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缺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缺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4 10:0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必三第9课《和平包容:丝绸之路与区域文化交流》
学 案
【课标要求】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读图技能】读图;结合文字材料来读图;从零碎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地读图。
【任务一】研读图1,结合教材,完成表1:
图1: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表1:
古代丝绸之路概况表 组名: 成员:
丝绸之路 路 线 主 要商 品 事 例 (不限于唐朝)
陆上丝绸之路 起点:长安 终点:欧洲(大秦) 丝绸 张骞通西域
海上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你的结论 (1-3句话)
【任务二】研读图2-5,结合相应的文字材料,完成表2:
图2 图3
图4 图5
碑刻1相关材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的“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的称谓,而景教则是早期基督教的一个派别——聂斯托利派传入中国后的称谓。碑刻中记载公元635年,当主教阿罗本来唐时,太宗皇帝派遣宰相房玄龄带领臣仆们到西郊欢迎,迎宾入宫,并邀至皇帝藏书室,皇帝在禁宫内亲自问道。皇帝深感此道之正义和真实,下令传授于民。唐代苏冕在《唐会要》中记载“波斯僧阿罗本远将经教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生成立要,济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于义宁坊建寺一所,度僧廿一人。”
——摘编自苏冕《唐会要》
碑刻2相关材料:“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 多处记载了王审知开辟甘棠港,大力倡导海外贸易,福州与东南亚、阿拉伯等国家进行海外贸易的相关内容,是我国现存的少有的研究唐末五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碑刻。福建僻居海隅,武夷山如同天堑适合割据一方、自立门户,但王审知“宁为开门节度使,不做闭门天子”,仅在唐亡后接受了后梁的“闽王”封号,却从未称帝,依然将心思放在了富国强民上。
——摘编自陈恺旻《从<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看海上丝绸之路中的福州》
碑刻3相关材料:与传统的丝绸之路相比,草原丝绸之路的领域更为广阔。游牧民族在马匹和骆驼的支持下,只要有水草的地方,也就有路可走,草原丝绸之路往往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根据草原地区考古发掘来看,草原丝绸之路除了传输丝绸外,文化的传播、宗教的传播、各类发明创造和技术的传播,显得更多、更广、也更快捷。
——摘编自王大方《论草原丝绸之路》
碑刻4相关材料:镌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碑文的内容主要是赞颂诸葛亮的“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术”,缅怀蜀汉遗德,感慨当世之政。碑中尤其肯定诸葛亮治蜀功绩中的“定南方”(平定南中地区)和对内屯田和对外贸易“财用足”。在对外贸易中蜀锦行销中国,就算受到魏国经济封锁,蜀锦也可以“魏则市于蜀 ,而吴亦资西道”,甚至修整商旅通道便于行销北方和南中地区。蜀锦成为蜀汉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和对外经济贸易主要商品 ,使成千上万的以养蚕织锦为业的益州人民的生活来源得到了保障。
——摘编自解学东《诸葛亮的经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