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标分析
1.重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难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基于课标和考情,本课在教学上,设置传统题型和开放性题型两大学习任务,以此来作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的途径,同时,这也是本课中,师生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
导入
视频导入,通过呈现人民日报抖音号中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视频里的中华文明从未断流的内容,引出本课主题——“多元一体,因时涣新”。
一、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师:通过呈现下列表格,帮学生梳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不同阶段的影响。
师:通过呈现下列材料,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中华文化的特点,教师予以点评。
师:在讲述完古代中华文化的特点后,呈现下列材料,帮学生梳理近代和现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只把运动局限在少数知识分子的圈子里,······同时,他们认为中国文化一切皆坏,西洋文化一切皆好,此种形式主义看问题的方法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对后来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第4版
材料三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来源《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光明日报2021年8月30日
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看——中华优秀传统的价值
师:呈现下列材料,让学生回答这些名言对应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⑥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西周末年太史伯
师:在学生能回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的前提下,呈现下列材料,引导学生回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材料:中国古代文明在文化史上的发展连续性,在整个世界史上尤其显得突出。例如,中国古代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从未发生断裂现象,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篆书,从篆书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从繁体楷书到简体楷书,其全部发展过程体现文化发展连续性。——刘家和《古代中国与世界》
师:通过呈现下列开放性题目,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做开放性题目的能力。
表2
梁启超 中国学问与其说是知识的学问,毋宁说是行为的学问。
冯友兰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
张岱年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
张岂之 中华人文精神充满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无论是教育、学术、文化以至个人修身,最后都归结到“经世致用”上来。
表2是几位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部分看法,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至少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示例
论题:提倡家国情怀与经世致用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
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家国情怀。汉代的班超,投笔从戎,为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子班彪更是子承父业,继续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展现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家国情怀精神。宋代,庆历新政的参与者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将中国古代的家国情怀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经世致用。明末清初,面对理学的日益僵化和教条,以王夫之为代表的一批进步知识分子,提倡经世致用,抨击封建理教的虚伪,启迪后世,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综上,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向我们证明,追求家国情怀和经世致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
板书
多元一体,因时涣新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