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新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新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是指( )
A.铁制农具和耧车 B.曲辕犁和牛耕 C.铁制农具和牛耕 D.曲辕犁和耧车
2.表格归纳法有利于总结规律,得出结论。通过归纳如表,能得出的结论是( )
朝代 措施
秦朝 进一步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宋朝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元朝 在地方设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明朝 设立“三司”,分散行省的权力
A. 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C. 丞相权力不断加强 D. 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不断下降
3.宋代商铺林立,有的商铺为了招揽生意,开始以印刷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上述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坊市制被打破 B. 商业贸易繁荣 C. 纸币广泛使用 D. 政府重视商业
4.“它以购置和自造西式武器,并以此装备和训练新式军队为实施途径;继而为解决制造、购置和使用武器的原材料及资金困难,陆续开办相关的民用企业。”上述材料主张( )
A. 自强求富 B. 变法维新 C. 民主科学 D. 民主共和
5.历史学家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还不能排除帝国主义对重工业的控制和在轻工业中已经形成的势力。……也不能改变封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仍旧占绝对优势的地位。”作者认为( )
A.国民政府的统治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6.毛泽东对五四运动评价道:“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不曾有的姿态”是指( )
A. 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B.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C. 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走向联合之路
D. 五四运动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7.下列饼状图所示信息可用于佐证( )
A. 群众踊跃抗战是胜利的主要原因
B. 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C.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了决定作用
8.“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它同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战略区的反攻和进攻相配合,形成了对敌人的全国规模的巨大攻势。”材料中所说的“战略行动”( )
A.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 解放了东北全境
C.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 D. 解放了华北全境
9.如图是1949—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图,其中1956年和1978年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周恩来上述发言表达的是( )
A. “求同存异”方针 B.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1.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三者的共同点是( )
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C.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12.如图列举了四大文明古国代表性的文明成果。据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具有( )
A. 开放性 B. 交融性 C. 多样性 D. 包容性
13.“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这成为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该材料反映了( )
A.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整体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B.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C. 新航路开辟客观上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发展
D. 文艺复兴运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思想基础
14.下面时间轴呈现了17-18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部分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A.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B. 反抗外国殖民侵略
C. 推翻本国封建统治 D. 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15.如表是某同学在历史复习时梳理的专题知识目录,其围绕的主题应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D.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10分)历史证明,我国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 中国古代民族间交往的史实
隋唐时期 唐太宗进攻突厥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册封回纥首领、南诏首领等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辽宋夏金元时期 金灭北宋岳飞抗金
文天祥抗元 澶渊之盟元朝设置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回族形成
明清时期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册封达赖、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
土尔扈特部东归
设置伊犁将军
(1) 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具体方式,并分析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特点。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对于中国在任何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始终保持国家完整统一、促进各民族团结互助和发展进步,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
1999年,中央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面启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 依据材料二,指出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能为民族和谐发展作出哪些努力。
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1789年瓦特得到了万能蒸汽机的专利权。这种机器很快就在全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造。有了蒸汽机做动力,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到河流的限制。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第二版)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蒸汽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材料二 德国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在现代经济史上乃是一个奇迹。这其中,除了 1870年的统一使德国摆脱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国内市场得以形成之外,……还在于及时而迅速地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提供的契机,采用新科技,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另外,德国对教育和科技的高度重视,以及把科学方法用于工业和社会发展的成功,使德国在这一时期收到了丰硕果实。
——摘编自徐天新等《世界通史》
(2) 依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原因。
(3)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例科技成就,说明技术革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8.(8分)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不仅生动讲述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文化遗产
①长城
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②都江堰
都江堰是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它用功省效益大,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③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表示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并用以指导农业活动,沿用至今。
④《齐民要术》书影 《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丰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⑤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梦想启航的地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⑥林则徐销烟泡与虎门炮台旧址 该遗址由林则徐销烟池、虎门炮台等组成,是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请从以上六个文化遗产中选择两个,围绕“文化遗产”这一主题,自拟观点,并运用所选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总结提升。)
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D
6.B
7.C
8.A
9.D
10.A
11.B
12.C
13.D
14.A
15.D
16.(1)方式:战争;冲突;和亲;设立机构;册封首领;订立盟约;杂居通婚。特点:时战时和,和是主流。
(2)方式:战争;冲突;和亲;设立机构;册封首领;订立盟约;杂居通婚。特点:时战时和,和是主流。
(3)方式:战争;冲突;和亲;设立机构;册封首领;订立盟约;杂居通婚。特点:时战时和,和是主流。
17.(1)作用:解决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问题;促进棉纺织业、冶金业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交通运输革命;推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等。
(2)作用:解决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问题;促进棉纺织业、冶金业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交通运输革命;推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等。
(3)作用:解决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问题;促进棉纺织业、冶金业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交通运输革命;推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等。
18.【示例一】(人民角度)
根据题干要求可选①长城、②都江堰,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宏伟的工程,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因此可提炼出观点为:文化遗产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然后围绕观点,结合长城、都江堰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论证: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解决了修筑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建成了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设施完善、工程质量优异的世界建筑奇迹——万里长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修建都江堰时,就地取材,布置合理,解决了许多设计及建造等方面的困难,建成兼具防洪、灌溉、水运于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结论: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示例二】(文明角度)
根据题干要求可选③二十四节气、④《齐民要术》,它们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可提炼出观点为:文化遗产展现文明具有延续性。然后围绕观点,结合二十四节气、《齐民要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论证: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业活动,其中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成为延续至今的固定节日,如:清明节和冬至等,丰富了中华文明;《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强调因地、因时制宜等农业生产经验,用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沿用至今,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结论: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示例三】(思想角度)
根据题干要求可选⑥林则徐销烟泡与虎门炮台旧址、⑤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虎门销烟和关天培抗击英军,反映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中国共产党诞生,形成了“红船精神”,这些精神财富对我们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可提炼出观点为: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然后围绕观点,结合虎门销烟、关天培抗击英军体现的精神,还有“红船精神”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论证: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见证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和关天培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上海一大会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结论: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要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精神财富,坚定文化自信。
故答案为:
【示例一】(人民角度)
观点:文化遗产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论证: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解决了修筑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建成了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设施完善、工程质量优异的世界建筑奇迹——万里长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修建都江堰时,就地取材,布置合理,解决了许多设计及建造等方面的困难,建成兼具防洪、灌溉、水运于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结论: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示例二】(文明角度)
观点:文化遗产展现文明具有延续性。
论证: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业活动,其中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成为延续至今的固定节日,如:清明节和冬至等,丰富了中华文明;《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强调因地、因时制宜等农业生产经验,用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沿用至今,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结论: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示例三】(思想角度)
观点: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
论证: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见证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和关天培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上海一大会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结论: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要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精神财富,坚定文化自信。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