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解决阅读过程中的字词障碍。
(2)、通过赋“体物言志”的特点,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思想主旨。
(3)、结合赋“铺采摛文”的特点,体会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的语言风格(理解课文中形象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4)、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在高中第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赤壁赋》的学习基础上,对“赋”这种文体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审美体悟能力不高。所以教师先对本文的字词进行了梳理,在课堂教学时,主要从“赋”铺采摛文的语言特点着手,加大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教学目的。
3、重点难点
(1)、了解赋“铺采摛文”的语言特点。
(2)、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恤民力的累累罪行。
4、教学过程
【导入】
一、背景导入
一千年前的晚唐江河日下,当时的天子唐敬宗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继位以来就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还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使唐王朝的统治更加岌岌可危。面对这样的时局,一位年轻的诗人忧心如焚,他尝试着挽回国运的幻想和努力,在暮蔼沉沉的晚唐投下了最后一道理想的光辉。他就是杜牧,今天,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风云回到唐朝,走进杜牧和他的《阿房宫赋》。
【讲授】
二、重难点字词释义
学生提问,解决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字词障碍。
三、解题入境,温故知新
解读任何一篇文章,最不能忽视的就是(题目),那我们看看《阿房宫赋》这一题目给了我们那些信息呢?
1、对象——阿房宫
2、体裁——赋
a、文赋有什么特点呢?(回顾之前我们所学习的内容,结合《赤壁赋》)
所谓赋就是刘勰在《文心雕龙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所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体”就是表现的意思,那“志”的意思是:思想。“体物言志”就是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b、根据“体物言志”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快速阅读下这篇课文。
PPT:杜牧通过描绘阿房宫 哪些方面 ,志在 说明什么
四、初读感知,体物言志
1、关于阿房宫的传说古来纷纭,今天,杜牧向我们展现了这座神秘宫殿的哪些奇景呢
明确:建筑宏大,美人如云,珍宝荟萃
2、这样一座(富丽堂皇、古来罕有)的宫 ( http: / / www.21cnjy.com )殿,可他最后却是化为一片焦土,而曾经不可一世的秦王朝也在这熊熊大火中轰然倒塌。这亡秦的背后,作者的“醉翁之意“究竟何在?(文章最后一段有两个点明作者情感的词)
明确:作者的志——哀、鉴
(1)、哀
这里“哀”是不是同情秦的灭亡?
不是,“哀”是因为悲剧而悲哀,惋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甚至痛惜,秦本可以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但由于骄奢淫逸,不爱惜人民而遭到灭亡,这是咎由自取,历史教训令人沉痛。——爱纷奢,不爱民,导致亡国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揭示历代帝国王朝灭亡的规律:“成由勤俭败由奢”、“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
过渡:但是“哀”只是停留在感情层面,它是不能阻止悲剧重演的,对于当朝统治者只有怎么做才可以正衣冠,知得失?
(2)、鉴
借古讽今,劝诫唐敬宗以史为鉴,戒奢爱民,不要重蹈覆辙。
3、请同学把ppt上的问题补充完整,展现文章清晰的脉络。
4、展示教师改动后的文本,与原文进行比较,引出赋“铺采摛文”的特点。
Ppt,“六国破灭,天下归秦,尽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之木,始出阿房。观其形之大,制之宏;美人之众,珍宝之富,至矣极矣。然秦纷奢骄固,终致楚人一炬。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其可悲乎。”
五、涵咏咀嚼,铺采摛文
教学设计时预设较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堂时间以及学生的不同体悟和理解,教师进行选择性地引导,生成有价值的信息,重点在于品味赋“铺采摛文”的语言特点以及文辞背后的深意。
(一)宫殿恢弘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注意:这两句并没有铺陈的手法,可见赋并非只有铺陈和渲染,往往是骈散结合,在鉴赏时也可与后文“戍卒叫,函谷举”相联系)
明确:A、夸张——六国灭亡的速度之快
B、夸张——渲染阿房宫建造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耗费民力之多
①所需木料多,其他建筑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要繁多(为何不说伐尽秦陇之山?);②砍伐、运送木料需大量人力,③而且自古以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凭借人力要将蜀地的木材运输至关中,异常艰难。
C、我们可以想见这中间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甚至葬送了无数百姓的生命。
《史记》:“天下苦秦久矣,此其一端。“
D、短促有力,气势恢弘,停顿间歇长,更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2、建造如此气势恢宏的阿 ( http: / / www.21cnjy.com )房宫需耗费大量的建筑材料,这其实在后文中也有提及,有同学找到了吗?——“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教师改动:ppt“使负栋之柱,多于旷野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林木;架梁之椽,多于灞桥之柳丝; 钉头磷磷,多于恒河之沙粒;瓦缝参差,多于崇山之沟壑;直栏横槛,多于纵横之阡陌,管弦呕哑,多于春晓之檐语。”(大家看,老师也用了排比,夸张的手法,而且所选之物比杜牧的更形似,你们觉得能不能代替原文?
明确:原作用农夫,工女,粟粒,帛缕,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郭作比较,是围绕“百姓生活”来写的,就是说秦的奢华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压榨之上的。老师改的虽然也是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秦的纷奢,但脱离了百姓的苦难,可见,赋虽然讲究铺采摛文,但并非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式与词章的华美,而是要有所依托,其最终目的是为文章的”志“服务的。
3、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注意“走”在古时指跑,如《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本文是奔向,趋向,表现如虹的气势。
夸张——面积之广和建筑物之高,突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覆压”二字有力度,压在骊山上的阿房宫,其实就像是压在人民肩上的重担,使百姓苦不堪言。
4、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A、为何不说长桥如龙,复道如虹
明确:
a、比喻——将桥喻龙,复道喻虹,分别写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它们形态的高大、色彩的绚丽。惊叹的语气渲染了宫殿的奇丽壮观。同时也暗示出建造的艰难,为下文抨击秦统治者肆意掠夺,役使人民埋下伏笔。
b、拟人——卧、行二字以将无生命之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活了,以“卧”写长桥坐落水面的端庄重实之静态,以“行”写复道横越空中的曲折绵延之动意,一静一动,相互映衬。
c、适当提及叠字、双声和叠韵来描摹事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叠字如“溶溶”、“盘盘”,——总能给人一种弥漫萦绕的美感,不仅读来朗朗上口、悠扬动听,而是能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5、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气候不齐”就文中的意思来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种看法,①一宫之间,天气阴晴冷暖不同,足见阿房宫的广大;②是暗示阿房宫中宫女悲喜不同的生活境遇,有的是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也有冷夜寒灯,独守空闺。
(二)、美女如云,不见者三十六年。
1、从何可见美人之多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又是一句典型的铺陈句,比喻,夸张——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说美人众多,却用明星、绿云、渭涨、雾横比喻“妆镜”“晓鬟”“弃脂”“焚椒”,侧面地写出美人之多,生活之奢靡。
2、对于秦宫的这些女子而言,这样的奢靡生活幸福吗?
不幸的人生:①曾经是尊贵之身,可是随着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败亡而沦为秦宫人,“朝歌夜弦”只为取悦他人而生,这背后应该有说不尽的孤苦、寂寞和呜咽,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每日盛装打扮只为了得到秦王的一夕恩宠,但是秦宫的人实在太多,多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当年乘辇而来时或许还是如花美眷,可似水流年,一日日漫长的等待换来的不过是“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的孤苦生活。(联系元稹的《行宫》)
揭示了阿房宫中女性们的悲惨命运,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秦皇的穷奢极欲,可联系商纣王“酒池肉林”,最终导致亡国的历史。
3、全体女生来读下这一段
(三)、珍宝之多,弃掷逦迤。
1、“燕、赵之收藏,韩、魏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明确:收藏、经营、精英都是指金玉珍宝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不同的词来渲染其之多,并交代了珍宝来源,这些珍宝是从六国掠夺来的,而六国又是经过多少代、多少人,从老百姓手中掠夺得到的。这些珍宝到了秦国之后,秦人对待珍宝的态度是“弃掷逦迤”可见其骄纵纷奢,全然不顾惜百姓。
2、是不是秦统一天下后,百姓都富足,所以视珍宝如粪土?
明确:“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将心比心,秦王好奢,喜欢自己的生活美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富足,从而广征劳役,搜刮钱财,但人与人的想法,愿望是一样的(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天下人也想生活富足安康(人亦念其家)。
秦始皇用人民的血汗建成了供他享乐游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宫殿,收藏美人,掠夺珍宝,不为天下服务,而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这就像《老子》中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如今,秦皇掠夺百姓的不足来补充自己的有余,残民以自肥,用文中的话说,俨然成为一个日益骄固的“独夫”,所以秦的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3、我们一起把点明秦灭亡的一句读一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亡的速度之快,短短三世,威震四海的秦王朝便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农民怒涛中土崩瓦解,而“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顷刻之间化为灰烬。(与前文“六王毕,四海一”照应) 历史的相似性,“六王”因“不爱其人”而覆亡,秦皇又重蹈六国的覆辙,这不禁让作者想到了——唐王朝。 “可怜”这一词中蕴藏这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不安和忧愤溢于言表。所以文末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高呼“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讽谏晚唐统治者,为晚唐皇帝敲响警钟,希望统治者能够幡然醒悟、励精图治、重振大唐盛世。
六、诵读末段,总结升华
陈衡哲先生说:“历史不是叫人哭,也不是叫人笑,乃是叫人明白的。”
杜牧在这篇文赋中要告诉世人的,其实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最简单的道理:逶迤三百里的雕梁画栋正是劳苦大众的累累白骨,余音袅袅的朝歌夜弦正是穷困百姓啼饥号寒的变奏,金碧辉煌的阿房宫正是秦皇自掘的坟墓,前车之鉴留予后人,一篇阿房宫赋,既是挽歌,又是警策。
七、课外延伸,知人体情
斯人已矣,文辞永恒,一则《阿房宫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牧呢?
可以细细品读这三首诗,从其不同的人生境况中来感悟杜牧丰富又略带凄楚的精神世界。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节选)
仕宦至公相,致君作尧汤。
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