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备课】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备课】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精品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4 15:1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
医学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
时空观念:了解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的发展历程;知道青铜器和甲骨文时空概况;知道《诗经》和“楚辞”。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知道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及其历史影响;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的史料价值。
家国情怀:认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及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核心素养
CONTENTS
目录

造纸术的发明

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司马迁与《史记》

道教和佛教
第一部分
造纸术的发明
Section 1
一、造纸术的发明
说一说: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哪些缺点?
丝绸



甲骨


竹简
制作、书写麻烦
材料笨重或昂贵
一、造纸术的发明
1、发明:
西汉时期
西汉早期麻纸。甘肃放马滩出土,为目前发现的世界最早的纸。
2、改进:
东汉 蔡伦
说一说:蔡伦作了哪些改进工作?
改进了原料:
旧鱼网
树皮
麻头
破布
改进了工艺:
视频:造纸工艺过程
蔡伦的贡献:
1、扩大原料;
2、降低成本;
3、提高产量;
4、提高质量;
“蔡侯纸”
蔡伦
公元4世纪(朝鲜)
公元7世纪(日本)
公元8世纪 阿拉伯国家
公元12世纪(非洲)
公元12世纪(欧洲)
公元16世纪(美洲)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公元19世纪(大洋洲)
3、外传:汉末开始
泥 板
古代两河流域人的书写材料:
笨重
野生的纸草
纸草遗片
古希腊、罗马、埃及的书写材料:
材料稀少、易破碎
羊皮纸
欧洲古代书写材料:
昂贵、易被虫蛀
4、影响:
①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②推动了教育的普及;
③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第二部分
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Section 2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1、张仲景:
(医学)
(1)生活时期:
东汉末年
(2)成就:
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方法
(3)地位:
医圣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书影
对症治疗 预防疾病
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当时做官的人不能随便接近民众,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在每月初一和十五,打开衙门贴出告示,让民众近来看病,他坐在大堂上逐一问诊。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店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齐身”
——《伤寒杂病论》序
人物扫描
医德高尚
▲河南南阳医圣祠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2、华佗
(1)生活时期:
东汉末年
(2)擅长技术:
外科手术
华佗
(3)成就:
(4)地位:
神医
制成“麻沸散”
编制“五禽戏”
(医学)
麻醉药剂“麻沸散”
华佗的五禽戏:
虎鹿熊猿鸟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3、数学:
(1)秦简九九表:
简上抄录了较为完整的乘法口诀,反映了秦朝对乘法口诀的推广和应用。
(2)《九章算术》:
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术、代数、几何等,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4、农学:
(1)概况:秦汉时期,农学有较大发展
(2)代表作:《汜胜之书》
(3)内容: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地、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
第三部分
司马迁与《史记》
Section 3
三、司马迁与《史记》
1、作者:
(史学)
③38岁那年,司马迁接替父亲司马谈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读了大量国家藏书。
④54岁司马迁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司马迁
①10岁开始在父亲的影响下研读古书,爱好文史。
②20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到过很多名胜古迹。
司马迁
司马迁采访史迹(想象画)
三、历史巨著《史记》
2、内容:
(史学)
《史记》书影
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本纪:历代帝王等
世家:王侯将相等
列传:其他影响大的人
书:历代典章制度
表:历代重大成果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书的典范,文学的杰作。
3、地位: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读一读
第四部分
道教和佛教
Section 4
四、道教和佛教
阅读教材完成下面表格
教别 发源地 时间 信仰对象 宗教场所 教义
道教
佛教
印度
西汉后期

寺院
转世投胎,忍受苦难
虔诚信佛,来世幸福
中国
东汉末年
神仙
道观
修身养性,炼制丹药
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青城山位于今天四川都江堰市,相传是道教的发源地,张陵在此讲道。
老子
太上老君
炼制丹药
青城山、武当山。
湖北武当山
安徽齐云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
道教在中国的影响
白马寺位于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境内,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
佛教在中国的影响
玉皇大帝
山西五台山
浙江普陀山
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华山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佛教、道教与中华文学
《西游记》
《东游记》
思考:佛教为什么能在中国兴起
统治阶级每日华衣美食,不用为生计犯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精神空虚,佛教正好可以填补。
东汉后期,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政治黑暗,吏治腐败,人民生活艰辛,佛教所宣扬的灵魂不灭,来世投胎等观点又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统治阶级也正好利用了这一点。大力扶持佛教,使其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
夯实基础
1.(2024·山东菏泽真题)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一生广泛收集民间药方,总结前人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辨证诊断、对症治疗的理论与方法,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他留给后世的医学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答案】B
2.(2024·吉林长春真题)《史记》被后人赞誉:“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这说明历史研究应( )
A.形式创新 B.贯通古今 C.秉笔直书 D.彰显个性
【答案】C
夯实基础
3.(2024·广东真题)魏晋时期,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大量引进《论语》《史记》《汉书》等儒家经典和史学名著,当地人不仅能诵读汉文著作,还能使用汉文写作。这体现了( )
A.儒家学说的包容性 B.鉴真东渡的影响力
C.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D.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答案】C
4.(2023·湖南邵阳真题)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指出:“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材料所指的“四大发明”中,东汉蔡伦改进( )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答案】A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