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习题课件(21份打包) 2024-2025学年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习题课件(21份打包) 2024-2025学年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9-26 09:42:33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7课时 斜边直角边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下列条件中,不一定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D )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
C.一对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D.一对锐角相等,一组边相等
D
2.如图,AE⊥BC,DF⊥BC,不能用“HL”证明Rt△ABE≌Rt△DCF的一组条件是( C )
A.AB=DC,CF=BE
B.AB=DC,AE=DF
C.CE=BE,AE=DF
D.CE=BF,AB=DC
第2题图
C
3.如图,已知AC⊥BD,垂足为O,AO=CO,AB=CD,则△AOB≌△COD的依据是( A )
A.HL B.SAS C.ASA D.AAS
第3题图
A
二、填空题
4.如图,在Rt△ABC与Rt△DEF中,∠B=∠E=90°,AC=DF,AB=DE,∠A=50°,则∠DFE=  40°  .
第4题图
40° 
5.如图,AC⊥BC,AD⊥BD,垂足分别是C、D,若要用“HL”得到Rt△ABC≌Rt△BAD,则需添加的条件是  AC=BD(或BC=AD)  .(写一种即可)
第5题图
AC=BD(或BC=AD) 
三、解答题
6.如图,AB⊥BC,AD⊥DC,AB=AD,求证:∠1=∠2.
第6题图
证明:∵AB⊥BC,AD⊥DC,
∴∠B=∠D=90°,
∴△ABC与△ADC为直角三角形,
在Rt△ABC和Rt△ADC中,

∴Rt△ABC≌Rt△ADC(HL),
∴∠1=∠2.
7.如图,已知CE⊥AB,DF⊥AB,AC=BD,CE=DF,求证:AC∥BD.
第7题图
证明:∵CE⊥AB,DF⊥AB,
∴∠CEA=∠DFB=90°,
在Rt△ACE和Rt△BDF中,

∴Rt△ACE≌Rt△BDF(HL),
∴∠A=∠B,
∴AC∥BD.
8.如图,已知∠A=∠D=90°,AC与BD交于点G,且AG=DG,求证:AB=DC.
第8题图
证明:在△ABG与△DCG中,,
∴△ABG≌△DCG(ASA),
∴AB=DC.

一、选择题
9.如图,在△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和CE交于O,AO的延长线交BC于F,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 C )
A.4对 B.5对 C.6对 D.8对
第9题图
C
二、解答题
10.如图,在Rt△ABC中,∠C=90°,AC=20,BC=10,PQ=AB,P,Q两点分别在线段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M上运动,且点P不与点A,C重合,那么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才能使△ABC与△APQ全等?
第10题图
解:①当点P运动到AP=BC=10时,
∵∠C=∠QAP=90°,PQ=AB,
∴Rt△ABC≌Rt△QPA(HL),
此时点P为AC的中点;
②当点P运动到与点C重合时,AP=AC,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当点P运动到AC的中点时,才能使△ABC与△APQ全等.

解答题
11.如图,在△ABC中,∠ACB=90°,AC=BC,D为直线AB上一点,作直线CD,AE⊥CD于点E,BF⊥CD于点F.
第11题图
解:(1)AE=EF+BF,
证明如下:
∵AE⊥CD,BF⊥CD,
∴∠AEC=∠CFB=90°,
∴∠ACE+∠CAE=90°,
∵∠ACB=90°,∴∠ACE+∠BCF=90°,
∴∠CAE=∠BCF,
在△ACE与△CBF中,,
∴△ACE≌△CBF(AAS),
∴AE=CF,CE=BF,
∵CF=EF+CE,
∴AE=EF+BF;
第11题图
(1)若点D在线段AB上,试猜想线段EF、AE和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点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请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试猜想线段EF、AE和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解:(2)如图,EF=AE+BF,证明如下:
∵AE⊥CD,BF⊥CD,
∴∠AEC=∠CFB=90°,
∴∠ACE+∠CAE=90°,
∵∠ACB=90°,
∴∠ACE+∠BCF=90°,
∴∠CAE=∠BCF,
在△ACE与△CBF中,,
∴△ACE≌△CBF(AAS),
∴AE=CF,CE=BF,
∴EF=CF+CE=AE+BF.
第11题图
谢 谢 观 看(共14张PPT)
第13课时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A )
A.正数大于负数 B.作线段AB∥CD
C.连接A、B两点 D.今天的天气好吗
2.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C )
A.同位角相等 B.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C.对顶角相等 D.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A
C
3.已知命题A:“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在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判断“命题A是假命题”的反例的是( A )
A. B. C. D.
4.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D )
A.对顶角相等
B.相等的角是同位角
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D.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
A
D
二、填空题
5.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
6.“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  如果在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7.要通过“举反例”的方式说明命题“因为5>3,所以5m>3m”是错误的,可以举的m值 为  -2(答案不唯一)   .(写出一个即可)
如果两个角
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在三角形中两个锐角
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答案不唯一)  
三、解答题
8.请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指出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解:原命题是真命题,
逆命题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是真命题.
(2)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解:原命题是真命题,
逆命题为: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
(3)如果一个数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6整除;
解:原命题是假命题,
逆命题为:如果一个数能被6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3整除,是真命题.
(4)已知两数a,b,如果a+b>0,那么a-b>0.
解:原命题是假命题,
逆命题为:已知两数a,b,如果a-b>0,那么a+b>0,是假命题.
9.如图,分别将“∠1=∠2”记为a,“∠B=∠D”记为b,“CB=CD”记为c.
(1)填空:“如图,如果CB=CD,∠B=∠D,那么∠1=∠2”是  假  命题;(填“真”或“假”)
解:(1)已知在△ABC和△ADC中,AC=AC,CB=CD,∠B=∠D,边边角无法证全等,
∴不能判断∠ACB=∠ACD,
∴无法判断∠1=∠2,
∴是假命题,
故答案为:假;
第9题图
假 
(2)以a、b、c中的两个为条件,第三个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
解:(2)如果∠1=∠2,∠B=∠D,那么CB=CD,(也可选a、c,证b)
证明:∵∠1=∠2,∴∠ACB=∠ACD,
在△ABC和△ADC中,
又∵AC=AC,∴△ABC≌△ADC(AAS),
∴CB=CD.
第9题图

一、填空题
10.下面三个命题:①底边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②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斜边和斜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命题为  ①②  .(填序号)
①② 
二、解答题
11.如图,B、A、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①AD∥BC;②∠B=∠C;③AD平分∠EAC.
第11题图
请你用其中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造一个真命题,并证明.
已知:  AD∥BC,∠B=∠C  .
求证:  AD平分∠EAC  .
AD∥BC,∠B=∠C
AD平分∠EAC 
证明:
解:答案不唯一,如果用①和②作为已知条件,③作为结论,构造命题,结论和证明过程如下:
已知:AD∥BC,∠B=∠C.
求证:AD平分∠EAC.
证明:∵AD∥BC,
∴∠B=∠EAD,∠C=∠DAC,
又∵∠B=∠C,
∴∠EAD=∠DAC,
∴AD平分∠EAC.
第11题图

解答题
12.如图,已知△ABC中,BE是∠ABC的角平分线,交AC于点E,AD是∠CAB的角平分线,交BC于点D,BE和AD相交于点O,且∠EOA=45°.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第12题图
证明:∵BE是∠ABC的角平分线,AD是∠CAB的角平分线,
∴∠OAB=∠CAB,∠OBA=∠CBA,
∴∠OAB+∠OBA=(∠CAB+∠CBA),
∴∠AOB=180°-(∠CAB+∠CBA),
∵∠CAB+∠CBA=180°-∠C,
∴180°-∠AOB=(180°-∠C),
∴∠AOB=90°+∠C,
∵∠EOA=45°,
∴∠AOB=135°=90°+∠C,
∴∠C=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第12题图
谢 谢 观 看(共13张PPT)
第9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42°,则它的顶角为( B )
A.108° B.96° C.88° D.82°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cm,其中一边长为4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C )
A.4cm B.5cm
C.4cm或5cm D.4cm或6cm
B
C
3.如图,AE∥BD,△ABC为等边三角形,若∠CBD=15°,则∠EAC的度数是( A )
A.45° B.55° C.60° D.75°
第3题图
A
二、填空题
4.如图,△ABC中,∠B=40°,AD=AE,∠ACB的角平分线交直线DE于点F,则∠CFE=  20  度.
第4题图
20 
5.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边上的一点,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CE=CD,则∠E=  30  度.
第5题图
30 
三、解答题
6.如图,已知AB=AC,AD=AE,∠BAE=40°,求∠CED的度数.
第6题图
解:∵AB=AC,AD=AE,
∴∠B=∠C,∠AED=∠ADE,
∵∠AEC=∠BAE+∠B,
∴∠AED=∠AEC-∠CED=40°+∠B-∠CED,
∵∠ADE=∠CED+∠C,
∴40°+∠B-∠CED=∠CED+∠C,
∴∠CED=20°.
7.如图,△ABC中,点D在AB上,已知AD=BD=CD.求∠ACB的度数.
第7题图
解:∵AD=BD=CD,
∴∠A=∠ACD,∠B=∠BCD,
∵∠A+∠ACD+∠BCD+∠B=180°,
∴2∠ACD+2∠BCD=180°,
∴∠ACD+∠BCD=90°,
∴∠ACB=90°.
8.如图,在△ABC中,AB=AC,M是边BC的中点,BD平分∠ABC,交AM于E,交AC于D,若∠AED=64°,求∠BAC的度数.
第8题图
解:∵AB=AC,M是边BC的中点,
∴∠ABC=∠C,AM⊥BC,
∴∠AMB=90°,
∵∠BEM=∠AED=64°,
∴∠EBM=90°-∠BEM=26°,
∵BD平分∠ABC,
∴∠ABC=2∠EBM=52°,
∴∠BAC=180°-2∠ABC=76°.

一、填空题
9.若BD是等腰△ABC一腰上的高,且∠ABD=50°,则等腰△ABC的顶角的度数为  40°或100°或140°  .
10.已知△ABC的某两个内角的度数比是4∶7,且AB=AC,BD⊥AC于点D,BE平分∠ABC交AC于点E,则∠EBD的度数是  15°或18°  .
40°或100°或140° 
15°或18° 
二、解答题
11.如图,△ABC中,AB=AC,D为BC边的中点,DE⊥AB于点E.
(1)求证:∠BAC=2∠EDB;
(1)证明:∵AB=AC,D为BC的中点,
∴AD⊥BC,∠BAD=∠CAD=∠BAC,
∴∠B+∠BAD=90°,
∵DE⊥AB,
∴∠B+∠EDB=90°,
∴∠EDB=∠BAD=∠BAC,
∴∠BAC=2∠EDB;
第11题图
(2)若AC=6,DE=2,求△ABC的面积.
(2)解:∵AB=AC=6,DE=2,
∴S△ABD=AB·DE=6,
∵D为BC边的中点,
∴S△ADC=S△ABD=6,
∴S△ABC=2S△ABD=12.
第11题图

解答题
12.如图,在△ABC中,AB=AC,∠BAC=80°,O为△ABC内一点,且∠OBC=10°,∠OCA=20°,求∠BAO的度数.
解:如图,作∠BAC的角平分线与CO的延长线交于点D,连接BD,
则∠BAD=∠BAC=40°,
在△ABD和△ACD中,

∴△ABD≌△ACD(SAS),
第12题图
∴BD=CD,∠ABD=∠ACD,
∴∠DBC=∠DCB,
∵∠BAC=80°,AB=AC,
∴∠ABC=∠ACB=(180°-∠BAC)=50°,
又∵∠OCA=20°,
∴∠ABD=∠ACD=20°,
∴∠OCB=∠ACB-∠ACD=30°,∠OBD=∠ABC-∠ABD-∠OBC=20°=∠ABD,
∴∠DOB=∠OBC+∠OCB=40°=∠BAD,
又∵BD=BD,
∴△ABD≌△OBD(AAS),
∴AB=OB,
∴∠BAO=∠AOB,
∵∠ABO=∠ABC-∠OBC=40°,
∴∠BAO=(180°-∠ABO)=70°.
第12题图
谢 谢 观 看(共17张PPT)
第12课时 尺规作图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能说明∠AOC=∠BOC的依据是( A )
A.SSS B.ASA C.SAS D.AAS
第1题图
A
2.如图,观察图中的尺规作图痕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AE∥BC B.∠C=∠EAC
C.∠DAE=∠B D.∠DAE=∠EAC
第2题图
D
3.用直尺和圆规作Rt△ABC斜边AB上的高CD,如图所示的4种作图方法中,错误的作法有( A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第3题图
A
4.如图,在△ABC中,AC=BC,∠A=40°,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可知∠BCG的度数为( C )
A.40° B.45° C.50° D.60°
第4题图
5.下列作图语句正确的是( B )
A.延长射线AB
B.作∠AOB的平分线OC
C.过点A作AB∥CD∥EF
D.连接AD,并且平分∠BAC
C
B
二、填空题
6.如图,在△ABC中,∠C=90°,∠B=24°,以点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ADB=  123°  .
第6题图
123° 
7.如图,尺规作图作出∠CAB的平分线,∠B=50°,则∠ADC=  70°  .
第7题图
70° 
8.如图,已知△ABC中,∠A=70°,根据作图痕迹推断∠BOC的度数为  125°  .
第8题图
125° 
三、解答题
9.如图,已知∠ABC,求作:(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ABC的平分线BD;
解:(1)如图,BD即为所作;
第9题图
(2)在BD上任取一点P,作直线PQ,使PQ⊥AB.
解:(2)如图,PQ即为所作.
第9题图
10.如图,已知点D在△ABC的边AB上,且AD=CD.
(1)用直尺和圆规作∠B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解:(1)如图所示,DE即为所求;
第10题图
(2)在(1)的条件下,判断DE与AC的位置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
解:(2)DE∥AC,证明如下:
∵AD=CD,
∴∠A=∠DCA,
∴∠BDC=∠A+∠DCA=2∠A,
∵DE平分∠BDC,
∴∠BDC=2∠BDE,
∴∠BDE=∠A,
∴DE∥AC.
第10题图

一、填空题
11.已知线段AB,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2AB,反向延长AB到点D,使AD=AC,则线段CD=  6  AB.
12.如图,在△ABC中,以点B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BA,BC于点D,E,再分别以点D,E为圆心,大于DE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F,作射线BF交AC于点G.现测得∠ABG=39°,∠C=41°,那么∠AGB的度数为  80°  .
6 
80° 
第12题图
二、解答题
13.如图,在等边△ABC中,M是BC边上一点(不含端点B,C),N是△ABC的外角∠ACH的平分线上一点,且AM=MN.
(1)尺规作图:在直线BC的下方,过点B作∠CBE=∠CBA,作NC的延长线,与BE相交于点E;(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解:如图所示;
第13题图
(2)求证:△BEC是等边三角形;
(2)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ACB=60°,
∴∠ACH=120°,
∵CN平分∠ACH,
∴∠HCN=∠BCE=60°,
∵∠CBE=∠CBA=60°,
∴∠EBC=∠BCE=∠BEC=60°,
∴△BEC是等边三角形;
第13题图
(3)求证:∠AMN=60°.
(3)证明:如图,连接ME,
∵△ABC和△BCE是等边三角形,
∴AB=BC=BE,
在△ABM和△EBM中,

∴△ABM≌△EBM(SAS),
∴AM=EM,∠BAM=∠BEM,
∵AM=MN,∴MN=EM,
第13题图
∴∠N=∠CEM,
∵∠HCN=∠N+∠CMN=60°,
∠BEC=∠BEM+∠CEM=60°,
∴∠CMN=∠BEM=∠BAM,
∵∠AMC=∠ABC+∠BAM=∠AMN+∠CMN,
∴∠AMN=∠ABC=60°.
第13题图
谢 谢 观 看(共16张PPT)
第1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AD是等边△ABC的中线,则∠DAC的度数为( A )
A.30°
B.60°
C.90°
D.15°
第1题图
2.在△ABC中,∠A∶∠B∶∠C=1∶2∶3,若最长边AB=12cm,则最短边BC的长为( C )
A.12cm B.10cm C.6cm D.4cm
A
C
二、填空题
3.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  15  度.
第3题图
4.在△ABC中,AB=AC,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成为等边三角形,这个条件可以是  ∠A=60°  .(写出一个即可)
15 
∠A=60° 
5.如图,在△ABC中,AB=AC,∠C=30°,DA⊥BA于点A,若CD=4cm,则BD=  8cm  .
第5题图
8cm 
三、解答题
6.如图,△ABC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AB、AC上,F是BE和CD的交点,已知∠BFC=120°.求证:AD=CE.
第6题图
证明:∵∠BFC=120°,
∴∠ACD+∠CEB=120°,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E=60°,AC=CB,
∴∠CBE+∠CEB=180°-∠BCE=120°,
∴∠ACD=∠CBE,
∴△ACD≌△CBE(ASA),∴AD=CE.
7.如图,在△ABC中,∠B=∠C=60°,点D为AB边的中点,DE⊥BC于点E,若BE=1,求AC的长.
第7题图
解:∵DE⊥BC,∠B=60°,
∴∠BDE=30°,
∴BD=2BE=2,
∵点D为AB边的中点,
∴AB=2BD=4,
∵∠B=∠C=60°,
∴△ABC为等边三角形,
∴AC=AB=4.
8.如图,BE和CF是△ABC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且HB=HC,∠A=60°,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
第8题图
证明:∵HB=HC,
∴∠HBC=∠HCB,
∵CF⊥AB,BE⊥AC,
∴∠BFC=∠BEC=90°,
∴∠ABC+∠BCH=90°,
∠ACB+∠CBH=90°,
∴∠ABC=∠ACB,∴AB=AC,
∵∠A=60°,
∴△ABC为等边三角形.

一、填空题
9.如图,在△ABC中,∠B=∠C=60°,点D、E分别在边AB、BC上,将△ABC沿直线DE翻折,使点B落在点B1处,DB1、EB1分别交边AC于点F、G.若∠ADF=80°,则∠GEC=  40°  .
第9题图
40° 
10.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M上,点B1,B2,B3,…在射线ON上,△A1B1B2,△A2B2B3,△A3B3B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B1=1,则△A8B8B9的边长为  128  .
第10题图
128 
二、解答题
11.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
(1)如图1,P,Q是BC边上两点,AP=AQ,∠BAP=20°,求∠AQB的度数;
第11题图
(1)解:∵△ABC为等边三角形,∴∠B=60°,
∴∠APC=∠BAP+∠B=80°,
∵AP=AQ,
∴∠AQB=∠APC=80°;
(2)点P,Q是BC边上的两个动点(不与点B,C重合),点P在点Q的左侧,且AP=AQ,点Q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点M,连接AM,PM.
①依题意在图2中将图形补全;
(2)①解: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②求证:PA=PM.
②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
∴∠B=∠C=∠BAC=60°,
∵AP=AQ,∴∠APQ=∠AQP,
∵∠B+∠PAB=∠APQ,∠C+∠QAC=∠AQP,
∴∠PAB=∠QAC,
∵点Q,M关于直线AC对称,
∴∠QAC=∠MAC=∠PAB,AM=AQ=AP,
∴∠MAC+∠PAC=∠PAB+∠PAC=60°,
即∠PAM=60°,
∴△APM为等边三角形,
∴PA=PM.

解答题
12.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2cm,D为AC边上一动点,E为AB延长线上一动点,DE交CB于点P,点P为DE的中点.
(1)求证:CD=BE;
(1)证明:如图,作DF∥AB交BC于点F,
∵△ABC是等边三角形,
∴∠A=∠ABC=∠C=60°,
∵DF∥AB,
∴∠CDF=∠A=60°,∠DFC=∠ABC=60°,∠DFP=∠EBP,
∴△CDF是等边三角形,∴CD=DF,
第12题图
∵点P为DE的中点,∴PD=PE,
在△PDF和△PEB中,,
∴△PDF≌△PEB(AAS),
∴DF=BE,∴CD=BE;
第12题图
(2)若DE⊥AC,求BP的长.
(2)解:∵DE⊥AC,
∴∠ADE=90°,
∴∠E=90°-∠A=30°,
∴AD=AE,∠BPE=∠ABC-∠E=30°=∠E,
∴BP=BE,
由(1)得:CD=BE=CF,△PDF≌△PEB,
∴BP=BE=CF=PF,
∴BC=3BP=12cm,∴BP=4cm.
第12题图
谢 谢 观 看(共17张PPT)
第16课时 复习巩固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6)2的平方根是-6
B.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C.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D.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C
2.如图,线段AD与BC相交于点O,连接AB、CD,且OB=OC,下列添加的条件中,不能证明△AOB≌△DOC的是( D )
A.∠A=∠D B.AO=DO
C.∠B=∠C D.AB=CD
第2题图
D
3.如图,在△ABC中,AB=AC,∠A=40°,DE垂直平分AC,则∠BCD的度数为( B )
A.20° B.30° C.40° D.50°
第3题图
B
4.已知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两点在格点上,位置如图,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有( C )
A.7个 B.8个 C.9个 D.10个
第4题图
C
二、填空题
5.命题“若a2>b2,则a>b”的逆命题是  若a>b,则a2>b2  ,该逆命题是  假  (填“真”或“假”)命题.
6.如图,在△ABC中,∠C=90°,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小于AC的长为半径作圆弧,分别交AB、AC于点E、F;②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EF的长为半径作圆弧,两弧相交于点G;③作射线AG交BC边于点D.若CD=3,AB=10,则△ABD的面积是  15  .
若a>b,则a2>b2 
假 
15 
第6题图
三、解答题
7.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试说明:BE=CE.
第7题图
证明:∵AB=AC,点D是BC的中点,
∴AD⊥BC,BD=CD,
∴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
∴BE=CE.
8.如图,已知∠ACB=∠DCE,AC=BC,CD=CE,AD交BC于点F,连接BE.
(1)求证:△ACD≌△BCE;
(1)证明:∵∠ACB=∠DCE,
∴∠ACB+∠DCB=∠DCE+∠DCB,
即∠ACD=∠BCE,
在△ACD和△BCE中,,
∴△ACD≌△BCE(SAS);
第8题图
(2)延长AD交BE于点H,若∠ACB=30°,求∠BHF的度数.
(2)解:∵△ACD≌△BCE,∴∠A=∠B,
∵∠BFH=∠AFC,∴∠BHF=∠ACB=30°.
第8题图

一、填空题
9.如图,在边长为5的等边△ABC中,M是高CH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MB,将线段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HN,则在点M运动过程中,线段HN长度的最小值是  1.25  .
第9题图
1.25 
二、解答题
1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B=CD,∠D+∠ABC=180°,CE⊥AD于点E.
(1)求证:AC平分∠DAB;
(1)证明:如图,过点C作CF⊥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F,
∵CE⊥AD,∴∠DEC=∠BFC=90°,
∵∠D+∠ABC=180°,∠ABC+∠CBF=180°,
∴∠D=∠CBF,
∵CD=CB,∴△CDE≌△CBF(AAS),
∴CE=CF,∴AC平分∠DAB;
第10题图
(2)若AE=3ED=6,求AB的长.
(2)解:由(1)得△CDE≌△CBF,
∴DE=BF,
∵CE=CF,CA=CA,
∴Rt△ACE≌Rt△ACF(HL),∴AE=AF,
∴AB=AF-BF=AE-DE,
∵AE=3ED=6,∴DE=2,
∴AB=4.
第10题图

解答题
11.如图,在△ABC中,AC=BC,∠ACB=90°,点D为△ABC内一点,且BD=AD.
(1)求证:CD⊥AB;
(1)证明:∵CB=CA,DB=DA,
∴CD垂直平分线段AB,
∴CD⊥AB;
第11题图
(2)已知∠CAD=15°,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
①求证:DE平分∠BDC;
(2)①证明:∵AC=BC,∠ACB=90°,
∴∠CBA=∠CAB=45°,
∵BD=AD,
∴∠DBA=∠DAB=∠CAB-∠CAD=30°,
∴∠BDE=∠DBA+∠DAB=60°,
由(1)可得∠ACD=∠ACB=45°,
∴∠CDE=∠DAC+∠ACD=60°,
∴∠CDE=∠BDE=60°,
∴DE平分∠BDC;
第11题图
(2)已知∠CAD=15°,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
②若点M在DE上,且DC=DM,判断ME、B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解:结论:ME=BD,
理由:如图,连接MC,
由(1)可得∠BCD=∠ACB=45°,
∵DC=DM,∠CDE=60°,
∴△MCD为等边三角形,∴CM=CD,
∵EC=CA,∴∠E=∠CAE=15°,
∵∠CBD=∠CBA-∠DBA=15°,
∴∠CBD=∠E,
∵∠CMD=60°,∴∠ECM=∠CMD-∠E=45°,
∴∠ECM=∠BCD,
又∵CE=CA=CB,
∴△BDC≌△EMC(ASA),∴ME=BD;
第11题图
第11题图
③若N为直线AE上一点,且△CEN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CNE的度数.
③解:∠CNE=7.5°或15°或82.5°或150°.
谢 谢 观 看(共13张PPT)
第1课时 命 题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表示命题的是( B )
A.画一条线段
B.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
C.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D.等边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B )
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②同位角相等;
③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④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B
B
3.判断命题“如果n<1,那么n2-2<0”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反例中的n的值可以为( A )
A.- B.-1 C.0 D.
4.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D )
A.对顶角相等
B.同角的余角相等
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D.同一三角形内等角对等边
A
D
二、填空题
5.(1)“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这个命题的条件是  一个点在角平分线上  ;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个命题的条件是  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
6.举反例说明命题“对于任意实数x,x2+2x-1的值总是正数”是假命题,你举出的反例是  x=0  .(写出一个x的值即可)
一个点在
角平分线上 
两条直线垂直
于同一条直线 
x=0 
三、解答题
7.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将命题“两个钝角的和一定大于180°”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判断该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解:如果两个角是钝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和一定大于180°,是真命题.
(2)判断命题“若a2>b2,则a>b”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真命题,则举出一个满足命题的例子;若是假命题,则举出一个反例.
解:是假命题,反例:a=-3,b=-1.
8.如图,命题1:如果∠1=30°,∠B=60°,AB⊥AC,那么AD与BC平行.
命题2:如果∠1=30°,∠B=60°,AB⊥AC,那么AB与CD平行.
(1)请判断上述两个命题分别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解:(1)命题1是真命题,
命题2是假命题;
第8题图
(2)根据(1)中的判断,如果是真命题的,请证明;如果是假命题的,请举出一个反例.
解:(2)命题1证明如下:
∵AB⊥AC,
∴∠BAC=90°,∴∠ACB=90°-∠B=30°,
∴∠ACB=∠1=30°,∴AD∥BC,
∴命题1为真命题;
命题2反例:当∠D=90°时,∠DAB+∠D=210°,AB与CD不平行.
第8题图

一、选择题
9.下列命题中,为假命题的是( D )
A.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B.代数式+的最小值是1
C.若>,则x>y
D.和同一条直线垂直的两条直线垂直
D
二、填空题
10.若命题“x=1,y=-2不是方程ax-2y=1的解”为假命题,则实数a满足  a=3  .
a=-3
三、解答题
11.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给出下列事项:①a∥b;②a⊥c;③b⊥c;④a⊥b.请你用其中两个事项作为条件,其中一个事项作为结论,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写出命题.
(1)写出一个真命题,并证明它的正确性;
解:(1)如果a⊥c,b⊥c,那么a∥b,
证明:如图,
∵a⊥c,b⊥c,
∴∠1=90°,∠2=90°,
∴∠1=∠2,∴a∥b;
(2)写出一个假命题,并举出反例.
解:(2)如果a⊥c,b⊥c,那么a⊥b,
反例:如图,其中a⊥c,b⊥c,a∥b.

解答题
12.已知∠ABC的两边与∠DEF的两边平行,即BA∥ED,BC∥EF.
(1)如图1,若∠B=40°,则∠E=     ;
第12题图
解:(1)∵AB∥DE,BC∥EF,
∴∠B=∠DGC,∠DGC=∠E,
∴∠E=∠B=40°,
故答案为:40°;
(2)如图2,猜想∠B与∠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试说明理由;
解:(2)∠B=∠E,
理由:∵BA∥ED,BC∥EF,
∴∠B=∠EGC,∠EGC=∠E,
∴∠B=∠E;
(3)如图3,猜想∠B与∠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试说明理由;
解:(3)∠B+∠E=180°,
理由:∵BA∥ED,BC∥EF,
∴∠B=∠BGE,∠BGE+∠E=180°,
∴∠B+∠E=180°;
(4)根据以上情况,请归纳概括出一个真命题.
解:(4)通过(1)、(2)、(3)可得到的真命题是: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相等或互补.
谢 谢 观 看(共14张PPT)
第6课时 边边边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 )
A
B
C
D
A
2.如图,在△ABC中,AB=AC,BE=CE,则由“SSS”可以直接判定( C )
A.△ABD≌△ACD B.△BDE≌△CDE
C.△ABE≌△ACE D.以上都不对
第2题图
3.如图,射线AB交CD于点O,AC=AD,BC=BD,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C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第3题图
C
C
4.在△ABC与△DEF中,有下列条件:①AB=DE;②BC=EF;③AC=DF;④∠A=∠D;⑤∠B=∠E;⑥∠C=∠F,下列不能判定△ABC与△DEF全等的组合是( A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⑥ D.②③⑥
A
二、填空题
5.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C=DF,AB=DE,欲利用“SSS”证△ABC≌△DEF,可以添加的条件是  BF=CE(或BC=EF)  .
第5题图
BF=CE(或BC=EF) 
6.如图,AB=AC,BD=CD,∠BDC=140°,∠B=40°,则∠DAC=  30°  .
第6题图
30° 
三、解答题
7.如图,已知点A,F,E,D在同一条直线上,AB=CD,BE=CF,AF=DE.求证:△ABE≌△DCF.
第7题图
证明:∵AF=DE,
∴AF+EF=DE+EF,
即AE=DF,
在△ABE和△DCF中,

∴△ABE≌△DCF(SSS).
8.如图,已知点C,E,B,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F=CE.求证:AC∥DF.
第8题图
证明:∵CE=BF,
∴CE+BE=BF+BE,即BC=EF,
又∵AB=DE,AC=DF,
∴△ABC≌△DEF(SSS),
∴∠ACB=∠DFE,
∴AC∥DF.
9.如图,已知A,E,F,B在同一条直线上,AE=FB,AC=BD,DE=CF.求证:DF=CE.
第9题图
证明:∵AE=BF,
∴AE+EF=BF+EF,即AF=BE,
在△ACF和△BDE中,

∴△ACF≌△BDE(SSS),
∴∠DEF=∠CFE,
在△DEF和△CFE中,

∴△DEF≌△CFE(SAS),
∴DF=CE.

一、填空题
10.如图,AB=4cm,AC=BD=3cm,∠CAB=∠DBA=60°,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若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CP与△BPQ全等,则x的值为  1或1.5  .
第10题图
1或1.5 
二、解答题
11.如图,AE⊥AB,AF⊥AC,AE=AB,AF=AC,EC与BF交于点M,则EC、BF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第11题图
解:结论:EC=BF,EC⊥BF.
证明:∵AE⊥AB,AF⊥AC,
∴∠EAB=∠CAF=90°,
∴∠EAC=∠BAF,
又∵AE=AB,AF=AC,
∴△EAC≌△BAF(SAS),
∴EC=BF,∠AEC=∠ABF,
∵∠AEB+∠ABE=∠AEC+∠BEC+∠ABE=90°,
∴∠ABF+∠BEC+∠ABE=90°,
∴∠EMB=90°,即EC⊥BF,
∴EC=BF,EC⊥BF.

解答题
12.如图,在△ABC中,∠BAC=90°,AB=AC,点D是AB的中点,连接CD,过点B作BE⊥CD交CD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E,过点A作AF⊥AE交CD于点F.
(1)求证:AE=AF;
证明:(1)∵AF⊥AE,∴∠EAF=90°,
∵∠BAC=90°,∴∠EAB=∠FAC,
∵BE⊥CD,∴∠BEC=90°,
∴∠EBD+∠EDB=∠ADC+∠FCA=90°,
∵∠EDB=∠ADC,∴∠EBA=∠FCA,
在△AEB与△AFC中,,
∴△AEB≌△AFC(ASA),∴AE=AF;
第12题图
(2)求证:CD=DE+2BE.
证明:(2)如图,过点A作AG⊥EC,垂足为G,
第12题图
∵AG⊥EC,BE⊥CE,
∴∠BED=∠AGD=90°,
∵点D是AB的中点,∴BD=AD,
在△BED与△AGD中,,
∴△BED≌△AGD(AAS),
∴ED=GD,BE=AG,
∵AE=AF,AF⊥AE,
∴△A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FE=45°,
∴△AG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GA=GF,
由(1)得△AEB≌△AFC,∴CF=BE,
∴CF=BE=AG=GF,
∴CD=DG+GF+FC=DE+2BE.
谢 谢 观 看(共13张PPT)
第4课时 边角边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D=AE,BE=CD,∠1=∠2=100°,∠BAE=60°,则∠CAE=( C )
A.20° B.30° C.40° D.50°
第1题图
C
2.如图,AC、BD相交于点O,若OA=OD,用“SAS”说明△AOB≌△DOC,还需添加的条件是( B )
A.∠AOB=∠DOC B.OB=OC
C.OC=OD D.AB=CD
第2题图
B
二、填空题
3.如图,已知AB=AC,AD=AE,∠BAC=∠DAE,点B,D,E在同一条直线上,若∠BAD=22°,∠ACE=30°,则∠ADE=  52°  .
第3题图
52° 
4.如图,在△ABC和△BAD中,AD=BC,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BAD,可以添加的条件是  ∠DAB=∠CBA  .(只填一个即可)
第4题图
5.如图,AD=BC,∠DAB=∠CBA,∠ABD=20°,则∠AOB的度数为  140°  .
第5题图
∠DAB=∠CBA 
140° 
三、解答题
6.如图,AB=AC,CE∥AB,D是AC上的一点,且AD=CE.求证:△ABD≌△CAE.
第6题图
证明:∵CE∥AB,
∴∠BAD=∠ACE,
在△ABD和△CAE中,

∴△ABD≌△CAE(SAS).
7.如图,已知∠BAC=∠DAM,点N在AC上,且AB=AN,AD=AM,证明:∠B与∠MNC互补.
第7题图
证明:∵∠BAC=∠DAM,
∴∠BAD=∠NAM,
在△BAD和△NAM中,

∴△BAD≌△NAM(SAS),
∴∠B=∠ANM,
∵∠ANM+∠MNC=180°,
∴∠B+∠MNC=180°,即∠B与∠MNC互补.
8.如图,点E,F在AC上,AE=CF,DF∥BE,且DF=BE,求证:AD∥CB.
第8题图
证明:∵AE=CF,
∴AE-EF=CF-EF,
即AF=CE,
∵DF∥BE,∴∠DFE=∠BEF,
∴∠AFD=∠CEB,
在△ADF和△CBE中,,
∴△ADF≌△CBE(SAS),
∴∠A=∠C,∴AD∥CB.

一、填空题
9.如图,延长△ABC的中线AD至点E,使DE=AD,连接BE,则△ADC≌△EDB,其中所使用的判定方法为  SAS  ,BE与AC的位置关系是  平行  .
第9题图
SAS 
平行 
二、解答题
10.如图,△ABC和△DB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DBE=90°,连接AD,CE.
(1)求证:AD=CE;
证明:(1)∵∠ABC=∠DBE=90°,
∴∠ABC-∠DBC=∠DBE-∠DBC,
即∠ABD=∠CBE,
∵△ABC和△DB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BC,BD=BE,
在△ABD与△CBE中,,
∴△ABD≌△CBE(SAS),
∴AD=CE;
第10题图
(2)求证:AD⊥CE.
证明:(2)如图,延长AD分别交BC,CE于点G,F,
∵△ABD≌△CBE,
∴∠BAD=∠BCE,
∵∠BGA=∠CGF,
∴∠AFC=∠ABC=90°,
∴AD⊥CE.
第10题图

解答题
11.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从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从点C向点A运动.
(1)若点Q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第11题图
解:(1)△BPD与△CQP全等,理由如下:
经过1s后,BP=CQ=3cm,
∴PC=BC-BP=5cm,
∵AB=AC=10cm,D是AB的中点,
∴∠B=∠C,BD=AB=5cm,
∴BD=CP,
∴△BPD≌△CQP(SAS);
第11题图
(2)若点Q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使△BPD与△CQP全等?
解:(2)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x≠3),经过ts,△BPD与△CQP全等,
则BP=3tcm,PC=(8-3t)cm,CQ=xtcm,
①当BD=PC且BP=CQ时,
5=8-3t且3t=xt,解得x=3,
∵x≠3,∴舍去此种情况;
②当BD=CQ且BP=PC时,
5=xt且3t=8-3t,解得x=,
∴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cm/s时,能使△BPD与△CQP全等.
谢 谢 观 看(共16张PPT)
第14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中,AC=8,B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则△BCE的周长为( A )
A.13 B.14 C.18 D.21
第1题图
A
2.如图,在△ABC中,∠BAC=108°,AC的垂直平分线MD交BC于点D,且AB+BD=BC,则∠B的度数是( C )
A.24° B.26° C.48° D.52°
第2题图
C
3.如图,在Rt△ABC中,∠C=90°,分别以顶点A、B为圆心,大于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边CB于点D.若AD=5,CD=3,则BC的长是( B )
A.7 B.8 C.12 D.13
第3题图
B
二、填空题
4.如图,在△ABC中,AB=BC,∠ABC=11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连接BD,则∠ABD=  35°  .
第4题图
35° 
三、解答题
5.如图,△ABC中,AB的中垂线交AC于D,交AB于E,CD=BD,求证:AC=3CD.
第5题图
证明:∵DE是线段AB的中垂线,
∴AD=BD,
∵CD=BD,
∴AD=BD=2CD,
∴AC=AD+CD=2CD+CD=3CD.
6.如图,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AB上由A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AB两侧的村庄,当汽车行驶到哪个位置时,与村庄M,N的距离相等?
解:如图,连接MN,作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l,交直线AB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
第6题图
7.如图,△ABC中,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垂足分别是M,N.
(1)若BC=10,求△ADE的周长;
解:(1)∵DM,EN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
∴AD=BD,AE=CE,
∴C△ADE=AD+DE+AE=BD+DE+CE=BC=10;
第7题图
(2)若∠BAC=100°,求∠DAE的度数.
解:(2)∵∠BAC=100°,
∴∠B+∠C=180°-∠BAC=80°,
∵AD=BD,AE=CE,
∴∠BAD=∠B,∠CAE=∠C,
∴∠BAD+∠CAE=80°,
∴∠DAE=∠BAC-(∠BAD+∠CAE)=20°.
第7题图
8.如图,在△ABC中,∠ACB=90°,AD平分∠BAC,DE⊥AB于E.
(1)若∠BAC=50°,求∠EDA的度数;
(1)解:∵∠BAC=50°,
AD平分∠BAC,
∴∠EAD=∠BAC=25°,
∵DE⊥AB,∴∠AED=90°,
∴∠EDA=90°-∠EAD=65°;
第8题图
(2)求证:直线AD是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
(2)证明:∵DE⊥AB,
∴∠AED=90°=∠ACB,
∵AD平分∠BAC,∴∠DAE=∠DAC,
∵AD=AD,∴△AED≌△ACD(AAS),
∴AE=AC,
∵AD平分∠BAC,
∴直线AD是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
第8题图

一、选择题
9.如图,锐角△ABC中,O为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I为三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若∠BOC的度数为x,∠BIC的度数为y,则x、y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D )
A.x+y=90° B.x-2y=90°
C.x+180°=2y D.4y-x=360°
第9题图
D
二、填空题
10.如图,在△ABC中,AB=AC,∠BAC=58°,∠BAC的平分线与AB的中垂线交于点O,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则∠BEO的度数是  64°  .
第10题图
64° 
三、解答题
11.如图,四边形ABCD中,∠A=∠B=90°,AB=25cm,DA=15cm,CB=10cm.动点E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xs.
(1)当x为何值时,点E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
第11题图
解:(1)当x=5时,点E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理由如下:
当x=5时,AE=10cm=BC,
∵AB=25cm,DA=15cm,CB=10cm,
∴BE=AB-AE=15cm=AD,
在△ADE和△BEC中,,
∴△ADE≌△BEC(SAS),
∴DE=CE,
∴点E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
即当x=5时,点E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
(2)在(1)的条件下,判断DE与C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2)DE与CE的位置关系是DE⊥CE,
理由:∵△ADE≌△BEC,
∴∠ADE=∠CEB,
∵∠A=90°,∴∠ADE+∠AED=90°,
∴∠AED+∠CEB=90°,
∴∠DEC=180°-(∠AED+∠CEB)=90°,
∴DE⊥CE.
第11题图
谢 谢 观 看(共15张PPT)
第15课时 角平分线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2,则PQ长度的最小值为( B )
A.1 B.2 C.3 D.4
第1题图
B
②∵OC平分∠AOB,PD⊥OA,PE⊥OB,∴PD=PE;
③∵PD⊥OA,PE⊥OB,∴PD=PE.
其中正确的有( B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第2题图
B
2.如图,已知点P、D、E分别在OC、OA、OB上,下列推理:
①∵OC平分∠AOB,∴PD=PE;
3.如图,AD平分∠BAC,DE∥AB交AC于点E,DF⊥AB于点F,若∠BAC=30°,AE=2,则DF的长为( B )
A. B.1 C. D.2
第3题图
4.如图,在Rt△ABC中,∠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CD=4,AC=12,AB=15,则△ABC的面积为( C )
A.24 B.48 C.54 D.108
第4题图
B
C
二、填空题
5.如图,在△ABC中,CD是∠ACB的平分线,DE⊥AC于点E.若BC=8cm,DE=3cm,则△BCD的面积为  12  cm2.
第5题图
12 
6.如图,AD平分∠BAC,BD平分∠ABC,DE⊥AB,E为垂足,△ABC的周长为20cm,面积为40cm2,则DE的长为  4cm  .
第6题图
4cm 
三、解答题
7.已知△ABC中,∠B=50°,∠C=70°,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AB=10,AC=8,DE=3,求S△ABC的值.
第7题图
解:如图,过D作DF⊥AC于F,
∵AD平分∠BAC,DE⊥AB,
∴DF=DE=3,
∴S△ABC=AB·DE+AC·DF=×10×3+×8×3=27.
8.如图,七年级(1)班与七年级(2)班两个班的学生分别在M、N两处参加植树劳动,现要在道路AB、AC的交叉区域内设一个茶水供应点P,使P到两条道路的距离相等,且使PM=PN,请你找出点P.(写出作法,保留画图痕迹)
第8题图
解:点P如图所示:
作法:①作出∠BAC的平分线AD;
②连接MN,作MN的垂直平分线EF交AD于点P,
点P即为所求作的点.

一、填空题
9.如图,△ABC中,BD平分∠ABC,AD⊥BD,△BCD的面积为45,△ADC的面积为20,则△ABD的面积为  25  .
第9题图
25 
10.如图,已知点O是△ABC内一点,且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若∠A=40°,则∠BOC=  110°  .
第10题图
110° 
二、解答题
11.如图,DE⊥AB于E,DF⊥AC于F,若BD=CD,BE=CF.
(1)求证:AD平分∠BAC;
(1)证明:∵DE⊥AB,DF⊥AC,
∴∠E=∠DFC=90°,
∴△BDE与△CDF均为直角三角形,
∵BD=CD,BE=CF,
∴Rt△BDE≌Rt△CDF(HL),
∴DE=DF,∴AD平分∠BAC;
第11题图
(2)直接写出AB+AC与AE之间的数量关系.
(2)解:AB+AC=2AE.
证明:在Rt△AED与Rt△AFD中,

∴Rt△AED≌Rt△AFD(HL),
∴AE=AF,
∴AB+AC=AE-BE+AF+CF=AE+AE=2AE.
第11题图

解答题
12.如图,已知∠AOB=90°,在∠AOB的平分线OM上有一点C,将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点C重合,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点D、E.
(1)如图1,当CD⊥OA于点D,CE⊥OB于点E时,求证:CD=CE;
(1)证明:∵OM平分∠AOB,CD⊥OA,CE⊥OB,
∴CD=CE;
第12题图
(2)如图2,当三角板绕点C旋转到CD与OA不垂直时,(1)中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2)解:(1)中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如下:
如图,作CK⊥OA于点K,CH⊥OB于点H,
∵OM平分∠AOB,CK⊥OA,CH⊥OB,
∴CK=CH,∠CKD=∠CHE=90°,
∵∠1与∠2都为旋转角,
∴∠1=∠2,
在△CKD与△CHE中,

∴△CKD≌△CHE(ASA),
∴CD=CE.
谢 谢 观 看(共15张PPT)
第5课时 角边角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阿牛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标有数字1、2、3、4的四块,他认为只需将其中标有数字2的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阿牛这样做的理由是( B )
A.SAS B.ASA C.AAS D.SSS
第1题图
B
2.如图,AB∥CD,点C是BE的中点,直接应用“ASA”定理证明△ABC≌△DCE还需要的条件是( D )
A.AB=CD B.AC=DE
C.∠A=∠D D.∠ACB=∠E
第2题图
3.在△ABC和△DEF中,已知∠C=∠D,∠B=∠E,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C )
A.AC=ED B.AB=FD
C.AC=FD D.∠A=∠F
D
C
4.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BD,CE交于点H,若∠ABC=45°,AC=5,则BH的长为( C )
A.3 B.4 C.5 D.6
第4题图
C
二、填空题
5.如图,已知AB∥CD,C是BE的中点,小明想直接利用“AAS”判定△ABC与△DCE全等,还需要的条件是  ∠A=∠D  .
第5题图
∠A=∠D 
三、解答题
6.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E∥DF,BF∥EC,AB=CD,求证:AE=DF.
第6题图
证明:∵AE∥DF,
∴∠A=∠D,
∵BF∥EC,
∴∠ACE=∠DBF,
∵AB=CD,
∴AB+BC=CD+BC,即AC=DB,
∴△ACE≌△DBF(ASA),
∴AE=DF.
7.如图,已知∠A=∠D,AB=DB,点E在AC上,∠AED=∠CBE,AB和DE相交于点F.
(1)求证:△ABC≌△DBE;
(1)证明:∵∠AEB=∠AED+∠BED=∠CBE+∠C,∠AED=∠CBE,
∴∠BED=∠C,
在△ABC和△DBE中,

∴△ABC≌△DBE(AAS);
第7题图
(2)若∠CBE=50°,求∠BED的度数.
(2)解:∵△ABC≌△DBE,
∴BE=BC,∴∠BEC=∠C,
∵∠CBE=50°,∴∠C==65°,
∴∠BED=∠C=65°.
第7题图
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的中点,连接DE、AE,AE⊥DE,延长DE交AB的延长线于点F.若AB=5,CD=3,求AD的长.
第8题图
解:∵E为BC的中点,
∴BE=CE,
∵AB∥CD,
∴∠F=∠CDE,
又∵∠BEF=∠CED,
∴△BEF≌△CED(AAS),
∴EF=DE,BF=CD=3,
∴AF=AB+BF=8,
∵AE⊥DE,EF=DE,
∴AD=AF=8.

一、填空题
9.如图,AB=12cm,CA⊥AB于点A,DB⊥AB于点B,AC=4cm,点P从点B向点A运动,速度为1cm/s,点Q从点B向点D运动,速度为2cm/s,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  4  s后,△CAP与△PQB全等.
第9题图
4 
10.在△ABC中,高AD和高BE所在的直线交于点H,且BH=AC,则∠ABC的度数为  45°或135°  .
45°或135° 
二、解答题
11.如图,在△ABC中,∠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为D、E.
(1)求证:△ACD≌△CBE;
(1)证明:∵AD⊥CE,BE⊥CE,
∴∠ADC=∠E=90°,
∴∠ECB+∠CBE=90°,
∵∠ACB=90°,
∴∠ECB+∠ACD=90°,
∴∠ACD=∠CBE,
在△ACD和△CBE中,,
∴△ACD≌△CBE(AAS);
第11题图
(2)已知AD=5,DE=3,求BE的长.
(2)解:∵△ACD≌△CBE,
∴AD=CE=5,CD=BE,
∴BE=CD=CE-DE=2.
第11题图

解答题
12.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FB=CE,AB∥ED,AC∥FD,AD交BE于点O.
(1)求证:△ABC≌△DEF;
证明:(1)∵AB∥DE,
∴∠B=∠E,
∵AC∥FD,∴∠BCA=∠EFD,
∵FB=CE,
∴FB+CF=CE+CF,即BC=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ASA);
第12题图
(2)求证:AO=OD.
证明:(2)∵△ABC≌△DEF,∴AC=DF,
在△ACO和△DFO中,,
∴△ACO≌△DFO(AAS),
∴AO=OD.
第12题图
谢 谢 观 看(共14张PPT)
第8课时 专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的是( A )
A.AC=BD B.∠CAB=∠DBA
C.∠C=∠D D.BC=AD
第1题图
A
二、填空题
2.如图,已知AB⊥CD,垂足为B,BC=BE,若直接应用“HL”判定△ABC≌△DBE,则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AC=DE  .
第2题图
AC=DE 
三、解答题
3.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F,AC=DE,∠A=∠D.
(1)求证:AC∥DE;
(1)证明:在△ABC和△DFE中,

∴△ABC≌△DFE(SAS),
∴∠ACB=∠DEF,∴AC∥DE;
第3题图
(2)若BF=13,EC=5,求BC的长.
(2)解:∵△ABC≌△DFE,∴BC=EF,
∴BC-EC=EF-EC,即EB=CF,
∵BF=13,EC=5,
∴EB=(BF-EC)=4,
∴BC=EB+EC=9.
第3题图
4.如图,已知AC=BD,BC=AD,求证:∠A=∠B.
证明:如图,连接CD,
在△ACD和△BDC中,

∴△ACD≌△BDC(SSS),
∴∠A=∠B.
第4题图
5.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边BC上一点(点D不与点B、C重合),作∠EDF=60°,使角的两边分别交边AB、AC于点E、F,且BD=CF.求证:BE=CD.
第5题图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B=∠C=60°,
∵∠B+∠BED=∠EDF+∠CDF,
且∠EDF=60°=∠B,
∴∠BED=∠CDF,
在△BDE和△CFD中,,
∴△BDE≌△CFD(AAS),
∴BE=CD.

解答题
6.如图,AE⊥AB,BC⊥CD,且AB=AE,BC=CD,点F、A、G、C、H在同一直线上,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及符号,求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面积.
第6题图
解:∵EF⊥FG,BG⊥AC,
∴∠EFA=∠AGB=90°,
∴∠BAG+∠ABG=90°,
∵AE⊥AB,∴∠BAG+∠EAF=90°,
∴∠EAF=∠ABG,
又∵AE=BA,
∴△AEF≌△BAG(AAS),
∴AF=BG=3,AG=EF=6,
∴S梯形EFHD=(DH+EF)·FH=80,
S△ABC=AC·BG=15,
∴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梯形EFHD-2S△ABC=50.
同理可证△BCG≌△CDH(AAS),
∴S△AEF+S△CDH=S△BAG+S△BCG=S△ABC,
∴GC=DH=4,CH=BG=3,
∴AC=AG+GC=10,FH=FA+AC+CH=16,
第6题图
7.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求证:AB=BC+AD.
证明:如图,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AD∥BC,
∴∠D=∠FCE,
∵E是CD的中点,
∴DE=CE,
在△ADE与△FCE中,

∴△ADE≌△FCE(ASA),
第7题图
∴AE=EF,AD=CF,
∵BE⊥AF,
∴∠AEB=∠FEB=90°,
在△AEB与△FEB中,

∴△AEB≌△FEB(SAS),
∴AB=BF,
∵BF=BC+CF,
∴AB=BC+AD.
第7题图

解答题
8.如图,P为∠ABC平分线上的一点,点D和点E分别在AB和BC上,且PD=PE,试探究∠BDP与∠BEP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解:∠BDP+∠BEP=180°.
第8题图
证明:如图,过点P作PM⊥AB于点M,PN⊥BC于点N,
∴∠PMB=∠PNB=90°,
∵BP平分∠ABC,
∴∠PBM=∠PBN,
∴△BPM≌△BPN(AAS),
∴PM=PN,
在Rt△DPM和Rt△EPN中,
在△BPM和△BPN中,


∴Rt△DPM≌Rt△EPN(HL),
∴∠ADP=∠BEP,
又∵∠BDP+∠ADP=180°,
∴∠BDP+∠BEP=180°.
第8题图
谢 谢 观 看(共16张PPT)
第10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ABC中,若∠A=70°,∠B=40°,∠C=70°,则( C )
A.AB=AC B.AC=BC
C.AB=BC D.AB=AC=BC
2.如图,△ABC中,∠B=∠C,BD=CD,则下列判断不一定正确的是( D )
A.AB=AC
B.∠BAD=∠CAD
C.AD⊥BC
D.△ABC是等边三角形
第2题图
C
D
3.如图,在△ABC中,AB=AC,∠A=36°,BD平分∠ABC交AC于E,CD平分∠ACB交BE于D,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C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第3题图
C
二、填空题
4.如图,在△ABC中,BE平分∠ABC,DE∥BC,BD=3,则DE=  3  .
第4题图
5.用一条长为20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一边长是另一边长的2倍,则腰长为  8cm  .
3 
8cm 
三、解答题
6.如图,AB=AC,点E在AB上,DE⊥BC于点D,交CA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
第6题图
证明:∵AB=AC,∴∠B=∠C,
∵DE⊥BC,
∴∠BDE=∠CDF=90°,
∴∠C+∠F=90°,∠B+∠BED=90°,
∴∠BED=∠F,
∵∠AEF=∠BED,
∴∠F=∠AEF,
∴△AEF是等腰三角形.
7.如图,在△AOB中,点C在OA上,点E,D在OB上,且CD∥AB,CE∥AD,AB=AD,求证:△CDE是等腰三角形.
第7题图
证明:∵CD∥AB,
∴∠CDE=∠B,
∵CE∥AD,
∴∠CED=∠ADB,
∵AB=AD,
∴∠B=∠ADB,
∴∠CDE=∠CED,
∴△CDE是等腰三角形.
8.如图,在△ABC中,∠ABC=90°,过点B作BD⊥AC于点D,BE平分∠ABD交AC于点E.
(1)求证:CB=CE;
(1)证明:∵BD⊥AC,
∴∠ADB=90°=∠ABC,
∴∠ABE+∠CBE=∠BED+∠EBD=90°,
∵BE平分∠ABD,
∴∠ABE=∠EBD,
∴∠CBE=∠CEB,
∴CB=CE;
第8题图
(2)若∠CEB=80°,求∠DBC的度数.
(2)解:∵∠CEB=∠CBE=80°,
∴∠C=180°-2∠CEB=20°,
∵∠ADB=90°,
∴∠DBC=90°-∠C=70°.
第8题图

一、填空题
9.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50°,点A在直线a上,在直线b上存在点B,使△AOB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B有  4  个.
第9题图
4 
10.如图,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m,D是△ABC外一点,且△ADC≌△BOC,连接OD,当m=  110°或125°或140°  时,△AOD是等腰三角形.
第10题图
110°或125°或140° 
二、解答题
11.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BAC=30°,在直线AC上存在点P,使△ABP是等腰三角形,求∠APB的度数.
解:如图,分4种情况,
第11题图
①当AB=BP1时,
∠AP1B=∠BAP1=30°;
②当AB=AP2时,
∠AP2B=∠ABP2=(180°-∠BAP2)=75°;
③当AB=AP3时,
∠AP3B=∠ABP3=∠BAC=15°;
④当AP4=BP4时,
∠BAP4=∠ABP4=30°,
∴∠AP4B=180°-2∠BAP4=120°,
综上所述,当△ABP是等腰三角形时,∠APB的度数为15°或30°或75°或120°.
第11题图

解答题
12.徐老师给爱好学习的小敏和小捷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C中,∠B=2∠C,AD是∠BAC的平分线.求证:AB+BD=AC.
小敏的证明思路是:在AC上截取AE=AB,连接DE(如图2);
小捷的证明思路是:延长CB至点E,使BE=AB,连接AE,可以证明AE=DE(如图3).
请你任意选择一种思路继续完成下一步的证明.
第12题图
解:小敏的证明:
∵AD是∠BAC的平分线,∴∠BAD=∠EAD,
在△ABD和△AED中,,
∴△ABD≌△AED(SAS),
∴BD=DE,∠B=∠AED,
∵∠AED=∠EDC+∠C,∠B=2∠C,
∴∠EDC=∠C,∴DE=EC=BD,
∴AB+BD=AE+EC=AC;
第12题图
小捷的证明:
∵BE=AB,∴∠E=∠BAE,
∵∠ABC=∠E+∠BAE,
∴∠ABC=2∠E,
∵∠ABC=2∠C,
∴∠E=∠C=∠BAE,∴AE=AC,
∵AD是∠BAC的平分线,
∴∠BAD=∠DAC,
∵∠ADE=∠DAC+∠C,
∠DAE=∠BAD+∠BAE,
∴∠ADE=∠DAE,
∴EA=ED=AC,
∵BE+BD=ED,
∴AB+BD=AC.
第12题图
谢 谢 观 看(共14张PPT)
第2课时 定理与证明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为假命题的是( D )
A.对顶角相等
B.等角的补角相等
C.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D.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是钝角
D
2.妈妈让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开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5分钟,洗茶壶要用1分钟,洗茶杯要用1分钟,放茶叶要用2分钟,给同学打电话要用1分钟.为使客人早点喝上茶,小明最快完成这些工作的时间为( D )
A.19分钟 B.18分钟
C.17分钟 D.16分钟
D
3.甲、乙、丙三人进行乒乓球比赛,规则是:两人比赛,另一人当裁判,输者将在下一局中担任裁判,每一局比赛没有平局.已知甲、乙各比赛了4局,丙当了3次裁判,则第二局的输者是( C )
A.甲 B.乙 C.丙 D.不确定
C
4.“若|a|>1,则a>1”是一个假命题,可以用举反例的方法说明它是假命题,下列选项中恰当的反例是( B )
A.a=5 B.a=-5
C.a=1 D.a=-1
B
二、填空题
5.用一组a,b,c的值说明命题“若a>b,则ac>bc”是假命题,这组a,b,c的值可以是  a=3,b=1,c=-4(答案不唯一)  .
a=3,b=1,c=-4(答案不唯一)
三、解答题
6.四个足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有一个队一场都没输过,排名却倒数第一,你觉得可能吗?如果可能,请举出这种情况何时出现;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解:可能,某队全平的情况下会排名倒数第一,
如:(答案不唯一)甲队:全平 1+1+1=3分,
乙队:平1场,胜1场(乙胜丙),输1场 1+3+0=4分,
丙队:平1场,胜1场(丙胜丁),输1场 1+3+0=4分,
丁队:平1场,胜1场(丁胜乙),输1场 1+3+0=4分.
7.如图,已知DE∥BC,∠1=∠3,CD⊥AB,求证:FG⊥AB.
第7题图
证明:∵DE∥BC,
∴∠1=∠2,
∵∠1=∠3,
∴∠2=∠3,
∴CD∥FG,
∵CD⊥AB,
∴FG⊥AB.
8.已知命题“若n是自然数,则代数式(3n+1)(3n+2)的值是3的倍数”.
(1)写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解:(1)命题的条件是:n是自然数,结论是:代数式(3n+1)(3n+2)的值是3的倍数;
(2)该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请说明理由;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
解:(2)假命题,理由如下:
(3n+1)(3n+2)
=9n2+6n+3n+2
=9n2+9n+3-1
=3(3n2+3n+1)-1,
∵n为自然数,
∴3(3n2+3n+1)-1不为3的倍数,
∴该命题是假命题.

一、选择题
9.一排有10个座位,其中某些座位已有人,若再来1人,他无论坐在何处,都与1人相邻,则原来就座的最少人数为( B )
A.3人 B.4人 C.5人 D.6人
B
二、填空题
10.有下列四个命题:①-的立方根是±;②要调查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适宜用抽样调查;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④已知∠ABC与其内部一点D,过点D作DE∥BA,作DF∥BC,则∠EDF=∠B.其中假命题为  ①③④  .(填序号)
11.已知正数a、b,有下列命题:
①若a=1,b=1,则≤1;
②若a=,b=,则≤;
③若a=2,b=3,则≤;
④若a=1,b=5,则≤3.
①③④ 
根据以上信息,请猜想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  .(用含a、b的式子表示)
≤ 
三、解答题
12.如图,点D在AB上,直线DG交AF于点E.请从①DG∥AC;②AF平分∠BAC;③∠DAE=∠DEA中任选两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构造一个真命题,并说明理由.
第12题图
解:已知DG∥AC,AF平分∠BAC,则∠DAE=∠DEA.
理由:∵DG∥AC,∴∠DEA=∠EAC,
∵AF平分∠BAC,∴∠DAE=∠EAC,
∴∠DAE=∠DEA.

解答题
13.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AE所截,直线AM,EN被直线MN所截.请你从下列三个条件:①AB∥CD;②AM∥EN;③∠BAM=∠CEN中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得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1)请按照“∵……,……,∴……”的形式,写出所有正确的命题;
解:(1)命题1:∵AB∥CD,AM∥EN,
∴∠BAM=∠CEN;
命题2:∵AB∥CD,∠BAM=∠CEN,
∴AM∥EN;
命题3:∵AM∥EN,∠BAM=∠CEN,
∴AB∥CD;
第13题图
(2)在(1)中所写的命题中选择一个加以证明,写出推理过程.
解:(2)命题1证明:∵AB∥CD,
∴∠BAE=∠CEA,
∵AM∥EN,∴∠2=∠4,
∴∠BAE-∠4=∠CEA-∠2,
即∠BAM=∠CEN.
第13题图
谢 谢 观 看(共15张PPT)
第3课时 全等三角形及判定条件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若△ABC≌△DEF,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D )
A.AB=DE B.BF=CE
C.AC∥DF D.BF=CF
第1题图
D
2.如图,若△ABE≌△ACD,且AB=6,AE=2,则EC的长为( C )
A.2 B.3 C.4 D.6
第2题图
3.如图,△ABC≌△AED,点D在BC上,∠EAB=42°,则∠DAC的度数是( C )
A.48° B.44° C.42° D.38°
第3题图
C
C
4.如图,△ABC≌△AED,连接BE.若∠ABC=20°,∠D=135°,∠EAC=23°,则∠BEA的度数为( B )
A.64° B.66° C.68° D.70°
第4题图
B
二、填空题
5.已知△ABC≌△DEF,AC=2,BC=1,则EF的长为  1  .
6.已知△ABC≌△A'B'C',若△A'B'C'的周长为32cm,A'B'=9cm,B'C'=12cm,则AC=  11cm  .
1 
11cm 
三、解答题
7.如图,已知△ABC≌△FED,AF=8,BE=2.
(1)求证:AC∥DF;
(1)证明:∵△ABC≌△FED,
∴∠A=∠F,
∴AC∥DF;
第7题图
(2)求AB的长.
(2)解:∵△ABC≌△FED,∴AB=EF,
∴AB-EB=EF-EB,∴AE=BF,
∵AF=8,BE=2,
∴AE+BF=AF-BE=6,∴AE=3,
∴AB=AE+BE=5.
8.如图,△ADF≌△BCE,∠B=32°,∠F=28°,BC=5cm,CD=1cm.求:
(1)∠1的度数;
解:(1)∵△ADF≌△BCE,∠F=28°,
∴∠E=∠F=28°,
∴∠1=∠B+∠E=60°;
第8题图
(2)AC的长.
解:(2)∵△ADF≌△BCE,BC=5cm,
∴AD=BC=5cm,
∴AC=AD+CD=6cm.

一、填空题
9.已知有两个三角形全等,若其中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5、7,另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3a-2b、a+2b,则a+b=  5或4  .
10.如图,△ABC≌△ADE,BC的延长线经过点E,交AD于点F,∠AED=105°,∠CAD=10°,∠B=50°,则∠EAB=  60°  .
第10题图
5或4 
60° 
11.如图,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沿着点B到点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AB=10,DO=4,平移距离为6,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48  .
第11题图
48 
二、解答题
12.如图,已知△ABC≌△DBE,点D在AC上,BC与DE交于点P.
(1)若∠ABE=160°,∠DBC=30°,求∠CBE的度数;
解:(1)∵△ABC≌△DBE,
∴∠ABC=∠DBE,
∴∠ABC-∠DBC=∠DBE-∠DBC,
∴∠ABD=∠CBE,
∴∠CBE=(∠ABE-∠DBC)=65°;
第12题图
(2)若AD=DC=3cm,BC=4.5cm,求△DCP与△BPE的周长之和.
解:(2)∵△ABC≌△DBE,
∴BE=BC=4.5cm,DE=AC=AD+DC=6cm,
∴C△DCP+C△BPE
=DC+DP+PC+BP+PE+BE
=(DP+PE)+(BP+PC)+DC+BE
=DE+BC+DC+BE
=18cm.
第12题图

解答题
13.如图,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E在BD上,且△ABD≌△EBC,AB=2cm,BC=3cm.
(1)求DE的长;
解:(1)∵△ABD≌△EBC,AB=2cm,BC=3cm,
∴BD=BC=3cm,BE=AB=2cm,
∴DE=BD-BE=1cm;
第13题图
(2)判断AC与B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2)AC⊥BD,
理由:∵△ABD≌△EBC,
∴∠ABD=∠EBC,
又∵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
∴∠ABD+∠EBC=180°,
∴∠EBC=90°,
∴AC⊥BD;
第13题图
(3)判断直线AD与直线C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3)直线AD⊥直线CE,
理由:如图,延长CE交AD于点F,
∵△ABD≌△EBC,
∴∠D=∠C,
在Rt△ABD中,∠A+∠D=90°,
∴∠A+∠C=90°,
∴∠AFC=90°,
即直线AD⊥直线CE.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