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化学综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4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为“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豆类和奶类都能提供丰富的(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膳食纤维
2.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五谷”中含有淀粉,其经消化后的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
B.“五果”中含有各种维生素,其作用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
C.“五畜”中含有的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各种生命活动
D.“五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B. C.D.
4.下列有关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制取氧气 B.干燥氧气
C.氧气验满 D.氧气性质检验
5.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可通过2Mg+SiO22MgO+Si制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有两种金属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镁和SiO2的质量比是2:1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该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6.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种类 鉴别方法
A 铁粉与氧化铜粉末 滴加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
B 棉纤维与羊毛纤维 抽丝灼烧,闻气味
C CO与H2 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观察粉末颜色变化
D NaCl固体与NaOH固体 加水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观察温度变化
7.古人会将炉甘石(ZnCO3)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高温后可得到金属锌,实验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
①ZnCO3ZnO+CO2↑ ②C+2ZnO2Zn+X↑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CO2 B.反应②中C做氧化剂
C.反应①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改变 D.反应前后锌元素质量不变
8.等质量的Mg、Fe、Zn分别与三份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SO4溶液>FeSO4溶液>ZnSO4溶液
B.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MgSO4>FeSO4>ZnSO4
C.反应后产生的H2质量相等
D.反应中用去的稀硫酸溶液的质量:Zn>Fe>Mg
9.托盘天平的左、右两托盘中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向烧杯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且足量的稀硫酸,然后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镁和铜铝合金,两烧杯中物质完全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合金中铝与铜的质量比是( )
A.3:1 B.2:1 C.3:4 D.2:3
10.Cu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氧化铜与氢气反应后得到的Cu中常常混有少量Cu2O.现将10gCu和Cu2O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得到9.5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含Cu2O的质量为( )
A.0.9 g B.9.5 g C.0.5 g D.0.45 g
11.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滤液的颜色呈蓝色 B.滤液中可能存在Fe2+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2+ D.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
12.将一定量的金属M(M>H>Cu>Ag)加入到含有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根据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①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Ag、Cu
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滤渣中一定有Cu
③若滤渣含有M,则滤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3种,最少含1种
④若滤液只含一种溶质,滤渣可能含三种金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
A.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一定有Cl﹣
B.某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该溶液一定有
C.某溶液滴加BaCl2溶液得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加稀盐酸不溶解,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某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该溶液一定有
14.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能鉴别的是( )
A.CuSO4溶液、Ba(NO3)2溶液、KOH溶液 B.CaCl2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
C.MgCl2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 D.Na2SO4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
15.推理论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能力,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 )
A.黄铜(铜锌合金)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C.稀盐酸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
16.一包混合均匀的不纯碳酸钠固体,杂质可能是CuSO4、KNO3、CaCl2、Na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另取样品10.6 g,加入10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4.2 g(已知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CaCl2 B.样品中一定含有KNO3,可能含有NaHCO3
C.样品中一定含有NaHCO3,可能含有KNO3 D.所加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9.8%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7.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是一种常见的碱
(1)生石灰(主要成分是CaO),与水反应可以生成熟石灰,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
(2)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是利用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
(3)用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和 溶液反应可制取少量的NaOH;
(4)写出熟石灰在农业上的应用: (写出一点即可)
18.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片刻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氢氧化钠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应密封保存。已知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硅也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它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生成一种俗称“水玻璃”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水玻璃”它是一种凝胶,能将玻璃粘结在一起;氢氧化钠还能溶解木材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盛放氢氧化钠的玻璃试剂瓶不宜选用的瓶塞是 (填标号)。
A.玻璃塞B.木塞C.橡皮塞
20.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了如图曲线,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A点处溶液的溶质是 ;
(2)请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点处溶液的pH 7(填“>”、“=”或“<”)。
21.如图奥运五环中A、B、C、D、E分别为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氧化铁、水五种物质中的一种,且相连环内的两种物质常温下能发生反应,E是常见的溶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是 。
(2)A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22.“玩卡片”是一种小游戏。某兴趣小组给卡片上标上物质的化学式,要求甲、乙同学各出一张,先后两张卡中的物质必须会发生反应,直到最后所剩卡片最少为胜利者。
(1)六张卡片中属于碱的是 。(填化学式)
(2)若乙同学先出卡片“CuO”,甲同学可选的卡片有 张。
(3)若甲同学先出卡片 2,可以让两人卡片出完。此出法中,乙同学最后出的卡片是 。(填卡片序号)
23.已知干燥剂“碱石灰”的成分是:CaO和NaOH,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变质,某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中一瓶放置已久的“碱石灰”进行了如图的探究:从操作③的现象分析,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24.如图所示是Ca(OH)2的部分性质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B的现象是 ;实验C的现象是: 。
(2)将这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静置,观察到上层溶液为无色,底部有白色沉淀,取少量上层溶液与足量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综合分析可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25.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写出反应②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无现象,小明为了验证反应的发生,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后通入二氧化碳,证明反应发生。他的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小芳认为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就能判断反应发生了。通过小芳的帮助小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2)小明利用温度计测出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如图 2),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 B 处的溶液pH 7(填(用“<”“═”或“>”);C点溶液中的微粒有 。
(3)如果证明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BaCl2 B.HCl C.CuSO4 D.MgCl2 E.CaCO3
26.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A、D中酚酞均变红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 性。
(2)写出F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3)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试剂酚酞除外)
三.计算题(共8小题)
27.某样品为银锌合金,为测定样品中银的含量,小科取部分样品与稀硫酸反应(所用的稀硫酸均从同一试剂瓶倒出),进行了四次实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四
所取样品质量(g) 20 15 9 15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50 50 6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13.5 8.5 a 8.5
(1)表格中a的数值为 。
(2)第 次实验结束后,酸还有剩余。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28.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15.0g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1)t0~t1时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 。
(2)t4时,制得氧气质量是 克。
(3)t5时MnO2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请在图乙中画出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的变化曲线。(应做适当标注)
29.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3克。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14.6%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表示: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0 5 15 20 25
溶液的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的pH 12.4 12.1 7.0 2.2 2.1
请分析计算:
(1)第 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格中的m数值为 。
(3)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求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30.为了检测实验室中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表。试回答:
甲 乙 丙 丁
所取石灰石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盐酸质量/g 20.0 30.0 45.0 50.0
剩余固体质量/g 6.0 4.0 2.0 2.0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2)各组充分反应后,盐酸有剩余的实验组别是 。
(3)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3.6g固体样品,用图a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b所示.
(1)图a最右端的酒精灯的作用是 .
(2)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 克.
(3)在上述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2.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g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1)该实验中,装置乙的作用是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装置丙 装置丁
反应前 48.8g 161.2g
反应后 46.5g 163.9g
(2)小明根据装置丙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质量,求得氧化铜的质量为 g,氧化铜的纯度为 %。
(3)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4)比较小明和小丽的计算结果,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33.某小组在拓展学习中开展了如下实验:将Cu2O和Cu的固体混合物20g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当加入稀硫酸质量为50g时,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10g固体。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试求:
(1)求原混合物中Cu2O与Cu的质量比?
(2)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按要求在图中画出实验中铜的质量变化图像。
34.现有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195.2g,向其中加入铁粉,反应的先后顺序为: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的溶液中剩余固体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剩余固体的质量>6.4g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2)求原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FeCl3的质量为多少克?
(3)求当加入11.2g铁粉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4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为“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豆类和奶类都能提供丰富的(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膳食纤维
【解答】解: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豆类和奶类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故选:C。
2.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五谷”中含有淀粉,其经消化后的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
B.“五果”中含有各种维生素,其作用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
C.“五畜”中含有的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各种生命活动
D.“五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解答】解:A、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五谷”中的淀粉属于糖类,所以“五谷”作为主食,是因为其富含的淀粉,淀粉经消化后的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A正确。
B、维生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因此“五果”中含有各种维生素,其作用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B正确。
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所以,“五畜”中含有的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各种生命活动,C正确。
D、膳食纤维是纤维素的一种,人体内没有能够使纤维素水解的酶,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吸收,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D。
3.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有气体参加反应,生成物的一部分会逸散到空气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B、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没有气体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下列有关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制取氧气
B.干燥氧气
C.氧气验满
D.氧气性质检验
【解答】解:A、图示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生成的氧气会从长颈漏斗逸出,图示错误;
B、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时,氧气应从长管通入,图示错误;
C、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图示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因此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先加入少量水,用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图示正确。
故选:D。
5.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可通过2Mg+SiO22MgO+Si制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有两种金属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镁和SiO2的质量比是2:1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该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解答】解:A、该反应中的氧化物有两种,其中二氧化硅是由硅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氧化镁是由镁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属于金属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镁和SiO2的质量比是(24×2):60=4:5,选项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种类 鉴别方法
A 铁粉与氧化铜粉末 滴加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
B 棉纤维与羊毛纤维 抽丝灼烧,闻气味
C CO与H2 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观察粉末颜色变化
D NaCl固体与NaOH固体 加水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观察温度变化
A.A B.B C.C D.D
【解答】解:A、铁粉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氧化铜粉末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无气泡产生,能用稀盐酸来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棉纤维灼烧会产生烧纸的气味,羊毛纤维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能用灼烧的方法来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CO与H2都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粉末颜色都会由黑色变成红色,不能用灼热的氧化铜来鉴别,故选项符合题意。
D、NaCl固体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升温,能用水来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古人会将炉甘石(ZnCO3)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高温后可得到金属锌,实验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
①ZnCO3ZnO+CO2↑
②C+2ZnO2Zn+X↑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CO2
B.反应②中C做氧化剂
C.反应①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改变
D.反应前后锌元素质量不变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②中反应物含C、Zn、O的个数分别是1、2、2,生成物中含C、Zn、O的个数分别是0、2、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个C、2个O,故X的化学式为:CO2,故A正确;
B、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夺取含氧化物中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C在反应②中夺取了氧化锌中的氧,做还原剂,故B错误。
C、反应①中,锌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都为+2,氧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都为﹣2,碳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都为+4,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锌元素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8.等质量的Mg、Fe、Zn分别与三份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SO4溶液>FeSO4溶液>ZnSO4溶液
B.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MgSO4>FeSO4>ZnSO4
C.反应后产生的H2质量相等
D.反应中用去的稀硫酸溶液的质量:Zn>Fe>Mg
【解答】解:假设三种金属的质量都是a,设镁与硫酸反应设生成的氢气质量是x1,消耗硫酸的质量是y1,生成盐的质量是z1。设镁与硫酸反应设生成的氢气质量是x2,消耗硫酸的质量是y2,生成盐的质量是z2。锌与硫酸反应设生成的氢气质量是x3,消耗硫酸的质量是y3,生成盐的质量是z3。
Mg+H2SO4═MgSO4+H2↑
24 98 120 2
a y1 z1 x1
解得:x1=,y1=,z1=;
同理铁反应时:x2=,y2=,z2=;
锌反应时:x3=,y3=,z3=。
由以上计算可知:
A、所得溶液的质量为:金属的质量+酸的质量﹣氢气的质量,比较以上数据可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MgSO4溶液>FeSO4溶液>ZnSO4溶液,故A正确;
B、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比较以上数据可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MgSO4<FeSO4<ZnSO4,故B错误;
C、反应后产生的H2的质量关系是镁的最大,其次是铁,最小的是锌,故C错误;
D、反应中用去的稀硫酸溶液的质量:Mg>Fe>Zn,故D错误。
故选:A。
9.托盘天平的左、右两托盘中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向烧杯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且足量的稀硫酸,然后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镁和铜铝合金,两烧杯中物质完全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合金中铝与铜的质量比是( )
A.3:1 B.2:1 C.3:4 D.2:3
【解答】解:设产生氢气的质量为2g,需要镁的质量为x,需要铝的质量为y,则有
Mg+H2SO4═MgSO4+H2↑
24 2
x 2g
= x=24g
2Al+3H2SO4═Al2(SO4)3+3H2↑
54 6
y 2g
= y=18g
铜铝合金的质量与镁的质量相等,故铜的质量为24g﹣18g=6g,所以铝和铜的质量比为18g:6g=3:1。
故选:A。
10.Cu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氧化铜与氢气反应后得到的Cu中常常混有少量Cu2O.现将10gCu和Cu2O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得到9.5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含Cu2O的质量为( )
A.0.9 g B.9.5 g C.0.5 g D.0.45 g
【解答】解:设原混合物中含Cu2O的质量为x
Cu2O+H2SO4=Cu+CuSO4+H2O 固体质量减少
144 64 144﹣64=80
x 10g﹣9.5g=0.5g
x=0.9g
故选:A。
11.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滤液的颜色呈蓝色
B.滤液中可能存在Fe2+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2+
D.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
【解答】解: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后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和铁,可能含有锌,同时说明硫酸铜完全反应,硫酸亚铁部分或全部反应。
A、硫酸铜完全反应,滤液颜色不是蓝色,该选项不正确。
B、滤液中可能存在Fe2+,例如硫酸亚铁部分反应时,该选项正确。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2+,该选项正确。
D、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该选项正确。
故选:A。
12.将一定量的金属M(M>H>Cu>Ag)加入到含有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根据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①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Ag、Cu
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滤渣中一定有Cu
③若滤渣含有M,则滤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3种,最少含1种
④若滤液只含一种溶质,滤渣可能含三种金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答】解:①活动性顺序是M>H>Cu>Ag,将一定量的金属M加入到含有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M优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M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M,M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M和铜。若滤液为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硝酸铜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部分参加了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Ag,可能含有Cu,故说法错误。
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银、铜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滤渣中含有M,即M是过量的,则滤渣中一定有Cu,故说法正确。
③若滤渣含有M,说明M是过量的,则滤液中的溶质种类只有硝酸M1种,故说法错误。
④若滤液只含一种溶质,可能是M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M是过量的,若M过量,滤渣可能含银、铜、M三种金属,故说法正确。
故②④说法正确。
故选:D。
13.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
A.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一定有Cl﹣
B.某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该溶液一定有
C.某溶液滴加BaCl2溶液得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加稀盐酸不溶解,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某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该溶液一定有
【解答】解:A、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不一定有Cl﹣,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银,碳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水和二氧化碳,沉淀也不消失,故选项说法错误。
B、某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该溶液不一定有,也可能是含碳酸氢根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某溶液滴加BaCl2溶液得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加稀盐酸不溶解,则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也可能是硝酸银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某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氨气,则该溶液一定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4.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能鉴别的是( )
A.CuSO4溶液、Ba(NO3)2溶液、KOH溶液
B.CaCl2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
C.MgCl2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
D.Na2SO4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
【解答】解:A、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KOH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NO3)2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两种溶液混合时能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Cl2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OH、MgSO4,另一种溶液是稀硫酸,向产生的白色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至沉淀完全消失;再将过量的NaOH、MgSO4分别滴加至加入稀硫酸沉淀消失后的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硫酸镁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Cl2溶液和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BaCl2溶液、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Na2SO4溶液、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银白色沉淀,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5.推理论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能力,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 )
A.黄铜(铜锌合金)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C.稀盐酸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
【解答】解: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一开始就产生氢气,与图像不符,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开始就产生沉淀,与图像相符,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显酸性,溶液的pH小于7;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等于7、大于7,故选项图像错误。
D、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稀硫酸消耗完,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与图像相符,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6.一包混合均匀的不纯碳酸钠固体,杂质可能是CuSO4、KNO3、CaCl2、Na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另取样品10.6 g,加入10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4.2 g(已知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CaCl2
B.样品中一定含有KNO3,可能含有NaHCO3
C.样品中一定含有NaHCO3,可能含有KNO3
D.所加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9.8%
【解答】解:由于溶液是无色,故一定不会含有硫酸铜,又有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一定不会含有氯化钙;
设10.6g纯净的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消耗硫酸的质量为y,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44
10.6g y x
106:44=10.6g:x
x=4.4g
106:98=10.6g:y
y=9.8g
由于若杂质是碳酸氢钠也能生成二氧化碳,且碳酸氢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碳酸钠小,所以同质量的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要多,故杂质中可能含有碳酸氢钠,但不能全部是碳酸氢钠,硝酸钾一定含有;由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4.4g,所以硫酸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9.8%,所以:
A、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CaCl2,故A正确;
B、样品中一定含有KNO3,可能含有NaHCO3,故B正确;
C、样品中可能含有NaHCO3,一定含有KNO3,故C错误;
D、所加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9.8%,故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7.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是一种常见的碱
(1)生石灰(主要成分是CaO),与水反应可以生成熟石灰,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
(2)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是利用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
(3)用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和 碳酸钠 溶液反应可制取少量的NaOH;
(4)写出熟石灰在农业上的应用: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写出一点即可)
【解答】解:(1)写出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钙,反应物为氧化钙和水,生成物为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答案为:CaO+H2O=Ca(OH)2;
(2)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故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是利用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3)氢氧化钙可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故用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可制取少量的NaOH;故答案为:碳酸钠;
(4)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则熟石灰在农业上的应用: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故答案为: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18.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片刻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锈逐渐消失,无色溶液变成黄色 ,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反应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
【解答】解: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先是表面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与水,反应现象为:铁锈逐渐消失,无色溶液变成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当铁锈完全反应后,铁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氢气,反应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故答案为:铁锈逐渐消失,无色溶液变成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有气泡产生;Fe+2HCl═FeCl2+H2↑。
19.氢氧化钠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应密封保存。已知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硅也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它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生成一种俗称“水玻璃”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NaOH=Na2SiO3+H2O ,“水玻璃”它是一种凝胶,能将玻璃粘结在一起;氢氧化钠还能溶解木材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盛放氢氧化钠的玻璃试剂瓶不宜选用的瓶塞是 AB (填标号)。
A.玻璃塞
B.木塞
C.橡皮塞
【解答】解: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产硅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
因为硅酸钠能把玻璃粘合在一起,所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细口瓶不能用玻璃塞,氢氧化钠还能溶解木材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所以不能选木塞.
故答案为:SiO2+2NaOH=Na2SiO3+H2O;AB.
20.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了如图曲线,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A点处溶液的溶质是 氯化钠和氯化铜 ;
(2)请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Cl2+2NaOH═Cu(OH)2↓+2NaCl ;
(3)C点处溶液的pH > 7(填“>”、“=”或“<”)。
【解答】解: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溶液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1)A点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只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氯化铜还没有反应,所以此处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铜。故填:氯化钠和氯化铜;
(2)AB段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故填:CuCl2+2NaOH═Cu(OH)2↓+2NaCl;
(3)C点处是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以此时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大于7.故填:>。
21.如图奥运五环中A、B、C、D、E分别为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氧化铁、水五种物质中的一种,且相连环内的两种物质常温下能发生反应,E是常见的溶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是 稀硫酸 。
(2)A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B物质是稀硫酸。
(2)A与B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故答案为:
(1)稀硫酸;
(2)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22.“玩卡片”是一种小游戏。某兴趣小组给卡片上标上物质的化学式,要求甲、乙同学各出一张,先后两张卡中的物质必须会发生反应,直到最后所剩卡片最少为胜利者。
(1)六张卡片中属于碱的是 NaOH 。(填化学式)
(2)若乙同学先出卡片“CuO”,甲同学可选的卡片有 2 张。
(3)若甲同学先出卡片 2,可以让两人卡片出完。此出法中,乙同学最后出的卡片是 4或5 。(填卡片序号)
【解答】解:(1)碱在水溶液中会解离出氢氧根离子,所以六张卡片中属于碱的是NaOH;
(2)若乙同学先出卡片“CuO”,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甲同学可选的卡片有2张;
(3)甲、乙同学各出一张,先后两张卡中的物质必须会发生反应,直到最后所剩卡片最少为胜利者,若甲同学先出卡片2,氢气会与氧化铜反应,氧化铜会与硫酸反应,硫酸会与氢氧化钠、铁反应,氢氧化钠、铁会与硫酸铜反应,所以乙同学最后出的卡片是铁或硫酸铜,乙同学最后出的卡片是4或5。
故答案为:(1)NaOH;
(2)2;
(3)4或5。
23.已知干燥剂“碱石灰”的成分是:CaO和NaOH,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变质,某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中一瓶放置已久的“碱石灰”进行了如图的探究:从操作③的现象分析,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氢氧化钙 。
【解答】解: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于水后会反应生成碳酸钙,由操作③可知溶液D中有氢氧化钙,故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钙,故答案为:氢氧化钙。
24.如图所示是Ca(OH)2的部分性质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B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C的现象是: 产生白色沉淀 。
(2)将这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静置,观察到上层溶液为无色,底部有白色沉淀,取少量上层溶液与足量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综合分析可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 NaCl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CaCl2 。
【解答】解:(1)酚酞与氢氧化钙作用呈红色,滴加盐酸时,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逐渐变为中性,此时呈无色;由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了碳酸钙和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产生白色沉淀;
(2)上层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无碱性物质,溶液显酸性或中性;底部有白色沉淀。可知是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说明溶液中无酸性物质,故溶液中无氢氧化钙、盐酸、碳酸钠;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生成的氯化钠;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
故填:NaCl;CaCl2。
25.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写出反应②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该反应无现象,小明为了验证反应的发生,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后通入二氧化碳,证明反应发生。他的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否,氢氧化钠溶液以及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小芳认为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稀盐酸 就能判断反应发生了。通过小芳的帮助小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2)小明利用温度计测出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如图 2),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H2SO4+2NaOH=Na2SO4+2H2O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 B 处的溶液pH = 7(填(用“<”“═”或“>”);C点溶液中的微粒有 Na+、SO42﹣、H+和H2O 。
(3)如果证明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CD 。
A.BaCl2
B.HCl
C.CuSO4
D.MgCl2
E.CaCO3
【解答】解:(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他的设计是不合理,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以及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可根据碳酸钠属于碳酸盐,用滴加稀盐酸的方法检验;
故填:2NaOH+CO2=Na2CO3+H2O;否,氢氧化钠溶液以及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稀盐酸;
(2)硫酸和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从该图中可以看出,B处温度达到了最高,也就是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pH=7,C点溶液中的溶质中有生成的Na2SO4和过量的硫酸,溶液中的微粒有Na+、SO42﹣、H+和H2O。
故填:H2SO4+2NaOH=Na2SO4+2H2O;=;Na+、SO42﹣、H+和H2O;
(3)BaCl2、CaCO3不能和NaOH反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是CuSO4和MgCl2;HCl属于酸。
故填:CD;
26.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A、D中酚酞均变红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 碱 性。
(2)写出F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K2CO3+Ca(OH)2=CaCO3↓+2KOH 。
(3)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 。(试剂酚酞除外)
【解答】解:(1)A、D中酚酞均变红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碱性。
故答案为:碱。
(2)F中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K2CO3+Ca(OH)2=CaCO3↓+2KOH。
故答案为:K2CO3+Ca(OH)2=CaCO3↓+2KOH。
(3)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溶液显中性或显酸性,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钙、碳酸钾或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钾,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氢(盐酸过量时)。
故答案为: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
三.计算题(共8小题)
27.某样品为银锌合金,为测定样品中银的含量,小科取部分样品与稀硫酸反应(所用的稀硫酸均从同一试剂瓶倒出),进行了四次实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四
所取样品质量(g) 20 15 9 15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50 50 6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13.5 8.5 a 8.5
(1)表格中a的数值为 5.1 。
(2)第 三、四 次实验结束后,酸还有剩余。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9.6% 。
【解答】解:(1)根据二、四组数据可知,每15g样品中含铜8.5g、锌6.5g;通过二、三组对照可得,三组中硫酸过量,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铜的质量,则9g样品中含有铜的质量为=5.1g,则表格中a的数值为5.1;
(2)根据二、四组数据可知,每15g样品中含铜8.5g、锌6.5g;可知20g样品中含有铜的质量为≈11.33g,可知第一次中样品有剩余,硫酸不足,并且可得每50g稀硫酸完全反应会消耗锌(即固体质量减少)6g,所以第二次为恰好完全反应,三、四次实验结束后,酸还有剩余;
(3)设5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6.5g x
x=9.8g
则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9.6%。
故答案为:(1)5.1;
(2)三、四;
(3)19.6%。
28.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15.0g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1)t0~t1时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 温度没有达到氯酸钾分解的温度 。
(2)t4时,制得氧气质量是 4.8 克。
(3)t5时MnO2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请在图乙中画出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的变化曲线。(应做适当标注)
【解答】解:(1)由于氯酸钾分解要达到一定的温度,t0~t1 时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分解的温度;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t4 时,制得氧气质量是:15.0g﹣10.2g=4.8g
(3)设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4.8g
解得:x=12.25g
由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所以t5时MnO2的质量为则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5.0g﹣12.25g=2.75g。
(4)由上述计算可知,固体中开始氧元素的质量为4.8g+2.75g×≈5.8g,结束时固体中只有2.75g×≈1g。在图乙中画出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在 t0~t5 时段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故答案为:(1)温度没有达到氯酸钾分解的温度;
(2)4.8。
(3)2.75g;
(4)
。
29.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3克。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14.6%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表示: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0 5 15 20 25
溶液的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的pH 12.4 12.1 7.0 2.2 2.1
请分析计算:
(1)第 3 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格中的m数值为 64.78 。
(3)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求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解答】解:(1)第3次时,pH=7,溶液呈中性,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NaCl;故答案为:3;
(2)根据前两组数据,而第四组数据应该是总质量不变,所以m=69.78g﹣5g=64.78g,即m=64.78;故答案为:64.78;
(3)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g+15g﹣64.78g=0.22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14.6%y 0.22g
= =
x=0.53g y=2.5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7.7%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7.7%;
(4)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15g﹣2.5g=12.5g。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40 36.5
z 12.5g×14.6%
=
z=2g
答:3.0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2g。
30.为了检测实验室中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表。试回答:
甲 乙 丙 丁
所取石灰石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盐酸质量/g 20.0 30.0 45.0 50.0
剩余固体质量/g 6.0 4.0 2.0 2.0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80% 。
(2)各组充分反应后,盐酸有剩余的实验组别是 丙、丁 。
(3)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解答】解:(1)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则实验后剩余的2.0g固体是杂质,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0g 2.0g=8.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
(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甲中加入20.0g稀盐酸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0g,实验乙中加入30.0g稀盐酸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0g,即10.0g稀盐酸恰好与2g碳酸钙完全反应,实验丙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g,反应碳酸钙为8g,则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40.0g,所以各组充分反应后,盐酸有剩余的实验组别是丙、丁。
(3)由表中数据可知,10.0g稀盐酸恰好与2.0g碳酸钙完全反应,
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73
2.0g 10.0gx
x=14.6%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6%。
故答案为:
(1)80%;
(2)丙、丁;
(3)14.6%。
3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3.6g固体样品,用图a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b所示.
(1)图a最右端的酒精灯的作用是 除去尾气中的CO,防止空气污染 .
(2)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 8g 克.
(3)在上述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解答】解:
(1)图a最右端的酒精灯的作用是除去尾气中的CO,防止空气污染.
(2)设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则
3CO+Fe2O32Fe+3CO2 固体减重
160 112 160﹣112=48
x (13.6g﹣11.2 g)
,解得x=8g
(3)设生成的FeCl2和H2质量分别为x、y,则
Fe+2HCl═FeCl2+H2↑
56 127 2
11.2g x y
,解得x=25.4g;y=0.4g
×100%=22.9%.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9%.
故答案为:
(1)除去尾气中的CO,防止空气污染;
(2)8g;
(3)22.9%.
32.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g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1)该实验中,装置乙的作用是 检验氢气中水分是否全部被吸收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装置丙 装置丁
反应前 48.8g 161.2g
反应后 46.5g 163.9g
(2)小明根据装置丙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质量,求得氧化铜的质量为 11.5 g,氧化铜的纯度为 76.7 %。
(3)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4)比较小明和小丽的计算结果,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B 。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解答】解:(1)氢气通过浓硫酸是为了除去氢气中的水分,无水硫酸铜遇到水由白色变蓝,所以通过无水硫酸铜就是检验浓硫酸是否把氢气中水分除尽;
(2)根据方程式H2+CuOCu+H2O可知丙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质量,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8.8g﹣46.5g=2.3g,所以氧化铜的质量为2.3g÷=11.5g,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100%=76.7%;
(3)根据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163.9g﹣161.2g=2.7g,设要生成2.7g水需要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则:
H2+CuOCu+H2O
80 18
x 2.7g
根据:=,解得x=12g
所以氧化铜的质量分数:×100%=80%
答: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80%。
(4)根据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计算结果偏大,原因是浓硫酸与空气通着,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故答案为:(1)检验氢气中水分是否全部被吸收;(2)11.5;76.7;(3)80%;(4)B。
33.某小组在拓展学习中开展了如下实验:将Cu2O和Cu的固体混合物20g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当加入稀硫酸质量为50g时,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10g固体。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试求:
(1)求原混合物中Cu2O与Cu的质量比?
(2)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按要求在图中画出实验中铜的质量变化图像。
【解答】解:设原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硫酸的质量为y,生成铜的质量为z,
Cu2O+H2SO4═CuSO4+Cu+H2O 固体减少量为△M
144 98 64 80
x y z 20g﹣10g
===
x=18g y=12.25g z=8g
(1)原混合物中Cu2O与Cu的质量比为18g:(20g﹣18g)=9:1;
(2)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4.5%
答:(1)原混合物中Cu2O与Cu的质量比是9:1;(2)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4.5%;
(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2g;生成铜的质量为8g,则加入硫酸与铜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故填。
34.现有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195.2g,向其中加入铁粉,反应的先后顺序为: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的溶液中剩余固体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剩余固体的质量>6.4g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Fe、Cu (填化学式)。
(2)求原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FeCl3的质量为多少克?
(3)求当加入11.2g铁粉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加入铁粉的质量为5.6g时,铁和氯化铁恰好完全反应,当加入铁粉的质量为5.6g~11.2g时,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当加入铁的质量大于11.2g,即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6.4g时,氯化铁和氯化铜已经完全反应,铁粉有剩余,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6.4g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铁和铜,化学式为:Fe、Cu。
(2)设原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FeCl3的质量为x,
2FeCl3+Fe═3FeCl2
325 56
x 5.6g
=
x=32.5g
答:原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FeCl3的质量为32.5g。
(3)设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y,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z,
2FeCl3+Fe=3FeCl2
56 381
5.6g y
y=38.1g
CuCl2+Fe=FeCl2+Cu
56 127
5.6g z
z=12.7g
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100%=25.4%。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25.4%。
故答案为:
(1)Fe、Cu;
(2)32.5g;
(3)25.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