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8.1-8.3 教案(打包4套)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8.1-8.3 教案(打包4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2-02 19:21:49

文档简介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课型】新授课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说出本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图表,说出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并创造出灿烂的文化。
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探讨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 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创境导入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黑种人的故乡吗 黑种人的故乡都有哪些称谓 引出课题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思考、回答:黑种人的故乡高原大陆热带大陆天然野生动物园……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中
读图探究问题 地理位置读P34图7—3—1完成下列要求: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图找出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红海、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好望角。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撒哈拉沙漠、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2.非洲大陆频邻的海洋? 1.读P34图7—3—1完成下列要求学生通过读图获取下列地理信息,可以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完成要求。(1)指出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红海、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好望角。(2)划出赤道、南北回归线、撒哈拉沙漠、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2.非洲大陆频邻的海洋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过渡 非洲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那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人种是什么人种?——黑色人种引出——黑种人的故乡 把学生引入到下一个知识点 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
探究新知 ◎黑种人的故乡黑种人创造了哪些绚丽多彩的文化?教师过渡:黑人朋友的故乡神奇美丽,我们的新朋友还能歌善舞呢! 简介非洲鼓舞文化:非洲人能歌善舞,在非洲男人不会跳舞不能成为英雄,女人不会跳舞不能算个好女人。随处可以听到激越的歌声,看到热情奔放的舞蹈。人离不开舞,舞离不开鼓,没有鼓就没有舞,有舞就有鼓,鼓声在非洲具有强烈的号召力,鼓声响处,人们不约而同地汇集,不约而同地翩翩起舞,粗犷豪放的舞姿,伴以激越昂扬的鼓点,而鼓文化的发达和非洲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非洲的鼓据说有几千种之多,鼓身多为就地取材的木质,蒙鼓面的皮也是就地取材,有牛皮,羚羊皮,豹皮,斑马皮,四脚蛇皮和鳄鱼皮等。非洲人不但精通击鼓艺术,还擅长鼓语。击鼓人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的不同部位,发出不同的声音,用鼓点代替人的语言进行联络,鼓语的流行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密切关系。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非洲黑种人鼓舞和雕刻艺术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了解非洲社会历史发展背景,知道非洲黑种人为了获取人身自由和社会地位所做的努力,非洲第一位黑人总统是谁? 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材料列举出黑种人创造的文化。如:鼓文化,舞文化,雕刻文化等。学生收集材料了解非洲社会历史发展背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解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黑人”鼓舞文化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问题创设 读图7—3—1,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什么带?主要的气候是什么?哪里的自然景观是怎样的? 读图完成相关问题:读图7—3—1,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热带。主要的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学生讨论、交流哪里的自然景观。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能真正参入到学习中
探究问题 ◎充满生机的大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积最大的气候是?这种气候的特点是怎样的?本区都有哪些动、植物?为什么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作“天然野生动物园”?为什么说热带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具有定期迁徙的习性?(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动物迁徙过程,让学生了解动物迁徙受环境影响) 思考探究: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信息来解决问题,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积最大的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2.本区动物有羚羊、斑马、长颈鹿、角马、狮子、豹等。植物有金合欢树、波巴树等。3.交流讨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天然野生动物园”因为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羚羊和斑马在狂奔,长颈鹿在悠闲地吃着嫩枝绿叶,大象在嬉水,鸵鸟在散步,狮子在追逐。4.野生动物随着热带草原气候干季和湿季的变化而迁徙。很多动物具有奔跑性,它们这些习性受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活动 认识热带草原干湿季节变化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1.读图7—3—3和7—3—4,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多多马和基塔莱的位置,比较两地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不同?说说他们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2)找出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线路,说说每年的5~10月和11月~次年4月,马赛人游牧的位置发生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联系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说说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结合P38“干旱的土地”和“干旱导致的饥荒”图,完成下列问题;(1)如果雨季迟或雨季缩短,会农业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2)如果连续多年干季延长、持续干旱,又会对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危害? 1. 读图7—3—3和7—3—42. 问题探究:(1)在图中标出多多马和基塔莱的位置,两地降水的差异:多多马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1月~次年4月,基塔莱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月~11月。两地都属于热带草原气候。(2)找出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线路。每年的5月~10月,马赛人由多多马向北,到北半球的热带草原进行游牧,因为此时的多多马进入干季,草木枯黄,牲畜缺少饮用水源;11月~次年4月,马赛人由基塔莱向南,到南半球的热带草原进行游牧,因为此时南半球的热带草原进入湿季,草木旺盛,水源充足。交流讨论(1)如果雨季迟或雨季缩短,非洲热带草原地区降水量较正常年份要少,水分不足,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收成。(2)如果连续多年干季延长、持续干旱,可能导致农作物无法播种或绝收,造成灾荒。 通过读图学生能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 农牧业生产受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的影响,那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呢?——单一商品经济 思考问题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
交流互动 ◎单一商品经济. 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有哪些矿产资源?具有什么特点?其中什么矿产资源的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2.本区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有哪些?其中哪些热带经济作物又是原产地?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什么素有“世界原料仓库”之称?4.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国家经济的特点是怎样呢?5.试分析本区许多国家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思考: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读图、分析、探究下列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合作交流探究下列问题)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有矿产资源有:黄金、金刚石、铜、铀、石油等。具有种类多、储量大。其中黄金、金刚石产量位居世界首位。2.本区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有咖啡、油棕、可可、香蕉等。这些热带经济作物又是原产地。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因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世界原料仓库”之称。4.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国家经济的特点是“单一商品经济”5.本区许多国家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的原因是:长期的殖民统治,只生产和出口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和矿产产品,而国内需要的粮食、日用品、工业用品等大都依赖进口,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交流讨论:为什么“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分组交流、教师引导,最后指名学生总结。“单一商品经济”,只依赖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采购,出口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波动很大。这就严重地制约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交流互动有利于师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师生平等健康发展。
寻根问底 目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依然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试分析其成因? 长期的殖民统治单一的经济结构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不合理的商品交易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质疑解惑 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并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扫除障碍完成学习任务
总结 本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确的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人种、气候和单一商品经济。人种、热带经济作物、动物迁移及农牧业的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 学生回顾知识,归纳综合知识点,并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
1.这里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羚羊在奔跑,鸵鸟在散步,大象在戏水,长颈鹿伸着长长的脖子吃树上的嫩叶,还有成群的斑马、凶猛的狮子。这种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
A.热带沙漠地区 B.热带草原地区 C.温带荒漠地区 D.温带草原地区
2.非洲一些国家为改变“单一商品经济”的局面,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努力发展民族工业 B.全力销售外国工业产品
C.扩大某种初级产品的生产 D.提高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
3.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你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B.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C.肉类缺乏的问题 D.土地沙漠化的问题
4.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商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矿产 B.畜产 C.林木 D.汽车
5.下列物品中,属于工业制造品的是:(  )
A.稻米 B.可可豆 C.木材 D.汽车
6.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位于热带草原地区的国家经常受到威胁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洪涝 D.干旱
7.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A.亚洲 B.大洋洲 C.非洲 D.欧洲
8.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  )
A.撒哈拉以北的非洲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欧洲西部 D.北美洲的美国
9.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  )
A.平原为主 B.高原为主 C.山地为主 D.丘陵为主
10.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洲的北部是黑种人的故乡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0%
C.本区有黑非洲之称 D.本区民族较为单一
11.本地区的经济特点是:(  )
A.以农业为主 B.以采矿业为主 C.殖民地色彩的单一经济 D.多种经营的民族经济
12.非洲的最高峰是:(  )
A.乞力马扎罗山 B.斯堪的纳维亚山 C.阿尔卑斯山 D.富土山
二、填充题
1.位置: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以南, 穿过中部,西临 洋,东临 ,大部分地区位于 带。
2.地形:以 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大致以 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气候分布广。
4.人种: 本区90%以上是 种人,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 ”之称。本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位居世界 位。
5.经济: 本区主要以 为主的经济,出口 产品,价格 ;进口 制成品。这使得在国际贸易中处于 地位。
6.问题: 增长过快,导致 供应不足,开垦草地和森林, 恶化。简单总结为: 、 、 问题。
7.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图,填空:
(1)① 洋,② 洋,③ 海, ④ 湾,
沙漠:⑤ 沙漠,
(2)A 岛,B 盆地,D 河。
(3)主要地形:在C处的 山是非洲最高峰。
(4)B处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⑦处是世界
上 气候的分布区,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
(5)非洲最南端是 角,⑤处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点是 。⑦处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其特点 。
8.之最:世界最大的盆地— ,世界最长的河流— ,世界最大的沙漠— ,世界最长的海峡— 海峡,
C是非洲最高山— 山。
【教学反思】
通过读图,学生能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分布特征,培养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经过课前学生搜集资料,以及课堂中的的共同讨论、探讨、共享,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与存在的问题,培养了有目的查找资料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这次教学,我感觉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了,既调动了积极性,又掌握了知识。中东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中东是“三洲五海之地”,并说出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等重要的海上所沟通的海洋(重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出口情况(重点)
3、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4、运用资料描述中东特色的文化习俗,如人种、语言、宗教等
【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今的世界从全局是看是和平,但在一些地区却是冲突不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能触动整个世界神经的地区-中东。(教师板书:中东)这个地区是各种势力争向介入的地区。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对这个地区这么感兴趣呢?这个地区有什么特别之处呢?(采用设问方式导入让学生对其充满好奇)
那么为什么这个地区叫中东呢?(教师介绍中东由来。这是欧洲人根据其距欧洲中心的远近来对一个地区的称谓。像俄罗斯的东部就被称为远东地区。)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中东在世界的位置)
学生在图中找到中东、亚洲、欧洲、非洲。(教师让学生总结中东位置及范围。)
位置:地处亚、欧、非交界处。
范围:亚洲西南部、非洲东北部
2、教师出示下图
学生找出中东周围地区海洋分布: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湖)
3、为什么中东地区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通过上面分析学生说出原因很容易)
4、学生读图完成下面表格:
国家 沙特阿拉伯 伊朗 伊拉克 土耳其 埃及
首都
海洋(运河) 土耳其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苏伊士运河
沟通海洋
5、填充下图
在图中填上三洲、五海、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
6、完成课本P27‘活动1’
(教师要利用‘中东在世界的位置’图帮助学生完成。)
过渡衔接:通过对中东位置及范围的了解,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中东能引起全世界关注第一个原因是位置重要。(教师板书:世界‘油库’)
(学生阅读课本P27第一、二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中东石油分布在什么地方?主要的产油国有哪些?
2、中东石油的特点及主要输往地?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本P27图7-2-3从图找出石油主切产区)
(教师利用下图,从数据分析中东是世界的‘油库’)
(由上图可直观反映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位置)
3、合作探究:
学生分小组讨论上图所示中东石油输往世界的路线:
(1)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西欧
(2)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东亚
(3)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教师或在图中描路线学生说出所经过地区。(师生合作加深对此内容记忆)
过渡衔接:通过对中东石油的了解,我们知道中东石油资源丰富,然而石油对当今世界却又那么重要。所以中东能够引起世界关注。本地的焦点还表现在下面这个方面。
(教师板书:宗教与文化习俗)
学生阅读课本P29第一、二自然段及P30图片。回答:本地区人种、宗教、语言情况?
信仰的多样性、生活习惯的不同。因面导致人们之间的矛盾。
小结:通过对中东的了解,那么大家可以对我们刚开始提出问题给出一个答案。这个地区是各种势力争向介入的地区。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对这个地区这么感兴趣呢?这个地区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学生说出自己这个问题的理解。
【板书设计】
三洲五海之地————位置重要
世界‘油库’————资源丰富 中东成为世界关注
宗教与文化习俗———文化意识分歧
【当堂达标】
1、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是
A、马六甲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霍尔木兹海峡
2、世界上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A、东南亚 B、欧洲西部
C、中东地区 D、拉丁美洲3、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区,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
A、亚丁湾沿岸 B、波斯湾沿岸
4、中东地区动荡不安,长期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文化上的差异造成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B、对石油资源的分配上存在着争端造成的
C、在宗教文化、石油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多方面的差异和争夺造成的
D、对水资源的分配上存在着争议造成的
【教学反思】
‘中东成为地区一直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的原因’贯穿本课。
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图片,直观的了解中东成为世界热点之一是因为中东的地理位置,然后在丰富的石油这一知识点中,通过让学生表演石油输出路线,并通过当堂训练进一步掌握中东的重点知识点。
 欧洲西部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目标】
运用欧洲西部的国家和地区图,说出欧洲西部的位置,并概括该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
运用欧洲西部的国家和地区图,找出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及其首都。(重点)
了解欧洲西部工业发展,举例说出部分国家的知名产品,利用图文资料说明欧洲西部是“工业文明的摇篮”。
举例说出部分国家著名的利用景点,了解欧洲西部发达的旅游业。(重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材料分析、模拟演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收集的欧洲西部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季里,大家喜不喜欢外出旅游?大家来判断下列景点在哪里?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共同走进欧洲西部。 齐声回答:喜欢欧洲西部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等。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易于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图片的收集与展示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衔接过渡 在出发前,咱们要做到有备而去。看一下它在哪里 从世界看欧洲西部,便于明确它的空间位置,形成空间概念。
地图导向|欧洲西部的位置与范围 一、位置与范围1、位置【展示学习任务一】读课本40页图7-4-2欧洲西部的国家和地区图,描一描 欧洲西部的陆上边界线找一找北极圈、40°N纬线,0°经线,20°W ,并判断欧洲西部的半球位置与纬度位置?看一看 周围临的海洋?【展示】学生加工过的欧洲西部地图并说出欧洲西部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读图查找很仔细,下面接着来查找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及首都。2、范围【展示学习任务二】读课本40页图7-4-2欧洲西部的国家和地区图(1)找出下列国家及首都,看一看哪些是临海国,哪些是半岛国,哪些是内陆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2)找出下列国家的位置 荷兰、西班牙、挪威、奥地利、希腊【展示】欧洲西部政区空白图让学生对照空白图强化识记。巩固落实:同位间搭配,一个指图,一个说出国家名称、首都及国家类型。【讲述】欧洲西部面积仅500万平方千米,比中国面积的一半稍大些,但却拥有30多个国家。因此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推动欧洲各国求同存异,走向联合的动力,建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提问】你对欧洲联盟有哪些了解?【补充说明】欧盟成员国间货币统一,可以到任何一个国家买房、卖房,工作、上学、购买物品,享受社会保障等。这极大促进了欧洲西部经济的发展。 查阅图7-4-2欧洲西部的国家和地区图,描欧洲东部与欧洲西部的分界线。找重要的经线与纬线判:东半球、北半球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看周围临的海洋: 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总结位置半球位置 主要位于东半球 完全位于北半球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北临冰洋,南临地中海读课本40页图“7-4-2欧洲西部的国家和地区”查找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及首都,并能根据海陆位置判断国家类型。。英国--伦敦--岛国法国--巴黎--临海国德国--柏林--临海国瑞士--伯尔尼--内陆国意大利--罗马--半岛国对照空白图快速记忆,形成空间概念。同位搭配,一指一答,增强位置感。同学间相互订正所指位置是否规范,回答是否正确。小组交流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欧盟资料。欧洲联盟(EU)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共体演化为欧盟。现有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27个成员国。欧元 通过对地图的找、描、判,培养学生学会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位置做到有理有据。对学生加工地图的展示,一方面便于订正学生对问题的标注是否准确,另一方面也是被展示的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学生查阅地图,将位置与国家类型有机结合起来,有效避免死记硬背。一指一说搭档,互助合作,提高记忆效果,增强位置感。通过收集材料的展示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欧洲西部国家的合作的好处。
衔接过渡 通过刚才的读图学习,大家知道了,欧洲西部国家众多,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呢?你对它们有哪些了解?
合作探究|工业文明的摇篮 二.工业文明的摇篮[展示材料1]世界各个国家2011年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排名 , 001 卢 森 堡 002 挪 威 84444 003 卡塔尔 76168004 瑞 士 67246 005 阿联酋 59717 006 丹 麦 56147 007 澳大利亚 55590 008 瑞 典 48875 009 美 国 47284 010 荷 兰 47172中国排名93【讲述】欧洲西部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国家众多,大部分属发达国家,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对于欧洲西部的工业你又了解多少呢?【展示学习任务三】读课本41页——42页第一段,了解:欧洲西部著名的工业区? 工业部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问小结】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有“工业文明的摇篮之称”最初以矿产资源起家,传统工业一直居重要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产业跃居主要地位。传统工业瑞士----- “钟表王国”瑞典-----造船业、汽车和机器制造 读材料分析感慨:人均GDP前十位的国家,欧洲西部就有6个。而中国这样的面积大国,人均GDP却排位很低。可见,欧洲西部经济发达。阅读查找,并在图中或文中标出。主要工业国家:德国、英国、法国等;英国是欧洲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分布特点:工业中心多而密集主要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盆地、英国的伯明翰等。工业变化:传统制造业不断衰落,高新技术产业占重要地位。展示收集资料:现代工业 通过排名和数据分析,直观认识欧洲西部经济的发达,同时,激起学生刻苦学习,力争在将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发展中国经济,缩小与欧洲西部国家的差距。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衔接过渡 欧洲西部不仅工业发达,拥有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如诺基亚手机(芬兰)奔驰+宝马+大众汽车(德国)劳斯莱斯汽车(英国)空中客车飞机(法国)阿迪达斯和彪马运动系列(德国)等等。我们前往欧洲西部,不仅要参观它的工业,更要到著名的旅游景点去休闲娱乐。
地图导游|繁荣的旅游业 三、繁荣的旅游业【展示材料2】界旅游组织(UNWTO)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来自境外游客的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为美国,高达1163亿美元。西班牙居第2位,国际旅游收入599亿美元,法国第3位(538亿美元),中国第4位(485亿美元)。排名第5至第10位的分别为意大利(430亿美元),德国(388亿美元),英国(359亿美元),澳大利亚(314亿美元),中国澳门,中国香港(272亿美元)。接待量居前几位的国家:法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中国,英国【分析】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总结提问】有材料可知:欧洲西部无论从国际旅游收入还是从接纳国际游客的数量上来看,它都是位居前列,因此我们说,它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它发展旅游业的条件是什么?【归纳】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看出:欧洲西部旅游业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它可“观”(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可“往”(交通发达,设施完善)。【过渡】这样一个旅游业高度发达的地区,我们何不先来进行一次图上计划旅行。【活动安排】将全班同学按座次每6人一组,每组设计一条旅游路线,要求选择4个国家进行旅游,并在课本图中画出旅游路线,然后各小组派代表以导游的身份指图介绍设计的路线及景点。【播放图片】让学生识别各景点名称,并说出所在国家。熟悉景点名称、位置。导游进行时【播放】欧洲西部旅游景点空白图图中红色五角星为旅游景点。【评价总结】刚才各位导游介绍的有声有色,小组合作非常好,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将来自己能够亲自到欧洲西部求学、旅游。 仔细阅读材料,分析:从国际旅游收入来看,欧洲西部的国家较多,前十位的就有5个国家,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国际游客接待量欧洲西部的国家也特别多,前几位的有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由此可见: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发达的地区。阅读课本43最后一段——45页回答:气候宜人,自然风光秀丽,历史名城、古老建筑多。交通发达,旅游设施完善。各国重视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与保护。参考课本44——45页图及活动安排:找出旅游景点及所在的国家。组内成员讨论线路设计,需介绍的景点,组内进行模拟,选出代表。根据播放的图片进行判别,熟悉。导游模拟活动小组代表边指图边介绍自己小组设计的旅游线路经过的国家,参观的景点。评选出最佳导游。 培养学生通过材料中的数字分析、比较、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学阅读,主动归纳问题的能力。活动安排,有效避免死记硬背,使内容活跃起来,相互间的合作得以加强。图片强化视觉冲击,加深印象。为下一步导游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借助空白图,边指位置边介绍景点,做到名称位置的有效记忆,增强位置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学活用。
知识梳理与建构 下面我们共同来回忆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收获: 第四节 通过知识梳理与建构,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重点。
结束语 前往欧洲西部去旅行,我们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旅行结束后,我们该品尝欧洲西部特色的美食啦,下一节课我们将来了解欧洲西部的气候与农业。希望大家做好预习。 预习布置,为下一步的学习作下铺垫。
【当堂达标】
1.对欧洲欧洲西部位置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西半球 B.欧洲西部只有西面濒临海洋
C.欧洲西部主要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 D.欧洲西部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包括30多个国家
2.下列国家与著名旅游城市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希腊——罗马 B瑞士——威尼斯
C奥地利——维也纳 D意大利——雅典
3.关于欧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政治经济组织 B.是一个国际性的石油输出国组织
C.任何国家的人们都能够在欧盟工作、学习、退休和旅行
D.任何人到欧盟旅行时,都可能享受医疗保健服务
4.如图所示景观以欧洲西部哪个国家最为著名( )
法国 B.西班牙 C.荷兰 D.意大利
5.下列国家与著名旅游城市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希腊——罗马 B.瑞士—— 威尼期
C.奥地利——维也纳 D.意大利——雅典
6.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欧洲西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面积的一半左右,居民绝大多数为白种人,人口约5亿,人口密度约第平方千米70人,而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千米40人,欧洲西部有36个国家,大约占世界国家总数的五分之一。
A.国家众多、人口稠密、居民以白种人为主
B.国家最多、人口最多、居民以白种人为主
C.国家不少、人口稀少、居民以黑种人为主
D.国家不多,人口不少、居民以黄种人为主
7.下列国家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英国、瑞典 B丹麦、芬兰 C冰岛、德国 D挪威、芬兰
8.下列旅游地位于欧洲西部的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泰姬陵 C婆罗浮屠 D红场
7.读 欧洲西部图 ,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 )国,B( )海峡,C( )海,E( )洋。
(2)既是岛国又有0度经线穿过的国家是( )国。(填字母)
(3)请你写出欧洲西部在居民、经济两方面的突出特征。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于让学生认识欧洲西部的位置、主要国家、了解欧洲西部工业的特点和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资源。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从材料的分析比较中得出结论。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指图识图训练,强化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感,做到了眼、手、口的有效一致。设计上通过开展小组旅游线路的设计和展示、小组竞赛等学生活动来组织教学,将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增强了合作和团结精神。既体现了新教材中以学生活动贯穿教学的思路,又符合新课标当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改进建议:学生在展示活动结果时,教师需要适当参与,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结果发现新问题、提出疑问和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知识缺陷而导致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片面性。组织好课堂纪律,做到忙而有序。
本区位于欧洲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地理位置
欧洲西部
概 况
工业文明的摇篮
繁荣的旅游业
主要国家及首都
发达国家
集中地
国际旅游业
最发达地区欧洲西部(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气候分布图,说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和分布。
2、举例说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气候分布图,说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和分布。
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读图训练、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 读图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欧洲气候分布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 (高、中、低)纬度和 带(温度带)。2、从海陆位置看,欧洲西部北临 洋,西临 洋,南邻 海。 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根据空白图回答 通过复习提问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衔接过渡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欧洲西部具有世界上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这两种气候类型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两种气候类型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自主学习 1、出示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分布图出示鹿特丹和罗马的气温曲线和降水资料图 鹿特丹 罗马 学生自读P42课文及“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分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在欧洲西部的分布。(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中海气候 分布: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2、读鹿特丹和罗马的气温曲线和降水资料图,描述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气温特点和降水特点,比较鹿特丹和罗马夏季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终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了解欧洲西部的气候特点。
合作探究 探究一:探讨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畜牧业发达的原因:1、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2、出示参考资料作物最适合温度(℃)水稻30---35小麦25---31玉米37---44牧草5-----403、温带海洋气候区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含水分多的牧草又叫多汁牧草,多汁牧草的营养价值高,有利于牛、羊等牲畜的生长。请从气候方面想一想,为什么欧洲西部牧草多汁?拓展延伸:1、我们分析了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欧洲西部畜牧业的影响。其他条件对畜牧业的发展有没有影响呢?(提示:欧洲西部是个人口和城市都很密集的地区)2、结合欧洲西部的气候图,你认为哪些国家畜牧业发达?说说理由。探究二:探讨地中海沿岸适合发展园艺业的原因1、根据罗马夏季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说说这对农作物的生长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2、想一想,地中海气候区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小结: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但是缺乏降水,不利于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因此是亚热带水果和耐旱植被的分布区。近年来,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这里的蔬菜、花卉、水果等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园艺业基地。 讨论分析:欧洲西部夏季气温低、光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的后期成熟,根据参考资料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适合生长哪种作物?为什么不适合其他作物的生长?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但多汁牧草生长旺盛,大部分草原常年都可放牧,所以本区畜牧业发达。分组讨论:本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集中,对肉类及奶制品的需求量大。荷兰、丹麦等国家是世界著名的乳畜生产大国,产品大量出口。本区畜牧业在世界占重要地位。根据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思考回答:地中海气候区,夏季气温高,但是缺乏降水,有利于水果中糖分的积累,不利于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地中海沿岸是油橄榄、无花果、柑橘等耐旱木本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河谷地带成为葡萄产地。粮食作物也以耐旱的小麦、大麦和玉米为主。 培养学生能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本环节中,教师设置了大量的问题,提出了很高的读图要求,立在使学生提高读图能力,自主总结出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
理解运用 1、出示柑橘、油橄榄树图片2、出示图片:3、请从气候方面分析一下,不少英国人多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出门带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4、炎热的夏季,为什么地中海沙滩成了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思考讨论:1、地中海气候区的数木,如柑橘、油橄榄等根系发达,树皮较厚,叶片具有蜡质层,说说这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2、多数欧洲人爱吃牛肉、喝牛奶,餐桌上常见牛排、奶油、乳酪。议一议,这种饮食习惯与当地农牧业生产有何关系?这种消费需求对乳畜业的发展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分析归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分析归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才是目的。
反思归纳 与教师一起总结并回顾本节课所学重点,当堂把握新知。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 气候 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对农作物生长会产生的不利影响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 及时回顾总结是防止遗忘的最好办法,课堂总结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
构建梳理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欧洲西部 沿岸 气候 特点: 欧洲西部 地中海气候 分布:欧洲西部 沿岸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农业 畜牧业 园艺业
【当堂达标】
1、(目标1)下列各组气候类型中,欧洲西部最为典型的是 ( )
A 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寒带气候
2、(目标1)导致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因素是 ( )
A、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 B、平原为主的地形
C、发达的内河航运 D、欧洲人的生活习性
3、(目标1、2)读欧洲西部地区图和和四地气温及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欧洲西部是世界上 最集中的地区。
(2)、欧洲西部的荷兰和丹麦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生产大国,主要原因是本区的气候以 气候为主,气候特点是 ,这种气候非常有利于 的生长,所以非常适合发展 业,在图中主要分布在 ( 字母 )地区,反映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上是中的 。
(3)、欧洲西部的地中海沿岸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本区的气候以 气候为主,气候特点是 。盛产柑橘、柠檬、无花果和葡萄等。这种气候在图中主要分布 (字母)地区,反映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上是中的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应对的是课标“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这一要求。其中气候是基础、是铺垫,气候与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欧洲西部发达的畜牧业和园艺业发展的新趋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欧洲西部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且草场面积广大。学生深刻理解各自然环境要素之间、适宜的农业生产以及本区饮食习惯间的相互联系,真正体验到学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启示] 1、鲜活知识更有生机,要求教师日常从多种渠道如电视新闻、报纸、刊物、网络等途径获取资料、多关注时事、关注生活热点;2、学生活动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3、学生参与度要高,有机会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