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六上科学2.1《我们的地球模型》课件(45张PPT)+教案+学习任务单+课后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24)六上科学2.1《我们的地球模型》课件(45张PPT)+教案+学习任务单+课后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4 23:12: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我们的地球模型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1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自然变化规律。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是从介绍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开始的。学生先整理关于地球的已有认知,再通过对比、讨论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展开后续的研究学习。这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开篇设计,也是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开篇设计。
由于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我们常常通过制作模型与模拟实验进行宇宙科学领域的学习。而科学家在进行此领域的研究时,也会把已有认知表达在模型上,并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得出新知,再通过实践观察验证新知。本课也是通过模型制作帮助学生整理已掌握的知识,并希望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模型应用在后续的各个主题的研究中,从而获得新知。
【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感尚未完全建立,空间感知能力、想象力非常有限。受此影响,学生在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动手制作各种类型的地球模型,并展示分享自己的模型,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难度较低,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个单元的学习积蓄强大的学习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2.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科学思维
1. 能用思维导图表达并整理已学的地球知识。
2. 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概括已学知识。
3. 能从地球的结构、运动、气候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探究实践
1. 对地球与宇宙空间领域内容探究保持好奇心与探究热情。
2. 愿意与小组成员分享和交流,有综合考虑他人意见的习惯。
态度责任
知道技术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不同材料,动手制作能表达各类地球知识的地球模型。
难点:提出感兴趣的关于地球的问题;能较准确地表达出地球结构、地球海陆分布以及地球自转的特征。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橡皮泥地球结构模型、抹油的小刀(防沾刀)、可以上色的泡沫球或塑料球等球体、笔头较宽的彩色笔、橙子、勺子、吸管、地球仪、抹布、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一份。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看图引入。
展示地球图片,让学生辨认地球,并追问:“你之前学过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你在科普书上又看过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你又有哪些萦绕心中的未解之谜呢?”
2.过渡。
谈话:相信每位同学都了解过很多关于地球的知识,也会有一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能不能把它们都写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在问题抛出后,并没有让学生立即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所知与所想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给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是在培养学生精细加工信息的习惯。
二、探索
活动一:写“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提出想知道的关于地球的疑问”
1.明确活动要求。
(1)可在学生活动手册中自行添加气泡。
(2)按类别填写气泡图。
(3)提出的问题下面留出空白,方便记录答案。
2. 小组内交流“我们的认知”。
学习新的知识,核对自己的分类是否科学,并修改自己的气泡图。
3. 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教师在班级记录表上板书学生提到的地球知识以及科学问题。只记录问题,不做解答。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把已知的知识记录在气泡图中不是难事,而把已知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填写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重点提醒学生构思好了再写。在展示感兴趣的问题时,只展示问题,不做解答,让学生的求知欲处于“愤而待启,悱而欲发”的状态,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索问题答案的动力。
活动二: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
1. 谈话:科学家探索此类问题时,会根据已知的知识,制作出初步的模型,进行各种探究实验,寻找新知,并根据新的知识不断修正模型。而且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那么,我们能依据已知的地球知识做一个地球模型吗?
2. 讨论:我们能做什么类型的地球模型?表达地球的什么特征?
3. 出示并介绍制作三种模型的材料;基于这些材料,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地球的特征。
4. 动手制作模型。
提醒学生一边制作一边对照阅读教科书中的“地球的结构”示意图的数据信息。
5. 组内展示“我的地球模型”。
学生小组内介绍“我是如何制作模型的?我的模型表达了什么知识?”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比观察模型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把已知的地球知识表达在模型中,并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强化与内化知识。
活动三:集体研讨
1. 小组代表展示“我们的模型”。
表达清楚“我们的模型”可能解释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
2. 对比不同的模型,说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不同模型表达的地球知识不同,制作方法、材料也不同,适用的范围也是不同的;模型的相同之处是都能表达某一类的地球知识,都有地球的基本特征,都能用于科学研究。
3. “我们的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
使模型更精确地表达地球知识;让模型更美观;从材料方面改进制作方法;增加表达的知识内容以增强模型功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示并介绍模型,这样既可以横向对比不同的模型得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之处,也能作为纵向对比引出相同的模型也有不同,激发学生思考“我们的模型”可以如何改进,这样也能给更多的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成果。
三、拓展
1.提问:地球仪是我们最常用的地球模型,它与我们制作的模型有什么不同?它又表达了哪些知识?
2. 小组观察地球仪。
3. 学生发表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是一次知识的拓展、能力的拓展,也是活动的总结。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复习了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层组成的;地球的表面分布着陆地与海洋;地球仪是最常见的地球模型,地球仪能转动。另外,我们知道了模型是研究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常用工具。今天我们制作的地球模型将会在我们后续学习的探究实验中继续使用。
【板书设计】
我的地球知识时间: 班级: 姓名:
我知道的地球知识 我想知道的地球知识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手册是配合探究活动一使用的,用于学生填写已知的地球知识和感兴趣的问题。学生知道的地球知识可能很多,教师应提示学生可以随意添加下一级气泡,以表达该类别下具体包含哪些知识。另外,经过组内讨论后,学生可能会修改自己的气泡图,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书写,有助于学生进行认知对比。
在学生记录“我感兴趣的地球知识”时,建议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留出空白,用于记录以后经过探究获得的解释。在这里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且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书写位置不够的,可以附页。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这也是学生比较欠缺的能力,我们应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
地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程基本信息
版本 教科版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我们的地球模型》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程基本信息
学习目标
1.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2.能用思维导图表达及整理已学的地球知识;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概括已学知识。3.能从地球的结构、运动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4.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有综合考虑他人意见的习惯。
课前学习任务
做好《我们的地球模型》一课材料准备。材料包括:蓝色和绿色的超轻黏土或类似材料各一块、黑色勾线笔或类似材料一支、圆珠笔芯一支、乒乓球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超轻黏土正方体一个。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关于地球,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还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呢?试着写一写。学习任务二:制作海陆分布模型学习任务三:制作地球自转模型学习任务四:做好《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材料准备。材料有:手电筒、地球模型以及学习任务单。
推荐的学习资源
《看看我们的地球》《地球的故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7张PPT)
科学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1. 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2.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1. 能用思维导图表达并整理已学的地球知识。
2. 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概括已学知识。
3. 能从地球的结构、运动、气候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1. 对地球与宇宙空间领域内容探究保持好奇心与探究热情。
2. 愿意与小组成员分享和交流,有综合考虑他人意见的习惯。。
知道技术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单元导入
地出:
地球从地平线上升起
执行“阿波罗”8号任务的宇航员在其围绕月球的背面飞行时拍下了“地出”照片。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你知道多少呢?
新知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上有水、空气、岩石、生物等。我们也观察过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的变化……
这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这些现象和地球的运动有关系吗 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也球的运动又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呢 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吧!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我们的地球模型
新知导入
你知道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吗?它是怎么运动的。
聚 焦
新知导入
我们能做一个地球模型来表达所知道的地球知识吗?
温馨提示:先构思再下笔,气泡根据需要自行添加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认知,并修改自己的气泡图。
探 索
新知讲解
探索一:写下“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
新知讲解
班级汇报,填写班级记录表
新知讲解
知识汇总整理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年龄:
地球的表面:
地球的结构:
地球内部:
地球的卫星:
水的星球:
球形-麦哲伦
围绕太阳转
45.6亿年
从外到内:地壳、地幔、地核
月球
不同颜色代表地势高低不同,五大基本地形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运动的,火山、地震
新知讲解
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
由于地球与宇宙中的相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我们常常通过制作模型与模拟实验进行宇宙科学领域的学习。
新知讲解
探索二: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
1
2
地球结构模型
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地球自转模型
3
新知讲解
活动一: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1.实验器材:
红:地核
黄:地幔
蓝:地壳
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制作:从内到外
新知讲解
参考教科书上的厚度数据
2.制作过程:
新知讲解
用小刀轻轻剖出切面
提示:注意安全,保留剖面的完整性
剖开观察:
地壳
地幔
地核
新知讲解
活动二: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1.实验器材:
泡沫球(或塑料球)、彩笔
新知讲解
2.制作过程:
提示:先勾画出陆地的区域的线条,再上色,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观察地球仪上陆地的形状、大小、位置、颜色,在泡沫球上用彩笔画出它们的轮廓,然后涂满绿色,其余部分涂上蓝色。或者粘上蓝色和绿色橡皮泥。
新知讲解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新知讲解
活动三:制作我们的地球自转模型
1.实验器材:
新知讲解
2.制作过程:
①横切桔子
②去果肉
③将吸管穿过橙子
新知讲解
注意事项:
2:不要食用不卫生的果肉,保持桌面整洁有序。
1:横切-模拟赤道线
3:按照地轴垂直于赤道面的方向将吸管穿过橙子
赤道
地轴:穿越地心和南北两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
新知讲解
乒乓球
注意:使用圆珠笔芯时,慢慢用力向下即可。
新知讲解
研 讨
1.我们是如何制作地球模型的?我们的模型可以解释地球的什么知识?
新知讲解
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1)地球结构模型
新知讲解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约71%,约为3.61亿平方千米;陆地约29%,约为1.49亿平方千米。
(2)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新知讲解
地轴又称地球自转轴,是指地球自转所绕的轴。
地轴是穿越地心和南北两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
地球绕地轴自转
(3)地球自转模型
新知讲解
模型的相同之处:实物模型都是按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三个模型都能表达某一类的地球知识,都有地球的基本特征,都能用于科学研究。
模型的不同之处:主要是指三个模型所表达的地球知识不同,有的展示的是地球地形特征,有的展示的只有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表达的研究方向不同和制作方法不同。
2.对比不同的模型,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新知讲解
既可以是工艺方向的改进意见,也可以是依据数据的准确性而提出的改进意见,还可以是美观、功能、品质等方面的意见。
添加底座
用胶带把两个橘皮固定
涂色再均匀些
3.我们的地球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
我们可以在展示地球地形的同时,划分国家区域,还可以加上经、纬线等。
新知讲解
拓 展
观察常用的地球仪,说说我们可以从这个模型上获得哪些知识?
新知讲解
  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我们常用的地球仪是教学地球仪,从这个地球仪上,我们可以获得的知识有:
  1.经纬线的分布特点。
  2.世界海陆的分布概况。
  3.世界时区的划分情况。
  4.地球自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5.全球的国家和地区及其分布情况。
知识拓展
经线与纬线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作经线。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埃里中星仪所在的经线,作为全球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经线,称为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最长的纬线,就是中间,名为赤道。
知识拓展
东半球是地球上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20°W--160°E)的区域
南北半球是按照赤道来划分的,赤道以南称为南半球,赤道以北称为北半球。
新知讲解
地球是一个围绕着太阳转的超过40亿岁的球体
新知讲解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是为了研究( )A.地球自转 B.海陆分布 C.地球圈层
2.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是( ) A.海洋 B.陆地 C.岛屿
3.在地球结构中,厚度约2900千米的是(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4.地球绕着不停( )自转。 A.太阳 B.月亮 C.地轴
5.制作地球自转模型不适合的材料是( ) A.玻璃球 B.乒乓球 C.桔子
6.关于地球仪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仪上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山脉、河流等
B.地球仪的和地球的实际大小相同
C.地球仪的种类很多。
C
A
B
C
A
B
课堂练习
结构模型 海陆分布模型 自转模型
如图所示,在科学课上,某组同学自制三个不同的地球模型来复习已有地球知识。
请写出三个模型名称。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与同学分享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我们的地球模型
实验记录单
年级 班 实验组别: 小组长:
实验合作者:
指导老师: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第 节
实验名称:观察 体地球模型
实验器材:橡皮泥地球模型。
实验步骤:1.打开地球模型,观察地球模型剖 结构:地壳、地幔、地核。2.地球实际数据:地壳17km、地幔2865km、地核3400km。3 .观察 体地球仪上海洋和陆地分布情况。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
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
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
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
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
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
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
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
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4三金
深圳市一教育料技有限贵任公司
0307766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程基本信息
版本 教科版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我们的地球模型》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一、填空。1. 地球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 )、( )和( )。2. 地球表面主要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并且( )的面积大,( )的面积小,陆地被海洋包围着。3. 我们制作的三个关于地球的模型分别是( )模型、( )模型和( )模型。二、判断。1. 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2. 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没有感觉到地球的运动,所以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3. 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 )4. 在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要模拟赤道线横切橙子。( )5. 在地球自转模型中,吸管模拟的是地轴。( )6. 在用橙子模拟地球自转时,应将吸管垂直放置。( )7. 从地球仪上不仅可以看出世界的山川河流等的分布,还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 )三、选择。1.研究我们的地球,科学上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A.对比试验 B.模拟实验 C.抽样实验2.通过地球结构模型,可以看到( )。A.地球的内部结构B.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C.地球的自转运动3.对比三个不同的地球模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表达了相同的地球知识B.都有地球的基本特征(是一个球体),都能用于科学研究C.制作方法、材料不同4.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已经超过 40 亿岁B 观察地球海陆分布模型可以发现,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C.在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要将吸管按地油垂直于赤道的方向穿过橙子四、实验探究题。仔细观察地球仪,在图上相应的位置标出“经线”“纬线”“赤道”“南极”和“北极”。参考答案一、1. 地壳 地幔 地核2. 海洋 陆地3. 地球结构 地球海陆分布 地球自转二、1. √2. ×3. √4. √5. √6. ×7. ×三、1. B2. A3. A4. B四、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填北极、纬线、南极、经线、赤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