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乘火车(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乘火车(北师大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0-15 22: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乘火车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乘火车”情景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指名口答)
4×8+5= 6×9+7= 5×4+9=
6×4+6= 9×7+8= 4×4+9=
2.竖式计算。(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16×3 15×6 143×3
反馈、交流,注意积的进位情况。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第32页“乘火车”情景图。
(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情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回答)
学生提的问题可能很多。如:A.5节卧铺车车厢乘多少人?B.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C.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多少人?……学生提的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2)选择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
问题A: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3.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全班交流。
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说明计算过程,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算法:
生1:70×5=350 生2: 7 2
2×5=10 × 1 5
350+10=360 3 6 0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再讨论竖式上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0”的处理问题。
(3)比较归纳,引出课题。
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名口述,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引出并板书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B: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让学生在独立解决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指名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应用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时引导学生注意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第2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先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时,指名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3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第4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第1个问题,可以将小朋友家站点到最后一个站点的铁路长度,进行5等分后确定出发3小时后火车的大概位置。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如结合过站停车等因素确定位置,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都应得到肯定和鼓励。
第2个问题解决过程可参考如下:
120×5=600(千米),45×2=90(千米),600+90=690(千米)。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问题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1.4×8+5 7×6+6 8×7+3 9×9+5 6×3+8 9×6+5
2.4 8 1 6 1 4 8 4 3 8
× 7 × 4 × 3 × 6

3 1 4 6 1 2 5 2 2 5
× 4 × 9 × 4 × 5
× 4 × 9 × 4 × 5
3.列式计算
(1)84乘5,积是多少? (2)4个345的和是多少?
(3)54的3倍是多少? (4)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28,积是多少?
4.先找出每行前后两个数的关系,再在后面的空格里填合适的数。
6 12 24
3 9 27
5.学校组织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三年级去36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4倍,四年级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有多少人?
6.光荣电影院楼下有410个座位,楼上有8排,每排有32个座位,楼下比楼上多多少个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