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散步
一、基础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面对周围的一切,我忽然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感激生活的cì予。母亲和我挽着手走在田野上,我感觉,这个动作是多么熟悉!年幼时,母亲也是这样chān着我的。我不禁感概万千,思绪纷飞。母亲在我生病时用酒精棉擦过我额头的一瞬;母亲为我洗衣时重复着单调得不能再单调、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时;母亲为我细细讲解英语题时……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分分秒秒!母亲为我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ci) ______予(chān)________ 着 单调( )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
(3)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慈善”是名词)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背”是名词)
C.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背”是动词)
D.放下得失,卸下思想的包袱,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轻松。(句中的“包袱”用的是比喻义,指某种负担)
3、下列画横线的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形成良好的家风,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和睦美满,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选取一个弘扬家风的正确角度.便成为家风建设的关键。著名作家梁晓声曾经说过:“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③书架,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不动产。一个家庭中,从小重视子女阅读习惯,涵养热爱阅读、勤于思考的家风,④对整个社会乃至一个家庭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具( )
A.对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分歧”往往指彼此之间重大的思想、意见等不一致,课文中却把“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属于贬词褒用。
C.文章对妻子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她的贤良,尊老爱幼。
D.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责任和使命。
二、教材核心考点
读课文,完成题目。
5、“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能不能换成“度”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第4段的写景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原创素养题】——思维能力
下面两句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作用
(1)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 的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文拓展特训
(2024·河南开封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题目。
文本一: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 该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 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 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 父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为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选自莫怀戚《散步》)
文本二: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
第一个就是全家三辈四口人的一次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是真的,但我的,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少之处——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
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修中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的比较。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他说中国人的尊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还说英国哲学家培札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一点,在全世界范围内,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基因使我感慨不已,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选自莫怀戚《〈散步〉的写作契机》,有删改)
9、请简要概括文本一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中考新考法——比较探究] 两个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内容相同,请你比较阅读后,分析它们在各自文本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本一第④段和第⑦段的景物描写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举”。根据这一观点.你觉得文本一中哪个人物最符合这一评价 请结合描写该人物的语句进行品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素养提升
13、语言实践活动。
“孝”,小孩扶持老人的形象来表达“孝”的原意。
“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节日中多有推崇孝、实践孝的内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尽心奉养。“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才是完整的孝。“祭之以礼”主要在传统节日进行,清明节、中元节等均以祭祖悼亡为核心,春节、冬至、重阳节也不乏祭祖的内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祭祖悼亡,基于血缘{关系,但又不限于血缘关系.而会延展至对族群、国家、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文祖先和历代先贤。清明节对黄帝炎帝、革命烈士的祭祀,端午节对屈原的祭祀等,不仅使个人虽死犹生,还具有激励后人的力量。
【活动一】
(1)洋洋的爷爷是一名语文老师,年六十退休。洋洋赠送爷爷一副对联、你建议他选下面的哪一副 简述理由。
对联一:人活古稀非为易 福在心田实乃安
对联二:诗文馨香漫乡里 桃李天下绽芬芳
选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2)思维能力班会就“清明祭祖”话题展开讨论。有同学认为这种活动形式烦琐,意义不大。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作升级
4、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将散步时“我”的心理活动描绘得惟妙惟肖。例如“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请仿照这种写法,运用心理描写写一段记话,写出真情实感 (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赐 搀 diào (2)感概 感慨 (3)这个动作难道不熟悉吗
[解析](1)“调”是多音字,此处应读diào.(2)“概”和“慨”的区别:“概”的本义是量米粟时刮平斗斛用的木板,引申为大略、一律、气度神情等;“慨”意为愤激、感慨、慷慨。(3)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时.首先应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然后加上反问语气词(难道、怎么等)和疑问助词,接着将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最后将句子整理通顺。
2.A [解析]“慈善”修饰名词“冬天”,在句子中作定语,应为形容词。
3.D[解析]第①句语序不当,应将“整个社会”和“一个家庭”调换位置。
4.B[解析]“属于贬词褒用”理解有误,应该是“大词小用”。
5.不能。“熬”指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熬”字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身体的虚弱,面对漫长的严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之巨;另一方面写出了“我”对母亲身体的担心。
解析重点字词的表达效果可结合字词本义、文中具体语境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分析。答题格式为:重点字词本义、语境义+表达效果+情感。
6.景物描写显示了生命的勃勃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和礼赞,充满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美好的环境背景,烘托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解析]阅读课文第4段,由“初春的旧野”“树枝上的嫩芽儿”“田里的冬水”可知,运用了景物描写,描绘了春天生机盎然的自然风光之美,交代了一家人散莲,步的背景。另外,“我们”眼中这美雨的春光春色,一切都在生长,折射出“我们”一家人散步时内心的愉悦和对生命的赞美,表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7.句式整齐、大致对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声韵美·也强调深化了所要表达的内容。
8.示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非稳当不可。“我”背母亲体现了“我们”这一辈人对上一辈人的关怀和孝敬;而妻子背儿子则体现了“我们”这一辈人对下一辈人的责任和照顾。这个场景很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的责任就是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解析]句段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内容、情感主旨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内容上来看,文章最后一句再次写到了“我们”一家人散步的情形;从结构上来看,照应了前文和标题。“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肯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暗示了中年人的家庭责任,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9.示例]文本一说的是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答题格式为:人物+事件。注意语言简洁通顺。
1O.[示例]两个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引用的都是儿子散步时的语言,体现出童真童趣,在文本一中,作者记录儿子说这句话的情景,描述散步时快乐、愉悦的氛围;在文本二中,作者是转述这句话.用以证明这是引发自已创作的契机之一 术这钅
[解析]解答本题,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在文本一中,“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一句直接引用了儿子的语言,出现在作者描述一家四口在田野上散步的场景中。这句话展现了儿子的童真童趣,也表现了他在这种家庭活动中的快乐和愉悦。同时,这种简单的表述方式也反映出家庭的和谐与融洽,为后文描述家庭发生分歧并解决做了铺垫。在文本二中.作者再次提到了这句话.但是这是在转述。这句话被用来证明作者的写作契机之一。作者提到,儿子的这句话让他感到惊喜和兴奋,甚至让他觉得儿子有成为哲学家的潜力。这种对儿子话语的过度解读,实际上反映了作者作为年轻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自豪,同时,这句话也引发了作者对家庭、亲情以及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入思考,最终促成了《散步》一文的创作,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个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虽然内容相同.但在各自文本中的作用却有所不同。在文本一中,这句话主要用于表现儿子的童趣,展现家庭氛围;而在文本二中,这句话则成了作者创作的重要契机之一。
11.[示例] 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苏的生命感慨,也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温馨场景,蕴含着愉悦亲切、幸福美好的情感。
[解析] 根据文本一第④段“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树枝上白芽儿也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可以看出,本段的景物都透露出勃勃生机·描绘 了春天生机然的自然风光之美。根据第⑦段“她 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 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和第⑥段“后来发生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可知,第⑦段所描写本的景物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点明了儿子想要走小路的原因。这两段景物描写都交代了“我们”一家人散步的背景,同时,“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眼中这美丽的色.折射出一家人散步时内心的愉悦。据此分析作答,意思对即可。
12.[示例]我认为文本一中的“我”最符合这一评价。当“我们”一家人散步时发生分歧,“我”来做决定,选择委屈儿子;后来“我”又遵从母亲的心意走儿子选的小路;“我”背起母亲。这些行为都充分表现出“我”赡养父母的尽心尽力和尊重老人的美好品质。
[解析]在文本一中,作者作为家庭的一员.在散步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对年长的母亲的尊重和照顾,这 符合“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的评价。具体来说,当家庭成员在选择走大路还是小路时发生分歧,作者作为决策者,权衡了各方的需求,选择委屈儿子,后来又遵从母亲的心意走小路。这一决策过程体了作者在面对家庭矛盾时的责任感和智慧。此外,在走小路的过程中,作者还主动背起了母亲。这一行为不仅是对母亲身体的照顾,更是对母亲情感的关怀和尊重,它传递出一种信息: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作者也始终把赡养父母、照顾家庭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根据以上分析,作者通过自己在散步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充分展现出了“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的品质。他的行为不仅 是对家庭成员的关爰和照顾,更是对人类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13.(1)[示例]对联二 爷爷年满六十退休,而对联一中的“古稀”指人七十岁,故不合适;对联二中的“诗文”“桃李”都能体现爷爷“语文老师”的职业特点,送给退休的爷来赞美其职业成就最合适。
解析解本题,需结合爷爷的身份、年龄,来分析两副对联哪副更适合赠送给爷爷。
(2)[示例] 我认为应当继承“清明祭祖”这一传统节日习俗。如材料所言,“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以礼,才是完整的孝”。“清明祭祖”这一活动,对于我们的先人而言,正是所谓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终,遗忘才是”的最好诠释,节日正式的祭祖,可以令逝去的先人被后人铭记。此外,祭奠祖先、先烈,也能让我们得以寄托哀思,宽慰自己,甚至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所以,我认为即便在今天,作为时代的青年,我们也应继承“清明祭祖”这样的传统习俗。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材料,联系现实,阐述理由。如材料中所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才是完整的孝”,再如现实生活中,我们清明祭扫革命先烈,既是表达对革先的无限敬意和深切怀念,更是继承先烈选、积蓄发展力量的一次精神洗礼。
1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