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5课时 回顾与思考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平均数: n 个数 x1, x2, x3,…, xn 的算术平均数
= .
★极差:一组数据中 与 的差叫做极差.
★方差:样本 x1, x2,…, xn 的平均数是 ,则样本的方差 s2=
.
★标准差:方差的 ,就是标准差.
最大数据
最小数据
[( x1- )2+( x2- )2+…+( xn - )2]
算术平方根
考点一:体现数据集中趋势的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例1 某校为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对全校学生进行了网络安全知识测
试,现随机从七、八两个年级各抽取2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单位:分)
进行统计、分析,过程如下:
【收集数据】
七年级:95,80,85,100,85,95,90,65,85,75,90,90,
70,90,100,80,80,90,95,75
八年级:80,80,60,95,65,100,90,80,85,85,95,75,
80,90,70,80,95,75,100,90
【整理数据】
成绩 x (分) 60≤ x ≤70 70< x ≤80 80< x ≤90 90< x ≤100
七年级 2 5 8 5
八年级 3 a 5 5
【分析数据】
统计量 平均数(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七年级 85.75 87.5 c
八年级 83.5 b 80
【应用数据】
请根据以上统计分析的过程和结果,解答下列问题:
(1)求出表格中 a 、 b 、 c 的值;
解:(1) a =7, b =82.5, c =90;
(2)若八年级共有600名学生,请估计八年级学生中测试成绩大于
80分的人数;
解:(2)600× =300人,
答:估计八年级学生中测试成绩大于80分的有300人;
(3)你认为哪个年级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掌握更好,请你写出两条
理由.
解:(3)七年级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掌握更好,理由:第一,七年
级学生测试成绩的平均数大于八年级;第二,七年级学生测试成绩的中
位数大于八年级.(第三,七年级学生测试成绩的众数大于八年级)
1. 某市五月份连续五天的日最高气温(单位:℃)分别为23、20、20、
21、2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D )
A. 22℃和26℃ B. 22℃和20℃
C. 21℃和26℃ D. 21℃和20℃
2. 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为:9.5,
9.4,9.6,9.9,9.3,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
据的平均数是( D )
A. 9.2 B. 9.3 C. 9.4 D. 9.5
D
D
3. 为了调查某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随机抽查了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情
况,结果如表:
月用水量(吨) 4 5 6 9
户数 3 4 2 1
则关于这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中位数是5吨 B. 众数是5吨
C. 极差是3吨 D. 平均数是5.3吨
C
考点二:体现数据稳定性的数——极差、方差、标准差
例2 市体校准备挑选一名跳高运动员参加全市中学生运动会,对跳
高运动队的甲、乙两名运动员进行了8次选拔比赛,他们的成绩(单位:
m)如下:
甲:1.70 1.65 1.68 1.69 1.72 1.73 1.68 1.67
乙:1.60 1.73 1.72 1.61 1.62 1.71 1.70 1.75
(1)甲、乙两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
解:(1) =(1.70+1.65+1.68+1.69+1.72+1.73+1.68+
1.67)÷8=1.69m,
=(1.60+1.73+1.72+1.61+1.62+1.71+1.70+1.75)÷8=
1.68m,
∴甲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1.69m,乙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1.68m;
(2)哪位运动员的成绩更为稳定?
解:(2) =[(1.70-1.69)2+(1.65-1.69)2+(1.68-1.69)
2+(1.69-1.69)2+(1.72-1.69)2+(1.73-1.69)2+(1.68-1.69)
2+(1.67-1.69)2]÷8=0.0006,
=[(1.60-1.68)2+(1.73-1.68)2+(1.72-1.68)2+(1.61
-1.68)2+(1.62-1.68)2+(1.71-1.68)2+(1.70-1.68)2+(1.75
-1.68)2]÷8=0.00315,
∵ < ,
∴甲运动员的成绩更为稳定;
(3)若预测超过1.65m就很可能获得冠军,该校为了获得冠军,可
能选哪位运动员参赛?若预测超过1.70m才能获得冠军呢?
解:(3)若预测超过1.65m就很可能获得冠军,则选甲运动员参
赛,因为甲运动员有7次成绩超过1.65m,而乙运动员只有5次成绩超过
1.65m;
若预测超过1.70 m 才能获得冠军,则选乙运动员参赛,因为甲运动
员仅有2次成绩超过1.70 m ,而乙运动员有4次成绩超过1.70 m .
4. 某同学5次上学途中所花的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 x , y ,10,
11,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 x - y |的值为
( D )
A. 1 B. 2 C. 3 D. 4
D
5. 若样本 x1+1, x2+1,…, xn +1的平均数为18,方差为2,则对于样
本 x1+2, x2+2,…, xn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C )
A. 平均数为18,方差为2
B. 平均数为19,方差为3
C. 平均数为19,方差为2
D. 平均数为20,方差为4
6. 样本数据3,6, a ,4,2的平均数是4,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 A )
A. 2 B. C. 3 D. 2
C
A
7. 若样本数据1,2,3, a 的平均数是3;样本数据4,5, a , b 的平均数
是5.求0,1,2,3,4, a , b 的方差是多少?
解:∵数据1,2,3, a 的平均数是3,
∴ a =4×3-1-2-3=6,
∵数据4,5, a , b 的平均数是5,
∴ b =4×5-4-5- a =5,
=(0+1+2+3+4+6+5)÷7=3,
s2=[(0-32)+(1-3)2+(2-3)2+(3-3)2+(4-3)2+(6-
3)2+(5-3)2]÷7=4.
8. 从甲、乙两种玉米苗中各抽10株,分别测得它们的株高(单位:cm)
如下:
甲:21 42 39 14 19 22 37 41 40 25
乙:27 16 40 41 16 44 40 40 27 44
(1)根据以上数据分别求甲、乙两种玉米苗株高的极差、方差和标
准差;
解:(1)甲种玉米苗株高的极差是42-14=28cm,
乙种玉米苗株高的极差是44-16=28cm,
=30cm, =33.5cm,
=104.2, =110.05,
s甲≈10.21, s乙≈10.49;
(2)哪种玉米苗长得高些?
解:(2) =30cm, =33.5cm,
∵ < ,
∴乙种玉米苗长得高些;
(3)哪种玉米苗长得整齐些?
解:(3) =104.2, =110.05,
∵ < ,∴甲种玉米苗长得整齐些.
9. 如图是连续十周甲、乙两名运动员体能测试成绩的折线统计图.教练组
规定:体能测试成绩70分以上(包括70分)为合格.
(1)请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填写表格:
平均数 中位数 体能测试成绩合格次数
甲 65
乙 60
解:(1)填表:
平均数 中位数 体能测试成绩合格次数
甲 60 65 2
乙 60 57.5 4
(2)请从下面两种不同的角度对运动员体能测试结果进行判断:
①依据平均数与成绩合格的次数比较甲和乙, 的体能测试成绩
较好;
②依据平均数与中位数比较甲和乙, 的体能测试成绩较好.
解:(2)①乙;②甲;
(3)依据折线统计图和成绩合格的次数,分析哪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
果较好.
解:(3)从折线统计图上看,两名运动员体能测试成绩都呈上升的
趋势,但是乙的增长速度比甲快,并且后一阶段乙的成绩合格次数
比甲多,
∴乙训练的效果较好.
谢 谢 观 看(共11张PPT)
第1课时 平均数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算术平均数: n 个数 x1, x2, x3,…, xn 的算术平均数
= ,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如果一组数据 x1, x2, x3,…, xn 的权分别为 f1,
f2, f3,…, fn ,那么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为:
= .
★当 n 个数据都在 a 附近时,可用 = '+ a (其中 '是每个数据与
a 的差的平均数).
例1 用简化计算法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
(1)15,23,17,18,22;
解:(1)每个数据减去20后,得到新数据:-5,3,-3,-
2,2,
则新数据的平均数为(-5+3-3-2+2)÷5=-1,
∴原数据的平均数为20-1=19;
(2)105,103,101,100,114,108,110,106,98,102.
解:(2)每个数据减去100后,得到新数据:5,3,1,0,14,8,
10,6,-2,2,
则新数据的平均数为(5+3+1+0+14+8+10+6-2+2)÷10=
4.7,
∴原数据的平均数为100+4.7=104.7.
1. 若1,3, x ,5,6五个数的平均数为4,则 x 的值为( D )
A. 3 B. 4 C. D. 5
2. 数据1,2,3,4,5的平均数是( C )
A. 1 B. 2 C. 3 D. 4
D
C
3. 某中学初二(1)班一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为80分,男生的平均成绩
为82分,女生的平均成绩为77分,则该班男、女生的人数之比为
( C )
A. 1∶2 B. 2∶1 C. 3∶2 D. 2∶3
C
4. 数据2024,2026,2023,2024,2025,2022的平均数是 .
2024
例2 学校准备推荐一位老师参加业务技能比赛,对甲、乙两位老师
进行三项测试,他们各自的成绩(百分制)如表:
老师 课件制作 片段教学 综合素质
甲 85 78 85
乙 73 80 82
学校将课件制作、片段教学、综合素质按三项得分的2∶3∶5确
定最终成绩,并根据成绩择优推荐,请你通过计算说明推荐哪位老师
参加比赛.
解:老师甲的平均成绩为:
=82.9分,
老师乙的平均成绩为:
=79.6分,
∵82.9>79.6,∴推荐老师甲参加比赛.
5. 学期期末,某班评选一名优秀学生干部,班长、学习委员和团支部书
记的得分情况如表所示:
班长 学习委员 团支部书记
思想表现 24 28 26
学习成绩 26 26 24
工作能力 28 24 26
假设在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时,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这三方面
的重要性之比为3∶3∶4,通过计算说明谁应当选为优秀学生干部.
解:班长的成绩为24×0.3+26×0.3+28×0.4=26.2分,
学习委员的成绩为28×0.3+26×0.3+24×0.4=25.8分,
团支部书记的成绩为26×0.3+24×0.3+26×0.4=25.4分,
∵26.2>25.8>25.4,
∴班长应当选为优秀学生干部.
谢 谢 观 看(共11张PPT)
第4课时 数据的离散程度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极差:一组数据中 与 的差叫做极差.
★方差:样本 x1, x2,…, xn 的平均数是 ,则样本的方差 s2=
.
★标准差:方差的 就是标准差.
★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有 、 、 .
最大数据
最小数据
[( x1- )2+( x2- )2+…+( xn - )2]
算术平方根
极差
方差
标准差
例1 已知 A 组数据:0,1,-2,-1,0,-1,3.
(1)求 A 组数据的平均数;
解:(1)平均数为0;
(2)从 A 组数据中选取5个数据,记这5个数据为 B 组数据,要求 B
组数据满足两个条件:①它的平均数与 A 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②它的
方差比 A 组数据的方差大.你选取的 B 组数据是 .
解:(2)-1,-2,3,-1,1.(答案不唯一)
1. 一组数据3,4,5,5,6,8的极差是( D )
A. 2 B. 3 C. 4 D. 5
2. 甲、乙两班各50名同学参加体操表演竞选,经测量并计算得两班同学
身高的平均数和方差为: =165cm, =165cm, =7.5, =
21.6,组委会从身高整齐美观效果来看,应选 班参加表演.
3. 对甲、乙、丙三名射击手进行20次测试,平均成绩都是8.5环,方差分
别是 =0.4, =3.2, =1.6,在这三名射击手中成绩最稳定的
是 .
D
甲
甲
4. 在一次芭蕾舞比赛中,甲、乙、丙、丁四队女演员的人数相同,身高
的平均数均为166cm,且方差分别为 =1.5, =2.5, =2.9,
=3.3,则这四队女演员的身高最整齐的是 队.
甲
例2 某校要从九年级(一)班和(二)班中各选取10名女同学组成
礼仪队,选取的两班女生的身高(单位:厘米)如下:
(一)班:168 167 170 165 168 166 171 168 167 170
(二)班:165 167 169 170 165 168 170 171 168 167
(1)完成统计分析表:
班级 平均数 方差 中位数 极差
(一)班 168 168 6
(二)班 168 3.8
答案:(1)如表所示;
班级 平均数 方差 中位数 极差
(一)班 168 3.2 168 6
(二)班 168 3.8 168 6
(2)请选一个合适的统计量作为选择标准,说明哪一个班能被
选取.
答案:(2)选方差作为选择标准,
∵(一)班方差<(二)班方差,
∴(一)班女同学身高更整齐,(一)班能被选取.
5. 某工厂从甲、乙两名工人中选派一人参加操作技能比赛.现分别从
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的若干次测试成绩(单位:分)中随机抽取8
次,记录如表:
甲 95 82 88 81 93 79 84 78
乙 83 92 80 95 90 80 85 75
你认为应选派哪名工人参加技能比赛?请说明理由.
解:应选派甲参加技能比赛,理由如下:
甲的平均成绩 =85分,
乙的平均成绩 =85分,
=35.5, =41,
∵ = , < ,
∴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一样,但甲的成绩更稳定,
∴应选派甲参加技能比赛.
谢 谢 观 看(共14张PPT)
第2课时 中位数与众数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中位数:一般地, n 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
的一个数据或者最中间 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 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
众数.
两个数据
最多
例1 小亮和小莹自制了一个标靶进行投标比赛,两人各投了10次,
如图是他们投标成绩的统计图.
(1)根据图中信息填写表格: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小亮 7
小莹 7 9
解:(1)如表所示;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小亮 7 7 7
小莹 7 7.5 9
(2)分别用平均数和中位数解释谁的成绩比较好.
解:(2)平均数相等说明:两人整体水平相当,成绩一样好;小莹
的中位数大说明:小莹的成绩比小亮好.
1. 一组数据6,8,7,8,10,9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C )
A. 7和8 B. 8和7
C. 8和8 D. 8和9
2. 数据5,7,8,8,9的众数是( C )
A. 5 B. 7 C. 8 D. 9
C
C
3.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本地区几棵古树的生长年代,记录数据如
下(单位:年):200,240,220,200,2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B )
A. 200年 B. 210年
C. 220年 D. 240年
B
4. 下列数据:3,2,3,4,5,2,2的中位数是 .
5. 某校九(1)班8名学生的体重(单位:kg)分别是39,40,43,43,
43,45,45,46.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kg.
6. 在参加植树活动中,某班六个绿化小组植树的棵数分别是:10,9,
9,10,11,9,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棵.
3
43
9
例2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加强
学校、家庭的联系,某中学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外访万家活
动”,王老师对所在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实地家访,了解到每名学生
家庭的相关信息,现从中随机抽取15名学生家庭的年收入情况,将
数据绘制成表格:
年收入 (单位:万元) 2 2.5 3 4 5 9 13
家庭个数 1 3 5 2 2 1 1
(1)求这15名学生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解:(1)平均数是(2+2.5×3+3×5+4×2+5×2+9+13)÷15
=4.3万元,
中位数是3万元,众数是3万元;
(2)你认为用(1)中的哪个数据来代表这15名学生家庭年收入的
一般水平较为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2)虽然平均数为4.3万元,但年收入达到4.3万元的家庭只有4
个,大部分家庭的年收入未达到这一水平,而中位数和众数3万元是大部
分家庭可以达到的水平,因此用中位数或众数来代表这15名学生家庭年
收入的一般水平较为合适.
7. 某班“环卫小组”为了宣传环保的重要性,随机调查了本班10名同学
的家庭在同一天内丢弃垃圾的情况.经统计,丢弃垃圾的质量(单位:千
克)如下:
2 3 3 4 4 3 5 3 4 5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10个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解:(1)中位数:3.5千克,众数:3千克;
(2)若这个班共有50名同学,请你根据上述数据的平均数,估算这50个
家庭在这一天丢弃垃圾的总质量.
解:(2) = =3.6千克,
3.6×50=180千克,
答:这50个家庭在这一天丢弃垃圾的总质量约为180千克.
谢 谢 观 看(共13张PPT)
第3课时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 ;扇形统计
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 ;折线统计图能清
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根据信息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具体数目
百分比
例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某校组织了一次环保知识竞赛,每班选
25名同学参加比赛,成绩分为 A 、 B 、 C 、 D 四个等级,其中相应等级
的得分依次记为100分、90分、80分、70分,学校将某年级的一班和二班
的成绩进行整理并绘制成如图所示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把一班竞赛成绩统计图补充完整;
解:(1)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
(2)求表中 a 、 b 、 c 的值:
平均数(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一班 a b 90
二班 87.6 80 c
解:(2) a =87.6, b =90, c =100;
②从平均数和众数的角度来比较两个班的成绩;
③从 B 级以上(包括 B 级)的人数的角度来比较两个班的成绩.
解:(3)①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角度来比较,一班的成绩更
好;②从平均数和众数的角度来比较,二班的成绩更好;③从 B 级
以上(包括 B 级)的人数的角度来比较,一班的成绩更好.(选择一
个角度分析即可)
(3)请从以下给出的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对这次竞赛成绩的结果进
行分析.
①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角度来比较两个班的成绩;
1. 图1是小明一周的支出情况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总消费数额
B.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具体消费数额
C.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占总消费数额的百
分比
D.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在一周中的具体变
化情况
图1
C
2. 某住宅小区六月份1日至5日每天用水量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那么这5
天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是 吨.
图2
32
3. 如图3是交警在一个路口统计的某个时段来往车辆的车速情况(单位:
千米/时)
(1)找出该样本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解:(1)∵该样本数据中车速是52千米/时的有8辆,最多,
∴该样本数据的众数为52千米/时,
样本容量为2+5+8+6+4+2=27,
∵按照车速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14辆车的车速是52千米/时,
∴中位数为52千米/时;
(2)计算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2)平均速度为(50×2+51×5+52×8+53×6+54×4+55×2)
÷27≈52.4千米/时;
(3)若某车以50.5千米/时的速度经过该路口,能否说该车的速度要比一
半以上车的速度快?并说明判断理由.
图3
解:(3)不能,理由如下:
∵样本的中位数为52千米/时,
∴可以估计该路段的车辆大约有一半的车速要快于52千米/时,
∴不能说该车的速度要比一半以上车的速度快.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