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三章 声的世界
专题突破三 声速的相关计算
1.掌握基本的回声测距的相关计算。
2.掌握汽车鸣笛听声相关计算。
3.掌握超声波测速相关计算。
回声测距
例1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用超声波测位仪垂直向
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 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则该处海深是多少?
解:由题意可知,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所需时间:
,
由 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
。
汽车鸣笛听声相关计算
例2 火车沿直线朝着山崖以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不
远处鸣笛,经过 便听到了从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 。求:
(1) 内火车行驶的路程;
解:火车的速度:
,
由可得, 内火车行驶的路程:
;
(2)鸣笛时火车离山崖的距离。
解: 由 可得,声音传播的路程:
,
鸣笛时火车离山崖的距离:
。
超声波测速相关计算
例3 图甲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见的测速反
馈装置,其主要部分是一个测速仪。测
速仪的原理如图乙所示,汽车向测速仪
的方向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
(超声波)信号遇见汽车前面板,反射回测速仪。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
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
到信号用时,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超声波的速度是
。求:
(1)第一次发出的信号遇见汽车时,汽车距测速仪有多远
解: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
,
由 可得,第一次发出的信号遇见汽车时,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
;
(2)从第一次发出的信号遇见汽车时,到第
二次发出的信号遇见汽车时,汽车行驶的距
离是多少
解: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
,
由 可得,第二次发出的信号遇见汽车时,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
,
所以从第一次发出的信号遇见汽车时,
到第二次发出的信号遇见汽车时,汽车
行驶的距离:
;
(3)汽车经过上述路段的速度是多少?(可能用到的图丙。图丙中 、
、、 四点分别表示: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时、第一次发出的信号
遇见汽车时、测速仪第二次发出信号时、第二次发出的信号遇见汽车时,
汽车的位置)
解: 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由(2)得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由
题意知,汽车行驶的时间:
,
汽车的速度:
。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如果我们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
过 后听到回声,那么我们可以断定( )
B
A.高山距我们 B.高山距我们
C.高山距我们 D.高山距我们
2.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在与
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若经 接收到来自海底
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海水中声速是 )
信息
3000
3.声音在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小明看到闪电后约 听
到雷声,则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______ 。(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340
3400
4.王刚和李勇做测定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速度的实验,在距王刚 处的
李勇用铁槌敲击铁轨,王刚用耳朵贴近铁轨时,听到两声敲击声。两声
敲击声的时间间隔为,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则
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解:由 可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
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时间:
,
所以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
。
5.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
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再经过 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
来的声音。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为 )
解:由可得,经过 听到回声时,声音的传播路程:
,
再经过 听到回声时,声音的传播路程:
,
听到两次回声时,声音的传播总路程:
,
所以这个山谷的宽度:
。
6.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 ,有人用
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钢轨的长度为
B.钢轨的长度为
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时间为
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时间为
第7题图
7.如图甲,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
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
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
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
车速。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
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表示超
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且声速与车
速均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C.汽车的速度约为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
√
8.一辆汽车沿直线匀速驶向前方山脚下的隧道,在车头距隧道口 处
鸣笛,向前行驶 后司机听到了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求:
(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距离;
解: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距离:
;
(2)汽车行驶的速度。
解: 由 可得,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时间,即汽车行驶的
时间:
,
则汽车行驶的速度:
。
第9题图
9.中国高铁技术,独步全球。如图所示,某日小明
坐在稳定运行的车长为 的高铁车尾的最后一
排,在通过目前亚洲最长的单洞双线高铁隧道“重庆
小三峡隧道”时,他留意到:高铁进隧道前车头会鸣
(1)隧道的长度;
解:由 可得,隧道的长度:
;
笛,车头鸣笛一次,他听到两次鸣笛声的时间间隔为 。已知小明发现
自己穿过隧道的时间为,高铁速度恒定不变为 ,空气中声
速取 。求:
第9题图
(2)鸣笛后,小明听到第一次鸣笛的时间;
解: 高铁速度和声速之和:
,
由 可得,小明听到第一次鸣笛的时间:
;
(3)高铁开始鸣笛时车头到隧道口的距离。
第9题图
第9题图
解: 车头鸣笛一次,他听到两次鸣笛声的时间间隔
为 ,则从鸣笛到第二次听到鸣笛所用时间:
,
由 可得,从鸣笛到第二次听到鸣笛声的过程中声
音传播的路程:
,
此过程中高铁行驶的路程:
,
则高铁开始鸣笛时车头到隧道口的距离:
。
第9题图(共22张PPT)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四节 声的应用
1.了解回声和共鸣现象。
2.了解声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奇异的声现象
例1 如图,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
的声学原理是( )
D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墙壁内传播
C.声音在墙壁内传播的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
速度
D.声音的反射,反射后的声音使原声增强
变式1 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______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
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
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频率
能量
超声的特点及应用
例2 如图,将眼镜放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时,眼镜
上的污垢振动频率大于_______ ;超声波可以让物体
高频率振动,说明声波具有______;人耳听到超声波
清洗机工作时发出的“嗡嗡”的声音,这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超声。
20000
能量
不是
变式2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B.防噪耳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D.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
次声的特点及应用
例3 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可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地方被有些动
物接收到,并有所反应。如表是部分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其中在远离
地震中心的地方能感觉到地震的动物是( )
部分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蝙蝠
海豚
猫
大象
D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变式3 下列实例中,利用了次声波的是( )
D
A.蝙蝠利用声波定位 B.用声呐探测海深
C.用B超做体检 D.预测地震和台风的发生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常温 下,空气中的声速大于水中的声速
B.《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
C.声呐利用超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B.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没有产生回声
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第3题图
3.如图,为给广大市民一个安静的环境,交警在医院、
学校等场所安装了“违法鸣笛”自动抓拍取证系统。该
系统主要包括声源定位(声学探头)、摄像机监控系
统(视频车辆识别)、显示屏、后台联动执法系统。
当机动车违法鸣笛后,可通过声源定位装置接收、自
动检测声音类型和空间声场分布,精确定位鸣笛的车辆位置。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声源定位系统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C.声源定位系统利用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形成回声来定位
D.汽车喇叭声越大,其传播速度就越大
√
4.下列关于超声和次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超声是指传播速度大于 的声音
B.人耳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响度太小
C.倒车雷达探测障碍物原理与蝙蝠相同,是利用次声波来传递信息
D.超声和次声都是由振动产生的
5.如图所示的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 赫兹的低频音波,
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令人大开眼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
第5题图
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是次声波
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关于声音的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倒车雷达的原理与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相同
C.通过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城市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是通过声音的强弱等级来反映噪声大小的
7.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不是对这一原理的应用的是( )
C
A.利用超声波去除齿垢和牙结石
B.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D.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中,剧烈的振动使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
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
8.火山爆发、海啸都伴有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产生,该
声波的频率低于____ ;医生用B超诊断疾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医生也可以利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结石,说明声音还可以传递______。
次声波
20
信息
能量
第9题图
9.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遛狗时狗叫声
是通过______传播到人耳的。趴在地上的狗很远就能
感知到主人的脚步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但
遛狗伤人事故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应运而生,如图,
空气
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对着狗一按超声驱狗器的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跑开,而旁边
的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超声驱狗器发出声波的频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0.2022年北京时间12月17日17时50分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________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测定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3.0级地震,这种
声波人耳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次声波
不能
11.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
尽量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电影
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__________(选填“松软多孔”或“坚硬光滑”)
的材料。观看电影时,电影声是通过空气,以______的形式传入人耳的。
减少
松软多孔
声波
12.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
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
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
A
A.响度很小的超声 B.响度很大的超声
C.响度很小的次声 D.响度很大的次声
13.当一个人向 深的枯井里喊话时,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计算他听到回声经历的时间并判断是否能区分回声和原声
( )
B
A.能区分 B.能区分 C.能区分 D. 不能区分
第14题图
14.如图,手机内置有超声波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
波遇到手指上凸凹不平的指纹、、、、 五个位
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 、
、、 ,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
是( )
B
A. B. C. D.(共38张PPT)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章 章末整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世界各地华人燃爆竹、放焰火、玩龙灯、舞狮子、敲锣打鼓庆新春。爆
竹声是由于空气的______产生的。鼓声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的。
振动
空气
变式1 古诗《小儿垂钓》中写道:“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
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B.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波,而招手则不会产生声波
C.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
D.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乐音的三个特性
例2 牛的叫声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高
B.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声带的振幅较小
C.牛的叫声音调更低,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低
D.蚊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更高,说明蚊子翅膀的振幅较大
变式2 图①中声源分别发出甲、乙两种声音,监测器测出甲、乙两种声
音的波形图如图②,经对比,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①
②
A.甲声音的响度较大
B.声源在发出甲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C.乙声音的音调较高
D.声源在发出乙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噪声及其控制
例3 关于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的产生的是__________;
属于阻止噪声的传播的是______;属于防止噪声传入耳朵的是____。
(均填序号)
①学校附近不建机场、工厂;
②内环线高架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③临街住户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①④⑥⑦
②③
⑤
④市区不准燃放爆竹、烟花;
⑤在噪声很大的环境下工作,带上防噪声耳罩;
⑥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⑦汽车经过医院附近时禁止鸣喇叭。
变式3 如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是噪声的波形,理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乙
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甲
乙
超声、次声及其应用
例4 下列实例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 )
B
A.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昆虫的位置
B.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发出声波切削坚硬的金刚石
变式4 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___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不能感知到。
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发出声音及时获救,这
是利用声波能传递______。
次声波
信息
1.学习了声音的有关知识后,贝贝带着锣来到空旷的田野里做了一个实
验:用锤子使劲敲击锣面后发现,锣面振动发出很大的声响,而当他用
手捂住锣面停止振动后声音随即消失。但站在离贝贝400米远处的欢欢却
明显感觉到“贝贝捂住锣面后过了一小会儿才没听到锣声”,为此对于声
音的产生两个同学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支持欢欢,声音的产生根本不需要物体的振动
B.支持贝贝,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不再产生
C.产生声音时,物体可以振动也可以不振动
D.贝贝的听力有问题,“听觉”延迟了
√
第2题图
2.在学习声音的特性时,同学们利用尺子进行探
究实验。如图,把尺子紧按在桌面上,使尺子的
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指拨动尺子的一端使其振动
发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D
A.该探究实验中应用到的研究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转换法
B.研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可以改变拨动尺子的力量的大小
C.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可以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D.研究声音的音色的影响因素时,可以换用不同材质的尺子做实验
3.生活中处处有声,看似简单的声现象背后蕴含着很多奥秘,下列与图
中声现象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第3题图
A.图①,用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分散,
清晰听到人体内发出的声音,说明听
诊器能提高声音的音调
B.图②,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罩内闹钟
铃声变小,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图③,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发声且乒
乓球会被弹起,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D.图④,在无风的环境中,扬声器旁边的蜡
烛随着音乐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
4.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小明用小锤敲响音叉,
发现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紧靠音叉悬挂的轻质小球被弹起的幅度不
同,根据此现象,大家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
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C
第4题图
A.声音是否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音调与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C.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D.音叉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5.如图所示为我国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
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第5题图
A.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6.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机对话得以实现。顾客与迎宾机器人进行交流以
了解商品放置的区域。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的声音与顾客声音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7.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大弦
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下
列解释错误的是( )
B
A.可以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声还是笛声
B.钟声比雨声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液体快
C.琵琶的大弦直径大发出音调低,小弦直径小发出音调高
D.钟声是由钟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8.现在的智能手机大都带有录音功能,而且新功能不断开发,有一款手
机录音软件具有“听声识人”的功能,即可将多人录音自动分离对话,对
手机录音功能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人对着手机说话时人的声带振动
B.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不能录音,是因为发出的是次声波
C.手机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将不同人的声音分离对话
D.人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录的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9.医生为心脏病患者诊断时,常用听诊器听患者的心跳,使用听诊器是
为了( )
C
A.增大心脏跳动时的振幅 B.加快心脏跳动时的频率
C.增强人听到声音的响度 D.改善心脏跳动时的音色
10.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
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
指的是______。
音调
响度
11.2022年8月,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出版了新书《故宫的声音》,
全书分五辑,其中一辑介绍了自动讲解器的声音、水法声、手铲的声音、
拍照的声音、建造宫殿的声音等,这里不同的声音主要区别是声音的
______不同;书中还记有由远及近听到的凿冰的声音,探索紫禁城里怎
样度夏。这里由远及近听到的凿冰声音不同,主要与响度的大小和
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音色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12.如图①所示,从左至右7个瓶子里装着不同量的水(水越来越多)。
第12题图
(1)用木棒敲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
从左到右的第___个瓶子,发声体是__________。
7
瓶子和水
(2)用嘴对着瓶口吹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
从左到右的第___个瓶子。
1
(3)图②是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场景,灌水过程中
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这
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瓶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
____(选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
____(选填“高”或“低”)。
快
高
第13题图
13.2022年6月5日,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
防治法》正式实施。“新噪声法”中禁止室内装修和邻里噪声
扰民,这是从________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的噪声
监测装置(如图所示),显示了噪声的______(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
声源处
响度
第14题图
14.如图,有关声音的实验:
(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
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
被反复弹开,说明音叉发声时在
______。
振动
第14题图
(2)如图乙,将一块正在发声的音
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
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
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
器中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会______
变弱
真空
(选填“变强”“变弱”或“不变”),进一步推理说明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3)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逐渐增大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钢
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听到钢尺发声的______不同。
音调
第14题图
15.如图甲所示,乒乓球静止靠在左侧的音叉上,如果用小锤敲打右侧的
音叉,我们能听到右侧音叉发出声音同时乒乓球被弹开,如图乙。若把
这个实验由宇航员带到月球上外部环境中去完成,则( )
B
第15题图
A.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不会被弹开
B.不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不会被弹开
C.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会被弹开
D.不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会被弹开
16.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 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
的同一段声音。录到的有高、低音, 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
在海洋中传播距离较远的声音是( )
A
第16题图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第17题图
17.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的折叠导盲杖,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
发出超声波,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离障碍物越近提示
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关于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
与提示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超声波的频率比提示音的频率高 D.人耳能听见超声波
18.如图所示是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18题图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第19题图
19.如图①所示,将甲音叉振动时发出的
声音输入手机中的噪声监测软件和示波
器,某一瞬间手机软件显示音叉发出的
声音的响度为40分贝,同时在示波器上
观察到如图②所示的波形;若将乙音叉放在甲音叉原来的位置使其振动
发声,手机(位置也不变)软件显示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为60分贝。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第19题图
A.手机软件显示40分贝是指声音振动的
快慢
B.乙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甲高
C.波形中的“幅值”与声音的音色有关
D.波形中的“幅值”变小说明声音的响度
减小
√
20.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 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
再经过听到爆炸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求:
(1)反坦克炮与坦克间的距离;
解:由 可得,反坦克炮与坦克间的距离:
;
(2)炮弹的飞行速度。
解: 炮弹的飞行距离:
,
炮弹的飞行速度:
。
21.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蛟龙号”潜水器在某次匀速
竖直下潜过程中,在距离海底 的位置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出超声
波,经过 后接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求:
(1)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
解:由 可得,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
;
(2)潜水器下潜的速度。
解: 已知在距离海底 的位置发出超声波,则潜水器下潜的距离:
,
所以潜水器下潜的速度:
。(共28张PPT)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
1.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了解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3.知道声音具有能量。
4.知道声可以根据频率进行划分,了解人耳的听声能力。
声音的产生
例1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到水花四溅,说明发
声的物体在______。陶埙、陶笛、阿乌是中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
他们都是通过________振动而发声。
振动
空气柱
变式1 课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后,我们用手握住音叉之
后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
D
A.音叉发出的声音被手全部吸收了
B.音叉发出的声音被手挡住了
C.音叉被握住后发出的声音不能传播
D.音叉被握住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声音的传播
例2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
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
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听不见闹铃声是由于闹钟停止振动
B.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钟振动加快
C.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变式2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
超声测位仪,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这种方法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
为______________。
液体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速度
例3 如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根据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介质 声速/ 介质 声速/
空气 331 海水 1531
空气 340 冰 3230
空气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A.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B.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物态有关
C.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液体中快
√
变式3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士兵枕着
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段记载的
科学道理是( )
D
A.声音不能通过空气传播
B.大地不能传播声音
C.只有牛皮制成的箭筒可以传播声音
D.固体传播声音比空气快
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例4 苍蝇在飞行时内翅膀振动1200次,则频率是_____ ;而蝴蝶的
振动频率是 ,即它每秒振动___次,人类能听到的是______
(选填“苍蝇”或“蝴蝶”)发出的声音。
300
8
苍蝇
变式4 根据如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 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
音
C.频率为 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
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D.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
要大
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中。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D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有时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D.振动停止后,发声立即停止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为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进入天宫二号内的
情景,他们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
讯设备才能通话。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C
A.太空中太吵了 B.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C.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 D.太空中声带无法振动产生声音
3.如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
B
第3题图
A.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D.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4.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4题图
A.图甲中,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
B.图乙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图丙中,真空铃实验说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图丁中,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说明
空气可以传声
5.下列声学实验中,实验方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D
A.将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激起大量水花
B.将碎纸屑放在敲打后的鼓面上,碎纸屑跳动起来
C.将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振动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抽出空气,闹钟声音越来
越小
6.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
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
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
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第6题图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第7题图
7.如图为一款超声驱狗器,使用时,对着狗一按开关,狗
好像听到巨大噪声而躲开,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下列
对超声驱狗器发出的声音分析正确的是( )
D
A.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不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C.常温下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D.发声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8.如表是人和某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名称 人 大象 海豚 猫
发声频率范围/
听觉频率范围/
D
A.的范围约为 B.发声频率范围最小的是大象
C.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是海豚 D.猫一定能听到海豚发出的声音
第9题图
9.如图甲,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产生的;如
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闹铃声变小
直至微弱,说明真空______(选填“能”或“不
能”)传声。
振动
不能
10.2022年元宵晚会上,在空间站中的航天员王亚平用古筝演奏了一曲
《茉莉花》。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琴弦______产生的;若在空间站外
的太空中演奏该乐曲,即使站在王亚平对面的航天员也听不到声音,是
因为太空中无介质,______________。
振动
真空不能传声
11.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
声明显减弱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
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1)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____,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实
验现象是___。(均填字母)
(2)其中,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用到了______法;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用到了__________法。
A
转换
理想实验
1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第12题图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
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它
___________,说明了声音是由_______
_____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
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弹起来
物体的振动
显示并放大音叉的振动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
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
到实验现象,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或泡沫)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
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______可以传声。在月球上______(选填“能”
或“不能”)看到塑料球被弹起。
空气
不能
第12题图
13.甲同学在一根长 的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乙同学在铁
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
、和 ,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
要大于 ,则可听到( )
B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法确定
14.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
空教师”——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广大青少年带
来一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关于他们在太空讲课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D
A.地球上的学生听到桂海潮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B.在天宫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C.桂海潮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真空传声效果好
D.同学们从太空课堂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第15题图
15.如图,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
拟人耳的鼓膜,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
A.振动
B.静止不动
C.始终向右凸起
D.始终向左凸起
16.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
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 ”的声音;而用嘴
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第16题图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共20张PPT)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五节 跨学科实践:中国乐器
1.认识中国乐器,能根据发声原理对乐器进行分类,了解调整乐器音调
的方法。
2.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乐器的发展,从物理学角度了解乐器音调的控制。
3.通过设计合理的探究实验,培养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
估、反思的能力。
认识中国乐器
例1 如图是中国传统乐器堂鼓。按发声原理分类,它属于______乐器 。
敲鼓时______振动发声,敲击力度越大发声的______越大。
膜鸣
鼓面
响度
变式1 (多选)下列传统乐器中,属于气鸣乐器的是( )
AD
A.竹笛
B.琵琶
C.木鱼
D.葫芦丝
自制小乐器
例2 小海想探究二胡演奏时,音调与琴弦松紧、长短、粗细的关系。他
找来两根粗细不同的钢丝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拨动控制垫间的
琴弦,进行了四次对比探究,实验信息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琴弦 粗 细 细
控制垫距离/ 60 60 60 40
悬挂钩码个数 4 4 8 4
(1)实验中,小海要控制每次拨动琴弦的力度
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在琴弦末端悬挂
不同数目的钩码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弦的__________。
相同
松紧程度
(2)第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与琴弦______的关系,拨动后发现
第1次实验时声音音调低,小海得出结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琴弦越细
音调越____。
粗细
高
(3)为了完成长度因素探究,第4次实验的琴弦粗细选择为___(填字母)。
C
A.只能细 B.只能粗 C.粗细均可
变式2 古筝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图所示是航天员王亚
平在空间站弹奏古筝曲目《茉莉花》,传统乐器的声音从中国空间站传
向了全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悦耳的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手指按压在琴弦不同位置,可以改变琴声的响度
C.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传播得越快
D.听众通过琴声可以辨别出曲目,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吉他同一根琴弦,改变了声音的( )
B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介质
2.陶笛(如图)的原型可追溯至距今6000多年前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陶
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第2题图
A.人们主要依靠音调辨别出陶笛和其他乐器的声音
B.用力吹陶笛,可使陶笛发出声音的频率加快
C.吹奏陶笛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陶笛内空气柱振动产
生的
D.吹奏陶笛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再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
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
会改变声音的( )
B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4.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
人就敲一下鼓,鼓面就发声一次;当车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
镯(古代的乐器),镯就发声一次,人们根据鼓和镯的发声次数确定车
行驶的里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第4题图
A.鼓发出的声音不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B.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C.鼓和镯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是不同的
D.鼓和镯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是不同的
5.小红在学校文化艺术节中用古琴演奏名曲《茉莉花》,琴声宛转悠扬。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古琴是体鸣乐器 B.琴声传播需要介质
C.琴声一定不是噪声 D.琴声的音调可辨别乐器为古琴
6.2023年4月,第二届中国文旅博览会期间举行了多场音乐会,观众在多
彩的音符中感受到中国音乐艺术的魅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笛、箫都属于气鸣乐器
B.观众通过响度分辨出乐器的种类
C.唢呐独奏时,越用力吹,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笛、箫、二胡、琵琶演奏时,都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琵琶属于弦鸣乐器,弦越粗,拨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优美的钢琴声不可能是噪声
C.《掩耳盗铃》故事说明盗铃人掩住耳朵能控制声音的产生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8.同学们用吸管、纸盒、橡皮筋等物品自制的“排箫”“古筝”等乐器,如
图所示。吹奏“排箫”时空气柱______发声,同学们能分辨出“排箫”和“古
筝”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于两者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
或“音色”)不同。
振动
音色
第8题图
第9题图
9.贾湖骨笛(如图所示)由丹顶鹤翅骨制成,是
距今八九千年的我国最古老的乐器,按发声原
理分类,它属于______乐器。吹奏乐曲时用手
指按压骨笛不同的气孔,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
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气鸣
音调
第10题图
10.《诗经》有云:“伯氏吹埙(xūn),仲氏吹篪(chí)。”
其“埙”是我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多用陶土烧制而成,
形状如鸡蛋,如图所示。演奏者吹埙的声音主要是由埙内空
气柱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传播进入到人耳。
振动
空气
11.弹奏钢琴时由弦槌敲击琴弦振动而发声,所以钢琴属于______乐器。
琴弦越短越细,琴弦的振动频率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就会越高。
弦鸣
音调
第12题图
12.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如图是豫剧伴奏
的常用乐器——板胡和竹笛。拉板胡时,手指按压
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吹奏竹笛时发出
的声音主要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多种乐器
共同演奏时,听众能通过______(选填“响度”“音调”
或“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
音调
空气柱
音色
第13题图
13.如图是小明用金属管自制的乐器。
敲击不同长度的金属管,能发出“
”“”“”“ ”“
”“”“ ”。如图乙是
C
A. B. C. D.
童谣《数鸭子》的部分简谱,他演奏《数鸭子》中的“鸭”时,应敲击的
金属管是( )
14.小明观察到风铃在风的吹动下,各根风铃管相互碰撞时会发出悦耳的
声音。小明取来三根材料及厚度均相同的风铃管,将其悬挂后用相同大
小的力进行敲击,并记录了各自发声时的频率,如表所示。
编号 长度/ 直径/ 频率/
1 20.5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根风铃管时,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风铃管时,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响度
音调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三根风铃管中音调最高的是___号。
1
(3)小明根据表中数据得出“风铃管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的增大而减
小”的结论,他得出结论的过程是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合理
没有控制风铃管的直径相同
(4)若再增加一根风铃管,便可初步得出风铃管发出声音时振动的频率
与长度、直径的关系,则下列风铃管的长度和直径满足要求的是___
(填字母)。
A
A. B.
C. D.(共30张PPT)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二节 探究乐音的特性
1.能感知乐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性以及它们的区别。
2.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知道响度的大小与声源的振
幅有关,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声的音色不同。
3.能在不同的声波波形图中区分乐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
例1 如图所示,是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时的两个探究实验。
甲
(1)如图甲,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
渐变长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声音的音
调变____(选填“高”或“低”),如果钢尺伸出桌
面很长,再拨动钢尺时,可能听不到声音,此时
低
次声波
钢尺发出的是__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 或“正常声波”)。
(2)如图乙,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一次快,发现塑料
片划得越快,塑料片振动频率越____(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
音调越____(选填“高”或“低”)。
快
高
乙
变式1 要使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
D
A.增大拨弦的力度 B.改用更粗的琴弦
C.增加发声部位的琴弦长度 D.减小发声部位的琴弦长度
响度
例2 如图,两次敲打音叉,观察泡沫球被弹起的现象,第
一次轻敲音叉,发现泡沫球被弹起得较低;第二次重敲音
叉,发现泡沫球被弹起得较高,而且音叉前后两次发出的
声音是前者较小后者较大。分析以上实验,可知该实验主
响度
响度
大
要是研究声音的______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的关系;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越大,声音的______越____。
变式2 如图,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 )
C
A.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D.缩短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
音色
例3 人们通过微信发送语音来交流,这种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识人的
主要依据是( )
C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变式3 如图所示的是手机工具箱中的一款工具,可用来呈
现声音的______,我们在通电话时能辨别出是谁发出的声
音,这是由于每个人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均选填“音
调”“响度”或“音色”)
响度
音色
声波波形图
例4 小明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
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
波形如图乙。该音叉发出声音的( )
B
A.音调逐渐变低 B.响度逐渐变小 C.音色逐渐变差 D.声速逐渐变慢
变式4 观察如图波形图,其中甲的音
调比丙的____(选填“高”或“低”),
音色相同的有____________,响度相
同的有____________。
高
甲、丙、丁
甲、乙、丙
第1题图
1.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快拨再慢拨木梳的齿,听
到卡片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上课时,老师有时会善意提醒“讲悄悄话的同学声音太大了,我都听到
了”。这个“大”指的是声音的( )
B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然后将音叉靠近悬挂的小
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第3题图
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
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4.如图所示的曾侯乙编钟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
第4题图
A.编钟发出的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的音调不同
C.轻敲和重敲同一编钟声音的响度相同
D.敲击编钟时振动停止,发声却没有停止
第5题图
5.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
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声音( )
A
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6.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内水位的高低,这
是因为( )
C
A.灌水过程,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B.灌水过程,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C.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
D.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
7.如图所示,小红同学自制了一个小乐器: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
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
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B
第7题图
A.哨音是由管内棉花振动产生的
B.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小
D.哨音跟小红说话的声音的音色相同
8.2022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
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
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第8题图
A.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演奏古筝时通过空气的振动发声
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响度越大
9.某小区中设置了如图1所示不同颜色的传音筒,现在有甲、乙、丙三个
声音分别从同一根金属管这边喇叭传到另一头的喇叭,图2是甲、乙、丙
三个声音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
路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第9题图
A.这个装置只利用了金属管来传播声
音
B.甲、丙两个声音的响度相同
C.甲声音的响度比乙声音的响度小
D.甲声音的音调比乙声音的音调高
10.现在的智能手机有一种声纹锁的功能。小齐爸爸开车时对自己的手机
说了一句“嘿,小艺,打开导航”,手机立刻就打开相应的应用。同车的
小齐觉得挺好玩也同样说了一句,手机却没有反应,他又大声地再说了
一遍仍然没有反应。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而
小齐大声地再说了一遍是改变了声音的______。
音色
响度
第11题图
11.如图所示为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
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
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______发声的;用手按
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宇航员在
舱内相互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而在空间站外他
振动
音调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们却不能这样直接交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题图
12.小英在观察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
动时,猜想弦发声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的长短、粗
细和松紧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
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如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
弦的条件及记录弦发声音调的高低情况:
实验 次数 弦的材 料 弦 间的长 度/ 弦的横截面积/ 弦端所挂钩 码的个数 弦发声音调
的高低
1 尼龙丝 30 0.5 3 较低
2 尼龙丝 20 0.5 3 较高
3 尼龙丝 20 0.3 3 更高
4 尼龙丝 20 0.3 5 最高
第12题图
(1)分析比较第1、2两次的实验情况,能得出的结论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
(2)分析比较第___、___两次的实验情况,能得出在
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的结论。
2
3
第12题图
(3)分析比较第3、4两次的实验情况,能得出的结论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弦的长短、粗细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高
(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步骤:①分析归纳;②实
验研究;③提出问题(猜想);④得出结论。小英要完
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__________。(填序号)
③②①④
1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能够
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D
A.改变伸出桌面刻度尺长度,并用相同的力拨动
B.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14.如图所示是某款智能音箱,其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可通过网络让用户以
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点播歌曲、了解天气等,也可以对智能家居设备进
行控制,比如打开窗帘、设置空调温度等。关于智能音箱,以下说法中
错误的是( )
C
第14题图
A.音箱发出的声音在空气 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B.音箱靠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发出声音
C.当音箱接收“大点儿声”的指令后,纸盆振动加快
D.音箱播放音乐时,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
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第15题图
15.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蘸水的棉花,将其插入两
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就制成了一个哨子。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 )
B
A.向管上端吹气,哨子发声是塑料管振动产生的
B.吹奏时,向下拉动筷子,哨声音调变低
C.哨声悦耳动听是指音调高
D.筷子位置不动加大吹气力度,哨声响度不变
16.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自制的水瓶琴,现向瓶内吹气
发声,发声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会逐
渐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如果拿一只筷子依次敲瓶子,
敲击时发声体主要是__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会逐渐
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瓶子里的空气柱
升高
瓶子和水
降低
第16题图
17.如图甲是形状相似的三个钢笔笔套,它们唯一不同的是长度不一样。
第17题图
(1)在笔套口处吹气时,因______
___(选填“空气柱”或“笔套”)振动
而产生声音。
空气柱
(2)小名同学从左往右依次在三个
笔套口处吹气时,发现发出声音的
音调逐渐变高,这表明振动的频率
越____(选填“高”或“低”),声音
的音调越高。
高
(3)小名根据实验,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个竹笛,如图乙所示,在竹管
开口处向管内吹气,并推拉铁丝环使布团处在不同位置,改变音调,吹
奏歌曲,则当布团分别位于、、 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
位置是___,音调最低的位置是___。
第17题图(共23张PPT)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节 噪 声
1.知道噪声及其来源。
2.知道噪声的大小及其危害。
3.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
噪声及其来源
例1 关于乐音和噪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B.优美的乐曲悠扬动听,一定是乐音
C.建筑工地锯割钢材、装卸建筑材料时产生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只要你愿意听到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变式1 如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____是噪声的波形,
图____是乐音的波形。
乙
甲
噪声大小及其危害
例2 现代城市在主要街道上装有噪声监测装置,若某一时刻装置显示的
示数为 ,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____,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______;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分贝
响度
变大
变式2 若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 ,则人处在此噪
声等级的环境中( )
B
A.会对人的听力产生严重危害 B.会对人的学习产生影响
C.不会对人的睡眠产生影响 D.不会对人的工作产生影响
控制噪声
例3 考英语听力时,监考老师常将门窗关上,避免外界环境造成干扰,
其中“关门窗”是为了( )
D
A.监测噪声的分贝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 D.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变式3 下列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隔音蛟龙
C.防噪声耳罩
D.隔音板墙
1.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C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
B.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人的健康
C.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噪声是机器发出的
D.优美的音乐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2.在我们的物理课堂上,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
A
A.老师讲课的声音 B.个别同学小声说话的声音
C.操场上的加油声 D.隔壁班的电子琴声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C
A.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优美动听的交响乐也可能会是噪声
C.相同温度下,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钢材中的传播速度快
D.长期用耳机听音乐易导致听力下降
4.如图是植树公园门口设置的噪声监测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第4题图
A.这个设备监测的是噪声的音调
B.此时显示周围环境的噪声是
C.路边的树可以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D.禁鸣喇叭是减少噪声影响居民生活的有效措施
5.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
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
正确的是( )
B
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 的噪声应属于较为
理想的安静环境
6.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
C
第6题图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监测噪声强弱的等级
7.芳芳在房间里学习时,客厅里传来的电视声音让她有些分心,于是她
建议妈妈把电视音量调小些。从减小噪声的角度看,下面各图描述的情
形与小芳采取的措施相同的是( )
B
A.射击时戴防噪
耳罩
B.排气管装消音器
C.公路旁装隔音板
D.监测器监测噪声
8.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成员,利用录音软件收集到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
声音。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丁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
示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第8题图
A.丙声音的响度比乙声音大
B.甲声音和乙声音的音色相同
C.甲声音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音调
不同
D.丁声音属于乐音
9.在中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影响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属于从
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B
A.在校园绿化带多植树
B.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
D.将教室的窗户玻璃更换为隔音玻璃
10.如图所示,是中国特种兵装备的特种作战消音靴,消音靴能够在
______处减弱噪声,在作战行动中可以降低声音的______避免暴露目标。
声源
响度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
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
位:54.4____。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利用噪声监测仪______(选填“能”
或“不能”)减弱噪声;当附近有拖拉机或摩托车驶过时,
响度
不能
增大
不能
显示屏上的数值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噪声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噪声被称为“隐形杀手”,现代的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
项目之一。如图甲和图乙所示分别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____减弱噪
声。如图丙所示,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仪是测定声音的______,
它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___ 是人刚能听见的最微
弱的声音。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响度
不能
0
第12题图
13.“东方红3号”是我国首艘,同样也是世界第4艘获得静音科考级证书的
科考船,这说明我国在静音考察船领域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该船配有静音螺旋桨,其低噪声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驶时,
水下20米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
A.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B.噪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群感觉不到可能是音调太低
D.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14.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
D
第14题图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第15题图
15.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声性能
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图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鞋盒直
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鞋盒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 2.1 2.8 3.7 5.2 1.2
第15题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
的响度越____(选填“大”或“小”)的原理。
小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材料比平滑材料隔
音性能____(选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
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____(选填“强”或
“弱”)。
(3)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
与报纸相比,______(选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
能好一点。
(4)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好
强
海绵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第15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