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诗歌鉴赏-2024-2025学年中考专题复习汇编(湖北专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1:诗歌鉴赏-2024-2025学年中考专题复习汇编(湖北专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3 20:5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1: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技巧精讲
1.如何理解考点要求中的“表达技巧”这一概念?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而复杂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蕴更蕴藉、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它与“艺术特色”“艺术技巧”“表达特色”“写作特色”等是同一概念,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一般认为,它包括四个方面:
①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②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
③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 夸张、借代......
④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照应......
2.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必考点,中考在此命题上有何特点?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命题基本成型,特色鲜明,表现在:所考的表达技巧为常见常用的,重点放在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两个方面。
掌握12种修辞方法
初中规定常见的修辞方法为: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另有古典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有顶真、互文、双关等。对于修辞方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方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例1.请说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喻)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拟物、夸张)
(3)沉鳞竞跃。(借代)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夸张)
(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设问)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偶、双关)
(8)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
(9)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顶针)
(1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二、重点掌握两种表达方式:描写和抒情
表达方式主要指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
讲究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讲究方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抒情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最主要的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三、准确辨析常见常考的表现手法
0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0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0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0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0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0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09、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13、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4、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5、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关注结构技巧(艺术构思)
结构方面的技巧主要有: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1)卒章显志。在诗歌的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诗歌的主旨。
(2)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诗歌鉴赏题型精练
一、选择题
1.(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没有系紧缆绳,而是让渔船任意飘荡。
B.第二句揭示了渔翁不系船的原因:夜深人倦,此刻该睡觉了。
C.三四句回忆当天夜晚刮起了大风,没缆住的小船被吹到水边。
D.全诗表达了钓者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与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
2.(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旅夜书怀①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①本诗写于唐代宗永泰年间。当时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返回成都草堂。后来,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渝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重庆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描写微风吹拂小草、月夜停船的近景,展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B.第三、四句描写平野辽阔、大江浩荡的远景,体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欣喜。
C.第五、六句抒写自己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出名的自嘲,也对政治上失意而深感不平。
D.最后两句中,诗人以沙鸥自比,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情怀。
3.(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释】①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消极避世的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从政的志者。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惶惶、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选用落叶、大雁等景物,突出了“早寒”,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寒冷的氛围。
B.颔联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遥隔”二字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
C.颈联中写诗人独自一人在外漂泊,一个“尽”字道出了诗人心中强烈的思乡之情。
D.尾联中“迷津欲有问”,化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道出作者渴望归隐的想法。
4.(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岁暮登黄鹤楼①
陈恭尹
郊原草树正凋零,历历高楼见杳冥②。
鄂渚地形浮浪动,汉阳山色渡江青。
昔人去路空云水,粤客归心向洞庭。
莫怨鹤飞终不返,世间无路托仙翎。
【注】①作者为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其父殉难时他才十余岁。1659年南明覆亡,他怀着巨痛创伤南归故乡佛山,途经黄鹤楼,作此诗。②杳冥:高远而不易看到的地方。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冬季黄鹤楼周围草木枯凋零落的景象,展现出旷远迷茫的境界。
B.颔联描写沙洲好像在波涛中起伏,青山渡江而来,体现长江的壮阔声势。
C.颈联借黄鹤的典故,含蓄表达了此时复兴无望只得南归的无奈凄凉之情。
D.尾联中,黄鹤因在人间无处容身而一去不返,作者对此感到欣慰、释然。
5.(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鄂州南楼
范成大①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②垂钓手③,武昌鱼好便淹留。
【注释】①范成大: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②鲈乡:莼鲈乡,西晋文学家张翰在洛阳担任齐王司马囧的属官时,因秋风起而思念家乡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于是决定辞宫回乡。本诗作者范成大亦是吴郡人,故云。③垂钓手:钓鱼翁,作者自谓。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诗人中秋出游,在南楼上听到悠扬笛声,不由想到此地关于黄鹤的传说。
B.颔联着力刻画南楼优美风景,南楼隔江遥对多情的汉阳树,长江默默斜抱着南楼。
C.颈联展现鄂州商业的发达和城市的繁华热闹,夜市开放到深更,江面也喧闹非凡。
D.尾联诗人毫不掩饰自己对繁华的鄂州与美味武昌鱼的流连,愿意长久地居住在此。
6.(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①亏复圆。秋风生渭水②,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③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释]①蟾蜍:指代月亮。②渭水:诗人与友人的分别之地。③兰桡:以木兰树作的船桨,这里代指船。
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月亮的盈缺写朋友去闽地时间之久,表现诗人的牵挂。
B.颔联写当初分别之地已生秋风,落叶满城,让诗人又想起友人。
C.颈联写今晚与朋友在此地相聚,却正值雷雨交加让人寒意顿生。
D.尾联写朋友的船还未回,难以得知消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7.(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书边事
【唐】张乔
调角①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②,白日落梁州③。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④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释】①调角:吹奏号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②青冢:指西汉王昭君的坟墓。③梁州:指凉州。④蕃:指吐蕃。
下列对本诗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对军号声和士兵的描写,表现出边塞战事不断、将士紧张守城的情景。
B.颔联写诗人想起历史上昭君和亲的事迹,此时夕阳下的凉州也该是一片平和。
C.颈联以“大漠”和“穷边”表现出边塞的辽阔,因没有蕃兵阻挠,人们自由往来。
D.尾联以“向南流”之水比喻蕃人归附中原之意,表现出诗人对民族团结的渴望。
8.(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野兴
陆游【宋】①
小雨迎藜杖,微风入葛巾。宁甘结袜系,不作拜车尘。
施药乡邻喜,忘机鸟雀驯。家山又初夏,好在不赀②身。
①诗歌写于诗人被罢官多年的晚年时期。②赀:有钱财。
下列对本诗内容或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一位头戴葛巾、手拄藜杖,在微风细雨中悠闲行走的老者形象。
B.颔联用张释之为王生结袜和潘岳谄媚高官的典故,表达诗人不愿趋炎附势的人生态度。
C.颈联中诗人为乡邻施药治病,与鸟雀相伴相依,自己获得了生活的喜悦和内心的和顺。
D.尾联诗人表示已到初夏也无惧炎热,只因自己并非身份高贵之人,流露出晚年的凄凉。
9.(2024·湖北武汉·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唐 李峤
日夕三江望,灵潮万里回。霞津锦浪动,月浦练花开。
湍似黄牛去,涛从白马来。英灵已杰出,谁识卿云才。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望”和“灵”写诗人眺望江景的情景,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
B.颔联中“锦浪”和“练花开”描绘了江面上的傍晚和月下的美丽景象。
C.颈联中“黄牛”和“白马”表现了江水湍急的力量和奔流的速度。
D.尾联中“杰出”“云才”表达了对已逝世的好朋友的赞美与怀念。
10.(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感慨只有离别家乡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自然物候感到新奇。
B.颔联写云霞灿烂,旭日东升,梅红柳绿,表现出江南水乡明媚清丽之景。
C.颈联写天气晴朗温暖,黄莺歌唱,绿蘋摇曳,物候的变化触发作者情思。
D.尾联写作者听到陆丞格调古朴的《早春游望》,对他思乡落泪表达安慰。
11.(2024·湖北武汉·三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送蔡侍御赴上都①
[唐]刘长卿
迟迟立驷马,久客恋潇湘。
明日谁同路,新年独到乡。
孤烟向驿远,积雪去关长。
秦地看春色,南枝②不可忘。
【注释】①上都:指长安。②南枝: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句。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迟迟”“恋”表明蔡侍御在即将赴任前对家乡充满留恋。
B.领联中“谁同路”“独到乡”说明蔡侍御离开后作者感到非常孤独。
C.颈联中“向驿远”“去关长”可见蔡侍御前往长安的路途非常遥远。
D.尾联中“看春色”“不可忘”是提醒蔡侍御不要沉迷于长安的繁华。
12.(2024·湖北咸宁·一模)小露挑选了一些诵读文本,准备向外籍老师展示,请你选出不准确的一项( )
A.小露想读准多音字,她这样读:昨夜见军帖(tiě),可(kè)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B.小露希望读出饱受磨难的小鸟用整个生命发出不屈之音的效果,她这样处理节奏: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C.小露想读出对冬天济南小山的热爱,她这样处理停连 (“V”表示停,“∧”表示连):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V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V准保暖和。”
D.小露想读出诗人眼中延安对自己的欢迎,她这样处理重音: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13.(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江边吟
李中
风暖汀州吟兴生,远山如画雨新晴。
残阳影里水东注,芳草烟中人独行。
闪闪酒帘招醉客,深深绿树隐啼莺。
盘桓渔舍忘归去,云静高空月又明。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暖风吹在水中小岛上,雨过天晴后,远处的山像画一样清新的画面。
B.颔联中“残阳影”“水东注”“芳草烟”“人独行”对景的刻画体现出诗人的孤独落寞。
C.颈联把“酒帘”“绿树”人格化,写出了环境的清幽,表达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沉醉。
D.尾联诗人远离纷繁尘世的生活环境,流连忘返,对着当空的皓月陷入对友人的回忆。
14.(2024·湖北孝感·三模)请帮小宇将节气还原到诗句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①微雨众卉新,一雷______始。(韦应物)
②梨花风起正______,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
③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______。(宋琬)
A.惊蛰清明春分 B.立春雨水芒种 C.雨水立夏小暑 D.立秋立春小满
15.(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莓苔”和“履痕”写出了雨后山中人迹罕至,呼应了诗题中的“寻”和“隐居”。
B.颔联中“依”写出环境冷清,“闭”写出春草疯长遮蔽门户,凸显隐居处破败荒芜。
C.颈联“过”写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随”写山道峰湖路转,有曲径通幽的遐思。
D.尾联写诗人虽寻访不遇,但已体会到宁静、恬适的情趣,无需与道人再言“禅意”。
16.(2024·湖北武汉·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自洛之越
孟浩然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感慨人到中年,岁月蹉跎,勤勉一生却一事无成,内心感到落寞。
B.颔联表明诗人想去吴越,醉心山水之间,他已经厌倦洛阳京城的满眼风尘。
C.颈联中诗人以傲岸不屈的姿态,潇洒告别官场,到吴越之地泛舟寻山问水。
D.诗歌尾联,诗人在饮宴的过程中反省了自己,意识到应该在世间留下清名。
17.(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人游塞
齐己(唐)
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 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
雁聚河流浊,羊群碛①草膻。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
注:①碛:沙漠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描写“野桥”“行尘”表现出送别地点的荒凉。
B.颔联借“秋风”“客路”表现出此去路途的艰辛、遥远。
C.颈联赞美边塞丰饶富足,借此表达对友人的安慰与祝福。
D.尾联想象友人睡下后,思乡之情将凝成眼泪在梦中流淌。
18.(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①四州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趈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漳汀封连:指漳州、汀州、封州、连州。与柳宗元一同被贬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分任这四州刺史。②趈(zhǎn):风吹颤动。③薛荔:一种萸生植物,也称木莲。
下列对本诗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楼远眺,辽阔荒凉的天地引发诗人无尽的愁思。
B.颔联描绘荷花和薜荔在风雨中的动人姿态,安抚了诗人的心。
C.颈联描写遮眼的山岭和曲折的江流,表达诗人对好友的思念。
D.尾联写诗人与好友虽同在这蛮荒之地,却仍无法联络的痛苦。
19.(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莓苔”和“履痕”写出雨后山中人迹罕至,呼应了诗题中的“寻”和“隐居”。
B.颔联中“白云”写出隐居处环境清幽,“春草”则写出道观已无人居,野草疯长遮蔽门户。
C.颈联交代了诗人的寻踪,诗人寻人不得继续在山中缘山道探寻水源,寻访常山道人踪迹。
D.尾联则写诗人看见了“溪花”浮起“禅意”,写出了诗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
二、诗歌鉴赏
(2024·湖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
[北宋]苏轼
己卯儋耳春词①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②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③,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海南岛儋耳(今儋县)之时。春词:为立春所作之词。②丐:乞求③天涯:海南岛在宋朝被称为“天涯海角”之地。
20.本词中“卷起杨花似雪花”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
21.词中言“一阵春风吹酒醒”,苏轼在《定风波》中也有名句“料峭春风吹酒醒”都体现了作者旷达生活态度,对比联读说说两首词的旷达心态的表现有何区别。
(2024·湖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苏秀①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②喜而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③心。
【注释】①苏秀:苏州和嘉兴。②苏:指干旱后的稻苗因雨水复苏了。③望岁:盼望丰收年成。这是一首旋律轻快的喜雨诗。
22.我发现诗人善于旧调翻新,如秋夜听雨打梧桐本是让人失眠添愁之事,诗人想到的却是类似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所描绘的丰收景象:“ 。”(7个字)
23.诗人的喜雨之情不仅体现在题目之中,诗中还有两个双音节词语“ ”“ ”也表达了同样的情感。
(2024·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二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小题。
原文 批注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 1、读到诗中“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这两句,让我们想起了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的两句。 2、“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以 (修辞)的笔墨勾勒出磅礴瑰奇的雪景,突出寒冷,与下文中的“ ”一句一起,写送别环境和萧治归京的艰辛,更写出边关将士的艰苦生活,表达对友人归京之路的关心和依依惜别之情。
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
24.读到诗中“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这两句,让我们想起了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的两句。
25.“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以 (修辞)的笔墨勾勒出磅礴瑰奇的雪景,突出寒冷,与下文中的“ ”一句一起,写送别环境和萧治归京的艰辛,更写出边关将士的艰苦生活,表达对友人归京之路的关心和依依惜别之情。
(2024·湖北随州·三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6.读到本诗中的“ , ”两句,很容易联想到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中“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诗。
27.诗中,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① ”之情涌上心头;战士们想象中高楼思妇的“② ”大概也没停歇。(摘录诗中词语填空)
(2024·湖北十堰·模拟预测)古人读诗常作批注。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条比较鉴赏类批注。
汉江临眺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楚塞:楚国边境,指汉水流域。三湘: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荆门山。九派:长江九条支流。山翁:山简,曾镇守襄阳,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28.明代王世贞用“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评本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联,《使至塞上》“ , ”的诗句同样也可用王世贞的评语评价。
29.“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写出了波涛汹涌、天空摇荡的错觉,这与孟浩然的名句“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4·湖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①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②。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③燕支④北,秦城⑤太白⑥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释】①行子;远行的人,指李侍御。②骢(cōng):指黑色的骏马。③虏(lǔ)障:阻挡外敌的关塞,这里指安西。④燕支;山名。⑤秦城:长安城。⑥太白:秦岭太白峰,长安在峰以东。
30.诗人借“飞蓬”比喻远行之人,由此我联想到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也有这样的用法: , 。
31.安西与长安,相距万里,关山阻隔,归路茫茫。诗人在殷切劝慰之后,以“ ”(摘录诗中句子填空)的放声高唱,将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2024·湖北恩施·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链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2.试对“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简要赏析。
33.两文有很多相同点:(1)描写对象相同: ;(2)开头两句每两个字都是一种独立事物,表现的情感也相同: 。(每空填2字)
34.白朴《天净沙·秋》的基调与刘禹锡的《秋词》有相似之处,白朴的曲中用“飞鸿”,刘禹锡的绝句用“鹤”, 他写道:“ , 。”
(2024·湖北十堰·模拟预测)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仲春郊外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35.下列对《仲春郊外》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移步换景,描写了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美好景象。
B.颔联从空间角度写春光无处不在,“连”“绝”二字精炼而准确。
C.“何处染嚣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D.全诗采用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
36.有人评价“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与《钱塘湖春行》中“ , ”在动词的精妙使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4·湖北随州·二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观 书
明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37.这首诗写出了诗人读书的亲身体会,用了好几处比喻使说理生动,富有情趣。如在写到自己和书朝夕相伴的时候,作者把书比作“ ”,“活水源头”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的句子“问渠哪得清如许, ”,表明读书能获得新知识,让思想不断更新。
38.诗歌领联“直下”让我们不由得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我明白了诗人读书的一个特点是: ;“胸次全无一点尘”,写出了诗人读书 。
(2024·湖北荆州·三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唐·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①。
居然成濩落②,白首甘契阔③。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④。
穷年忧黎元⑤,叹息肠内热。
【注】①稷与契: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大臣。稷教百姓种植五谷,契掌管文化教育。②濩(hù)落:即廓落,大而无用的意思。③契阔:辛勤劳苦。④觊(jì)豁:希望达到。⑤黎元:老百姓。
39.作为500字的长篇歌行体,本诗以自述缓缓起笔,表面上自嘲“ ”和“ ”,但“甘”“常”二字,却透露出杜甫坚守初心的执着。(摘录诗中词语填空,均限填一字)
40.“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己身处困窘,却还在为他人忧心,读到这里,立刻令人想起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呐喊:“ , !”
(2024·湖北十堰·模拟预测)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41.从首联可以看出,诗人此次村行,有着浓厚的“ ”。诗人乘兴而游,情随景生,及至尾联,情绪也由悠然转为“ ”。(摘录诗中词语填空)
42.眼前熟悉的“村桥原树”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也表达了类似的情绪。
(2024·湖北咸宁·一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雪夜泛舟游南溪
韦庄
大江西面小溪斜,入竹穿松似若耶注。
两岸严风吹玉树,一滩明月晒银砂。
因寻野渡逢渔舍,更泊前湾上酒家。
去去不知归路远,棹声烟里独呕哑。
【注】若耶:溪名,位于浙江绍兴,以风景幽静著称。
全诗叙事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43.“严风”“明月”“野渡”等景物,初看让我感觉凄冷孤独,但读到尾联时,我联想到李清照《如梦令》中所写的“ 不知归路。 晚回舟”,于是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44.“呕哑”一词释义较多,联系诗题和注释,再对照诗句语境,我确定它应该是形容 的声音,用这种声音突出南溪的 。
(2024·湖北宜昌·模拟预测)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两题。
咏竹
梁 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①。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②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释】①寻:古代长度单位。②湘妃: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
45.竹自古以来就是君子的象征,“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不禁让人想起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达自己被贬黄州时孤寂处境和高节自许的两句诗 , 。
46.这首诗用了 表现手法,颈联中“耻”“羞”二字表达了作者 的志向。(填一个四字词语)
(2024·湖北孝感·三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③。休对故人思故国④,且将新火⑤试新茶⑥。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②壕:护城河。③咨嗟:叹息、慨叹。④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⑤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⑥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47.上阕写景,你看 ,色彩鲜明。春景多姿多彩,作者“却咨嗟”,这是用 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有家难归,壮志难酬的心情。
48.如何理解“诗酒趁年华”?请简要分析。
(2024·湖北黄石·二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②,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③,出关书信过泷流④。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⑤。
【注释】①韩愈被贬潮州,赴任途中遇到侄孙韩湘,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作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发作此诗。②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③华岳:代指京城。④泷流:即泷水,自湖南流入广东。⑤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49.诗中“ ”(填写原诗语句)表现道路险阻,“海浸城根”则写出处境 。
50.本诗的尾联照应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并一反其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4·湖北襄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思
郑锡①
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②闲。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
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
【注】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
5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望”是“思”的具体表现。
B.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达旦。
C.“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惟余”极言思乡之切。
D.“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52.请简要分析“虫”的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
(2024·湖北咸宁·模拟预测)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53.读到本诗中“ , ”两句,很容易联想到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谆谆教导儿子。
54.颈联中的“ ”和“ ”暗含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摘录诗中词语填空,每处限用3字)。
(2024·湖北孝感·模拟预测)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村①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②,微躯③此外更何求?
【注释】①唐诗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在友人的帮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55.读这首诗,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与“抱村流,”写法相同的诗句是“ ”,这样写的妙处是: 。
56.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想一想,①这两首诗写出了诗人彼时的什么愿望?②作者在写景上有什么不同之处?(①②两问,任选一问作答)
(2024·湖北襄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观书【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庐:书房。
57.小波和小涛一起对这首诗进行了理解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将书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形影相伴、苦乐与共,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B.颈联“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坚持读书的好处。
C.尾联运用衬托手法,用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来反衬寻常游客追求物质享受的肤浅。
D.本诗写诗人亲身体验,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语言生动,说理形象,感染力较强。
58.小波和小涛讨论了很长时间,都觉得诗的颔联“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写得非常好,可就是不知道好在哪,请你帮他俩说说好在哪?
(2024·湖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山居即事①
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②,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③。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①本词是作者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写于庆元三年(1197)闲居铅山时。②鸂鶒(xīchì),水鸟,又名水鸳鸯。③斛(hú),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后又改为五斗。
59.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象?请简要概括。
60.本词下片和陆游诗《游山西村》在情感上有不少相似处,请简述。
(2024·湖北襄阳·一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唐·吕岩
岘山①一夜玉龙寒②,凤林③千树梨花老。
襄阳城里没人知,襄阳城外江山好。
【注释】①岘山:山名,在襄阳城南。②玉龙寒:(因下雪)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白龙。③凤林:地名,襄阳城南凤林古渡。
61.此诗是咏雪的名篇佳作。请简要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2.“凤林千树梨花老”与岑参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简要分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态度。
C.“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意思是: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这两句诗是假设,不是真实发生的,“三四句回忆当天夜晚刮起了大风,没缆住的小船被吹到水边”错误;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与分析。
B.“体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欣喜”错误,结合“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注释:当时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返回成都草堂。后来,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可知:他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他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寓情于景,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由此可见本项“开阔的胸襟”和“喜悦之情”都不准确。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情感。
D.尾联“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的意思是:风烟迷离渡口又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这两句是孟浩然的感叹,也是他对未来的困惑。他身处异乡,前路迷茫,不知何去何从。而此时,平海的夕阳渐渐落下,漫漫迷津似乎没有尽头。这种对未来的困惑和迷茫,并非本项所说的“道出作者渴望归隐的想法”;
故选D。
4.D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D.尾联意为:不要怨恨黄鹤飞走之后不再返回,人世间没有地方可以寄托仙人的羽翼。尾联借黄鹤飞仙故事评古论今。联系注释中“作者为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其父殉难时他才十余岁。1659年南明覆亡,他怀着巨痛创伤南归故乡佛山”可知,“昔人”“飞鹤”是指代诗人心目中的明王朝,它一去难返既成事实,然而却不必怨它,怪只怪、怨只怨、恨只恨这人世间虽大却无小小飞鹤容身之地。运用典故,字面上是写世上没有黄鹤容身之地,实际上是抒发故国覆亡、江山改易的悲哀,表现了诗人对明王朝的忠诚与眷恋。选项中“作者对此感到欣慰、释然”理解有误;
故选D。
5.D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有误,尾联句意:可笑我这鲈鱼乡里的钓鱼翁,竟然因为武昌鱼好吃,就滞留在此地。这一句诗人实则为自嘲,诗人认为自己本是在家乡隐居的人,如今却留恋官场没有回家,确实可笑,表达了自己厌恶官场、归隐故里的情怀;
故选D。
6.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C.“今晚与朋友在此地相聚”错误。“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的意思是:记得在送别宴会的夜晚,雷雨交加天气让人生寒;
故选C。
7.A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A.“表现出边塞战事不断、将士紧张守城的情景”表述错误。首联的意思是“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写的是边关安宁,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
故选A。
8.D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D.尾联意为:眼看故乡又到了初夏时节,好在我不是富有之人,并不害怕天气炎热。这一联回到眼前,点明季节。诗人直言,即使已经到 了初夏时节,诗人也不会害怕天气的炎热,因为自己并不是富有之人,流露出诗人晚年苍凉的人生感慨。本项“只因自己并非身份高贵之人”有误;
故选D。
9.D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有误,尾联“英灵已杰出,谁识卿云才”的意思是(这位诗人)的才华与英气已经卓越出众,又有谁真正识得他卿云般的才华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知音难觅的无奈,而非“对已逝世的好朋友的赞美与怀念”;
故选D。
10.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意。
D.尾联表现出诗人忽然听到陆丞的诗,触到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表达了作者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对他思乡落泪表达安慰”错误。
故选D。
11.A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A.“迟迟立驷马,久客恋潇湘”写的是诗人自己。前句写友人远去,诗人还迟迟不愿离去。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后句写自己长久客居他乡,还依然眷恋着家乡,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本项“表明蔡侍御在即将赴任前对家乡充满留恋”有误。
故选A。
12.B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
B.“假如”是引导条件状语的连词,“我是一只鸟”是条件状语。“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句子的主语是“我”谓语是“歌唱”,“也应该”是对主语“我”的修饰,“用嘶哑的喉咙”是对“歌唱”的修饰限定,所以断句为: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因此B选项中“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D.选项有误。“盘桓渔舍忘归去,云静高空月又明”意思是在渔舍周围徘徊逗留而忘记了归去,此时云朵静止在高空,月亮又明亮起来。它描绘了诗人沉醉于江边美景,流连忘返,沉浸在宁静美好的氛围之中,久久不愿离去的情景,而不是陷入对友人的回忆。所以选项中“对着当空的皓月陷入对友人的回忆”说法不准确,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4.A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①由“一雷”可知,横线上应填“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出自唐代韦应物的《观田家》,意思是春雨过后,所有的花卉都焕然一新,一声春雷使土壤中冬眠的动物都被惊醒了。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春雷开始鸣响,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也象征着春天的真正到来。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从惊蛰起,春耕正式开始,广大农民以农谚为依据,从事各种农事活动。
②由“梨花”“寻春”可知,横线上应填“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出自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意思是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许多游子纷纷出城去寻找春天的气息。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③由“种树”可知,横线上应填“春分”。“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出自宋琬的《春日田家》,意思是夜半时分,喂了牛,赶紧把老伴叫起来,明天就是春分节气了,正适合种树,赶紧起来准备吧。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等长。春分从节气意义上讲,是说春天已过半,但它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故选A。
15.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颔联意思是白云朵朵环绕着清净的水中小洲,芳草萋萋掩映着寂静的房门。点出了诗人的行程,写出了常山道人居所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对常山道人远离俗世、朴素清净生活和高洁人品的仰慕之情。“环境冷清”“春草疯长遮蔽门户,凸显隐居处破败荒芜”错误。
故选B。
16.D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
D.有误。尾联“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实际上表达的是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他选择享受饮酒的乐趣,而不是去追求和计较世上的名声。这里并没有表现出诗人在饮宴中反省自己,意识到应该留下清名的意思。综上所述,D项解析是不正确的。
故选D。
17.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C.不正确。颈联“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并没有赞美边塞的丰饶富足,而是通过“河流浊”和“碛草膻”两个意象,描绘出边塞的荒凉和艰苦,并没有借此表达对友人的安慰与祝福,反而更加凸显了离别的沉重和惆怅。
故选C。
18.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B.颔联“惊风乱趈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的意思是:突然狂风大作,吹起了水中的荷花;顿时暴雨来临,击打着墙上的薜荔。这里描写的是荷花、薜荔被狂风密雨侵袭之景,衬托的是诗人遭贬后的愁苦和对友人的思念。选项“荷花和薜荔在风雨中的动人姿态,安抚了诗人的心”表述不正确;
故选B。
19.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颔联中的“春草闭闲门”并不是为了说明道观已无人居,野草疯长遮蔽门户,而是用以衬托道人所居之地的幽静和远离尘嚣。这里的“闭”字更多的是一种象征,表示道人所居之地与世隔绝,给人以静谧、恬淡之感;
故选B。
20. 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 21.本词因绚丽的春光和充满生机的大自然而旷达,《定风波》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旷达胸怀。
【解析】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卷起杨花似雪花”意思是:春风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把杨花比作雪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千树万树梨花开”把雪花比作杨花,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2)“卷起杨花似雪花”意思是立春时节杨花开,随风飘洒似雪花。把“杨花”比作雪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把“雪花”比作梨花,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21.本题考查情感理解。
“一阵春风吹酒醒”意思是:一阵春风,吹我酒醒。词的上片写海南春早。春风阵阵、桃花灼灼,一派备耕景象。对此,词人心中充满喜悦之情;下片写迎春仪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预兆丰稳之年。接着写海南的杨花好似中原的雪花,赞叹“不似天涯”,表现出词人对海南怀有亲切情感。结合注释“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海南岛儋耳(今儋县)之时”可知,作者虽被贬海南时,却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春光,寄托了他随遇而安的达观思想。
“料峭春风吹酒醒”意思是: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结合《定风波》全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其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点睛之笔,富有人生哲理: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表现了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旷达胸怀。
22.稻花香里说丰年 23. 不愁 且喜、欣舞
【解析】2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颈联“千里稻花应秀色”一句,意思是那千里平野上,喝够了水的稻子一定是葱绿一片,丰收有望。诗人想到类似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所描绘的丰收景象:“稻花香里说丰年”。以此来表达对秋苗复苏、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与诗歌整体的欢快基调相契合,展现了诗人因大雨滋润稻田而产生的乐观积极的心境。
2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情感理解。
紧扣题干“喜雨之情”“双音节词语”可知,在诗句中寻找能直接表现作者喜悦之情的词语,“不愁”,通常屋漏床湿是令人烦恼的,但诗人说“不愁”,反常的表述暗示他关注点不在自身处境,而在雨水对秋苗的好处,从而体现喜雨。“且喜”则直接表达了喜悦之情。“欣舞”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为大雨带来的好兆头而欢快的状态。据此作答。
24.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25. 夸张 正是天山雪下时
【解析】24.本题考查古诗词背诵默写能力。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句意是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句意是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依据句意可知,二者意境相同。所以,本空应该填写“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25.本题考查分析修辞及其作用的能力。
①空,“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句意是万里长空凝结着昏暗的寒云,陡峭的背阴山崖悬挂着千丈冰棱。依据“万里凝”“千丈冰”可知,本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勾勒出磅礴瑰奇的雪景,突出天气寒冷的特点。
②空,“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句意是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火绒师。依据句意可知,这是写出环境的恶劣和萧治归京路途的艰辛。据此填写“正是天山雪下时”即可。
26. 由来征战地 不见有人还 27. 思归 叹息
【解析】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根据李白的《关山月》中的诗句“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可知,这两句诗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与王翰《凉州词》中的“古来征战几人回”异曲同工,都在感慨战争中士兵们的生死离别,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牺牲。通过这两句诗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古代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提炼。
根据李白的《关山月》中的诗句“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和“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可知,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心中涌起的是“思归”之情,他们思念家乡,渴望回归,但现实却让他们面容苦涩;而战士们想象中,高楼上的思妇们的“叹息”大概也没停歇,她们在夜晚孤独地守候,对远在边疆的亲人充满担忧和思念。这两处情感的描绘,细腻地表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分离之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8.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9.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解析】28.本题考查诗句鉴赏。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意为: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王世贞用“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评这两句很中肯。“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所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也可用王世贞的评语评价。
29.本题考查诗句鉴赏。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意为:远处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飘动,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所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与“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
30. 诗人借“征蓬”自喻; 借“归雁”指大雁北飞;借“胡天”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31.离魂莫惆怅 看取宝刀雄
【解析】30.本题考查诗歌意象。
明确需要找出王维《使至塞上》中与“飞蓬”类似用法的诗句,即“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为: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诗人以“蓬”“雁”自比,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抒发了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落寞。
3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诗歌大意: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手持金鞭指挥着骏马。远行万里之外求取功名,万千心事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中。安西在燕支之北,长安在秦岭太白峰以东。离别时不要难过,就让宝刀来实现你的雄心壮志吧。
诗的前几句主要表达了送别之情和对友人到万里外追求功名的感慨,以及对友人征途的描述。最后一句“离魂莫惆怅”体现出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与牵挂,同时又以“莫惆怅”来宽慰友人不要因离别而过度忧伤,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体贴。“看取宝刀雄”则是一种激昂的鼓励与期许,让友人把目光转向自己佩带着的宝刀,暗示友人要凭借自己的英勇和才能在安西建立功勋,尽显豪迈之气。这一句不仅提升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从离别的惆怅中升华出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力量,也生动地刻画了友人的英雄气概和诗人对友人的坚定信心。据此可知,应填“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32.示例一: 五种景物,五种颜色, 以远及近、 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示例二:开头描绘秋日黄昏图,营造寂寥、萧瑟的氛围;后两句选取典型的秋景,描绘明朗、绚丽的秋景图,让画面充满诗意,传达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事态度。前后对比、相融,突出了作品的主旋律。 33. 秋景 悲凉(萧瑟、寂寥) 34.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解析】3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意为:远处一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互相夹杂,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 “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令诗歌充满画面感。
33.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结合“轻烟老树寒鸦”和“枯藤老树昏鸦”可知,两文描写的对象都是秋天枯败萧索之景。两首曲都描写了诸多的自然景物,如树、鸦等。开头两句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白朴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每两个字都代表一种事物,这些极富秋天特色的景物,寥寥数语便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和情感。可据此作答。
3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结合“刘禹锡的绝句用‘鹤’”可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鹤、碧霄”的正确书写。
35.B 36.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3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颔联“连三月”“绝四邻”可知,诗人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春光无处不在;
故选B。
3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就名句默写。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意思是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写细小的动态“鸟飞”“鱼戏”,并夹杂了诗人的感受,“觉”“知”非常细腻、逼真地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以“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两句中的动词都十分精妙,都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
37. 故人 为有源头活水来 38. 快 专心致志、专注(学生理解为读书涤荡心胸、净化心灵亦对)
【解析】3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名句默写。
“书卷多情是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意思是: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把“书卷”比作“故人”,“多情”“相亲”又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此句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诗人独特的读书感受。
3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颔联“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意思是“眼前的书,一读即是无数字,读书之多之快”可知,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直下三千字”,写为书所吸引,读的很快;“全无一点尘”,写书本知识荡涤心胸,心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39. 拙 愚 40.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答“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亦可)
【解析】3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根据题干信息“本诗以自述缓缓起笔,表面上自嘲”“但‘甘’‘常’二字,却透露出杜甫坚守初心的执着”可知,诗歌后面部分表现诗人坚守初心的执着,是意思的转折,那么前面的自嘲应是对自身境遇的描写,可定位到诗句“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老大意转拙”,如同俗语说“越活越回去了”。说“笨拙”,是指诗人偏要去自比稷与契这两位虞舜的贤臣,志向过于迂阔,肯定是会失败的。“许身一何愚”不禁感慨对自己的要求,多么愚蠢可笑。据此可知可摘录“拙”“愚”二字写自嘲。
40.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根据题干信息“自己身处困窘,却还在为他人忧心,读到这里,立刻令人想起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呐喊”可知,需筛选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关身处困境却为他人着想的句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他希望有一座广大的房屋,能够庇护所有的寒士,让他们过上安稳、快乐的生活。这种愿望充满了对社会的关怀和对弱者的同情;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这两句更是将杜甫的情怀推向了高潮。他宁愿自己受冻而死,也希望看到天下寒士都能过上安稳的生活。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
据此分析可知,两组句子,任意选填一组即可。
41. 野兴 惆怅 42.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4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意为马儿穿行在山间小路,路旁的野菊已微微开放,任由马儿随意行走兴致悠长。故诗人此次村行,有着浓厚的“野兴”;
由“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可知,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是这乡村景色像极了我的家乡!情绪也由悠然转为“惆怅”。
42.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为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用西下的夕阳衬托,更能渲染悲凉的氛围,抒发作者思乡思亲、孤独寂寞的感情。故填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3. 沉醉 兴尽 44. 棹 (划桨) 幽静
【解析】43.本题考查古诗词默写。
根据题干中信息,可知为“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两句。
44.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去去不知归路远,棹声烟里独呕哑”大意是:诗人在雪夜里一直往前走,不知行了多远,也不知道回去有多远,一个人行船独自摇桨,那摇桨的声音弥漫在烟云里,呕哑嘈杂的声音就这样弥漫在溪水间。可见“棹声烟里独呕哑”的“呕哑”是形容棹声的,即划桨声。诗人独自在摇桨的嘈杂声中收束全诗,结合注释中“若耶:溪名,位于浙江绍兴,以风景幽静著称”可知,这是以声衬静的写法,突出了南溪的幽静。
45.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46. 托物言志 不慕权贵(淡泊名利)
【解析】4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意为:无人能欣赏它那高洁的节操,只自己抱有坚贞不变之心。“徒自”一语,既传达出未遇于时的叹惋之情,更表白了坚贞自守的高洁情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46.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诗歌的开篇以简洁的语言刻画出野竹的雄姿。它长达百寻(古八尺为一寻),又高又直,昂然挺立,上拂云霄,真可谓雄健刚劲、卓尔不凡。然而它却不蒙人青睐,“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为何这气概凌云的竹子,却遭此冷遇呢?只因在它生于荒郊野外,而非皇家苑囿、贵族庭院。三、四句冠以“高”、“贞”二字,突出其高洁清雅、耿介不随的品性,令人自然联想起高尚之士的节气于操守。“徒自”一语,既传达出未遇于时的叹惋之情,更表白了坚贞自守的高洁情怀。“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那泪痕斑斑的湘妃竹,引发了人们多少缱绻情思;那华丽的堂楼馆榭,更是丝竹管弦,彻夜笙歌。然而,这苍劲的野竹却既耻于仅仅作为缠绵情感的象征,更不屑于充当达官贵人娱乐遣兴的工具。在坚定的语气中,我们隐约可见作者既不眷眷于儿女之情,更不愿趋时取巧、自媚求荣的高尚情怀。“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运用典故,寄托了作者的高情远致。本诗处处写竹,又处处在写自己的情志。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耻”“羞”二字表达作者既不眷眷于儿女之情,更不愿趋时取巧、自媚求荣的志向。
47. 柳绿花红,春水明亮,烟雨蒙蒙(答出两类景物即可) 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 48.“诗酒趁年华”的意思是,作者欲趁着年华未老来抓紧时机以诗酒自娱,必须超然物外,忘却世间的一切,这是“超然”的最高境界,表达出作者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解析】4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上阙“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意思是: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句,结合“壕春水一城花”可知写的景象是:柳绿花红;“半壕春水一城花”句写的景象是:春水明亮;“烟雨暗千家”句写的景象是:烟雨蒙蒙。
(2)下阙“却咨嗟”意思是:(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表达的是愁绪。结合上阙描绘的春景多姿多彩,可知,这里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
48.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诗酒趁年华”中的“诗酒”指作诗喝酒。“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和。本句可理解为:欲趁着年华未老,抓紧时机以诗酒自娱,必然超然物外,忘却世间的一切。这是“超然”的最高境界,也暗合了题目“超然台作”。这一句是全词的词眼,体现了词人为摆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表明词人要趁年华尚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中有所建树的积极心态。
49. 峰悬驿路 凄苦(凄凉、艰辛) 50.诗人在尾联写风将瘴烟卷尽,明月朗照,以此劝慰韩愈不要消沉,其冤屈终将大白天下,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和深切关怀。
【解析】4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的意思是:险峰上驿路高悬被片片流云遮断,海涛汹涌浸蚀城根棵棵老树含秋。运用了高低结合的写景方法,“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于形象。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这是途中景色,“峰悬驿路”写出了道路崎岖。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秋。这是到任后的景色,“海浸城根”表现了诗人处境的凄凉。
50.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是说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葬。韩愈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前文,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悲愤之情,暗含忠而被贬的悲痛、激愤之情。
而贾岛的“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意思是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结合注释①“韩愈被贬潮州,赴任途中遇到侄孙韩湘,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作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发作此诗”分析,贾岛这里说狂风将瘴扫除干净,月色明朗高照浪西楼,是想告诉友人,你无辜遭贬的冤屈,总有一天自将大白于下。这是对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说法的安慰和呼应,意即劝慰友人不要那么消沉,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别开生面,令人振奋不已。
51.D 52.示例:羁留异乡,好梦难圆,伴随着秋虫的鸣叫,天已经破晓了。“虫”鸣“催晓”,以动衬静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之情。
【解析】5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D.理解和赏析不正确。“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的意思是:只剩下两地乡思之情,想一天晚上快速度关山。因此,“一夕度关山”写出了诗人想快速回到家乡的思乡之情,并不是写诗人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故选D。
52.本题考查意象的作用。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意思是旅人的思乡之梦被虫鸣声打破了,身在边关而心在家乡,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给家人。两句中“旅梦”指旅人的思乡之梦;“虫催晓”指虫鸣,天已破晓。“虫”鸣“催晓”,以动衬静,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结合“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可知,随着“虫”的鸣叫,梦境被打破,诗人再次回到了现实。这种从梦境到现实的转变,使得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强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之情。
53. 莫见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 54. 催寒近 向晚多
【解析】53.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意思是: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诗人给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劝诫人们不要虚度光阴,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与诸葛亮在《诫子书》中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谆谆教导儿子珍惜时间一致。
54.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颈联“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意思是:潼关晨曦寒气越来越重,天气愈来愈冷,京城深秋捣衣声愈接近傍晚愈多。树色:黎明前的天色。催寒近: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御苑:皇家花苑,代指长安。砧声:捣衣声。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此句是诗人对远行客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55. “八月秋高风怒号”,“风怒号”和“抱村流”均用拟人修辞 前者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后者生动地描绘出溪水紧紧围绕江村的情态,生动形象。 56.①两首诗都写出诗人彼时的愿望,前一首期盼广厦庇护天下寒士,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后一首但求故人供禄米,表现难得的安定生活带来的满足感。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愁苦的心境。《江村》中颔联写景物之幽:燕子自来自去,鸥鸟相亲相近,江村景色的幽静跃然纸上,使诗人惬心快意。
【解析】55.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清江一曲抱村流”这句诗勾勒出了整个江村的环境。诗人的家坐落在清江畔,那是一条曲折蜿蜒的小江,犹如一条飘带轻轻地环绕着村庄。夏天来了,江水清澈,碧波荡漾,整个江村都笼罩在一片宁静清幽的氛围之中。一个“抱”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清江的曲折,将江流环绕村庄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营造出一种亲切、和谐的氛围;“八月秋高风怒号”中的“怒号”也采用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秋风人的情绪和行为动作,富有感彩,写出八月的秋风之大,风之猛,风之无情。
56.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第①问:《江村》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当时作者的成都草堂刚刚建成,作者便作此诗借景抒怀,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首联描写环境,一个“抱”字用得精妙,生动地描绘出溪水紧紧围绕江村的情态。颔联写景物之幽:燕子自来自去,鸥鸟相亲相近,江村景色的幽静跃然纸上。颈联写人事之幽:老妻画棋盘,幼子弯针当作钓钩,各得其乐,也就引出了尾联中别无他求,心满意足的心境。整首诗表现出作者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欣然;而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知,杜甫渴望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从而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明诗人为了天下苍生愿意奉献自己,牺牲自己的博大胸襟。
第②问:《江村》中颔联描绘的画面是:梁间燕子,一会儿飞回来,一会儿又飞离,自由自在地欢乐追逐;江上白鸥,忽而游到远处,忽而又游到岸边,相互追逐嬉戏、相伴而相随,不离不弃,欢快的叫声打破江面的寂静。诗人描绘了燕子的自由和水鸥的亲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氛围。一切景语皆情语,燕子鸥鸟的欢乐其实也是作者的欢乐,表达了作者安定后内心平静、闲适愉悦的心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意为: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本句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恶劣天气,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意思是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雨下的密集连绵,生动描绘了茅屋为秋风所破,侧面衬托出遭逢大雨时诗人自身的窘境。
57.C 58.示例:颔联中的“三千字、一点尘”运用了夸张手法,极言读书之多之快,读书让人心无杂念,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或:“ 眼前直下三千字”与“胸次全无一点尘”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读书有消除杂念的作用。
【解析】5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
C.有误,尾联运用衬托手法,用寻常游客追求物质享受的肤浅,来反衬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
故选C。
58.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眼着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意思是: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很明显,这里的“三千字”“一点尘”综合运用了夸张与对比的修辞手法,一眼扫过三千字,就能消除心中的所有杂念,以此来突出读书的速度之快,作用之佳。表现了诗人读书时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次全无一点尘”突出的是读书的作用,能消除杂念。
59.上阕描写的是优美的山间自然风光;下阕描写的是宁静祥和、生机盎然的田园图景。 60.①丰收的喜悦之情。辛词中“连麦垄”“堆蚕簇”与陆诗“丰年留客”,都描绘了丰收的情景,流露出喜悦之情。
②对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辛词“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与陆诗“留客足鸡豚”,是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体现,流露出作者赞美之情。
③村居生活的闲适之情。辛词“闲日永,眠黄犊”,陆诗“闲乘月”“夜叩门”,都流露出作者对恬静闲适村居生活的喜爱。
【解析】59.本题考查概括诗句内容。
上阕写轻鸥飞来,点破一泓绿水;水鸟嬉戏争浴;飞泉流泻,涌珠溅玉等描写的是优美的山间自然风光;下阕写春雨过后,水满秧绿;陇上黄牛闲眠绿油油的麦苗直铺云际:簇上蚕丝,正似朵朵白雪等描写的是宁静祥和、生机盎然的田园图景。
60.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
《满江红 山居即事》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本词题描写老词人初夏季节的山居生活清闲情景,表现老词人满足于这风景优美、人情淳朴的山村生活环境的安适情怀。
下片意思是:春天,雨水丰足,新播下的谷种长出了碧绿的秧苗;进入农闲的时节,小黄牛懒散地打着瞌睡。地里的麦子熟了,有如连绵不断的黄云;蚕房里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经可以满足了;如粟坏带不满足那什么时候井满足够。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就邀我到东园去走走,说是枇杷已经熟了。
①辛词中“连麦垄”“堆蚕簇”与陆诗“丰年留客足鸡豚(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都描绘了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流露出喜悦之情。
②辛词“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与陆诗“留客足鸡豚”,写出民风的淳朴可爱,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辛词“闲日永,眠黄犊”,陆诗“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写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都流露出作者对恬静闲适村居生活的喜爱。
61.抒发了诗人对(襄阳)奇丽雪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62.两句诗均采用比喻手法,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字里行间透露无边的春色。(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61.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首句“岘山一夜玉龙寒”,以岘山的雪景为开篇,将岘山比作玉龙,形象生动。“一夜玉龙寒”表现了极寒的天气,同时也寓意了时间的流逝。接着,诗人写到“凤林千树梨花老”,将凤林的梨树比喻成老态龙钟的凤凰,形象独特,给人以强烈的印象。然后,诗人点题写道“襄阳城里没人知”,城里的景象似乎已经不再为人所知,或许是因为人们都在温暖的屋内,不愿出门;也可能是因为时间的流逝,城市的变迁使得往日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最后一句“襄阳城外江山好”表达了诗人对襄阳城外山川景色的赞美,将城外的江山与城内的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故乡襄阳的眷恋之情,对奇丽雪景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思考。
62.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
岑参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里是以春花喻冬雪,描绘的是一幅壮丽的边塞雪景图。诗人将北国边塞八月飞雪的奇景比作一夜春风吹来,仿佛是千树万树的梨花盛开,这种比喻既新奇又贴切,不仅写出了雪的皎洁,还赋予了它春天的气息,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凤林千树梨花老”则出自另一首诗,这里的“梨花老”并非真的指梨花老去,而是形容梨花开得繁盛而美丽,已经到了极致,有一种盛极而衰的意味。这种表现手法与岑参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相似,都是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来描绘一种极致的美,但“梨花老”则更多地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