。否则,过度开发读者的在场体验,可能会导致审美疲劳,甚至本末倒置”可知,“本末倒置”在文中指的是过度放大书店的延伸功能,从而偏离开办书店的初心。本项“过度放大书店的延伸功能,偏离办书店的初心”正确;
故选D。
6.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③段“在流量化的内容产品面前,必须有所思考、有所选择。保持理性与定力,抵制低俗、拒绝庸俗,才能成为清醒的阅读者,做阅读真正的主人”可知,读者应保持理性和定力,选择有价值的阅读内容;
根据第⑤段“归根结底,还是要依托内容上的优质经营,让读者体验以书为中心。否则,过度开发读者的在场体验,可能会导致审美疲劳,甚至本末倒置”可知,实体书店应该依托内容上的优质经营,让读者体验以书为中心;
根据第⑥段“流量时代,我们还应思考:面对过载的信息,如何作出选择?什么才是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既需要让传统书店在互联网场景中有存在感,也应当让流量化知识有价值依归和精神向度。‘复旦旧书店’引发关注,彰显了互联网连接的力量。因此,不妨给予实体书店更多的网络能见度。与此同时,加强规范和引导,提升网络流量知识的品质”可知,社会应该给实体书店更多关注,同时加强规范和引导,提升网络流量知识的品质。
7.“我”没有在诗词的洗炼推敲上吃苦费力,因此作品质量不高。 8.意志力越强,抵抗力越弱(或意志力越弱,抵抗力越强)。 9.“沉痛”是因为当时天下无道且无人理会;“伟大”是因为孔子知道改革很艰难也宁愿牺牲一切去努力。 10.这是个人取得大成就的前提;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解析】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第①段“‘你的诗词都来得太容易,没有下过力,你喜欢取巧,显小聪明。’听了这话,我捏了一把冷汗,那位朋友批评我的话真是一语破的!我确是没有下过力,洗炼推敲要吃苦费力,而我缺乏超人的意志,不能拼死力往里钻,只喜欢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可知,朋友认为作者“现在所做的诗还要不得”的原因是“我”没有在诗词的洗炼推敲上吃苦费力,因此作品质量不高。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第③段“如果抵抗力大于动力,运动就会停止。这是物理学上一个很简单的原理,也可以应用到人生上面。人的动力就是他自己的意志力。意志力愈强,愈易成功;意志力愈弱,愈易失败”可知,人生中“抵抗力”的特点是:意志力越强,抵抗力越弱(或意志力越弱,抵抗力越强)。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第⑤段“意思是说,我们既然是人,就应做人所应该做的事,如果世道不糟,我也自然就用不着费气力去改革它。孔子平生所说的话,我觉这几句最沉痛,最伟大。长沮桀溺看天下无道,就退隐躬耕,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孔子看天下无道,就牺牲一切要拼命去改革它,这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可知,“沉痛”是因为孔子当时所处的时代,天下无道且无人理会,“伟大”则是因为孔子知道即使改革很艰难,也宁愿牺牲一切去努力,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没有像长沮桀溺一样朝着抵抗力低的路径走,退隐躬耕。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第⑥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于今,我们的时代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了,孟子所说的种种磨折,我们正在亲领身受。我希望每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们,要明白我们的责任,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