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教学评课时备课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快乐课堂成果汇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 课型 单元复习课 课时 7
学习 目标 加深 5 以内数的认识,能理解序数、基数的生活应用,比较大小。 能熟练计算 5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正确口算。 培养数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 构。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在排列加减法算式过程中,提高计算水平, 培养学习兴趣。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充分理解本单元知识含义,初步感受条理、系统整理知识的过程。 2.主动探索、系统的罗列知识,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加减法表, 感受排列规律,增加数学兴趣。
核心问题 数感: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个数或事物顺序。 符号意识:会运用符号表示数量或数量关系。 模型意识:能用加减法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运算能力:能够进行 1-5 数的加减法运算。 应用意识:能将数与运算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算式卡片
学习过程
达成目标 评价任务 学生活动 评价标准
目标 1、2 评价任 务一:进 行单元 知识梳 理,建构 单元知 识体系。 活动 1:回忆罗列、初步整理。 1.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记得这个单元中我 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吗 生 1:我会读、会写 1-5 各数。 生 2:我会比大小。我知道 5 可以分成 1 和 4、 还可以分成 2 和 3 等等。我会计算 5 以内的 加法和减法。 2.问题引导:怎样才能把本单元所有的知识 都罗列出来呢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跟着数学 书整理吧! 活动 2:顺序整理、系统思维。 1.回顾 1-5 数的认识。 首先,我们学习了数数。从图画中数出了数 量是 1、2、3、4、5 的物体。你还知道了什 么 生 1:四只小鸡、四朵向日葵、四根小棒、四 个圆点都能用数字 4 来表示。 生 2:我还知道,1 添上 1 是 2,2 添 1 是 3,3 添上 1 是 4,4 添上 1 是 5。我还学习了 1-5 的书写。 2.提出问题:我们要怎么把这些知识简单的 记录下来呢 师出示整理方法:大家一起来看,我们可以 简单的画图来表示:把这个单元比喻成大树 的话,刚刚复习的数数、添数、写数就是它 的一部分枝干。 3.整理其它知识。 (1)比较大小 (2)几和第几 (3)数的组成 小结:通过整理和复习,我们把零散的知识 串起来,得到了一棵茂盛的知识树,相信它 一定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和应用了。我们 还可以继续将加减法的知识填充到知识树 上,让它更加茂盛。 设计意图: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在主 动探索、罗列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联系
目标 2、3、 4 评 价 任 务二:整 理 加 减 法 算 式 表,完善 单 元 知 识框架, 并 用 知识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活动 1:分类整理、寻找规律。 加减法的意义。 教师引导:我们还学了一个重要部分,就是 加法和减法。我们知道把几个部分合起来的 时候就用加法;当把整体减少,求另一部分 时就要用减法了。 2.师生合作整理加减法表。 我们把 5 以内的加法算式全部剪成卡片,大家按照你的想法分一分、摆一摆吧。 (1)整理 5 以内的加法算式表。 提出问题:(将 5 以内的加法算式卡片贴在 黑板上)你们有办法把他们重新排列,能快 速记住这些算式吗? 小组讨论,自主排列加法算式。 组织学生反馈、交流。呈现整理后的加法表。 整理 5 以内的减法算式表。 根据学生已有的加法算式表的经验,让学生 自主整理减法算式表。 小结:同学们刚刚整理的加法减法表我们放 到知识树里,就是上面最漂亮的树叶。我们 还发现加法、减法计算,原来与数数、分与 合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呢! 活动 2:反馈练习、成果展示。 典型例题一: 1.图片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分别有几只? 2.怎样比较这三种动物数量的多少? 典型例题二: 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并说一说算式的含义 吗?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汇 报。 设计意图:在整理加减法算式表的过程中,探索、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和 联系,提升计算水平;通过典型题的练习,进一步你帮助学生在梳理和练习中 建立知识结构,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