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习题课件(7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习题课件(7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4 17:39:22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7* 散文诗二首
第二单元
走近作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女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金色花》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按时间顺序叙写了孩子与母亲嬉戏的几个画面,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也表现了美丽、圣洁的母子之爱。
《荷叶·母亲》由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感人场景,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关爱,由此赞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并蒂( ) 花瑞( ) 匿笑( )
沐浴( ) 姊妹( ) dǎo( )告
徘徊( ) 心绪( ) 牛棚( )
荫蔽( ) 两肩( ) fù( )盖
攲斜( ) 烦闷( ) 菡萏( )
嗅到( ) 嬉戏( ) 花bàn( )

ruì




huái
yīn


jiān
mèn
péng

dàn
xiù


1. :偷偷地笑。
2.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3.沐浴:洗澡;借指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4. :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5.攲斜: 。
6.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7.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8. :(枝叶)遮蔽;隐蔽。
匿笑
徘徊
花瑞
倾斜,歪斜。攲,倾斜。
荫蔽
1.(考点:词语赏析)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暗暗”“匿笑”写出孩子的天真、调皮,“悄悄”“看着”写出孩子的懂事和对母亲的喜爱。
2.(考点:内容理解)“我”为什么想变成金色花,而且不让母亲知道?
“我”总想为母亲做点儿事回报母亲,“我”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我”不图母亲夸奖,但求母亲生活得更加幸福,所以“我”只是撒娇,瞒着母亲。
3.(考点:主旨把握)《荷叶·母亲》由 联想到 ,歌颂了 ,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
4.(考点:段落的含义和作用)说说《荷叶·母亲》结尾一段的含义和作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作者将母亲比作荷叶,自己比作红莲,用“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强调母亲是保护自己渡过人生路上的坎坷与磨难的人,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母亲炽烈的感激、爱恋和赞美之情。这一段点明了诗歌的主旨,深化了中心。
伟大的母爱
雨天荷叶荫蔽着红莲
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
【本土特色】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滇池历史悠久,素有“高原明珠”之称。其间 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湖中鱼贝种类繁多,因而成为当地渔业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外,滇池还是众多候鸟的栖(qī)息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候鸟 至此,成了鸟类的天堂。
在湖畔,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湖水波光粼粼,湖边的树木郁郁葱葱,翠绿的枝叶倒映在湖水中,形成了一幅诗意的画卷。夕阳西下,景色尤为壮观,天空渐渐染上了橙红色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湖水仿佛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远处的山峦(luán)也变得朦(móng)胧起来,仿佛是梦幻的仙境。因此,滇池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湖周边的风景名胜也是不可错过的,如西山、龙门、海埂等景点,都能让你 到滇池周边的独特魅(mèi)力。
作为昆明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滇池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观光和度假。无论是湖光山色,还是自然生态,都让人流连忘返,感叹大自然的 魅力。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栖(qī) B.峦(luán) C.朦(móng) D.魅(mèi)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交相辉映 B.波光粼粼 C.余辉 D.流连忘返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蕴含 迁移 领略 奇特
B.蕴藏 迁移 领会 奇特
C.蕴含 迁徙 领会 神奇
D.蕴藏 迁徙 领略 神奇
C
D
C
【解析】C.朦(méng)。
【解析】C.余晖。
4.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搭配不当 B.重复累赘 C.缺少主语 D.句式杂糅
B
【解析】画线句子中“数以万计的”和“大量”重复累赘,应删去其一。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
②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他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⑥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⑦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A.①⑦⑤②④③⑥ B.①⑦②⑤④③⑥ C.③①⑦⑤④②⑥ D.③①⑦④⑤⑥②
C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印度诗人泰戈尔凭借《吉檀迦利》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这部诗集曾对我国现代作家冰心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其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C.曹操的诗慷慨悲凉,具有创新精神,体现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D.元曲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包括杂剧和散曲,后者单指散曲。散曲在元代被称作“乐府”,表明这是一种音乐文学,是歌曲的唱词。
A
【解析】A.泰戈尔的《飞鸟集》曾对我国现代作家冰心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核心素养·语言运用】班级准备召开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该主题班会拟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
示例:怀感恩之心,与母爱同行。
(2)班级打算邀请部分家长参加班会,小丽认为妈妈衣着土气,不够入时,不想让她来参加。对此,你会怎样劝说小丽改变主意?
示例:小丽,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虽然妈妈的穿着不够入时,但她把一切都给了我们。这种伟大、无私的爱是无价的,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妈妈而感到自豪,况且参加班会也是对班级工作的支持。我希望你能改变主意,好吗?
(3)结合《荷叶·母亲》的内容,请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
示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你是露珠,我是小草;你是灯塔,我是航船;你是阳光,我是花朵。心中的风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①春节过去不久,回到老家,陪父母一起吃顿家常饭菜。饭后,父亲陪着他的小外孙坐在炕头上,一本正经地打起了扑克,有时为了一张牌,两人争得面红耳赤。看着一老一小盘腿坐在那儿的模样,我们时不时笑出了声。不知不觉,夜已渐深。
②母亲要去厢房取东西,我也下炕陪她。经过院子的时候,我看到不大的院子上方,无数颗星星亮晶晶地嵌在夜空上。那一刻,颜色深邃的夜空像极了幕布,它每一分钟上演的故事,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那一刻,我像个孩子似的,仰起头,与这些星星对话。于是,记忆里那一晚的夜色,隔着二十几年的旧时光,慢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无风、温和,干净、清凉。
③二十多年前的那一晚,我睡眼蒙眬中看到母亲准备出门,便连忙起身穿衣,把街门闩好,与母亲一前一后,投身到茫茫夜色里。
④连日干旱,村子附近的几处大湾小河早就干涸,露出打着补丁一样的河底。哪里有水湾,哪里就有人眼巴巴地看守着。我家果园的旁边恰有一个不大的水眼,我与母亲打算趁父亲外出上夜班的时间,在水眼处守夜。
阅读迁移【核心素养·思维能力】
拥抱星辰拥抱你
高绪丽
⑤走过夜路的人,对星光会有种莫名的亲近,因为它会指引你,给你力量,陪你一道穿过黑暗。去山上的小路,平日里坑坑洼洼,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刚出家门那会儿,内心对黑暗还有抑制不住的恐惧,隔着胸腔,我可以清晰地听到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可是,当我仰起头,望着那满天亮晶晶的繁星,内心竟没来由地安定下来。有了星光相伴,走起山路来,也没想象的那么困难。
⑥夜,像一块很大的黑丝绒布,罩在离头顶不远的地方,仿佛一伸手就能触到。几颗星星如同钻石一般,零零散散地点缀在黑丝绒布上,发出耀眼璀璨的光芒。不同于白天的炽热与喧嚣,眼前的世界,出奇地安静。
⑦庆幸的是,我们赶到果园旁边的水眼处时,没有人守着。
⑧此时,月亮已经爬上来了,母亲在水眼旁边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我挨着母亲,抬起头,仰望着夜幕深处的星光。
⑨夜凉如水。半个多小时过去,水湾里的水从开始的黑咕隆咚,到明晃晃地透着亮光,越积越多。母亲弯下腰,把空桶摁到水湾底,再提上来,足有大半桶水。担心我们离开的工夫会有人来,我与母亲分别提着桶的两侧,小跑着,放低腰段,一边躲避着横七竖八的枝条,一边往果园深处跑去。我们来到一棵树下,“呼啦”一下子,把大半桶水全
部倒到苹果树的树根旁边,再提着空桶小跑着回去。还坐在那块石头上,守着夜色,守着星辰,静待水湾里的水越积越多。
⑩那个夜里,我与母亲不知疲倦地给果园里的苹果树挨个浇灌,一棵树、两棵树……一桶水、两桶水……安静的夜色里,我仿佛可以清晰地听到苹果树“咕咚咕咚”喝水的声音,久旱逢甘霖的喜悦,透着无法掩藏、令人满足的诱惑,在这个夜晚,汇成一首动人的歌。
后来,我不止一次怀念过那个夜晚,在不同的年纪无数次回忆过那夜的星光,到最后,那淡淡的喜悦像一块包裹着精美糖纸的糖块,在我的心头萦绕,久久不散。
几天前,我们又回到老家。陪父母一起吃过晚饭,小儿想要车里的玩具,我同母亲一起去门口的车上拿。彼时,华灯初上,夜幕降临,无数颗星星在头顶上方一闪一闪地眨着小眼睛。乡下的夜空如此亲近,仿佛一伸手就可以够到那颗最亮的星星。
我随口问母亲:“还记得那晚我们去给苹果树浇水吗?”
母亲被问得没有防备,但马上回过神来,说:“怎么会不记得啊!那一夜,幸亏有你做伴。”
我微笑着,用力抱了抱母亲。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8.(考点:情节概括)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填写完整。
(1)仰望星空,引出回忆;(2)星光相伴, ;(3)再望星空, 。
提水浇树
9.(考点:句子赏析)结合上下文,从修辞与情感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
那淡淡的喜悦像一块包裹着精美糖纸的糖块,在我的心头萦绕,久久不散。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喜悦比作糖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欢欣,表达了作者对儿时母女相依那段记忆深深的怀念之情。
10.(考点:人物形象)请根据文本,谈谈你在“母亲”身上发现了哪些美好的品质。
示例:勤劳、关爱子女、有耐心。
拥抱母亲
11.(考点:内容理解)文中反复描写那一夜的星空,那个夜晚对“我”来说有何意义?
那个夜晚,“我”克服了对黑暗的恐惧,让果树久旱逢甘霖,饱尝了成功的喜悦;那个夜晚,“我”和母亲一起提水浇树,变得成熟;那个夜晚,“我”与母亲做伴,让两人更加亲密。
技法点拨
如何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情感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还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的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隐含信息处思考。一般来说,作者在文章之中,总是力图通过作品来表露自己的某种观点、态度:或颂扬,或批评,或支持,或反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直抒胸臆,有时间接表达;有时集中于一处说,有时分散在多处说。要善于抓住作者提供的信息,来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情感。
【答题模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赞扬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歌颂了/说明了/表达了/表现了)……精神(思想/品质/道理/感情/性格/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共17张PPT)
6 散 步
第二单元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透支时代》《花样年月》等。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集》。
写作背景
作者写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家的人却拾起来。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写作了此文。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本文通过选取一家祖孙三代人在田野上散步这个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情感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分qí( ) 一霎( ) 粼粼( )
熬过( ) 拆散( ) 桑树( )
鱼塘( ) 委屈( ) 蹲下( )
领袖( ) 嫩芽( ) 毕jìng( )

shà
lín
áo
chāi
sāng
táng
xiù

nèn
dūn

1.信服:相信并佩服。
2.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使人受到委屈。
3.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
4.各得其所: 。
5.一霎:一会儿;短时间。
6.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7.严冬:极冷的冬天。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1.(考点:景物描写的作用)课文第4段中的景物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为散步设置了背景(或写出了一家人散步的目的),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的心情。
2.(考点:内容理解)“我”为何决定走大路?由此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因为母亲年纪大了,“我”伴母亲的时日已短,而儿子还小,“我”伴他的时日还长。由此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担当、体贴孝顺、成熟稳重的中年男子。
3.(考点:句子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何含义?
表面上看,“我”和妻子走得如此郑重其事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深层意思是指“我”和妻子人到中年,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 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对家庭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形象地写出了“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特有的心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甲】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shà)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 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chāi)散一家人,分成两路, ,终不愿意。
【乙】石榴挂色,梨已青黄,紫色的葡萄一串串饱满熟透了,青枣越来越大,开始泛红,柿子 发黄变软。后山的栗子树 ,撑开了肥大的斗篷,露出深红的皮壳,惹得顽童眼馋(cháng)。人在街巷里闲游,触(chù)摸活泼泼的市井生活却能感受到秋意。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冒上来。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霎(shà) B.拆(chāi) C.馋(cháng) D.触(chù)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分歧 B.取绝 C.领袖 D.斗篷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两全 各得其所 渐次 枝繁叶茂
B.两全 各取所需 依次 枝繁叶茂
C.周全 各得其所 依次 稀稀疏疏
D.周全 各取所需 渐次 稀稀疏疏
C
A
B
【解析】C.馋(chán)。
【解析】B.取决。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方横线上。
人在街巷里闲游,触摸活泼泼的市井生活也能感受到秋意。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 , 。 。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唐鲁孙在《酸甜苦辣咸》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A.⑤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④②
C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散步》表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文中的妻子是一个软弱、毫无主见的人。
C.《散步》中,“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是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小路有意思”,也衬托出母亲愉快的心情。
D.“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暗示了作者作为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
7.【核心素养·语言运用】请观察下面的漫画《家庭聚餐》,然后从孝敬长辈和网络交往的角度,对漫画中年轻人的行为进行评析。
示例:漫画中年轻人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应该履行的道德责任和法律义务。年轻人在家庭聚餐时不注重亲情交流而一味用手机聊天,是一种对长辈不尊重、不关心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年轻人要尊重、理解和关心长辈,从精神上给予长辈尤其是老年长辈更多的精神慰藉。
阅读迁移
【核心素养·审美创造】
别忽略了身边的美好
王继怀
①一位爱好旅游的朋友跟我说,他去过很多国家,在国内也去了很多景点,但当我问起他,他生活的城市有什么著名景点时,朋友却说没去过,不太了解。
②我说外地人千里迢迢来你们这座城市,就是为了看这些景点,而你为何生活在这里,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朋友说,因为觉得身边的景点不是风景,去远方才有风景,更何况身边的景点随时可以去,所以不着急。
③有时候,我们心系远方,却忽视了身边,认为身边的景点都是普通的,不珍惜、不在乎。其实,远方的是风景,身边的又何尝不是呢?在追寻远方的同时,也要关注一下身边,或许就是这个小小的转变,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④我们会发现,身边的很多地方,有与远方不一样的诗意。人所共知的景点是风景,你曾经生活过或成长的地方,比如读过的村小、父亲带你赶集的老街、与小伙伴玩耍的小河、屋后放过牛的小山坡,还有常去的那家餐馆、那家书店……你再次去走一走,看一看,可能会看到与以前不一样的风景。
⑤也许就是因为景点在身边,想着随时可去,不着急,便把身边的美好忽略了。当有一天要离开时,却发现对这个生活了很多年的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大街小巷、山岗田野等还不是很熟悉。当别人问起时,只能尴尬地说一声:没去过。这实在是人生的憾事。
⑥看风景如此,对待人和事也常这样。生活中,我们对待外人,十分注意言行举止,总是彬彬有礼,而对待身边的人,特别是家人,却容易把不愉快的情绪撒在他们身上,忽略了他们的感受,最亲的人往往最易受伤害,实在不应该。
⑦作家史铁生曾说:“我真想告诫所有孩子,千万不要跟最亲爱的人发脾气,我已经懂了,可是我已经来不及了。”在孝敬父母方面,我们也常想着“随时可以,有的是机会,不着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了工作和休闲娱乐,结果忘了给父母打电话,或者数月没有回去看一次父母,也没有带父母一起旅游过。很多想为父母做的事,很多想对父母说的话,总想着“不着急”而搁置了,以至于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
⑧远方是风景,身边也同样精彩。不要总想着“随时可以,不着急”,因为生活常与你想的不太一样。我在想,无论是看风景,还是对待人和事,不光要想着未来,也要关注当下,既要去追寻远方的诗意,也别忽略了身边的美好。
(有删改)
8.(考点:标题的作用)文章以“别忽略了身边的美好”为标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①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珍惜身边的美好与幸福,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③具有强调与警示意味,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
9.(考点:词语理解)揣摩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尴尬”原指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神色、态度)不自然。在文中指因不熟悉自己生活了很多年的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大街小巷、山岗田野等,在面对别人询问时的难堪、不自然的情态。
11.(考点:段落的作用)第⑧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内容上:收束全文,用“无论是看风景……也别忽略了身边的美好”点明了全文的主题。②结构上:“也别忽略了身边的美好”照应文章标题,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10.(考点:句子的作用)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过渡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技法点拨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要素,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主题。(4)烘托人物形象。(5)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答题模式】这段文字(这句话)运用景物描写,渲染(衬托、交代、表现)了……。(共21张PPT)
8 《世说新语》二则
第二单元
dǐng
人声鼎沸( ) 拗过去( ) 绅士( )
走近作者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在书中得到较多反映。语言精练,词意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dǐng
人声鼎沸( ) 拗过去( ) 绅士( )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咏雪》通过描写在晋朝人谢安家的一次家庭聚会上谢道韫所表现出的文学才能,赞颂了她的聪明才智。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就明白事理、聪敏过人,同时从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骤然( ) 差可拟( ) 奕( )
谢道韫( ) 尊君在不( ) 柳xù( )
zhòu
chā

yùn
fǒu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
2.古今异义
(1)太丘舍去
古义: 。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2)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
今义:子女
(3)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 。 今义:因为
同“否”
离开
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趁、乘
3.重点实词与虚词
(1)寒雪日内集 。
(2)公欣然曰 。
(3)白雪纷纷何所似 。
(4)期日中 。
(5)去后乃至 。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 。
家君: 。
(7)则是无信 。
(8)则是无礼 。
(9)友人惭 。
(10)下车引之 。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高兴的样子
像什么
正午时分

对别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信用
礼貌
惭愧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他)才到。
4.句子翻译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没有回头看。
(1)《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① ;
② 。
(2)《咏雪》中表明谢太傅对两个孩子咏雪的回答感到满意的句子是: 。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是: , 。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
撒盐空中差可拟
5.句子默写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考点:句子赏析)“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比喻更好?为什么?
示例:“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可以给人带来春天的感受,让人觉得春天马上就要来临了;而“撒盐空中差可拟”中,盐的颜色虽是白色的,但盐很沉重,飘不起来,没有大雪漫天纷纷扬扬的感觉。
2.(考点:内容理解)谢太傅对“儿女”的回答没有直接评价,却有暗示。找出暗示的句子,并说说谢太傅的看法。
谢太傅并没有对谢朗的观点做出任何反应,但在谢道韫回答完后,“公大笑乐”,表明谢太傅赞同谢道韫的观点,又给谢朗留足了面子。
3.(考点:拓展延伸)《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结尾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是为了让读者更了解谢道韫。
B.《咏雪》中,开篇描写下雪的环境是为了引出“咏雪”的事件,渲染谢太傅一家融洽的氛围。
C.“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针锋相对,义正词严地批评了“友人”,言之有理,可见他的机智聪明。
【解析】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在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示例一:不过分。元方用机智和果敢的行动,维护了父亲的尊严。父亲的朋友失信、无礼,应当给他一个教训。示例二:过分。既然父亲的朋友道歉并承认了错误,就应原谅他,做人要有宽容的心。
A
5.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言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元方批评友人不能守时,不讲诚信。
B.陈元方指责友人恶语伤人,没有礼貌。
C.陈元方不理睬友人,表现了他的决绝。
D.陈元方的言行意在促使友人改正错误。
D
一、【对比点:巧妙对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俄而雪骤 俄而: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 。
(3)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诏: 。
(4)而深奇爱之 奇: 。
不久,一会儿
相比
下诏书
认为与众不同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黄琬说的报告太后。
(2)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
3.在甲文中,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请用文中的 关键词来支撑你的观点。
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和谐、欢快、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从“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4.甲、乙两文中的主人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相同点:两位主人公都机智过人;他们在回答问题时,都抓住了两种事物的相似的状态,同时又具有美感。
启示:在学习中要发散思维、开动脑筋,分析问题时不妨多变换几个角度。
【参考译文·乙】
黄琬小时候就聪明。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太后下诏书问他太阳被“吃”了多少。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当时七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之月?”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黄琬说的报告太后,并且认为黄琬十分与众不同,便很喜爱他。
二、【对比点:父子形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①阴见,乃起整衣,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②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顙③归罪。寔徐譬④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⑤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选自《后汉书·陈寔传》,有删改)
【注释】①寔:陈寔,即陈太丘。②以:因为。③稽顙(qǐ sǎng):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现为屈膝下跪,双手朝前,以额触地。④譬:教导。⑤宜:应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相委而去 去: 。
(2)入门不顾 顾: 。
(3)遂至于此 至: 。
(4)宜深克己反善 善: 。
离开
回头看
到、到了
好的(方面、事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我父亲)等你很久,(您)没有来,已经离开了。
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太丘家里,躲在房梁上。
(2)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3.甲文在待人处世方面给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做人一定要讲诚信,有礼貌,并做到知错就改。
4.甲文中的陈元方和乙文中的陈太丘,父子俩的智慧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示例:陈元方的智慧体现他面对友人无理质问时的聪明伶俐。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维护了自己的父亲。陈太丘的智慧体现在他发现盗贼时的从容,宽宏大度。他以德服人,同情弱者,帮助弱者,勉励盗贼弃恶扬善,从此全县再也没有发生盗窃事件。
【参考译文·乙】
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太丘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太丘暗中看到(他),于是起来整理衣服,呼叫子孙前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因为(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很吃惊,自己(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太丘慢慢教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不像是坏人,应该深深地克制自己,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下令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共6张PPT)
专题学习活动 有朋自远方来
1.【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班级正在开展以“建好我的朋友圈”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上图分别为“朋”字和“友”字的甲骨文和宋体。“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①“ ”的内涵。“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意。所以“友”字的本义是②“ ”。
平等
友好
(2)古往今来不乏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请你写出一句。
示例: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3)步入新校园,同学们都在建立新的朋友圈。你认为应该怎样和朋友相处?请写出三条建议。
示例:①真诚地与朋友交往;②热情地帮助朋友;③尊重朋友的意见、隐私等。
2.【核心素养·思维能力、语言运用】七年级某班将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品味“交友之道”】下面有关交友的成语与描述的情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见如故:李玲与苗嘉瑜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②情同手足:李绅与刘峰有共同语言,平时关系亲密,没有隔阂。
③亲密无间:李梅和刘丽玲都喜欢古筝,彼此是知己或知音。
④忘年之交:五十多岁的李老师与李佳同学都喜欢《宋史》,一有空就凑在一起讨论。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D
示例一:感谢杨森同学的精彩演讲,漫漫人生路,有一段珍贵的友情陪伴我们成长,是值得我们加倍珍惜的。如何珍惜?请听杜新宇同学的演讲《珍惜友情》。示例二:杨森同学的演讲《友谊助我成长》真让人感动。真正的友情是在你悲伤无助的时候,给你安慰与关怀;在你失望彷徨的时候,给你信心与力量。友情就像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如果你在人生道路上交到一个真心相待的朋友,请一定要珍惜这份真挚的友谊。下面欢迎杜新宇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珍惜友情》。
(3)【“学会交友”演讲会】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场演讲撰写串场词。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1 《友谊助我成长》 杨森
2 《珍惜友情》 杜新宇
一幅赏心悦目的画
一首美妙动听的歌
(2)【赏析“交友名言”】每个人对友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悟,仿照下面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友情是一盏照亮迷茫的灯,友情是 ,友情是 ,愿这份美好的友情陪伴你们走过漫漫人生路。
3.【核心素养·思维能力】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到的交友启示。
材料一:15岁的小明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网吧玩游戏。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小明,王大哥便成了他的好朋友和他崇拜的偶像。一天,王大哥突然对他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小明手拿木棍,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致其重伤。
材料二:小刘、小彭、小陈都是某校的初一学生,也曾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好孩子。一次外出游玩时,三人结识了社会青年郑某。郑某通过钱和烟的诱惑,逐渐将他们拉拢成自己的小弟,三人跟随郑某四处游荡,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示例: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一定要慎交友,择良友;②面对朋友的要求,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以法律和道德为标尺进行衡量,三思而后行,不可随意迁就,否则会铸成大错。(共11张PPT)
写作 学会记事
【写作导航】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意义,值得纪念;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
如何将一件事叙述清楚呢?
首先,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交代清楚。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当然,交代这六个方面的内容不能机械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其次,要按照一定的记叙顺序进行叙述,使文章条理清晰。
最后,结构要完整。要注意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安排,做到首尾呼应,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当然,仅仅把事件叙述清楚的文章,还不是好文章。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这段文字记叙要素都交代清楚了,但比较简略,缺乏文采,不够丰满和生动,缺少人物感受,读起来干巴巴的。
如何让文章变得生动丰满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添加细节。细节是指作品中的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等。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具体细腻的描写。细节描写的方法有:(1)提取细小的传神动作;(2)捕捉人物特色的语言;(3)描摹个性、外貌、神态;(4)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5)刻画典型的景和物。如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添加为什么摔跤,摔跤时的惨状,长辈看到后心疼的目光等。
其次是融入情感。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可以在叙事之中融入个人情感,也可以在结尾处抒发情感,以此点题。
下面看看修改后的文章:
那天中午放学回家,我和小宇在路上你追我打,玩得不亦乐乎。但乐极生悲,我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磕在水泥路面上,刚穿不久的新校服被擦破了一个洞,里面一片血红,手撑在地上向前滑了半米远,掌心也像“开了花”。从未吃过这种苦头的我只觉得一阵钻心的疼痛,忍不住像小刺猬一样缩成了一团。小宇见状,连忙跑过来搀扶我。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一瘸一拐地走回了家。
一家人都围了上来,爷爷摸着我的手,奶奶抚着我的膝盖,嘴里一边直喊“乖乖”,一边叫爸爸妈妈赶快拿药。妈妈腰上还系着围裙,正在准备午饭,看到我这个样子,顾不上解下围裙,心急火燎地在柜子里找药。爸爸站在一边不停地询问小宇是怎么一回事。妈妈拿来药后,爸爸接过来小心翼翼地为我搽上,问我“怎么样?”“是不是很疼?”“要不要去医院?”……看着一家人担忧的样子,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暗暗发誓:为了自己,也为了亲人们,今后再也不在路上疯闹了。
【范文评点一】
那一次,我真快乐
金黄的光铺满了大地,池塘的蛙声未曾停绝,疯长的枝丫也挡不住初夏的骄阳。[描写充满活力的景物,为下文的劳动之乐作铺垫]在这火热的天气里,我们一家驱车去外婆家。在路上,妈妈便告知我,我们不是去玩,是去帮外婆收油菜的。我点头如捣蒜,只觉得新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的好奇]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农活。
到了外婆家,来不及跟外婆多寒暄几句,爸妈便脱下外套,戴上凉帽,拿起镰刀就往油菜田里走。他们弯着腰,一边说笑,一边有条不紊地割着油菜杆。耀眼的阳光直射下来,汗水将他们的衬衫都浸湿了。爸妈朝我招招手:“来都来了,你也下来体验一回啊!”我立马摇头拒绝,我才不下田呢,既怕弄脏我的衣服,又怕有虫子叮我,最主要的还是怕晒怕累。来时的新奇与激动早已荡然无存。
我站在田边,无聊地看着风景。只见一方方油菜田整齐地排列着,向远处延伸,饱满的菜籽静静地低伏着,像乖巧的孩子在聆听着大地的絮语。放眼望去,远处都是收油菜的人们,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这竟让我有些心动了。
“要不下来试试?怕吗?”外婆笑意盈盈地看着我。我的好胜心被点燃,脱口而出:“我才不怕呢!”说完,一把接过外婆手中的镰刀,“气势汹汹”地走进田里。可一跨进油菜田,我不禁倒吸了一口气。站在田埂上瞧着挺脆弱的油菜,怎忽地变得如此“强壮”,以至我瞬间就被油菜重重包围了。我稳了稳气息,这种感觉又新鲜又奇妙。
我学着他们的样子,一手抓杆,一手握镰刀,快速一割,每走两步,割一棵,手拿不住了,便将割好的油菜放在地上。不一会儿就堆了一堆。割油菜原来一点儿也不难啊!我直起身来,望着面前高矮不一的两行油菜杆,像被风吹起的乐谱,不由得欢喜起来。[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具体形象地写出“我”割油菜的过程]
夕阳下,田野里,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受到他们的感染,我的心也越发地快活起来。偶有一两个路过的人当着爸妈的面夸我懂事、能干。我不好意思地低着头,心里却美得冒泡。收工后,回头看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身体虽累,但心里真甜。
那一次体验劳动时所带来的快乐充斥在我的心底,它占据着我的心房,总让我在未来的日子里无数次想起那片金黄,想起劳动的快乐,想起粮食的来之不易。[结尾点题,突出中心]
【名师点评】①内容新颖,中心突出。作者精心选取收油菜一事,突出劳动之乐,让人耳目一新。②详略得当,结构合理。叙事详略得当,紧紧扣住帮忙收油菜的“体验”而写,同时还表现出自己割油菜全程的心理变化以及体验到的劳作之乐,文章有起有伏,真实而丰富。
【范文评点二】
我们是一家人
“妈妈,为什么你们都这么爱我?”“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呀!”
小时候,家人的爱藏在姥姥的笑骂声里。每到暑假,我便会住到乡下的姥姥家。乡村的夏天可真有趣呀:绚丽的鲜花、清新的稻香……可最有趣的当属听姥姥讲神话故事。每当夜幕降临,我都会拽着姥姥的手,一摇一晃的,央求她为我讲故事。姥姥总是一脸慈爱地看着我,然后用她温暖、粗糙的大手一把揽过我,而后,柔软的吻轻轻落在我的额头上,耳边响起姥姥无奈的笑骂声:“你个小东西,真是拗不过你。”习习晚风中,我在姥姥温柔的声音中渐渐沉醉、沉睡。梦里,一位抱着玉兔的仙子正站在月亮里对我微笑。家人的爱好似一弯彩虹,装扮我绮丽的梦境。
长大后,家人的爱藏在爸爸的吟诵声中。阳光推开树荫的阻隔,跳进庭院里,在教我吟诵诗词的爸爸身上攀上爬下。书本上的文字在他慷慨激昂的语调里变得鲜活,我听到了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恳切劝诫,感受到了苏轼“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洒脱,领会到了刘禹锡笔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激越诗情。爸爸说:“诗词是宝贵的精神
食粮,读之可陶冶情操,熏陶人格。”在爸爸的陪伴和教育下,我爱上了诗词。家人的爱仿佛一杆旗帜,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而现在,家人的爱藏在妈妈的饭菜香里。傍晚,晚霞将天空泼染得分外好看。刚推开家门便闻见了浓郁的饭菜香,我感到一阵怪异:妈妈这么早就下班了?这时,听到响动的妈妈拉开厨房门,笑意盈盈地看向我,并朝着餐桌的方向努了努嘴:“今天你过生日,我特意请了半天假,做了很多你爱吃的菜,一会儿你可得多吃点啊!”我顺着妈妈的目光轻轻挪步到餐桌前,低头深吸一口,只一瞬间,饭菜的香味便一齐涌入我的鼻尖、心头……背过身,我略微仰了仰头,将突如其来的泪意憋了回去。家人的爱恰似一眼温泉,润泽我稚嫩的心灵。
原来,无论何时何地,家人的爱总是如影随形。它像巍巍青山,永不老;似涓涓细流,静无声。家人的爱,爱得无私,只因那一句——“我们是一家人”。
【名师点评】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开篇以对话的形式直入主题;主体部分仿照余光中的《乡愁》,按时间顺序,表现了不同时期从不同家人处获得的爱的体验;尾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②语言优美,富有文采。文章辞藻讲究,善用修辞,语言富有意趣。尤其是记叙爸爸教“我”吟诵诗词时,多次引用古诗词,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写作实践】
题目一:请以《家庭趣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请以《人生中最珍贵的是 》为题,写一篇文章。(共21张PPT)
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作家。代表作有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小病隙碎笔》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史铁生26岁时,也就是史铁生双腿瘫痪的第6个年头,他的母亲便因肝病去世,当时才49岁。母亲的早逝,让史铁生感受到母爱的珍贵与厚重。后来,他在许多作品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对“母爱”这个话题,史铁生一直是笔耕不辍的。他的成长之路,其实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他对母爱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也就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本文讲述了一位母亲虽重病缠身,却仍体贴入微地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临终前还挂念着儿女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愧疚、悔恨之情。
瘫痪( ) 侍弄( ) chuí( )打
踩扁( ) 央求( ) làn( )漫
淡雅( ) 仿膳( ) qiáo cuì( )
bào( )怒 整宿( ) wān( )豆
翻来fù( )去 jué( )别 恢复( )
泼泼洒洒( ) 絮絮叨叨( ) 沉jì( )
tān
shì

biǎn
yāng




shàn
xiǔ

憔悴

huī



1. :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2.翻来覆去: 。
3.喜出望外: 。
4.絮絮叨叨: 。
诀别
来回翻身。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形容说话啰唆。
1.(考点: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秋天的怀念”这个标题有何妙处?从含义和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
①表层含义:文中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深层含义:“秋天”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这个题目暗示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打击和挫折后,走出了低谷,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②作用: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2.(考点:内容理解)文章第1段中说母亲喜欢花,为什么“我”的腿瘫痪后母亲侍弄的花都死了?
这是插叙,起补充交代的作用。母亲喜欢花,表明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然而“我”的腿瘫痪后,母亲侍弄的花都死了,说明母亲为了儿子而放弃了自己的爱好,表现出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3.(考点:景物描写的作用)简要分析“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描写作用。
这个句子描绘了肃杀悲凉的环境,暗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同时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央求“我”去看菊花作铺垫。
4.(考点:句子赏析)本文语言精美,根据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挡”字有何表达效果?)
(2)“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这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体现了母亲忍着巨大的病痛,希望儿子能通过看菊花早日摆脱心理的阴影,蕴含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挡”是母亲有意的动作,形象准确地写出了母亲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触景伤情,产生痛苦绝望的心情,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双腿瘫(tāng)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yàn)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 的歌声,我会猛(měng)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 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shì)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 地垂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总是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瘫(tāng) B.雁(yàn) C.猛(měng) D.侍(shì)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暴怒 B.砸碎 C.沉寂 D.垂打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香甜 偷偷 悄悄 狠心
B.香甜 悄悄 偷偷 狠心
C.甜美 悄悄 偷偷 狠命
D.甜美 偷偷 悄悄 狠命
A
C
D
【解析】A.瘫(tān)。
【解析】D.捶打。
4.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语义重复 B.搭配不当
C.语序不当 D.成分残缺
A
【解析】画线句子“总是”和“常常”语义重复,可把“总是”删掉。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的种种美好,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意味悠长。 , 。 。 。 。
①不仅如此,在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解中,我们还感受到家国情怀
②学习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③语文,让曾经对任何事都无动于衷的我们,变得血肉丰满
④从课文中,我们看到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
⑤在课堂上,我们丰富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情感体验
A.⑤④②①③ B.④⑤②①③ C.④②⑤①③ D.⑤④①②③
C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史铁生是我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等。
B.《秋天的怀念》一文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抒发了作者对伟大母爱的赞美和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降职。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马致远是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B
【解析】B.《秋天的怀念》一文采用了含蓄的写法。
7.【核心素养·语言运用、文化自信】班级拟开展“母爱就在身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食”里留爱】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描绘其中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悟。
示例:这幅漫画画的是一家三口吃鱼的场景。妈妈的盘子里盛着鱼头,爸爸的盘子里放着鱼尾,而最为肥美的鱼肚则在孩子的盘子里。看完漫画,我感受到天下最纯真无私的爱来自父母。
(2)【“行”中有爱】上学时,妈妈叮嘱小明:“路上注意安全!”小明边走边嘀咕:“知道了,真啰唆!”面对小明这样的态度,你会如何劝说他?
《游子吟》孟郊
示例:小明同学,你好!你这样的态度是不对的。妈妈提醒你路上注意安全是关心你,你应该为有这样的妈妈而感到幸福啊!你说呢?
(3)【“衣”里藏爱】下面的这幅图演绎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请写出这首诗的名称及作者。
阅读迁移【核心素养·思维能力】
水蒸蛋的幸福
①一个白瓷碗,两个鸡蛋,在厨房的大理石面板上静默。不动声色间,牵引着童年的时光翩跹而来。
②老房子很小,母亲留了老木柜背后的一个小角落给母鸡生蛋。一个破的竹篮,上面铺些稻草。每到傍晚,母亲就抓过母鸡,把食指一抵鸡屁股,默算着哪只芦花鸡有蛋,哪只黑母鸡没蛋,计算着第二天鸡蛋的数量,盘算着家里的支出。
③鸡蛋,是农家的钱包。亲人坐月子,送几个鸡蛋;亲戚来做客,煮一双鸡蛋;朋友结婚,把鸡蛋卖了买礼物……人情往来,柴米油盐,都要在鸡蛋上打算盘。我看着鸡蛋在那个黑亮亮的罐子里高起来,又矮下去,巴巴地盼着过生日。生日这天,母亲必然会煮两个鸡蛋。圆滚滚的鸡蛋,在手心里握着,从村子的东边逛到西边,村头逛到村尾,收割着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直到鸡蛋凉透了,我才会剥了蛋壳,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享用。此时,空气如黏稠的旋涡,在家门口的青草上结晶。幸福,如此充沛。
④某年中秋,我在外婆家吃到了水蒸蛋。那么滑嫩嫩,那么黄澄澄,真是好吃得掉眉毛啊。从此,念念不忘。
⑤一次,我不知为何狂拉肚子,身子虚脱无力。母亲背着我去村里的赤脚医生处看病。回来的路上,母亲问我想吃什么,我脱口而出:水蒸蛋。
⑥几年后,家里条件渐渐好转。水蒸蛋不再是稀罕之物。母亲将鸡蛋往灶沿上一磕,一轮红黄色的朝阳滑入高脚碗。再一磕,两轮朝阳卧在碗底,并肩微笑。母亲用小调羹加入细盐,倒入凉开水,取一双筷子按顺时针方向搅拌。
⑦等米饭煮开了,母亲打开铁锅的木盖子,拿勺子舀出汤水,把搅拌好的鸡蛋搁在饭的上面,再盖回木盖子。火苗继续舔着锅底,舔着舔着,米饭就发出快乐的声音,啪啪啪,像压抑着内心的欢喜暗地里放着小鞭炮。母亲撤掉明火,让米饭再焖上一会儿。
⑧在米饭腾腾的热气里,母亲端出了水蒸蛋,撒入葱花,挑一点猪油。嫩黄色的蛋,嫩绿色的葱,像极了初春的原野,沉睡的一切都在熏风里醒来,肠胃的每一层褶皱,都被熨得平平整整、舒舒服服。
⑨如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各路佳肴,早已宠坏了我的胃。某天,朋友送来海参和花蛤,我突然想做一个高大上的水蒸蛋。我期待着水蒸蛋的华丽登场。它既有小时候明澈的味道,又有新生活蓬勃的滋味。
⑩可是,真正的答案总是躲在“可是”的身后挤眉弄眼。鸡蛋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好吃。海鲜的鲜和鸡蛋的嫩,似乎各自贴着滑梯的一侧,钻入草丛了。
不知什么时候起,母亲又开始养鸡了。她在新房子的院子一角搭了座小砖房,门口用稻草做了个鸡窝,还买了一个装了轮子的镬灶。我回家时,母亲正用镬灶在门口煮饭。硬柴在熊熊燃烧,炊烟解开衣襟,恣意起舞。我恍然回到了旧时光。
吃饭时,我才发现母亲做了水蒸蛋。嫩滑如果冻,黄亮似柚子,配着嫩绿的葱,浅红的生抽,色香味齐齐上阵,彻底把我俘虏。
原来,母亲把我无意间的感慨,放在了心上。
后来,只要我一回家,母亲就会让我带走一袋鸡蛋。自己散养的,才好吃。母亲很是笃定。
我拿过搁在大理石上的两个鸡蛋,它们一头俏皮,一头憨厚,个个小巧玲珑。我把它们磕到白瓷碗里,加入冷开水和盐开始搅拌。筷子在顺时针运动,鲜黄色和亮白色开始旋转,起舞,融合。看着看着,我的眼前幻化出恢宏的场景:一个顽童正在搅动大海。万千奔马在旋涡中起伏嘶鸣,划出层层叠叠圆润的弧线,不停地向深处开拓。马儿扬起的鬃毛化成了可爱的云朵……我把筷子一收,海浪顽皮地摇摆一二,倏地收了脾气。眼前是一片可爱的嫩黄色,带着温润的质感、轻浅的美好。
窗外的阳光,洒在嫩黄色的水蒸蛋上,就像在述说一个幸福的故事。(有删改)
8.(考点:人物形象)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示例:有规划,勤劳能干,懂人情世故,有着娴熟厨艺的人。(写出三点即可)
9.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考点:句子赏析)结合文章内容,请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在米饭腾腾的热气里,母亲端出了水蒸蛋,撒入葱花,挑一点猪油。
示例:通过“端出”“撒入”“挑”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了母亲动作的娴熟,写出了母亲给自己孩子做水蒸蛋时的快乐,也间接写出了“我”被母爱笼罩着的幸福感受。
(2)(考点:词语赏析)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后来,只要我一回家,母亲就会让我带走一袋鸡蛋。自己散养的,才好吃。母亲很是笃定。
示例:“笃定”在这里是确信、深信,有把握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我”的了解之深,反映出母亲对“我”深厚的爱。
10.(考点:段落的作用)有读者认为第③段多余,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示例:不同意。第③段写自己舍不得吃水煮蛋,既形象地写出了当时家中的贫困及贫困中的幸福,又为引出下文“好吃得掉眉毛”“滑嫩嫩”“黄澄澄”的水蒸蛋作铺垫。所以不可以删去。(分析合理即可)
11.(考点:拓展延伸)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怎样看待文中的“幸福”。
示例:小小的鸡蛋承载了母亲浓浓的爱,无论是贫困年代还是生活好起来后,色香味俱全的鸡蛋中凝聚的是母爱,以及母爱带来的温馨和美好,它始终伴随着“我”,让“我”感到幸福;同时,通过小小的鸡蛋,也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也让人感到幸福。(言之有理即可)
技法点拨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考点解说】标题是一篇文章最醒目、最传神之处,它常常是“文眼”“题眼”,以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因此往往可以作为突破口来解读文章。
【答题技巧】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要仔细琢磨文本,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主旨进行思考。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解标题的双关义。标题的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深层含义即结合文章理解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分析文章的主旨、情感。即从文章的写作内容、情感、主旨入手,分析标题隐含的思想内容。(3)抓点题句。文章的点题句是理解标题含义的关键点。用文章的点题句去印证标题的含义,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共9张PPT)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瘫痪( ) 沉寂( )
憔悴( ) 捶打( )
絮叨( ) 砸碎( )
整宿( ) 一霎( )
粼粼( ) 熬夜( )
拆散( ) 沐浴( )
嗅到( ) 亭亭( )
xiù
tān

qiáo cuì
xù dɑo
xiǔ
chuí

lín
tíng
shà
chāi
áo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分qí( ) qī( )斜
jué( )别 取jué( )
翻来fù( )去 仿shàn( )
gěng( )概 烂màn( )
dǎo( )告 nì( )笑
shì( )弄 遮bì( )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
(2)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
(3)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摆弄;修理。( )
(4)来回翻身。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
(5)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
(6)形容说话啰唆。( )
(7)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
徘徊
侍弄
翻来覆去
喜出望外
分歧
絮絮叨叨
各得其所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 。
(2)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 。
文义:
(3)俄而雪骤
俄而: 。
骤: 。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不久,一会儿

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章的义理
(4)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 。
拟: 。
(5)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 。
因: 。
(6)期日中 日中: 。
(7)尊君在不 不: 。
相比
正午时分
同“否”
不如,不及
大体
趁、乘
(8)相委而去 委: 。
(9)下车引之 引: 。
(10)元方入门不顾
顾: 。

回头看
丢下
5.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史铁生,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 》《 》,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2)《金色花》是一首 (文体),作者是 , (国家)作家、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 》《 》《 》《 》等。他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命若琴弦
务虚笔记
泰戈尔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散文诗
印度
吉檀迦利
飞鸟集
新月集
园丁集
(3)冰心,原名 ,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她的诗以歌颂 、 、 为三大主题,以宣扬“ ”著称。著有诗集《 》《 》,散文集《 》《 》等。
(4)刘义庆,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朝代)文学家。他组织编写的小说集《 》是 小说的代表作。
童真
自然
春水
世说新语
谢婉莹
南朝宋
志人
繁星
爱的哲学
寄小读者
樱花赞
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