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 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同步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2-02 14:5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2.下列内容反映的会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为(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4.下列不属于1980年建立的四个特区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上海 D.厦门
5.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 ( http: / / www.21cnjy.com )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的撰写主要针对( )
A. “浮夸风” B.“共产风”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6.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 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
7.1995年起,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这是因为我国实施了( )
A.养老保险制度 B.“安居工程”
C.医疗保险制度 D.就业制度
8.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C.“文革”结束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9. “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30年来,它从一个小鱼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材料描述的城市是
A.厦门 B.深圳 C.珠海 D.汕头
10.区别中国19世纪对外开放和20世纪70年代的对外开放的最主要标准是( )
A.是否向所有国家开放
B.是否只是部分开放
C.是否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是否为主权国家
11.2015年4月25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聂树斌、呼格吉勒图等冤案的复查、平反,对这一现象解释最恰当的是
A、说明中国法制不健全
B、说明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体现依法治国的理念
C、说明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强
D、说明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是核心
12.《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自201 ( http: / / www.21cnjy.com )5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有关于“农民集体所有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开启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又一次变革,你知道当下农民流转出去的土地和哪一制度有关吗?
A、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私有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
1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4.“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讲这段话的历史场景是在(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南巡讲话 D.中共十二大
15.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实行包产到户
D、建立经济特区
16.对联折射了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包产到户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17.下面这首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其内容说明了什么?( )
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B、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
D、农民反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第II卷(非选择题)
19.64年的峥嵘岁月,64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 到l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四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21世纪教育网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 该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为保证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
(2)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l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 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哪一次运动
(4)材料四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其变化说明的根本问题有哪些
20.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关系到人民的切实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1)1950年,我国在农村开展了什么运动?1953年,国家决定对农业采取什么措施?
(2)1958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发动了哪两场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党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措施?
(3)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你认为我国调整农村政策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1.为迎接新中国第63个国庆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与展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1)回顾历史:中华民族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及发生的时间。
(2)总结成就:“20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请回答: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总设计师是谁 (1分)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 (至少回答两点)
(3)展望未来: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22.阅读下列材料:
在20世纪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进程中,经历了重要的四个过程,如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请回答:
(1)第一步: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使中国人民清醒起来。请问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
(2)第二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领导,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新中国的“新”是什么含义呢
(3)第三步:三大改造,除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有哪两个方面
(4)第四步:改革开放——邓小平领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伟大起点 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23.【探索中前进的现代工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一属于我国什么时期成就?你怎样看这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2) 图二所示的企业在1956年以后有了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最著名的中药企业的原因是什么?
(3) 在图三中你可以看到在探索时期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模范人物是谁?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安徽凤阳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情况: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请回答:
(1)与材料一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在哪一年基本完成?
(2)材料二中粮食产量的变化是因为实行了哪种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与新中国历史上哪一次会议有关?
(3)除材料一、材料二所涉及的农村经济政策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还有哪两次调整农村经济的政策。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D
6.C
7.B
8.D
9.B
10.D
11.B
12.B
13.D
14.B
15.A
16.D
17.B
18.B
19.
(1)第一个五年计划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3)“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加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
20.
(1)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或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要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客观规律;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言之有理)
21.(1)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2)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提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两制”得伟大构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进行南巡讲话,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等(写出两点即可)
(3)青少年应努力学习,开拓进取,不断探索,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符合题意即可)
22.(1)孙中山。
(2)新的含义: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3)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4)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开始改变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三大改造的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3)铁人王进喜
24.
(1)土地改革;1952年。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
(3)三大改造——人民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