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望海潮(东南形盛)》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 《望海潮(东南形盛)》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4 09:3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柳永(约984—约1053),字耆(qí)卿,北宋词人,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原字景庄,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与长兄三复,次兄三接,皆为进士,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为人放荡不羁,自由张狂,但仕途不顺,终身潦倒。创作慢词,发展了铺叙的手法,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著有《乐章集》。纪昀曾评价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作者简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cēn cī)/十万/人家。云树/绕/堤(dī)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qǐ),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诵读文本
探究文本
思考1:本文主要围绕文中的哪个字进行描述的?
思考2:找出能概括杭州城总体特点的词语或句子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重湖叠巘清嘉。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重湖叠巘清嘉。
点 染


思考3:这两个句子跟它后面的内容有怎样的关系?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抽象的评点或总说
具体描写或分说
总写杭州地理位置优越,社会条件优越,有长期繁盛历史
总括西湖山水特点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点染”艺术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指出下列两首元曲中的“点”与“染”
《望海潮》 对象 意象选取 特征 意境营造
杭州 柳、桥 烟、画 繁华、富庶
树 云,绕堤沙 峻美
涛 怒 地理优势
人家 参差十万 繁华
珠玑 列 豪奢
桂子、荷花 三秋、十里 风光秀美
羌管、菱歌 弄晴、泛夜 热闹
钓叟莲娃 嬉嬉 和乐
骑、旗帜 千、高 场面宏大
思考4:品味意象,把握特征,感受意境
思考5:文中一句一景,细腻入微的描绘出杭州之美,请从典型意象/炼字/手法等角度赏析
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烟柳:写垂柳颜色鲜嫩润泽、姿态轻柔灵动,望之朦胧迷离、数量上成片成林;写出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
“风”修饰“帘”,与前文“烟”字照应,更具动态美,引人遐想帘后的风情;风吹帘动,摇摆轻曳。
“翠”幕,颜色浓郁,与烟柳形成色彩上浓淡相宜的层次,使整幅画面更美,由景而人,引出“参差十万人家”,人烟阜盛,怡然安详。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卷”: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霜雪”比喻浪花。
“绕”: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
用夸张、比喻、对偶的手法写出钱塘江潮的壮阔之景。
3.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列、盈、竞”三个动词极力渲染了经济繁荣、生活富庶。
4.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桂花和荷花,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花。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绝。
“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三秋”“十里”时空并举。
桂花在秋季开花,荷花在夏季开花,二者本是不同季节开放,词人却打破了时间界限,将其集中在一个画面里,写出了西湖四时风光无限美好,令人向往。
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这是写人的活动。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见义,意谓无论昼夜,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出一派和乐之景。
6.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拥”是簇拥,点明人物身份,表现人物威势;
“乘醉听萧鼓”写宴酣之乐、音乐之乐;
“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表现官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山水的美丽。
从普通百姓转到地方官,写其与民同乐,又不失排场、气概。
即直陈其事,反复叙述或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不同角度对某种景象进行淋漓尽致的描绘。以达到强化语气、强调情感的目的。
铺叙(赋)
为突出杭州城市繁华、景物清嘉,作者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描绘。
多角度:城市风情、郊外景物、士庶生活
创作背景
《望海潮》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据说,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为了谒见两浙转运史孙何,而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这首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
思考6:“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有何深意
柳永创作这首词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1.赞美杭州的美好景致。
2.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政绩卓著,赞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
3.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并委婉表达希望孙何举荐提拔自己的愿望。
干谒【gān yè】 “干”的意思是求取,谋取。“谒”的意思是拜见。为某种目的而求见 [地位高的人]。指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干谒诗(投赠之作)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文内往往有奉承语词),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
干谒诗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望海潮》意象上专取美丽富庶之景物,描绘了杭州的富足昌盛,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所表达的是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与歌颂。
本词是写给当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的,虽为赠献之作,有一定的奉承成分,却不能说就是粉饰升平的歌功颂德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一定的社会现实。
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