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四章 光的世界
第七节 通过透镜看世界
1.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能够认识望远镜和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望远镜
例1 对于望远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望远镜看到的都是景物正立的像
B.望远镜的目镜、物镜一定都是凸透镜
C.望远镜的目镜、物镜都成实像
D.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较大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
显微镜
例2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A.显微镜就是把望远镜的两个镜头调换一下位置
B.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能做成显微镜
C.目前还没有显微镜能看清原子
D.显微镜主要用来研究宏观世界
1.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
第2题图
2.如图,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
的一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一组凸
透镜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
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个( )
A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幻灯机
3.有一种特别的天象——“超级月亮”,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
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
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4.望远镜是用两个凸透镜组成的,下面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C
A.目镜、物镜直径相同
B.目镜、物镜焦距相同
C.物镜直径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会聚更多的光
D.通过目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
5.显微镜在生物课时我们已学过,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
D
第5题图
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
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
D.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
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像,目镜再把这个像放大一次
6.用普通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突然有一只小飞虫飞到物镜上,则视
野中( )
B
A.会出现一只大飞虫 B.不会出现飞虫或黑点
C.会出现一个大黑点 D.会出现一只小飞虫
第7题图
7.如图所示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片上的气孔,
气孔经过物镜所成的是一个放大的____(选填“实”或
“虚”)像,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与焦距
的关系是___________,最后人眼通过目镜看到的是
____(选填“实”或“虚”)像。
实
虚
第8题图
8.人眼看同一个物体,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
和物体与人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图所示。
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视角越____。当人离不同
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物体越大,视
角越____。(均选填“大”或“小”)
小
大
第9题图
9.如图是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是物镜, 是
目镜。这种仪器是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
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选填“放大镜”
或“投影仪”)。
望远镜
放大镜
10.如图所示的是________(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成像原理,被观
察的物体经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后,我们就可以看清肉眼看不见的细小
物体,其物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显微镜
投影仪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如图,小明找到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模拟望远镜观察
远处的景物,其中较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倒立、
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
______镜,成____(选填“实”或“虚”)像。
缩小
放大
虚
12.在玻璃板下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小物体
正上方的玻璃板上,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看不清小物体,再拿
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正上方,调节凸透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
璃板下的小物体,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
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这个组合与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
“显微镜”)的原理相同。
放大
虚
显微镜
13.下列关于显微镜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①所有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
②天文望远镜物镜的口径比较大;
③我们在学生实验室用显微镜看细胞是通过两次放大而实现的;
④望远镜是将远处物体放大了使人才看得见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4.生物实验时,在载玻片上写一个“上”字如甲图所示,如果想将看到的
像变成如乙图所示,那么接下来应将载玻片( )
B
第14题图
A.顺时针转动 B.逆时针转动
C.顺时针转动 D.向左上角移动(共23张PPT)
第四章 光的世界
第二节 光的反射定律
第1课时 光的反射定律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2.知道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现象
例1 如图,小红同学能够看到掉在地面上不发光的书。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C
A.因为人眼发出的光射到了物体上
B.书发出的光进入了小红的眼睛里
C.书反射的光进入了小红的眼睛里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变式1 下列描述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A.镜花水月 B.形影不离 C.一叶障目 D.日环食现象
光的反射定律
例2 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甲
(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
射到 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减小,这时 跟着
减小;使增大,跟着增大, 总是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说明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于
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如图乙,把半面纸向后折,这时在平面板 上看不到
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射光线
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确立的平面上
乙
变式2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
情景,此时反射角等于____度。若入射光线靠
近法线,反射角将______(选填“增大”“不变”
或“减小”)。
40
减小
例3 如图,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并标出入射角的
度数。
解:
答案图
变式3 如图所示的入射光线在平面镜的 点处反射后竖直向下射入
一竖井中,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及平面镜 的位置。(要求保留作
图痕迹)
解:
答案图
1.下列现象中与光的反射有关的是( )
B
A.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B.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C.晚上看到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光 D.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第2题图
2.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要研究“光
在反射时,光路可逆”,则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
D
A.改变光线与法线 的夹角
B.改变光线与法线 的夹角
C.沿法线前后转动板
D.让另一束光沿 入射
第3题图
3.如图,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
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B
A. 、 B. 、
C. 、 D. 、
第4题图
4.如图,一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光线经过
的点是( )
C
A.甲 B.乙
C.丙 D.丁
5.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则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 )
B
A. B. C. D.
6.一条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则入射角为_____;当入射角减小
时,反射角为_____。
7.太阳光与水平面成 角射到平静的湖面上,则反射角为____度;若
太阳光垂直射向湖面,则反射角为___度。
65
0
8.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杯弓蛇
影和立竿见影中的“影”,前者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后者是由_______
________形成的。
光的反射
光沿直线传播
9.如图所示是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两条光线互相垂直,请
你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第9题图
解:
第9题答案图
第10题图
10.如图所示为小斌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可绕 转动且将它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射入是为了__________。
显示光路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沿着纸板 射入时,在纸板
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3)小斌让一束光沿着方向射入,发现反射光恰好沿着 方向射出,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反射光线是______(选填“唯一”
或“不唯一”)的。
不能
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唯一
(5)小海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 、 、
的三条光束进行实验,得到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
3
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
射定律相违背,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测量的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第10题图
1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远离法线
B.入射光线与反射面夹角为 时,反射角是
C.入射角增大 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D.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第12题图
12.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一束入
射光线经液面反射在光电屏上得到的光斑位置来判
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的光路中,入射光线与液
面的夹角为 ,当液面升高时,反射角( )
B
A.保持 不变 B.保持 不变
C.逐渐增大 D.逐渐减小
13.自行车的尾部安装一种塑料制成的反光镜,夜间骑车时,在车灯照射下,
能把光按原来方向返回。反光镜结构如图所示,两面镜相互垂直,当一条
光线 入射到其中一平面镜,请你在图中作出所有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第13题图
解:
第13题答案图
1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第14题图
(1)他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
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
且与镜面保持______,白色硬纸板
的表面应尽可能______(选填“光滑”
或“粗糙”)。
垂直
粗糙
(2)小李让一束光 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
线(如图甲),然后将纸板绕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
面上________(选填“看到”或“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______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看不到
存在
(3)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 剪开,将
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______
(选填“上部”或“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
下部
在
第14题图(共16张PPT)
第四章 光的世界
第一节 光的传播
1.能够判断常见物体是否是光源。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学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生活现象。
光源
例1 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C
A.皎洁的月亮 B.道路两旁起警示作用的反光胶带
C.发光的电灯 D.璀璨的钻石
变式1 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D
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 B.波光粼粼的水面
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光的传播
例2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
D
A.小孔成像
B.日食、月食的形成
C.人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
D.傍晚,当太阳到了地平线以下,我们还能看到它
变式2 日环食现象是由于( )
B
A.月球表面反射太阳光形成的
B.月球挡住太阳光形成的
C.太阳光经过小孔后形成的
D.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折射后形成的
变式3 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
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那么他在半透明纸
上看到的像是( )
D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各组物体中,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 )
C
A.太阳、月亮、舞台的灯光 B.闪电、镜子、发光的水母
C.火焰、灯光、发光的萤火虫 D.太阳、灯光、波光粼粼的水面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射不到影子里,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各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D.光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D.光速比声速大得多,所以我们都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4.下列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物理现象是( )
B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过程中发生弯曲
C.检查一块木头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长度方
向看过去
D.日食、月食的形成
5.对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
B.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C.正在放映的电影幕布是光源
D.小孔成像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6.小明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
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②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
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
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D
A.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7.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产生日食的原因和
图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 )
C
第7题图
A.光的反射;区 B.光的折射; 区
C.光的直线传播;区 D.光的直线传播; 区
8.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
递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通常是将遥
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下遥控器的按钮就可以了,这是利用了
光的__________。
信息
直线传播
9.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 ;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
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 ,则地球和月球间的
距离约是____________ 。
10.日食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解释,也说明光____(选填“能”或“不
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
能
11.如图,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然后在罐底部开一
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第11题图
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B.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C.半透明纸与小孔间的距离不变时,物体与小孔间的
距离越大,像就越小
D.物体与小孔间的距离不变时,半透明纸与小孔间的
距离越大,像就越小
12.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A.树荫下圆形光斑
B.海市蜃楼
C.露珠下的叶脉
D.水中“倒影”
13.当出现日食的时候,直接用肉眼观测太阳是会伤眼睛的。某次日偏食
发生时,小华正好在操场的树下,看到地上有许多形状一样大小不同错
落重叠的光斑(如图)。以下关于光斑的理解错误的是( )
D
第13题图
A.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光斑的形成属于小孔成像现象
C.光斑的大小跟缝隙离地面的高度有关
D.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缝隙的形状相同
第14题图
14.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
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
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
倒立
变大
变小
不变
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
灯丝______(选填“倒立”或 “正立”)的像;若只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
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水平向左移动小
灯泡,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
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_(选填“改变” 或“不变”)。(共14张PPT)
第四章 光的世界
第八节 走进彩色世界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谱的概念。
2.了解光的三原色。
3.了解物体颜色的由来。
色散
例1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变式1 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B
A.立竿见影 B.雨后彩虹 C.小孔成像 D.水中月亮
三原色
例2 彩色电视机可以反映出画面的真实色彩,是因为其颜色( )
C
A.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是由颜料的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C.是由色光的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D.是显像管上本来就有的
变式2 在彩色的荧光屏上,若在某一时刻,荧光屏上的某一区域的各个
色点都是由红、绿、蓝强度相同的三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则该区域呈
现的颜色是( )
B
A.黄色 B.白色 C.蓝色 D.无色
物体的颜色
例3 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
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D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
变式3 一舞蹈演员穿白上衣蓝色裙子,从室外走进只有红色追光灯照射
下的舞台上,她在表演节目时,观众看到的是( )
B
A.上衣为白色,裙子为蓝色 B.上衣为红色,裙子为黑色
C.上衣为红色,裙子为蓝色 D.上衣、裙子都为红色
1.下列诗词中能反映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B
A.池水映明月 B.彩虹舞山涧 C.潭清疑水浅 D.起舞弄清影
2.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和绿光,为与这两种 组合,
产生白色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 ,它是( )
C
A.紫光 B.黄光 C.蓝光 D.橙光
3.下列对于紫外线和红外线应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A.人民币的防伪是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
B.适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
C.红外线夜视仪发出的光人眼是看不见的
D.只有高温物体才能辐射红外线
4.人眼看到墙壁是白色,是因为( )
A
A.光被墙壁全部反射 B.光被墙壁全部吸收
C.没有光射到墙壁上 D.墙壁不能发光
5.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
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下列能正确表示
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C
A. B. C. D.
第6题图
6.如图所示是色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图,其中 处是____
光, 处是____光。
白
蓝
7.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____________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
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脉
冲,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红、绿、蓝
红外线
第8题图
8.现在很多大厦安装了自动门,如图所示,当有人
靠近时,因为接收到人体发出的____(选填“红”或
“紫”)外线,门会自动打开。
红
9.雨后的天空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彩虹主要是由于太阳光遇到空气中
的小水滴发生______产生的;彩虹常呈现出七彩颜色,说明太阳光是
______光。
色散
复色
10.小明在会场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
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其效果是( )
C
A.拍摄到的照片与不用闪光灯差不多,昏暗不清
B.拍摄到的照片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好多了
C.拍摄到的照片是银幕,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
D.拍摄到的照片比不用闪光灯的效果好一些,但不是特别清晰
11.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
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______现象。一束红光沿
从空气斜射向玻璃,和 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
图乙所示。如果一束紫光也沿 从空气斜射向玻璃,请你在图乙中画出
该紫光的折射光线 的大致位置。
色散
解:
12.如图甲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
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 范围内可以观察到
不同颜色的光。
第12题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将温度计放到 处和
处的外侧,会看到______________
______; 处应该是____光。
A处温度升高得更快
紫
(2)从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______(选填“顶角”或
“底边”)偏折。这一规律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______作用和
凹透镜对光的______作用。
底边
会聚
发散
(3)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以平行于主光轴的方向照射同一凸透镜,它们
的光路图如图乙所示,那么通过 点的光线是____(选填“红”或“蓝”)光。
红
第12题图(共18张PPT)
第四章 光的世界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1课时 认识透镜
1.了解透镜的种类。
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认识透镜
例1 如图所示是一些透镜的截面图,其中________是凸透镜,________
是凹透镜。(均填序号)
①②③
④⑤⑥
变式1 在如图所示的方框中画上适当的透镜。
解:
答案图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折射
例2 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解:
答案图
变式2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A. B. C. D.
1.一束光线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
2.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下列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
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
B
A. B. C. D.
第3题图
3.如图,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电珠,其前端相当于一个
玻璃制的凸透镜,为了使灯丝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变成平
行光,应把灯丝放在( )
A
A.焦点处 B.焦点以内 C.焦点以外 D.任意位置
第4题图
4.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规律制成的,有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现有一个玻璃球分成、、、、 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
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_。
折射
5.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第5题图
解:
第5题答案图
6.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第6题图
解:
第6题答案图
第7题图
7.如图表示小欣同学用激光分别射
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
由图可知甲透镜应是____透镜,乙
透镜应是____透镜。(均选填“凹”
或“凸”)
凹
凸
8.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
雨时饮料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
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有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凸透镜
会聚
9.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
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和同学们猜想凹透镜不能点燃火柴。他们猜想
的依据是凹透镜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发散
第10题图
1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阳光,把一张白纸放在
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的光斑变得
最小、最亮,此时该亮斑距凸透镜 ,则该凸透镜
的焦距是___ ,换成凹透镜再做这个实验,在纸上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很小、很亮的光斑。
8
不能
11.透镜左侧有一点光源 发出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在右侧的出射光
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通过光路作图确定点光源 的位置。
第11题图
解:
第11题答案图
12.如图,请补全通过凹透镜两条光线的光路图(其中一条光线指向透镜
左侧焦点,另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第12题图
解:
第12题答案图
13.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
①可以看作两块凹透镜;②可以看作一块凸透镜;③对图示光束具有发
散作用;④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C
第13题图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 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
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第14题图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对光
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
会聚的一种表现
第15题图
15.如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 处的白
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凸透镜对
光有______作用;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的过
程中,光斑一直变小,由此可以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一定
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会聚
小于
第16题图
16.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
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 处发散开来
的,则光束会聚处和处的距离是____ ,该凸
透镜的焦距是____ 。
0.6
0.2(共16张PPT)
第四章 光的世界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3课时 生活中的透镜
1.能够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说出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2.能够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调节它们的成像大小。
放大镜
例1 如图甲,小勇利用焦距为 的放大镜
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
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的位置。如图乙,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
小于
缩小
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
小”或“等大”)的实像。
变式1 如图,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盒盖到盒底的
距离为 ,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
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
D
A. B. C. D.
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 、
和 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
照相机
例2 二维码支付是移动支付的一种方式,消费者用手机扫商家的二维码,
便可实现与商家账户的支付结算,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照。
下列关于“手机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A.纸张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描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2倍焦距以外
C.摄像头远离二维码可使它成的像变大
D.二维码通过摄像头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变式2 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湿地美景,若拍摄时所用照相
机的镜头焦距是 ,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B
A.大于 B.大于小于
C.小于 D.等于
投影仪
例3 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 ,为了在白
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
A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小于
变式3 投影仪能将文字和图像等信息投射到屏上,其镜头相当于一个
____透镜,屏上出现的文字相对于投影仪内部发光元件产生的“文字”是
一个____立、放大的像。若需让屏上的文字变大,应将镜头适当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发光元件。
凸
倒
靠近
1.下列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 )
D
A. B. C. D.
第2题图
2.为了公民的安全,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
图,它可以拍下作案嫌疑人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
头相当于一个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
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
凸
实
3.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
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____立、放大
的实像。
凸
倒
第4题图
4.如图所示的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投影仪上有一块平
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使光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改变光路
5.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
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 )
C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平面镜
第6题图
6.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
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____透
镜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
立、放大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凸
虚像
7.下列四个情景中,成实像的是( )
B
A.水面飞鸟的“倒影” B.照相机胶片上的像
C.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 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
第8题图
8.在使用凸透镜时,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
相同的是( )
A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汽车的后视镜
9.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
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
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B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玻璃砖
第10题图
10.如图,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
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______、______的虚像。
若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放大镜的放大倍
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夹角是___度。
正立
放大
5
11.如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
机镜头相当于____透镜,它的成像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
“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凸
照相机
缩小
第11题图
12.如图,请画出由 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发光
点的像 。
第12题图
解:
第12题图
13.如图,某同学做了两个照相机模型,照相机 是在一个纸盒的中央粘
上一张薄纸作为屏幕,一个盖上开一个小孔,另一边开一个大孔用来作
观察孔。照相机 是两个大小相差不大的纸筒套在一起做成的,其中一
个纸筒底部装了一个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薄纸作为屏幕,另
一端也开个观察孔,他用这两个相机来对准阳光下明亮的景物。
第13题图
(1)照相机 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___,
照相机 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_。
光的直线传播
凸透镜成像
(2)照相机 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照相机 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均填像的性质)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缩小的实像(共32张PPT)
第四章 光的世界
第四章 章末整合
光的传播
例1 “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先生的中国梦,意思是水稻下面可乘凉,这
是因为水稻下面形成了阴影区域。下列现象与阴影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
D
A.湖光倒“影” B.杯弓蛇“影” C.毕业合“影” D.形“影”不离
光的反射和折射
例2 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墙上呈现人的影子
C.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 D.放大镜把字放大
平面镜成像
例3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D
A.实验宜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B.只要把光屏放在恰当的位置,就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C.蜡烛距玻璃板越远,蜡烛的像就越小
D.只把玻璃板向左平移,蜡烛的像的位置不变
凸透镜成像
例4 夏天清晨,在公园经常看到如图所示的植物叶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
透过露珠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露珠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面镜
C.看到的“叶脉”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看到的“叶脉”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神奇的眼睛
例5 玩抖音、刷快手、微信聊天等,已严重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视力和精神受到伤害。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
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B
A.甲、丁 B.甲、乙 C.丙、乙 D.丙、丁
色散
例6 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折射光线射到白
屏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处应是紫光, 处应是红光
B.不可见光是人们假想的光,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C.此色散现象最早是由英国的物理学家赫歇尔通过实验研究得出
D.若在白屏与三棱镜之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
只留下红色
1.下列现象中,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A.小孔成像
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光在光导纤维里传播
D.近视眼的同学戴上眼镜后能看清物体了
2.下列选项中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解释的是( )
A
第2题图
A.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小鸟”
B.水面上的小鸟看到水中的“鱼”
C.水中的鱼看到水面上的“小鸟”
D.水面上的小鸟看到岸边的人
第3题图
3.视力测试时,要求人与视力表相距 ,在不太宽
敞的室内测量视力一般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
若要满足测试要求,则人离平面镜的距离是( )
B
A. B. C. D.
第4题图
4.如图,是介质和 的分界面,其中之一是空气,
一束光从介质入射到介质 ,折射角为( )
D
A. B. C. D.
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凸透镜是很厚的透镜,凹透镜是很薄的透镜
B.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
C.阳光透过凹透镜后能得到一个又小又亮的光斑
D.通过凸透镜的两束光可能不相交于一点
6.智能手机的普及,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也给我们的
身体带来了一定的伤害,例如青少年近视的人数在大幅上升。关于近视
的成因及解决办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长时间看手机,导致眼球的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太弱
B.长时间看手机,导致眼球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太强
C.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可用凸透镜来进行矫正
D.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可用凹透镜来进行矫正
7.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C
第7题图
A.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
影仪
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
于照相机
C.显微镜的目镜是凸透镜,物镜是凹透镜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8.“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呈现红色是因为它( )
A
A.反射了红光 B.吸收了红光
C.反射了红、绿、蓝光 D.吸收了红、绿、蓝光
第9题图
9.如图所示,蜡烛被点燃后,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
______的像。若将蜡烛远离易拉罐,像的大小将______;
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_。
倒立
变小
不变
第10题图
10.如图所示,自行车尾灯设计地非常巧妙。当后面的光线从
任何方向照射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由此可知
自行车尾灯是由__________的小平面镜组合而成的。反射光
线与入射光线______,光线“原路”返回,会引起司机注意而
避免事故的发生。
互相垂直
平行
第11题图
11.如图是被水环抱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
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产生这种
视觉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所成的是一个____
(选填“虚”或“实”)像;漂亮的“蛋壳”闪着耀眼的光芒,
这是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光的反射
虚
镜面
12.如图甲所示,用鱼叉插鱼时要朝着所看到的“鱼”更____一些的位置插
去,才能插到鱼,这是因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发生______,看到的“鱼”
是____像。在图乙中,利用光路图说明理由(图乙中 代表鱼的实际位
置, 代表看到的“鱼”的位置)。
深
折射
虚
第12题
解:
第13题图
13.如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红、橙、黄、
绿、蓝、靛、紫几种颜色的光,此实验不仅表明了白
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____光通过棱
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要小。据此可以推断,
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____。
红
快
第14题图
14.用凸透镜观察邮票上的图案,看到如图所示的情景,
则他看到的图案是正立、放大的____(选填“实”或“虚”)
像,图案之所以被放大,原因是图案位于凸透镜的_____
_________,应用这一规律可制成________。
虚
1倍焦距之内
放大镜
15.找到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
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______(选填“不变”
或“变化”);把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时,透过玻
璃瓶会看到铅笔尖会逐渐______(选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
以后,铅笔尖的方向______。
变化
变长
改变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凸透
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
放置在光具座上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
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
的变化关系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
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为凸透镜 并保持位置不变,
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
第16题图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
透镜的焦距是____,凸透镜 的焦距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凸透镜 的焦距。
10
小于
第16题图
(2)在图甲中,保持凸透镜 不动,把蜡烛向右移
动 ,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
该把光屏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
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右
变大
第16题图
(3)图丙中的实验现象能说明________(选填“照相
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若将远视眼镜
放在蜡烛与凸透镜 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
了,保持凸透镜 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则又能在光屏上看
到烛焰清晰的像。
幻灯机
靠近
第16题图
(4)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光
屏上的像逐渐向____移动。为了保证烛焰、凸透镜和
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使像完整地呈现在光
屏的中央,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上
光屏向上(或凸透镜向下)
第16题图
(5)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
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
到___。
C
A.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B.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6)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位
置对调,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
仍能
第16题图
(7)实验结束后,另一小组同学又拿来一只眼镜放在
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
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该组同学只将光屏向远离凸
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
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____(选填“凸”或
“凹”)透镜,戴这种眼镜的人的眼睛患有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
凹
近视
第16题图
(8)将图丙中的蜡烛移到标尺上到 之间
的某一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
或“不能”)成清晰的像,此时取下光屏,应从凸透镜
的____(选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不能
右
17.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 发
出一束激光射到平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 。若在图示
位置用力 向下挤压桌面,则( )
C
第17题图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
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
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
18.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 点,取走透镜
后,光会聚于 点,则该透镜对光起到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
作用,是____透镜;由此说明,光经过某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该透镜
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镜。
发散
凹
不一定
第18题图(共19张PPT)
第四章 光的世界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
1.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2.能够利用作图方法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例1 如图,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
将蜡烛向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下
(2)小明将烛焰的高度调整好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
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烛焰位于一倍焦距以内)
(3)烛焰放在距凸透镜 处,移动光
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
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 。
10
(4)若凸透镜的焦距是,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距离是 ,调
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的
____像。像距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
倒立
缩小
实
(5)在实验中小明将一张不透明的纸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____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像比原来____(选填“亮”或“暗”)。
实验时发现有个蚂蚁爬上了凸透镜,此时在光屏上______(选填“有”或
“没有”)蚂蚁的像。
能
暗
没有
变式1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
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 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
得到一个( )
C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 。
10.0
甲
乙
(2)按图乙安装器材时,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
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处。
同一高度
(3)移动蜡烛和光屏,当处于图乙位置时,
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为
______、______的____像。
倒立
放大
实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向左移动蜡烛,则应向____(选填“左”或
“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与图乙相比,此时像的大
小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左
变小
(5)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变高,为了能
让所成清晰的像回到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向____调节。
下
2.如图所示,当物体放在 点时成______、______的____像;当物体放在
点时成______、______的____像;当物体放在 点时成______、______
的____像;当物体放在 点时成______、______的____像。
倒立
缩小
实
倒立
等大
实
倒立
放大
实
正立
放大
虚
第2题图
3.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
具座上 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
放置在 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
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第3题图
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随着蜡烛燃烧,烛焰的像逐渐向下移动
第4题图
4.如图,甲同学拿着焦距为 的放大镜去看远
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
睛成正立、放大、清晰的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
距离( )
A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大于小于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
所示,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再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将光屏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
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靠近
第5题图
第6题图
6.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
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
所示,系统摄像机的镜头是____透镜,拍摄时车辆和
行人与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凸
(大于凸透镜2倍焦距)
7.一凸透镜的焦距为,将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 处沿主光轴
移到距凸透镜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D
A.像变小,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大,像距变大
第8题图
8.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 四点,并分
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 四点的成像情况,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C
A.烛焰位于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 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
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 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
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 处时,则( )
D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
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10.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 )
D
A.出现手指的实像 B.出现手指的影子
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
第11题图
11.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固
定在光具座上 刻度线处后,应将光屏
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
右
倒立
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______(选填“正立” 或“倒立”)的像。
12.如图,某物理学习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烛焰、凸透镜、
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凸透镜的焦距是 ,刻度尺上标记的
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为 。
第12题图
(1)凸透镜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的作用。
(2)当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小于____ 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屏上都得不到蜡烛的像。
会聚
10
第13题图
1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
如图所示的图像(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表示物
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
观察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_____ 以内;把物体从
距凸透镜处移动到距凸透镜 处的过程中,像
0.05
变小
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 “先变大再变
小”)。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
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
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
动,只将凸透镜向____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
将蜡烛和光屏都向____移动。(均选填“左”或“右”)
左
右
第14题图
15.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甲
放置在蜡烛和屏之间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凸透镜
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 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
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
到清晰的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
靠近
缩小(共15张PPT)
第四章 光的世界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第1课时 平面镜成像特点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
例1 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
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和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
择___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实验中用两
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
大小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 ,使它与蜡
烛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____的位置。为了研究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
替蜡烛 ,她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
像
不能
虚
(3)若在实验过程中,蜡烛 始终无法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______________。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接收到蜡烛 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像。
变式1 小芳站在平面镜前处,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相距___ ;当她面镜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
大”)。
2
不变
变式2 “大黄鸭”来到中国,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
是( )
C
A. B. C. D.
1.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
B.多次实验是为了减小误差
C.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D.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会远离平面镜
2.清澈平静的海面上空,一只海鸥与海平面呈75度角向下俯冲捕食,下
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海鸥和海水中像的连线与海平面始终垂直
B.俯冲过程中,海鸥与它的像距离逐渐增大
C.俯冲过程中,海鸥在海水中的像越来越大
D.海鸥在海水中的像也向下俯冲
3.课堂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
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 )
B
A.所成的像是实像
B.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
C.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
D.平面镜成像实验应该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4.人站在平面镜前,当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像的大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的大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5.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 时,小鸟在湖面的
“倒影”是____(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___ 。
虚
6
6.一竖直水井水深,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 ,则月
亮在井中的像离水面约__________ 。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始终
捞不到月亮,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光的______而成的虚像。
反射
7.用透明玻璃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因为它既能透光也能_____
光;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说明它是____像;小汽车的前挡
风玻璃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____(选填“上”或
“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
反射
虚
上
8.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处时,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___ 。若
小明身高,当他以 的速度缓慢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
中像的高度将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所成的像
是____(选填“虚”或“实”)像。
3
等于
虚
第9题图
9.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
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
板垂直;两支相同的A、B蜡烛竖立于玻璃板两
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较黑暗
(2)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
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
大小的问题。
B蜡烛
第9题图
(3)现有厚度分别为和 的两块玻璃
板,应选择___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减少两次反射带来的影响
(4)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__为
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
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______。
完全重合
相等
垂直
相等
第9题图
(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应采
取的操作是___。
B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
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
进行与(4)中相同的操作
(6)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
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选填“虚”或“实”)像。
(7)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虚
A蜡烛的像始终无法与B蜡烛重合
第10题图
10.如图,有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 角倾斜放置,
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
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 )
C
A.竖直向上运动 B.竖直向下运动
C.水平向左运动 D.水平向右运动
11.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
在垂直水平面的透明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对着玻璃板看到蜡
烛A所成的像 。再在玻璃板后面放置未点燃的蜡烛B,透过玻璃板又可
看到未点燃的蜡烛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第11题图
A.此实验可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
B.A到镜面的距离大于 到镜面的距离
C. 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B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B可以用来探究A和 的大小关系(共14张PPT)
第四章 光的世界
第二节 光的反射定律
第2课时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能判断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能够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生活现象。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例1 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C
A.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B.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
变式1 皮鞋上擦过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
是由于( )
B
A.反复擦可以增加漫反射效果
B.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充皮革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鞋油颜色好,所以越擦越亮
D.鞋油比皮革亮,所以越擦越亮
1.下列是光在不同表面发生反射的光路图,其中属于漫反射的是( )
C
A. B. C. D.
2.关于光的反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发生光的反射时,光路是不可逆的
D.发生光的反射时,反射角有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3.我们能从不同的位置看见同一个物体的原因是( )
B
A.此物体一定是光源
B.此物体可能对光产生了漫反射
C.此物体对光产生了镜面反射
D.光源、物体、眼睛刚好在一条直线上
第4题图
4.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壁上的
小镜子,顺着光线照射的方向看去,发现( )
D
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墙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D.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5.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开水洼,应
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
A
A.地面发生漫反射 B.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C.水面发生漫反射 D.水面不发生反射
第6题图
6.如图,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
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
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
是( )
B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7.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
过人脸识别、输入(扫描)取货码等多种方式取货。关于某款机器人正
在送货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C
A.机器人旁边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眼睛能看见机器人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到达了该机器人
C.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D.机器人的某些表面看上去比较暗,它一定发生了镜面反射
8.坐在电影院的每个位置上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
幕上发生了________。用久的黑板会发生反光,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
生了__________。(均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漫反射
镜面反射
9.如图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
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漂亮
的“蛋壳”上闪着耀眼的光芒,这是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光的反射
镜面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
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
面看去,是( )
C
A.白纸和平面镜都较亮 B.白纸和平面镜都较暗
C.白纸较亮而平面镜较暗 D.平面镜较亮而白纸较暗
第11题图
11.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恰好照中目标,在激光
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B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12.把微小量放大以利于观察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所示是一
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其中为激光笔,、为平面镜, 为台面,
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当把重物 放在台面上
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D
第12题图
A.平面镜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 点的左侧移动
B.平面镜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 点的右侧移动
C.平面镜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 点的左侧移动
D.平面镜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 点的右侧移动(共19张PPT)
第四章 光的世界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第2课时 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应用
1.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2.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实例。
平面镜成像原理
例1 如图,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像
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所以平面镜
所成的像是____像。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
虚
变式1 下列是人观察岸边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
B
A. B. C. D.
平面镜的应用
例2 舞蹈演员在排练时,总是要对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纠正
自己的动作。当图中的舞蹈演员面对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时,她
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 )
D
A. B.
C. D.
变式2 进入卖水果的商店,你会看到正对大门的整面墙上都镶有平面镜,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B
A.让房间更明亮 B.增大房间的空间感
C.使平面镜中的“水果”更美观 D.方便人们选购水果
第1题图
1.如图是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
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
B.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
C.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苍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
光,就能及时避让。下列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A. B. C. D.
第3题图
3.小明要制作如图所示的简易潜望镜,他需要下列器材中的
( )
D
A.凸面镜 B.凹面镜
C.球面镜 D.平面镜
4.以下不是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的是( )
B
A.战士在战壕里所用的潜望镜
B.古代妇女用来梳妆打扮的铜镜
C.把阳光反射到井下达到照明目的的平面镜
D.医生用来观察患者口腔内情况的小平面镜
第5题图
5.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为 时,看得清
楚,不容易疲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如图所示,小明的父
亲在刮胡子时,眼睛与镜子的最佳距离为( )
C
A.
B.
C.
D.因为像的大小不变,所以平面镜到眼的距离远近都一样
6.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相当于______镜,一般都是______
(选填“竖直”或“倾斜”)安装的,这是为了使车内景物所成______
(选填“实像”或“虚像”)的位置在轿车前面的______(选填“正前方”或
“上方”)。
平面
倾斜
虚像
上方
第7题图
7.如图所示,为古籍《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现象:
“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这是
利用光的______来观察周围景物,且类似于______
___的装置。
反射
潜望镜
第8题图
8.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
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
此时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 ,这
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
5.6
节约空间
9.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
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第9题图
解:
第9题答案图
10.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
(保留作图痕迹)
第10题图
解:
第10题答案图
11.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
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
只鞋的动作是( )
A
A.站在原地下蹲 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
C.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 D.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
第12题图
12.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
汽车的后视镜(如图)是______(选填“平面”“凹面”或
“凸面”)镜。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的眼睛,
此时驾驶员通过后视镜______(选填“一定”“不一定”或
“一定不”)能看见小明。
凸面
一定
第13题图
13.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
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
“ ”,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
B
A. B. C. D.
14.水平地面上斜放一个平面镜,有一玩具车向镜面开去,要使玩具车通
过平面镜所成的像竖直向下运动,则镜面与地面的夹角应该等于_____。
第15题图
15.如图,是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的位置,并画出在该平面镜中成的像 。
解:
第15题答案图(共21张PPT)
第四章 光的世界
第四节 光的折射
1.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含义。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射入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光的折射现象
例1 当光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中时,会发生折射,下列画出的折射光路
正确的是( )
C
A. B. C. D.
变式1 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D
A.浓密树荫下的
圆形亮斑
B.塔在水中形成
倒影
C.手在墙上形成
手影
D.海市蜃楼
光的折射规律
甲
例2 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
(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
的折射规律”。
(1)图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 点,则入射角
是 ______,折射角是 ______。
(2)图乙,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
______________。
在同一平面内
乙
丙
(3)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 点,不断改变入射角,
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
中1和、2和、3和、4和 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
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见,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且折射角______
增大
小于
0
0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入
射角为___度,折射角为___度。
(4)该小组一位同学让光沿图甲中的 方向射向水面时,看到折射光
沿 方向射出,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说明光从水中
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大于
甲
变式2 光从空气倾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 ,折射角可能为( )
B
A. B. C. D.
变式3 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和法线,画出对应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解:
答案图
1.小明在岸上看见鱼在水中游玩,他看到的“鱼”是( )
D
A.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D.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2.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B
A.舞台激光束
B.错位的“铅笔”
C.反光镜中的像
D.水中的“倒影”
3.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
然下去,因为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列能正
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
C
A. B. C. D.
4.如图所示,人眼在点看见河里点有一条小鱼,若从 点射出一束激
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 )
A
第4题图
A.点 B. 点上方
C.点下方 D. 点左方或右方
第5题图
5.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
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
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
大气层发生了______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
____(选填“甲”或“乙”)的位置。
折射
乙
6.太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微风吹来,波光粼粼,这是光的______
现象;“人在岸边观水,疑水浅,入水中赏月,月更高”,这是光的
_______现象。
反射
折射
7.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
成 角,如图所示。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 ,则反射角
的大小为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
第7题图
8.如图,小罗和小邓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通过实验收集到的实验
证据:当入射角为 时,折射角为 。但粗心的小罗没有及时在图
中标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请你在图中标出折射光线及折射角;根据图示
可知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是_____。
第8题图
解:
第8题答案图
9.如图, 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①
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②折射光线 的大致方向。
第9题图
解:
第9题答案图
第10题图
10.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
空气中时所发生的光现象。
(1)使入射角 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
__________(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
应的入射角。
由小变大
(2)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 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
_____。
(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 ,将会发现不再有______光线,而只存在
_______光线。
折射
反射
第11题图
11.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 处同时发生了反射
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D
A.入射角为 ,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 ,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 ,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 ,界面左侧是玻璃
12.如图所示,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
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下列操作能使光斑 向左移动的是( )
A
第12题图
A.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C.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第13题图
13.如图,从长方体水槽右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
水槽底部产生一个光斑,下列操作可使光斑 向左移动
的是( )
B
A.保持水面高度和射入角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笔位置和射入角度不变,缓缓放出一些水
C.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逆
时针转动(共19张PPT)
第四章 光的世界
专题突破四 光学作图
1.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将反射光路补充完整。
2.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像或物体的位置。
3.能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将折射光路补充完整。
光的反射作图
例1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 ,并标出反射角
的度数。
解:
答案图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作图
例2 如图所示,是物体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
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解:
答案图
例3 画出图中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 点的光路。
解:
答案图
光的折射作图
例4 如图所示,是点光源,作出入射光线 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
光线。
解:
答案图
第1题图
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方向成 角,请你放置一块平
面镜使它的传播方向变为水平向右,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
出反射角的度数。
解:
第1题答案图
2.如图,潜望镜中两块平面镜平行放置且与水平方向成 夹角,已知
一条沿水平方向的入射光线,作出该光线在潜望镜中的光路。
第2题图
解:
第2题答案图
3.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为“角反射器”的光学装置,有一束激光沿 方向入
射到平面镜上。试在图中作出激光经平面镜、 反射后的光路。
(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第3题图
解:
第3题答案图
4.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 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
部分。请在图中画出通过水面反射所成的像 。
第4题图
解:
第4题答案图
5.如图,竖起的墙面上有一块平面镜 ,小女孩站在平面镜前,她的脚
前有一枚硬币(图中用点 表示),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
女孩看到硬币的像的光路图。
第5题图
解:
第5题答案图
第6题图
6.如图所示,、是平面镜前一点光源 发出的光
线经平面镜 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确定点
光源和它的像 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解:
第6题答案图
第7题图
7.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
这束光进入玻璃砖和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解:
第7题答案图
8.如图所示,一束激光从空气中射到半圆形玻璃砖上( 为圆心),发生
了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画出:①反射光线;②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第8题图
解:
第8题答案图
9.如图所示是由点光源 发出的两束光,由水射入空气中,请画出它们的
折射光线。
第9题图
解:
第9题答案图
10.图中和 两点,一个是发光点,一个是该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像,
请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平面镜,然后画出从发光点发出的一条经
平面镜反射过 点的光线。
第10题图
解:
第10题答案图
11.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潜水爱好者在水下 处
看到路灯的像为。请画出水下处的人看到路灯 的光路图,并根据平
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通过水面所成的像 。
第11题图
解:
第11题答案图
12.如图所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一束红光
平行于边从点射入三棱镜,经面折射后,又在 面发生反射,
然后恰好从 点折射后射出。请画出这个传播过程的光路图。
第12题图
解:
第12题答案图
13.如图所示,在某房间的天花板上装有平面镜,为一灯泡, 为不透
明的墙。请画出灯泡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够照亮 墙右侧区域
的光路图。
第13题图
解:
第13题答案图(共16张PPT)
第四章 光的世界
第六节 跨学科实践:眼睛
1.能够说出眼睛的结构和视物原理。
2.能把眼睛和照相机的结构相互对应。
3.能够说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眼睛的结构和视物原理
例1 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眼睛的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
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变式1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 ”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
是( )
B
A. B. C. D.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例2 下列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其矫正做法是___。
A. B. C. D. .
C
A
变式2 甲、乙图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乙图中他拿的眼镜( )
B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1.当正常的眼睛要看清一个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要( )
B
A.变厚 B.变薄 C.不变 D.无法判断
2.如图所示是李奶奶的眼睛看物体时成像的情况,则她的眼疾类型、矫
正时所需戴的眼镜镜片分别是( )
D
第2题图
A.近视眼、凹透镜 B.近视眼、凸透镜
C.远视眼、凹透镜 D.远视眼、凸透镜
3.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
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醇丙烯酸羟 制成,边缘
厚度,近视患者戴的 超薄镜片的中心厚度( )
A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都有可能
第4题图
4.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
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
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
( )
B
A. B. C. D.
第5题图
5.如图,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
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
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
C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6.小莉和外公视力都不正常,小莉看书总把书放得很近,而她外公看报
纸时却把报纸放得很远,小莉和外公矫正视力所戴眼镜的镜片分别是
( )
D
A.凸透镜和凸透镜 B.凹透镜和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 D.凹透镜和凸透镜
7.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透镜,
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缩小、______的实像。
凸
倒立
第8题图
8.“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
睛,但有些同学因为不良习惯导致眼睛近视了。如
图所示是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成
因示意图,要用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
镜”)来矫正。
近视眼
凹透镜
9.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______(选填“太弱”或“太
强”),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____
(选填“10”“15”或“25”) 左右。
太强
25
第10题图
10.如图,在探究模拟眼睛视力矫正的实验
中,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
(1)此时物距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大于2倍焦距
(2)若用一个比较厚的凸透镜替换掉光具
座上的凸透镜,则看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了。这时,我们可以在光屏的____
(选填“左”或“右”)面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左
(3)在光屏位置不动的情况下,在凸透镜的左边 处放一个合适的眼镜
的镜片时光屏上模糊的像变得清晰了,这说明这个眼镜是________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凹透镜
(4)此实验是模拟了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视力矫正
过程。
近视眼
第10题图
11.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
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
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
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
A
第11题图
A.远视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B.远视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
C.近视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D.近视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
12.如图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甲、乙是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的两种情
形。这两种成像情形中,____(选填“甲”或“乙”)能够模拟眼睛成像,
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该图中的光屏向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或使凸透镜的曲度变得更大。
第12题图
乙
远离
第13题图
13.童话世界里也有很多物理知识,如图是人眼和
鱼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
的形状比人眼更加____(选填“平”或“凸”)。像
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
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因此
凸
前面
近视
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佩
戴______(选填“近视”或 “远视”)眼镜。(共16张PPT)
第四章 光的世界
专题突破五 凸透镜成像动态规律的应用
1.能根据物距、像距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性质。
2.能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判断凸透镜的焦距范围。
3.知道如何移动透镜、物体、光屏使像达成需要的变化。
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性质
例1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凸透镜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
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 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
光屏的位置,可得到一个( )
B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判断凸透镜的焦距
例2 用手机看视频,图像太小,屏
幕放大器(凸透镜)来帮忙。小明
通过透镜可看到放大了的图像,如
A
A. B. C. D.
图所示,手机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
例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
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
位置逐渐移到 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
变化情况是( )
C
A.像距减小,像变小 B.像距减小,像变大
C.像距增大,像变大 D.像距增大,像变小
1.某凸透镜的焦距为,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 处,则可在
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则可透过该
凸透镜观察到的像是( )
C
A. B. C. D.
3.小明将《中学物理》书放置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人眼观察
到成像的情形是下列图中的( )
B
A. B. C. D.
4.大山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凸透镜
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不可能是( )
D
A. B. C. D.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 时,在
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
距可能为( )
D
A. B. C. D.
6.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
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第6题图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
D.透镜的焦距大于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 时成放大的实像;
当烛焰离透镜 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D
A. B. C. D.
第8题图
8.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
置,凸透镜的焦距为 ,点燃的蜡烛
与凸透镜固定不动,移动光屏,直到光屏
上出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_
的实像;遵从这一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
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
镜”)。
倒立
缩小
照相机
第9题图
9.如图,兰州中川机场和西客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
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
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
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透镜,它的焦距应小
于____ 。
凸
50
10.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
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 )
A
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
11.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用的做法
是( )
C
A.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第12题图
12.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
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
了拍摄照片乙,应将相机适当( )
A
A.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第13题图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
焦距为 的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
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如图,接下来改用焦
距为 的透镜继续实验,如果不改变蜡
B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向上移动 D.保持不动
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放大实像,光屏应该( )
14.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我市开展了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准
备放映时,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如果你是放映员,应将放映机______
(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同时要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靠近
增大
15.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
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选填“放大”
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缩小
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