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PPT)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应和( ) 烘托( )
稀疏( ) 抖擞( )
着落( ) 镶嵌( )
花苞( ) 萌发( )
诱惑( ) 睫毛( )
静谧( ) 吝啬( )
淅淅沥沥( ) 干涩( )
xī lì
hè
hōnɡ
shū
zhuó
bāo
sǒu
xiānɡ
huò
sè
ménɡ
mì
jié
lìn sè
咄咄逼人( ) 草垛( )
池畦( ) 蓑笠( )
地毯( ) 胳膊( )
duò
qí
suō lì
tǎn
duō
ɡē bo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朗rùn( ) 酝niànɡ( )
kē( ) 巢liáo( )亮
jīn( ) 骨jiàn( )壮
伦dūn( ) 宽chɑnɡ( )
水zǎo( ) zhù( )蓄
粗ɡuǎnɡ( ) 高miǎo( )
润
酿
筋
敦
嘹
健
藻
敞
犷
贮
邈
窠
lì( )临 冷liè( )
黄yùn( ) 绿pínɡ( )
发jì( ) chénɡ( )清
冽
晕
萍
髻
莅
澄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振作。( )
(2)晴朗无云。( )
(3)粗野;粗鲁。粗豪;豪放。( )
(4)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舍不得给别人,也舍不得自己用。( )
(5)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6)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
(7)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
(8)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
响晴
粗犷
吝啬
花枝招展
抖擞
酝酿
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
4.名句默写。
(1)《观沧海》中通过夸张和想象,表现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 ,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
(4)《长亭送别》中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净沙·秋思》中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闻道龙标过五溪
日月之行
杨花落尽子规啼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春》的作者是 ,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他著有诗文集《 》,散文集《 》《 》《 》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 ,原名 ,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有“ ”之称。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 》《 》,话剧《 》《 》等。
(3)《雨的四季》的作者是 ,安徽芜湖人,诗人、翻译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踪迹
背影
欧游杂记
舒庆春
朱自清
老舍
人民艺术家
骆驼祥子
你我
四世同堂
茶馆
龙须沟
刘湛秋
(4)《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孟德, (朝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文学史上 文学的开创者。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 ,字太白,号 ,唐代杰出的 诗人,被后人誉为“ ”。
(6)《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 , 代诗人。
(7)《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 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 、 、 并称“元曲四大家”。
东汉末
李白
白朴
诗仙
曹操
浪漫主义
王湾
关汉卿
青莲居士
马致远
唐
郑光祖
元
建安(共20张PPT)
第一单元
3* 雨的四季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刘湛秋(1935—2023),安徽芜湖人,诗人、翻译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等。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散文》1989年第4期。有改动。刘湛秋提倡“轻松散文”“轻松的生活方式”,主张“以轻对重,以轻对累”,于己“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也就是以平常心看待荣华富贵与利害得失,心似如水明镜,淡化严肃、正经的说教所带来的僵化、刻板的生活方式。因此,他无论写情感、人生,还是写都市、文化、旅行、经济,都用他特有的唯美风格,用纯情的语言、轻松的方式和读者谈心,流露出由衷的快乐和淡淡的忧愁。《雨的四季》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本文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角度,细致地描写了四季雨的景象、雨的音响、雨的气息,表现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意,把雨写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蝉声( ) 棱镜( ) 粗犷( )
jié( )毛 铃铛( ) 化zhuāng( )
绿茵茵( ) 莅临( ) 吝啬( )
干涩( ) 草垛( ) 高miǎo( )
冷冽( ) 浇灌( ) 掩饰( )
咄咄逼人( ) 淅淅沥沥( )
chán
léng
guǎng
睫
líng
妆
yīn
sè
liè
lì
duò
guàn
lìn sè
邈
yǎn
duō
xī lì
1. :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舍不得给别人,也舍不得自己用。
2.高邈: 。
3.静谧: 。4. :来到,来临(用作敬辞)。多用于书面语。莅,到。
5.造访: 。
6.淅淅沥沥: 。
7.咄咄逼人: 。
吝啬
莅临
高而远。邈,遥远。
安静。谧,安宁、平静。
拜访。多用于书面语。
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1.(考点:文段的作用)文章第1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下文。
2.(考点:人称的作用)文章第6段把对雨的称呼由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有何好处?
这里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更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3.(考点:句子赏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树木人格化,把树叶比作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场春雨过后,树木变得生机勃勃的景象。
(2)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带给作者的美好感受,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四季的雨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4.(考点:文段理解与分析)下列对文章第4段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从秋的颜色和收获写起,这实际上是侧面描写,把秋雨的背景置身于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为下文写秋雨作铺垫。
B.本段主要运用了叙述、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把秋雨的特点以及带给人的感受写得准确、细腻、真切。
C.本段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写秋天的颜色和丰收景象,夜晚的秋雨,白天的秋雨。
D.“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这句话写出了夜晚玻璃窗上的秋雨明亮、静谧的特点。
【解析】B.前半句有误,本段主要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B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yáng)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miǎo)、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 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 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zhuāng),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 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 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顷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lì),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使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檐(yáng) B.邈(miǎo)
C.妆(zhuāng) D.沥(lì)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凄冷 B.吝啬
C.顷盆瓢泼 D.绵绵如丝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纯净 广阔 莅临 访问
B.洗净 开阔 降临 访问
C.洗净 广阔 降临 造访
D.纯净 开阔 莅临 造访
A
D
C
【解析】A.檐(yán)。
【解析】C.倾盆瓢泼。
4.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语义重复 B.搭配不当
C.语序不当 D.成分残缺
D
【解析】画线句子主语残缺,应删去“使”。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
②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了,雾气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
③肉眼看到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
④那是我唯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
⑤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楞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
A.④②①③⑤ B.③②④⑤① C.③②⑤④① D.④②⑤③①
A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通过盼春、绘春、赞春,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B.《济南的冬天》抓住了冬天温晴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C.《雨的四季》表达了作者对四季的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这句话只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解析】D.这句话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7.【核心素养·思维能力、语言运用】学习了《雨的四季》一文后,班级拟开展以“走进雨的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有关“雨”字的演变过程的图片,请你推断“雨”字的基本含义。
雨: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2)雨本无色无味,但作者却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雨后的世界。下列诗句中同样是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雨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
(3)下面是一段赞美雨的文字,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将其补充完整。
古人常常引雨入诗,若说雨通人性,也不为过。雨① ,② ,盛着诗人的喜悦,演着境遇的起伏……阳光的日子,灿烂夺目;雨天的时光,也韵味悠长。诗中雨,本来就是天气罢了,而雨中诗,却流露着不同寻常的意境。偶尔拿来品之,倒也别有情趣。
载着离别的相思
唱着人生的豪情
阅读迁移【核心素养·审美创造】
巴山夜雨
钱歌川
①我对雨虽不特别爱好,也不怎样嫌恶。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甚至有一种超然的心情。
②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雨丝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而且整齐地排列着,似乎要把天空和大地缝织起来。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③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听雨最好是在夜里,没有市声混杂,你可以清晰地辨出什么是芭蕉上的雨声,什么是残荷上的雨声。池中之雨清澈,瓦上之雨沉重。倾盆大雨如怒号,霏霏细雨如呜咽,一个是英雄气短,一个是儿女情长。
④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唐代诗人大半都有写巴山夜雨的诗句,尤以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最为脍炙人口。他那一首诗,使得巴山夜雨更多了一重意义,令人联想到高贵的友情。于是乎雨又可话了。
⑤说来奇怪,四川的雨,大都是夜里降落,天明又止。我初到四川,住在城中,房子是瓦盖的,夜来雨洒庭前树,仿佛伴我夜读。深夜人倦抛书睡去,梦中还在低吟“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之句。早晨出门,路面已干,夜雨化成朝云横在山腰,遮断树身,构成绝好图画。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
⑥然而好景不长,城中居不多时,我便被日本的炸弹逐到乡下。乡下田地多而房屋少,于是我出建筑费,在本地人的地上盖茅屋,约定住两年,就把房子送给地的主人,如果再住下去,我另出房租。我知道这房子终将属于他人,不愿投资过多,能蔽风雨就不错了。
⑦那茅屋从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第二年,愈漏愈不成样子了。起初是一处漏,后来竟好几处。南边漏水,恰在床头,我只好把床北移,雨水跟着追来,最后追到床铺靠紧北窗,无法再退。我既然不能把床移到墙外,只好以困兽精神,作背水之战。所有的武器,一把雨伞而已。我把它撑在床头,像临到危险的鸵鸟,只要把头部遮住不受雨淋之苦便算满足。
⑧巴山多夜雨,室内少晴天。又熬了一年,我拱手把屋子送给那地的主人,满望他可以负责来修理。他果然满口答应,并说要换瓦,以作一劳永逸之计。我只希望早点动工,从春望到夏,从夏等到秋。直到秋尽冬来,房屋主人才叫匠人预备来兴工了。
⑨瓦匠来了,第一步工作,当然是破坏。他们爬上屋顶,把茅草全给掀了。他们答应三天把瓦盖好。第二天来钉格子,一片瓦也没有盖,但天气已有雨意。我提心吊胆过了一夜,满以为瓦匠早晨就来,谁知直到下午还是毫无人影。天色暗淡,云雾翻涌,看上去十分险恶,而时候已近黄昏。原来他们又在别家接了生意,过两天再回头来做。
⑩巴山之雨,与夜俱来。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跟着竟像黄河决口,满屋泛滥。我将家中所有草席,全铺在床顶。睡不多时,忽听枕边有滴水声,伸头去看,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
张志和《渔歌子》中描写渔翁,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似乎很可羡慕。读者读这些诗句时被诗人支配,欣赏那诗中有画,用不着设身处地去为渔翁着想。其实渔翁冒雨打鱼,在他本身并无诗情,也无画意,只不过是不得已的苦事。你要是遇雨而在家安然读书,我相信你对雨不会发生恶感。
你一定会觉得巴山夜雨怪可爱的。然而,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有删改)
8.(考点:内容理解)关于雨有无诗意,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在作者看来,雨是否有诗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人的处境和心境。只有在欣赏文学或现实中悠闲不迫的时候,雨才可能是有诗意的,如初到四川,住在城里,夜雨伴读,充满诗意;当它成为现实生活的妨碍,诗意就不复存在,如住在乡下,夜雨漏屋,饱受雨淋之苦,雨之诗意顿消。
9.(考点:文段的作用)本文的标题是“巴山夜雨”,但文章前四段并未直接描写巴山夜雨。请说明这四段在文中的作用。
①从雨写到夜雨再写到巴山夜雨,渐次引出下文关于巴山雨夜的经历和感受;②从看雨到听雨再到话雨,表现雨的诗意和情趣,与后文中巴山夜雨带来的痛苦经历形成对比。
10.(考点:句子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
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①用梭子在雨丝中轻巧穿行的比喻,生动地写出了人在雨丝中穿行的情景,贴切地表达出雨中行走的惬意。②与前面“织女机中的雨丝”和以蚕丝喻雨相呼应,前后一体。
11.(考点:拓展延伸)文章第段提及哪些读诗的方法?你更赞同哪一种?请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简要分析。
提及的读书方法:①根据诗中的画面,欣赏诗歌的诗情画意;②设身处地进入诗中的世界,去感受和认识诗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第二问示例:我更赞同第一种读诗的方法。“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被称为“千古壮观”之句,诗中画面大气磅礴,一个“直”字,一个“长”字,看似无理,实则壮观。(共18张PPT)
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原文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观”字统领全篇,体现本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诗人登临山顶、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实景描写。实写俯瞰沧海神奇壮观的景象。描写时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想象与夸张的手法进行虚写,借助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表达诗人想要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是一首著名的乐府诗。
写作背景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汇了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主题思想
诗中通过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想要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特色赏析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诗人将对大海的实景描写与丰富的想象相结合,借大海的壮阔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诗中描写岛上景色的句子是: , 。
2.诗中描写风起波涌,表现大海的壮阔的句子是: , 。
3.(2022云南中考)观看宇航员们的“太空画展”,不由使我想起曹操《观沧海》中表现大海吞吐星辰景象的诗句“ , ”。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若”字表明是虚写,说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诗人的想象之景,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5.这首诗以“观”字统领全篇,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立志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和开阔胸襟。
次北固山下
自主学习
原文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紧扣题目,以对偶句开头,写诗人在他乡的漂泊羁旅之情,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展现了一幅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画面。“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船的平稳。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入”二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富有情趣。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新春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诗蕴含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照应首句,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走近作者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中华书局1960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主题思想
全诗意境开阔,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博大情怀,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特色赏析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1.描写平野开阔、波平浪静的句子是: , 。
2.表现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同时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 , 。
3.本诗抒发乡愁的句子“ , ”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两句诗。
内容上: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写法上: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诗人客路行舟所见的美景,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5.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江面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解析】C.后半句有误,这一联描写的是红日初升的江南早春之景。
C
原文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情景交融,渲染了愁苦、悲凉的气氛。“五溪”极言贬谪之荒远,道路之艰辛,寄托了诗人的担心、牵挂之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月亮人格化,把“明月”化身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它将带着“愁心”陪伴远行的朋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742),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744)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主题思想
本诗借月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特色赏析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1.通过两个意象,借景抒情,渲染出悲凉的氛围,表达离别的愁绪和忧虑的句子是: , 。
2.借明月形象地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的句子是: , 。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烘托)暮春环境,表达离别的悲伤和忧愁。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示例: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
原文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运用白描手法,把九个意象(景物)叠加,构成一幅萧瑟的画面,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末句抒发“断肠人”的情感做铺垫。“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走近作者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写作背景
这首小令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困窘潦倒。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散曲《天净沙·秋思》。
主题思想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的凄凉悲苦之情。
特色赏析
运用白描的手法,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借景物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表达了作者漂泊异乡的凄苦与孤寂之情。
1.描绘出苍凉孤寂的深秋之景的句子是: , , 。
2.作者直抒胸臆,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图,它被穿插在曲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小令内容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景语”,表达了怎样的“情语”。
“景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情语”:一个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枯藤老树昏鸦”所描绘的画面。
示例:黄昏时分,一棵缠着枯藤的老树上,盘旋着数只将要回巢的乌鸦。(共6张PPT)
写作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写作导航】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
选材的注意事项:1.切入点要小。选择的事例要“小”而“典型”。“小”,主要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宜写“大”。“典型”,主要指不落俗套。2.运用细节描写。抓住细节,写出特点。可以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等细节,精心选择恰当的语句进行描述,使文章更生动,更有感染力。3.多角度感受生活,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范文评点】
我的初一生活
似水流年,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在草地上玩过家家的小朋友;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大声朗读“床前明月光”的小学生;今天的我们已经告别童年,告别朝夕相处六年的小学,走向青春。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走进了崭新的初一生活。[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主题]
开学那天早晨,我背起了早已准备好的书包,早早地来到了那所陌生的学校。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学习的气氛中,在阳光的辉映下一切事物都是亲切的,没有繁华的街道上的堵塞,没有人山人海的商场的喧哗,只有教室里发出的朗朗的读书声。下课了,同学在操场上打闹,和外面的世界相比,我认为它就是一个天堂![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初中生活的喜爱]
这就是回到学校后,我的第一印象。我找到自己的座位,拿出崭新的笔记本,愉快地写道:从今天开始,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每一门功课。不管以前怎样,在这里,我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父母。
上初一的第一天我就感觉课程比小学多了,作业也多了,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很紧。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安排时间,是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正确运用它,就会使我在学习中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上初一了,第一个感觉是新鲜。[文章善于使用总结句,条理清晰]
校园是那样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老师讲课是那样富有活力、引人入胜;同学们相处是那样融洽、愉快;现代化的图书馆、电教中心、网络中心资源是那样丰富,而实验室更是让我流连忘返。这一切与小学都有着很大差异,使我感到无比新鲜、有趣。
上初一了,再有的感觉便是紧张。在中学,尤其是优秀的中学,学习的竞争相当激烈,从而也会有一定的压力。稍不留神成绩就会落在队伍后面,所以丝毫不能放松,要时刻都处在学习状态。我必须适应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才能在三年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上初一了,既激动又期待还紧张。但无论如何,从一点一滴做起,融入到新生活中,让我们以昂扬的心态面对初一生活。[末尾总结前文内容并点题,主题积极向上]
【名师点评】告别了小学,大家一起进入了全新的初中生活。那么初中的生活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体会。小作者就用质朴真诚的语言将自己的初一生活娓娓道来。美丽的校园、亲切的老师、友爱的同学、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这些新鲜的事物既给小作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也使读者感受到初中生活的新奇和美好。而在结尾处,小作者表达了自己要用昂扬的心态面对初一生活的决心,乐观积极,充满朝气和活力。
【写作实践】
题目一:成长的路上,常会有这样的时候:只是一句话,却带给我们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以《你曾对我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人生如棋,我们不能做一旁的看客,需躬身入局。生活如酒,无论是倒出酸甜苦辣,还是品出喜怒哀乐,我们都要勇敢地说:“让我来!”
请以《让我来》为题,写一篇文章。(共21张PPT)
1 春
第一单元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背景资料
本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
文体知识
散文主要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本文抓住春天的特点,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酝酿( ) 应和( ) 烘托( )
卖弄( ) 风筝( ) 抖sǒu( )
窠巢( ) 宛转( ) 黄晕( )
薄烟( ) 嫩叶( ) 赶趟儿( )
抚摸( ) 朗润( ) 花zhī( )招展
呼朋引bàn( ) hóu( )咙 健zhuànɡ( )
yùn
hè
hōng
nong
zheng
擞
kē
bó
fǔ
伴
zhuǎn
nèn
rùn
喉
yùn
tàng
枝
壮
1.朗润: .
2. :时间赶得上,文中形容争先恐后的样子。
3. :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4.窠巢: .
5.黄晕: 。
6.卖弄: 。
7.花枝招展: 。
明亮滋润。
赶趟儿
鸟兽昆虫的窝。
酝酿
昏黄,不明亮。
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1.(考点:文段的作用)第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内容上:突出人们盼春的急切心情和看到春天临近的喜悦,并为全文奠定了清新愉悦的感情基调。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2.(考点:文意理解)作者为什么把“人迎春(迎春图)”放在最后来写?
作者细致绘春,前面的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为人迎春作铺垫,用春的美好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尽早做好安排,告诉人们要抓住人生的大好春光,奋发向上。
3.(考点:表现手法)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人和农夫,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烘托了春雨的安静祥和。
4.(考点:句子的表达效果)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树、杏树、梨树拟人化,使文章更加生动,富有情趣,表现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5.(考点:句子赏析)本文语言精美,根据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闹”字能否换成“叫”字?为什么?)
不能。“闹”字不仅写出了声响,还写出了喧闹沸腾的景象,让人联想到春花的多、香甜,感受到盎然的春意。换成“叫”字,只能表示声音,不够形象生动。
(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轻柔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当冰雪悄悄融化,瘦柳泛出了黄芽,当暮云下掠(lüè)过燕子的尾羽,空气中飘荡起青草与泥土的香味,那便是冬已离去,而春正归来了。春的归来,是一湖的荡漾,是满山的花开,是蛰伏后的 ,是料峭后的绽(zhàn)放,是一场诗歌的胜宴,也是一曲生命的乐章。当天地间传来春的消息,又有谁无不为之欢欣鼓舞呢?
对于勤劳的人们来说,立春不仅仅是一个节气,还是一声 。人们 ,迎接春的驾临;人们登高望远,呼吸春的气息;人们抖擞抖擞(shǒu)精神,揎拳捋袖,开始计划播种与耕耘。看啊,春来了,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
春天的确象征着希望,意味着阳光、温暖、生机,还有绿色。在春光明媚的此时此刻,我祝福每一个人心中都洋溢(yì)着春意,眼里都 着春光。在向未来、向阳光、向希望发出自己的呐喊声时,你张开双臂,春天就来到了你的怀抱里。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掠(lüè) B.绽(zhàn)
C.擞(shǒu) D.溢(yì)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荡漾 B.料峭 C.胜宴 D.明媚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苏醒 召唤 敲锣打鼓 充斥
B.静默 呼唤 呼朋引伴 充盈
C.苏醒 召唤 呼朋引伴 充盈
D.静默 呼唤 敲锣打鼓 充斥
C
C
C
【解析】C.擞(sǒu)。
【解析】C.盛宴。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天地间传来春的消息,没有谁为之欢欣鼓舞。
B.当天地间传来春的消息,为之欢欣鼓舞又有谁呢?
C.当天地间传来春的消息,又有谁为之欢欣鼓舞呢?
D.当天地间传来春的消息,又有谁不为之欢欣鼓舞呢?
D
【解析】画线句子否定失当,应把后半句改为“又有谁不为之欢欣鼓舞呢”。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南与茶有着很深的渊源。云南是茶树和茶马古道的发源地。 , 。 。 , 。近年来,云南深入挖掘茶文化中“茶马古道”等文化价值,收集、整理与云茶有关的历史、传说、传奇故事,积极开展了茶文化进校园活动。
①据文献记载,云南茶文化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②由于气温、土质、阳光适宜
③有着种植茶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④主要品种有滇红、滇青、普洱茶等几大类
⑤茶已经成为云南的一种重要的特色农产品
A.②③④①⑤ B.⑤③④①② C.⑤④①③② D.②⑤④①③
A
6.下列对《春》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3段重点是写景,连用几个动词来写人们嬉戏的情景,有些离题。
B.第3段从情态、色泽、长势等方面,写出了春草的勃勃生机。
C.第4段中“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运用了联想,由春花联想到秋实,虚实相应,富有情趣。
D.第5段“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一句中,“卖弄”贬词褒用,写出了鸟儿的欢快。
A
【解析】A.不离题,第3段写人们嬉戏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草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从侧面表现出春草的可爱。
7.【核心素养·思维能力、语言运用】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周而复始。原来,我们与自然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感受自然”吧!
(1)在开展“大自然之旅”的活动时,班长已设计好两项活动内容,请你补充剩余两项。
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
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
活动三: 。
活动四: 。
示例:游览名山,亲近大自然
示例:身体力行,保护大自然
(2)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啬对四季的描绘,请你根据下列对联所描绘的景物特征,按春夏秋冬进行排序。(排序号)
①翡翠屏开槐影茂,鸳鸯池涨藕花香。
②红点桃花千朵嫩,青描柳色万枝新。
③梅试朔风舒骥足,雪呈瑞色映芳樽。
④丹桂香飘赏心悦事,蟾宫月满美景良辰。
(3)由于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美丽。为了让人类重新拥有美丽的春天,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不超过15字)
。
②①④③
示例: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初 春
丁立梅
①这个时候,一切都还是冬天的模样,一切却又开始苏醒。
②我喜欢杉树。裸露着铁锈红的筋骨,腰杆挺得笔直笔直的,像铮铮铁骨的汉子。
③穿行在一片杉树林中,风吹落一片一片的阳光,像吹落一瓣一瓣的梨花,在铺着铁锈红的落叶上,跳跃、闪亮。林子也是透亮着的,杉树们沐浴着光,静默地微笑。我看着,长长久久地看着,有眼泪涌出来。美好的事物,总叫人心柔软。
④我喜欢池塘和小河。水刚刚睡醒,很清澈,眉眼儿盈盈。
⑤我站在一条河边,亦是长久地站着。我喜欢水里面的倒影,芦苇的,树的,还有茅草的。去年开过花的美人蕉和再力花,还有远处的一座小拱桥,它们倒映在水里面的样子,比在岸边的样子要动人。水波温柔地抚摸它们,它们有着说不出的温婉和妩媚。
阅读迁移【核心素养·审美创造】
⑥我喜欢岸边暗生的苔花。嫩黄的,柔软的,又是毛茸茸的。我很想挖一点带回去。想想,又作罢了。它们还是在它们的广阔天地里的好,呼吸自由的空气,白天晒太阳,晚上看星辰。
⑦我喜欢柳枝儿。上面爬满淡黄的乳芽,活像一群活泼的小虫子。“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真是霸气得不得了,柔中带刚。
⑧我喜欢含苞的花木。梅树、海棠、樱花、桃树、杏树、梨树、红叶李,它们的身上,爬满了花骨朵儿,如一个个音符,等着春风的手去轻弹。都是人生初相见的模样啊,纯洁,羞涩,懵懂。
⑨我喜欢刚钻出土的小草。它们小模小样,披一身淡黄的新绿,睁着新奇的水汪汪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全新的世界。遥看如一抹绿烟轻起。
⑩我喜欢鸟的鸣唱。跟别的时候真是不同,分别了一个冬天,它们回来了。是久别重逢,彼此间有着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于是,都扯着嗓子唱啊说啊,啾啾唧唧个没完没了,又愉悦又欢欣。我能一听就是小半天,听得心里面长出温柔的水草来。
我喜欢风。这个时候的风,可以称作春风了。它们也作势般的,呼呼地吹过来,但你不要怕,它们纯粹是吓唬人的。它们少了凌厉和尖削,多了温柔和好意,我闻见风里面的清香和清新。哪处的花开了吗?哪处的小草和新叶长出来了吗?
我跟着风走,一边走一边找。我找到结香了,好大几棵,上面的花苞,有的已撑不住开了。我低头闻闻,香得很。我还找到了一些野荠菜,绿汪汪的。真好啊,在城里的绿化带里,居然有从乡下跑来的野荠菜。
我喜欢小虫子。我在看书,书里面突然爬出一只小虫子,居然是一只漂亮的小瓢虫。好奇怪的,难道一个冬天,它都躺在我的书里面睡觉?若不是,它又是从什么地方跑来的?神奇的世界里,住着太多神奇。
我喜欢孩子。白天,太阳好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用戴着厚厚的小绒帽了,也不用穿得那么臃肿了。他们追着一朵阳光,蹒跚着向前奔去,一个博大的世界,在等着他们。
我一边笑着看,一边在心里面说,孩子,你且慢慢走,慢慢长啊。人生最美莫过孩童时。
(有删改)
8.(考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我喜欢刚钻出土的小草。它们小模小样,披一身淡黄的新绿,睁着新奇的水汪汪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全新的世界。
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运用,将小草拟人化,细致地描写出了春草萌发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活泼可爱的姿态的赞美之情。
9.(考点:句子理解)品读第③段的画线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有眼泪涌出来”。
因为作者欣赏和赞美杉树在阳光下蓬勃生长的美丽姿态,作者在长久凝视后,对杉树产生了爱怜之情。
10.(考点:修辞及其作用)第⑦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柳枝上的乳芽比作小虫子,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柳枝儿刚刚抽芽时柔中带刚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柳枝儿的喜爱之情。
11.(考点:内容理解)文章着重描写了初春的各种自然景物,为什么最后以孩子结束全文?
孩童时期是人生的春天,作者描写并赞美初春美景的同时,写到可爱的孩子们,是提醒他们珍惜年少的时光,脚踏实地,健康成长,表达了作者对孩子们的美好祝福。
比喻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指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以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句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作用:用比喻描绘事物,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
【答题模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致地描绘出了)……,表现(表达)了……。
技法点拨(共22张PPT)
2 济南的冬天
第一单元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有“人民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写作背景
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老舍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
文体知识
抒情散文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感情的散文。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文章紧紧围绕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等景物,呈现出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xiāng( )上 安适( ) 着落( )
肌肤( ) 宽敞( ) 贮蓄( )
空灵( ) 澄清( ) 看护( )
伦敦( ) 一髻( ) 绿萍( )
地毯( ) 水藻( ) xiù( )气
镶
ān
zhuó
fū
chɑng
zhù
líng
dūn
tǎn
chéng
jì
zǎo
kān
píng
秀
1.响晴: .
2.安适: 。
3.空灵: 。
晴朗无云。
安静而舒适。
灵活而不可捉摸。
1.(考点:内容理解)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作者是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呈现这一特点的?
特点:温情。通过描写济南的山、雪、老城、水来呈现这一特点。
2.(考点:文段结构)“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一段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描绘小雪之“妙”?
小雪使矮松越发青黑;给蓝天镶上银边;给山们穿上花衣;薄雪还会露出点儿粉色。
3.(考点:字词赏析)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顶”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树尖儿上一点儿雪的具体位置和形态,展现了矮松白顶的姿态,体现了矮松的秀美,饱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卧”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村庄和雪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济南的小村庄和雪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4.(考点:句子赏析)本文语言精美,根据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5.(考点:段落的作用)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内容和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点明了题旨,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赞美之情,给人回味的余地。结构上:“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使得全文结构严谨。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草色和雪色相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济南雪后的小山的无比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 ,城外又那么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wò)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 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zǎo)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chéng)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青亮,那么蓝汪(wān)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卧(wò) B.藻(zǎo)
C.澄(chéng) D.汪(wān)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贮蓄 B.青亮 C.空灵 D.地毯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狭窄 宽阔 不仅 况且
B.狭小 宽阔 不但 而且
C.狭小 宽敞 不仅 而且
D.狭窄 宽敞 不但 况且
【解析】D.汪(wāng)。
【解析】B.清亮。
D
D
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舍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院,是一座北京旧式小院。
B.在老师的鼓励下,全班有近三分之二左右的同学参加了校征文比赛。
C.在道路两旁增设阅报栏,虽然可以方便市民阅读,而且能提升城市形象。
D.制定科学的时间表,降低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
A
【解析】B.语义重复,去掉“近”或“左右”;C.用词不当,把“虽然”改为“不仅”;D.搭配不当,把“降低”改为“减少”。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一个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座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 ;你要住在崖下, ;你要住在林间, ;你要住在村头,……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B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C.《济南的冬天》一文侧重写人的活动,从而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D.“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C
【解析】C.作者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等地区的冬天进行对比,从而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7.【核心素养·语言运用、审美创造】班级开展以“走进美丽的冬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冬之韵】生活中描写冬天的诗很多,歌唱冬天的歌曲也不少。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歌词。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呀/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的使节……
——《塞北的雪》歌词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塞北的雪轻盈、洁白的特点,赞美了塞北的雪是春天的使节,给人带来希望与美好。
(2)【冬之情】请概括下面材料的要点。(不超过10字)
在沈阳铁路局持续开展“三个出行”“五个常态化”的活动过程中,餐饮服务段通辽车间广大干部职工以优质、真情、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旅客的一致赞许。北风凛冽,寒意渐浓,乘务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给旅客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
(3)【冬之景】请拨挥想象,描写一下你家乡的冬天。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突出冬天的特征,50字以上。
示例:严寒的冬天迈着蹒跚的脚步来到人间,给人们展开一幅生动的画卷:鹅毛大雪洋洋洒洒,长长的冰柱像水晶宝剑挂在檐前。人们好似生活在琼楼玉宇之中,七色尽失,满目皆白,真有种“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站在屋前欣赏奇丽的雪景,让人不知不觉间淡忘了突如其来的寒冷。
示例:寒冬真情暖人心。
8.请赏读下边的对联,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德宏的冬色
依 屯
①“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在异乡的日子里,每读唐代诗人谢良辅的这首《状江南·孟冬》,总会想起德宏秀美的冬色来。
②其实,我从小在德宏长大,春夏也好,秋冬也罢,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不曾刻意地观赏和体味。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寥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来。
③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即使时令已是三九,但那满山的绿还浓得化不开;春日间开放的花儿,还在一朵接着一朵地开放;蜜蜂和蝴蝶也仍旧飞来绕去,轻歌曼舞;村头的芭蕉树和大青树并不把四季刻进年轮里,翠绿依旧。所以,我更喜欢德宏冬日里那种依然故我的姹紫嫣红。
阅读迁移【核心素养·审美创造】
④北方的农人,把瑞雪与丰年联系在一起。但天空阴沉、飞雪飘落,张扬的是冷酷的色彩,飘落的是孤寂的情绪。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冬雨飘落,唰唰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才立春,那浮翠的荷叶,就像从卜哨的手掌里流淌出来,从地心里涌出来,覆盖了门前的荷塘和小溪。这时,春天的花更红、树更高、苗更青、色更艳。
⑤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没有起伏的,落叶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帜。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荫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他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绿的树、绿的山、绿的天、绿的地,就连那剩芽分蘖的麦子也不褪色,为田野弹奏起绿的旋律。这德宏的冬天永远是一派绿色的生机。
⑥早晨,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这就是德宏秀美的冬色。
⑦置身德宏的冬日,听野外的鸟语虫鸣和悠然的牛铃声,看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就会让人感觉到这冬日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正拥着出土的梦在尽情歌唱;是一支熊熊的火把,正驱赶季节的低迷,照彻生命的向往。由此,我不禁想捧起这块土地的三江四河。这三江四河只是壮实的堤岸,德宏的冬日才是流泻的大波。绿波翻滚中,冬变成来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它使我明白了,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在这块沃野上生息,我们的历史怎样从这里起步,然后又怎样一页一页地写到今天。
⑧感谢三江四河,捧出了这一方宝地。感谢德宏的冬色,给我灵感写下诗篇!
(有删改)
9.(考点:信息提取)文章第④~⑥段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德宏的冬色的?
冬雨、落叶、原野。
10.(考点:句子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示例: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北国冬天的壮景、江南冬天的娇怯与德宏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了德宏冬天的热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1.(考点:词语理解)结合文意,理解第⑥段中加点词“点缀”的含义。
“点缀”本意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文中指原野上有白霜装点,再配上其他景物,使德宏冬日的原野更加美丽。
12.(考点:内容理解)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在离开德宏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呢?
因为作者离开德宏后,在异乡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和寂寥,与家乡的冬天有了对比,才体味出家乡冬色的秀美。
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拟人的作用:便于表达作者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所描写的事物更生动形象;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更生动逼真。
【答题模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情态或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技法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