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4 10:0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醉翁亭记
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重点)
把握文章叙事写景的顺序,体会作品语言艺术之妙。(难点)
体会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重点)
学习目标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人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因家乡吉州原属庐陵郡,故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基本
资料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其诗、词、散文皆为一时之冠,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文坛
成就
作者简介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那些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山之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译 文
环绕着滁州城。
茂盛的样子
代词,它,指滁州城。
沿着山路。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译 文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居高面下。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建造。
取名、命名。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回,曲折、回环。
像鸟张开翅膀
连词,表递进。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要说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
译 文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意趣,情趣。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树林里的雾气散开。霏,弥漫的云气。
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岩穴,山洞,这里指山谷。暝,昏暗。
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译 文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花。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秀,茂盛。
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译 文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背着东西的人。
在树下休息。
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伛偻,这里指老人。提携,即儿童。
清。
野味野菜。蔌,菜蔬。
陈列,摆开。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译 文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这里指投壶
下棋。
苍老的容颜。
醉倒在众人中间。颓然,倒下的样子。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时间副词,不久。
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译 文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指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
离开。
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为,是。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
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1.这篇游记中,欧阳修为什么自号醉翁?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追问:除了醉于酒,还因何而醉?你能在文中找到原句吗?
2.是什么样的山水让欧阳修醉心其间呢?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群峰环绕连绵,树木苍翠葱郁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流水潺潺,悦耳动听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子灵动精巧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朝暮变化,心旷神怡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四季美景各异,乐趣无穷
第1段是如何一步步引出醉翁亭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大全景
环滁皆山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琅琊山
酿泉
醉翁亭
移 步 换 景
渐 次 推 出
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西南诸峰
醉翁亭记
课文分析:
醉翁亭名的由来:
(叙事)
太守自谓也
(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为下文埋下伏笔,结尾点出:“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首尾呼应。
引出
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抒情)
山水之乐在于“得之心”
巧妙引出“乐”并以“乐”为线索,贯穿全篇
醉翁亭记
总结段意:写山中景色和出游之乐
山间景
一日之景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四时之景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高霜洁
水落而石出
抒情:乐亦无穷
山间景
情景交融
乐亦无穷也
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
分类描状
突出特征
(朝)
(暮)
(春)
(夏)
(秋)
(冬)
第2段所绘画面及写景顺序
写景顺序:
日出
林霏
云归
岩穴


风、霜
水、石
由低到高


由高到低
由低到高
由高到低




饱览
时空景
⑥_____顺序
空间顺序
时间
3.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他徜徉于山水的陶醉,那他为什么会来到滁州呢?
材料链接: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以范仲淹为首的数位大臣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遭到反对派的记恨和构陷,也被贬为滁州知州。与此同时,由于被诬陷卷入乱伦的丑闻,百口莫辩,身败名裂。
仕途失意,人生波澜,山水给予滋养、自由
【材料一】欧阳修在给朋友的信中评述前世名人:及到贬所, 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
【材料二】公之在滁……民安其政。盖自公至州,无不获之岁,无不给之民,民乐丰登,故公得与四方宾客及是州之民,日游览于山水之胜而乐也。 (林文俊《送郑君有章守滁州序》)
【材料三】某(欧阳修自称)此愈久愈乐,不独为学之外,有山水琴酒之适而已,小邦为政,期年粗有所成,固知古人不忽小官,有以也。
(欧阳修 《与梅圣俞四十六通》其二十)
【材料四】 欧阳修到滁州第二年,在醉翁亭外修建了丰乐亭,而后又
在丰乐亭不远处修了一座亭子,并起名为“醒心亭”。曾巩来拜访欧阳修时,欧阳修请他作《醒心亭记》。曾巩在文中写道“其心洒然而醒”。
除了山水美景让欧阳修沉醉,他还陶醉在哪些场景中呢?
滁人游山:百姓祥和游乐
太守宴请:就地取材,滁州富足
众宾欢宴:投壶弈棋,别样快乐
太守醉宴:醉在其中,与民同乐
滁州政治清明,
百姓富足
欧阳修虽遭贬责,依然爱民如子,政事宽简,与民同乐(心怀百姓,忧国忧民)
醉翁亭记
段意:众人游宴之乐
情景交融
与民同乐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表现滁人富足、和平的生活之乐
表现太守的野宴之乐
表现太守与宾客的宴酣之乐
(乐)
流露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显示作者治理滁州政绩显著(滁人游)
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
课文分析:
醉翁亭记
第4段主要写了哪些“乐”呢?太守的“乐”是什么?
醉翁亭记
课文分析:
段意:太守醉游归,
自得其乐
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层层递进
层层衬托
(情景交融)
文章总共写了哪些乐呢?
山水之乐
游人之乐
宴酣之乐
禽鸟之乐
突出“太守之乐”
“乐民之乐”
课文第2、3、4段开头“若夫”“至于”“已而”有什么作用?
写山水之乐,是表现他贬官谪居滁州后,寄情山水、排遣愁怀的生活态度。
写游人之乐,表现滁州政治清明,百姓富足,这是欧阳修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结果。
太守之乐境界最高,太守既能知“禽鸟之乐”,又能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其事。
山水之乐和游人之乐是为了衬托太守之乐
(写景——写人——写“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这三者有什么关系?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
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
捉笔成文的自负
怎样理解作者的“醉翁之意”?
全文共用了十个“乐”字,可谓贯穿全篇。文章风格淡雅闲远,绝不是正话反说、寓悲于乐的风格。因而作者的“乐”是发自内心的,是不容置疑的。
文本
作者具有乐观豁达的情怀,对贬谪遭遇处之泰然。欧阳修被贬夷陵后,在给好友尹洙的信中曾提到,他崇拜的韩愈,被贬后也不免穷愁怨嗟,成为“庸人”;而他本人,是绝不想成为这样的“庸人”的。
个性
欧阳修因为支持“庆历新政”而被贬滁州,但他爱民之心未曾少减,政事宽简,与民休息,具有中庸和美、年丰人足的政治理想。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更在乎“乐民之乐”。
创作背景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日出林霏开,云归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野芳发幽香,佳木秀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山间之四时。朝往,暮归,四时之景不同,乐亦无穷。
和原文比读,拖长原文的“也”“而”,看看有什么区别。
“也”和“而”使语气不疾不徐,
全文洋溢着平和、愉悦的情调。
本文虚词的妙用:
“也”字,化呆板为神奇,营造了一种笼罩全篇的叙事抒情风格,于解释说明的口吻中透着淡雅的幽默,在漫不经心的叙述中有一种任意自得的惬意,舒卷自如的趣味。
“而”字在文中起到了减缓节奏、舒缓语气、轻微转折的作用,增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使文句整散结合,让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文的美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再品读下面的句式,读出富于变化的节奏,体会悦耳动听之美。
骈散结合,生动传神,整齐华美,又错落有致。
文字简练
平易流畅
委婉有致 摇曳生姿
语言特点
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醉翁亭记》对传统记文的突破,已成为新的经典。它创造了宋代游记散文铺排议论的模式,增强了抒情的主体性和文学色彩,是游记从文学本位向审美本位转变的经典之作。
主旨归纳
这篇游记通过对醉翁亭周围的秀丽风光的描写和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寄情山水的心境,以及简政爱民、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