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导数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1.2 导数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9-24 15:5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数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具体情境直观理解导数概念,感悟极限思想,知道极限思想是人类深刻认识和表达现实世界必备的思维品质,理解导数是一种建立在极限上的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
(2)掌握导数的基本运算规则,能求简单导数和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
(3)重点提升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学建模和逻辑推理素养。
重难点
(1)通过对跑步运动过程中平均速率与瞬时速度之间的关系,体会极限思想理解导数是一种建立在极限上,提升其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素养。
(2)通过对函数平均变化率和瞬时转化率之间的关系,体会瞬时变化率即为函数的导数;同时由曲线割线的斜率去逼近切线的斜率,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体会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素养。
(3)能够计算简单导数和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提升学生对导数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
教学过程
导数及其几何意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景导学教师活动1 问题1. 从物理学中我们知道,如果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那么该物体在每一个点处的瞬时速度的方向是与曲线相切的.例如,若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而且物体是顺次经过A,B两点的,则物体在A点处的瞬时速度的方向与向量的方向相同. 那么到底什么是瞬时速度呢?怎样才能确定一般曲线在某一点的切线 例如,图中物体在B处的速度方向与向量还是向量的方向相同? 探究1.已知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1)分别求出物体在与这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思考物体在时的速度该如何定义,并指出这一速度的实际意义. 学生活动1 根据平均速度等于平均变化率可知,在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 在这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 不难想到,如果记时物体速度为, 那么当很小时, 物体在以2和 端点的闭区间上的平均速度应该是的近似值,即 0.5 而且,近似会越来越精确,此时,可以看出是无限接近于2的,如下表所示. 0.5 -0.1-0.01-0.0010.0010.010.1区间平均速度 0.51.951.9951.99952.00052.0052.05
因此,可以认为时,是物体的速度 , 这个速度通常称为瞬时速度(简称为速度).这一速度的实际意义是,在附近 的任意一小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的近似值为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提出计算瞬时速度的问题。发展学生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环节二:讲解新知瞬时变化率与导数 一般地,设函数y=f(x)在x0附近有定义,自变量在x=x0处的改变量为Δx,当Δx无限接近于0时,若平均变化率无限接近于一个常数k,那么称常数k为函数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此时,也称f(x)在x0处可导,并称k为f(x)在x=x0处的导数,记作f'(x0)=k. 为了简单起见,“当Δx无限接近于0时,无限接近于常数k”也常用符号“→”(读作“趋向于”)表示为当Δx→0时,→k,或者写成=k,即f'(x0)=. 前面的尝试与发现中, 时的瞬时速度实际上就是函数 在处的导数即 学生活动2 学生自己书写,总结 设计意图: 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建立导数的概念,发展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环节三:例题讲解教师活动: 典例解析 例1. 已知函数,求在处的导数 例2. 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总成本C一般来说是产量Q的函数,记作,称为总成本函数.为了方便起见,经济学家们总是假设Q能在某一区间内连续的取值,并将总成本函数的导数称为在的边际成本,用MC表示,即MC. 已知某产品的总成本函数,求边际成本MC,并说明实际意义. “增量、比式、取极限”,求解导数三步骤解:当自变量在处的改变量为时,平均变化率 .
可以看出,当无限接近于0时,无限接近于-6,因此 解:设Q=300时产量的改变量为则 令 ,可得MC 因此,产量为300时的边际成本为600.其实际意义是: 此时多生产1件产品,成本要增加600. 设计意图: 通过典型例题,加深学生对导数的理解和运用,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