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3节 比热容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课时 认识比热容
知识点1: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了以下实验。
(1)两烧杯中分别装入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2)选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_____相同。实验中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来间接反映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质量
加热时间
热量
(3)下面是实验记录的数据: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水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食用油的温度/℃ 30 38 46 54 62
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样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通过分析可知,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较强。
水
大于
水
知识点2:比热容
2.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的比热容大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反映不同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
D
3.下列各种情况下,物质的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一杯水倒掉一半
B.水凝固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15 ℃的水变成45 ℃的水
B
4.(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这是因为( )
A.水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慢
B.油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
C.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D.在相同的时间内,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B
4.(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这是因为( )
A.水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慢
B.油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
C.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D.在相同的时间内,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B
5.干泥土的比热容约为0.84×103 J/(kg·℃),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kg的干泥土温度升高(或降低)1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0.84×103 J
6.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铁块和铜块(c铁>c铜),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热量将( )
A.从铁块传到铜块
B.从铜块传到铁块
C.不会发生热传递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B
7.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C
物质 水 煤油 冰 铝 铜
比热容/(J·kg-1·℃-1) 4.2×103 2.1×103 2.1×l03 0.88×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杯液体(两个烧杯完全相同)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过程中,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甲、乙是等质量的不同液体,则甲的比热容较大
B.若甲、乙是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则甲的质量较大
C.若甲、乙是等质量的不同液体,则加热相同时间,乙吸收的热量较少
D.无论甲、乙的质量和种类是否相同,乙的质量和比热容的乘积较大
D
9.将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c铝>c铁>c铜)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末温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从沸水中吸收热量最多的是______球。
相同
铝
10.水与食用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小红在学习了比热容的知识后,猜想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的吸热本领大,为了验证这一结论,他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1)取两个相同的试管,分别装入_______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2)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正确地插入盛有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内,并将实验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甲所示。打开加热开关,对盛有水和食用油的试管进行加热,实验过程中,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是______℃。
(3)小红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的温度变化大,可得出______的吸热本领大。
质量
67
食用油
水
11.如图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物体t2时的内能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t3时的内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小于
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
小于(共16张PPT)
第十三章 内 能
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关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分子间距离太远,几乎没有分子引力
D.塑料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2.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两杯中放入同样的糖块,冷水中的糖块比热水中的糖块溶解得慢,这是因为冷水温度低,导致( )
A.物质分子不运动 B.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糖分子间没有斥力 D.物质分子运动缓慢
D
3.小红经常帮妈妈做饭,她发现厨房里有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知识。在端午节帮妈妈煮粽子过程中,她总结了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扩散现象
B.煮粽子的过程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内能
C.用高压锅能更快煮熟粽子,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D.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
4.甲、乙的质量之比是2∶3,比热容之比是2∶1,当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
A.1∶3 B.3∶1 C.3∶4 D.4∶3
D
5.(2023 宜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其加热,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它们的温度,并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a液体比热容较小
B.b液体是水
C.0~3 min内a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少
D.升高相同的温度时,b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少
D
6.(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 )
A.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
B.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
C.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
D.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7.(2024 黄冈模拟)艾草产业是我省重要的中药材产业之一。艾灸是用点燃艾条产生的热刺激人体穴位,达到理疗效果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艾灸时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穴位处的内能。整个房间内弥漫着艾草香味,这是由于物质的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传递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2024 六安月考)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推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9.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我们常看到“湿地公园”的身影。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较大,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变化____(选填“大”或“小”),能够较好地调节气温的变化。
做功
增大
比热容
小
10.一只电热水壶,内装质量为1.5 kg、初温为20 ℃的水,在对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内能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将这些水烧开,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J。[c水=4.2×103 J/(kg·℃),水上方为1个标准大气压]
增大
5.04×105
11.如图所示,密闭绝热容器内有一个绝热隔板(保证A、B间不发生热交换),隔板与容器之间无摩擦。隔板将A、B两部分气体隔开,当抽去销钉,发现隔板向右移动,则A中气体温度_______,B中气体温度_______ 。(均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降低
升高
三、实验探究题(12分)
13.(2023 随州)某实验小组用规格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对初温相同的100 g水、200 g水、100 g煤油进行加热,如图所示。
(1)若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应选择________(选填“甲、乙、丙”中的两个)两图进行对比实验。
(2)水沸腾时,小组成员观察到烧杯内出现的气泡情形是____(选填“A”“B”或“C”)图。
(3)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小组成员绘制了从开始加热到沸腾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分析可知100 g煤油对应的图象是____(选填“b”或“c”),已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
甲、丙
B
c
四、综合应用题(22分)
14.小红在实验室利用电加热器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冰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时,冰的质量为0.5 kg,相同时间内水和冰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求:
(1)CD段水吸收的热量。
(2)AB段冰吸收的热量。
(3)冰的比热容。
(4)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共19张PPT)
第3节 比热容
第十三章 内能
第2课时 比热容的计算及应用
知识点1: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1.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能调节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其中能调节温度主要是因为水的( )
A.比热容大 B.密度大
C.流动性大 D.质量大
A
2.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地区(尤其是沙漠)的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 )
A.水的内能多,沙石的内能少
B.水的导热性好,沙石的导热性差
C.水的比热容大,沙石的比热容小
D.水吸收的热量多,沙石吸收的热量少
C
知识点2:与比热容有关的热量计算
3.一杯水,温度由30 ℃加热到50 ℃时吸收的热量为Q1,再由50 ℃加热到70 ℃时吸收的热量为Q2,则Q1与Q2的大小关系为( )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判断
4.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1,比热容之比是3∶2,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之后,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A.1∶3 B.3∶1 C.3∶4 D.4∶3
B
A
5.(2024 河南月考)刚出锅的胡辣汤香气特别浓,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__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刚出锅的质量为1.5 kg的胡辣汤温度降低50 ℃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J。[胡辣汤的比热容为4.0×103 J/(kg ℃)]
剧烈
3×105 J
6.质量为1 kg的金属锅中装有2 kg的水,现把它们从20 ℃加热到70 ℃,金属锅和水一共吸收了4.43×105 J的热量。求:[c水=4.2×103 J/(kg·℃)]
(1)水吸收的热量。
(2)金属锅的比热容。
7.下列事例中利用了物质的比热容特性的是( )
A.干燥的天气里在卧室放一盆水加湿
B.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C.建人工湖,调节周围的气候
D.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防止菜冻坏
C
8.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
A
9.用电热棒分别给甲、乙两种液体(比热容c甲=2c乙)加热,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时加热120 s,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
B.同时加热120 s,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多
C.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之比是3∶2
D.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之比是4∶3
C
10.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甲所示),通过_________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乙为250 g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J。[c牛奶=4.2×103 J/(kg·℃)]
热传递
2.1×104
11.由实验测量可知,质量是100 g、温度是74 ℃的实心金属球放出2.3×103 J的热量后,温度降低到24 ℃,则该金属球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J/(kg·℃)。如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查表可知,这种金属球可能是由__________制成的。
0.46×103
钢、铁
12.质量均为1 kg的水和某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是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J/(kg ℃)。
甲
2.1×103
13.每到西瓜种植季节,瓜农们把发了芽的西瓜种子种到覆盖了砂石的土壤中,这样可以利用砂石有效蓄水和保温,保证芽苗在深夜不会被冻伤。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所给信息,利用比热容知识分析:为什么瓜农在土壤上覆盖砂石后,能起到保温作用?
答:瓜农们把发了芽的西瓜种子种到覆盖了砂石的土壤中,由于砂石具有有效蓄水的功能,到了晚间,在放出相同的热量时,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水的温度降低得少一些,从而保证芽苗在深夜不会被冻伤。
14.淬火是金属热处理工艺之一,把金属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放在水、油或空气中迅速冷却,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现将一质量为1.5 kg的金属块加热到420 ℃,然后放在室温为20 ℃的空气中自然冷却,求:
(1)金属块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
(2)若把这些热量全部用于给35 ℃、1 kg的水加热,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升高多少摄氏度?[已知该金属的比热容为0.49×103 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15.将一杯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10 ℃,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6 ℃,若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温度将再升高(不计热损失)( )
A.0 ℃ B.6 ℃ C.10 ℃ D.4 ℃
D(共19张PPT)
第2节 内 能
第十三章 内能
知识点1:内能
1.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 ℃的水没有内能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C
2.有A、B、C三杯水,A、B两杯水的质量相等,且比C杯水的质量大,水的温度如图所示,则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大,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小。(均选填“A”“B”或“C”)
A
C
知识点2:物体内能的改变
3.(2024 六安月考)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A
4.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甲物体吸收热量,乙物体放出热量,这是因为甲物体的( )
A.表面积小 B.内能小
C.温度低 D.热量少
C
5.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橡皮塞塞紧管口,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冲出,同时管口附近产生“白气”。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水温上升时,水的内能增加
B.加热时管内的水不断汽化
C.管内气体对橡皮塞做功,其内能减少
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
D
6.在做眼保健操时,老师引导:“轻闭双眼,搓热双手,焐热双眼”。其中“搓热双手”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焐热双眼”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来改变内能。
7.“热”在物理中有“温度”“内能”和“热量”的意义,请指出下列“热”字的含义。
(1)摩擦生热的“热”是指_______。
(2)今天天气真热的“热”是指_______。
(3)晶体熔化要吸热的“热”是指_______。
做功
内能
温度
热量
热传递
8.(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小秦放学回家,自己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闻到了面条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
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
C.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D.面条没有粘到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
C
9.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一块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后,内能变大
D.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C
10.(2024 安徽模拟)如图是战国时期就出现的现代冰箱雏形——青铜冰鉴。在冰鉴的两侧放入冰块,中间放入水果,过一会儿就能吃上冰镇水果了。酷暑时,在屋内多放几个冰鉴还能有效地降温避暑。关于青铜冰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冰块的温度低于0 ℃,所以不具有内能
B.冰块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青铜冰鉴降温利用了熔化吸热
D.冰镇水果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减小水果内能
C
11.小宇将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子上,里面盛一些酒精,用塞子塞紧。他用一根绳子在管外绕几圈,迅速来回拉动,发现如图所示的现象。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来回拉绳子对金属管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B.管内的气体对塞子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C.气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塞子的动能
D.来回拉绳子使酒精的内能转化为绳子的机械能
A
12.(物理学与工程实践)《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来增大湿纸的内能的。
热传递
13. 当火箭在大气中快速飞行时,会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其温度会升高,内能会________(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这是通过_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增大
做功
14.(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如图所示是我国古老的医疗技法——刮痧,当刮痧板在身体上刮动时,身体会感觉到热,这是通过_______方式增加身体的内能;刮痧时要在皮肤上涂一些药油,当体表温度升高后,药油渗入人体的速度加快,这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物体的_______有关。
做功
温度
15.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来看,前者是通过______方式,后者是通过_________方式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能否确定采用了什么方式改变了铁屑的内能?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功
热传递
不能
做功与热传递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16.(2024 孝感月考)“自热盒饭”是一种使用化学方法加热的方便食品,只要将盒饭下面的拉条拉出,饭菜便可以自动加热。关于这种自热盒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石灰和水反应会吸收热量
B.拉出拉条是通过做功来增加饭菜的内能的
C.拉出拉条后食物的内能增加
D.饭菜热了之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饭盒外壁
C(共18张PPT)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 内能
A
知识点1:物质的构成
1.关于分子、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B.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
C.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 cm
D.大雾天气,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水分子
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
2.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B.春天,柳絮四处飘扬
C.海面上浪花飞溅
D.公园里花香四溢
D
3.一瓶100 mL 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将它喷洒在衣物上,站在附近能够闻到浓浓的刺鼻味道,这是______现象。如果将一整瓶该消毒液与100 mL的水混合,总体积将会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0 mL,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名句,诗句中的“花气袭人”是_______现象,“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花香分子的运动越_______。
扩散
小于
间隙
扩散
剧烈
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
5.(2024 天门月考)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两铅块就会粘在一起,并能吊起多个钩码,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6.如图甲所示,在注射器中先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帽将针管的管口封住,发现很难把活塞压进去,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如图乙所示,清晨草叶上的两颗露珠相互接近后,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滴,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
斥力
分子间存在引力
7.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隙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
8.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水在两板之间连接成为桥,说明( )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
C.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A
9.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
10.(2024 武汉期中)茶叶蛋是武汉街边随处可见的一种美食。下列关于制作茶叶蛋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蛋壳能轻松敲碎,说明蛋壳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B.煮熟的蛋白光滑紧致,口感细腻有弹性,说明其分子间没有间隙
C.茶叶蛋闻起来有一股茶叶清香味,这是扩散现象
D.茶叶蛋在汤中越泡越咸,说明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
C
11.在气体扩散现象的演示实验中,一瓶装有空气,另一瓶装有密度大于空气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按正确的方式放置(如图所示),抽出玻璃板并合上两瓶,过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会混合在一起,且颜色都变得同样的均匀,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瓶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
B.人眼能直接观察到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两瓶气体颜色同样均匀时,气体分子不再运动
D.实验时温度越高,瓶内气体颜色变化会越快
D
12.如图所示,将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称量并读数,然后将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用力拉弹簧测力计,则测力计示数将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此现象间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变大
分子间存在引力
13.如图所示是一款3D打印笔,在打印笔中装入塑料条,接通电源加热一段时间后即可挤出热熔的胶条,胶条在空气中迅速冷却变成特定的形态。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是一种______现象,温度越______,气味越浓烈。胶条被挤出后可以“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扩散
高
引力
14.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__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引
汽化
15.(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如图所示,金属框架的A、B间系一个棉线圈,先使其布满肥皂膜,然后将P和Q两部分的肥皂膜刺破,线圈的形状将变为下列选项中的(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