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上2.1《认识千克》(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三上2.1《认识千克》(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9-25 09:02:5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千克和克》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主题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千克和克在2022版课程标准中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 。 在这个领域中,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践操作认识物品的质量,感悟质量的度量方法,掌握度量单位的换算,积累丰富的数学实验活动,发展学生的“量感”,培养其推理意识。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归属于数学抽象,并最终纳入核心素养“三会”当中的“数学眼光”这个维度中。
具体来说,学习活动可以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抬一抬”、“提一提”“称一称”、“估一估”等活动,丰富操作体验,使学生利用多种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此外,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多样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计量单位的表象,促进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在“内容要求”中指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并认识克、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受等量的等量相等,发展量感和推理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学业要求”中指出:“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能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等量的等量相等,能针对具体问题与他人合作制定称重的实践方案,并能在执行方案的过程 中不断反思,丰富度量的活动经验。”
在“教学提示”中指出:“主题活动的设计可以考虑问题引领的形式,可以从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联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感觉,帮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理解质量单位的意义,了解一些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让学生经历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鼓励学生探究度量的策略。”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安排了3个例题,其中例1和例2主要让学生认识物体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例3是千克和克的换算,此外,教材还安排了1个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三)学生认知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学生对质量和重量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经验,比如“斤”和“两”,但缺乏对质量单位的具体感知。很多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就比较浅,何况重量单位并不如长度单位直观和具体,这部分的知识不仅要靠仔细观察得到,还得依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甚至需要多种感官结合而得知。因此,这段内容的学习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地挑战性和难度,这就需要更多的操作活动,才能得到充分的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
单元目标拟定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通过掂一掂、抬一抬、提一提等活动,认知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2.结合现实情境,学会使用盘秤、电子秤秤物体质量的办法,丰富对常见物体的感知,培养对物体实际重量的判读能力,初步发展量感。
3.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量感。
(二)教学难点
1.合理估计物体的轻重。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中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水果、蔬菜、零食等并要求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活动感知物体的轻重,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提一提”、“抬一抬”,更为丰富的操作活动,增加学生的手感,从纯粹的体感逐步过渡为量感。这样的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认识千克和克的主动性,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凸显认识千克和克的实际意义。
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感受1千克和1克,为估量做准备,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将抽象的术语转换为学生能理解的“有多重”、“轻重”等生活语言。
量感是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培养这种能力要基于大量且有效的活动经验的积累。因此教材都是通过唤醒学生的经验来实现学生的手感体验,将学生混沌的质量感知逐步清晰为千克、克的定量刻画,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综合与实践 千克和克 认识千克 1
认识克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2.1《认识千克》 目标: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提一提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任务一: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课件出示图片:这两袋零食看起来差不多大小,你知道哪一袋比较重吗?你有什么好方法?一起说一说。 → 任务二: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千克的含义 动手试一试。 称出重1千克的大米,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几本数学书大约重 1 千克?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 1.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2. 能进行简单的估测,能够感知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
1.1.2《认识克》 目标: 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克的认识直观化、具体化。不断对质量进行感受和体验,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换算,感知“等量的等量相等”,体会千克和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任务一:认识质量单位—克。 一包膨化食品比1千克重还是比1千克轻?说说你的理由。 → 任务二:探索千克和克的数量关系。 2袋盐的重量是多少? → 1.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熟练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苏教版)三年级


千克和克
第1课时 认识千克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任务一
04
任务二
05
拓展延伸
06
课堂练习
07
课堂小结
08
作业布置
09
板书设计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 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01
教学目标
你能知道它们谁更重吗?你能帮它们排排队吗?
新知导入
02
03
任务一
学习任务一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认识
质量单位—千克。
这两袋零食看起来差不多大小,你知道哪一袋比较重吗?你有什么好方法?一起说一说。
新知导入
02
这两袋食品,哪袋重一些?
03
探究新知
感觉比较压手的就重一些。显然红枣重一些。
用手掂一掂。
我用手掂一掂。
03
探究新知
分别称出这两袋食品的质量,再比较。显然红枣重一些。
用秤称一称。
我用秤称一称。
03
探究新知
认识秤
天平   
大型台秤
小型电子秤  
盘秤  
根据物品的轻重和特点,
人们常常会使用不同的秤。
……
称这两袋食品,该用哪种秤呢?
03
探究新知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kg
你在秤面上还看到了什么?
03
探究新知
用秤怎么称物体的质量?
步骤一:观察
你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
1.以“kg”为单位。
2.每一小格为0.1kg。
3.刻度0是起点,在没有称重时指针指向0kg。
步骤二:称重
步骤一:观察
将红枣放在盘秤上。
你现在知道这袋红枣有多重吗?
步骤三:读数
步骤二:称重
步骤一:观察
将红枣放在盘秤上。
看表盘上指针的位置,读出数字。
1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和3千克吗?
3千克
2千克
那5千克呢?
5千克和0千克重合,
所以5千克在0千克的位置。
03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
学习任务二
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千克的含义。
问题一:
称出 1 千克大米, 装在袋子里, 用手拎一拎。
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二:
几本数学书大约重 1 千克?先称一称, 再用手掂一掂。
04
探究新知
1千克有多重?
04
探究新知
4盒牛奶约重1千克。
2袋食盐约重1千克。
2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是用千克作单位进行称量的呢?
04
探究新知
称一称你的书包,看看大约重多少千克。你能在书包里拿出或者放进一些物品,使称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吗?
由于书包的材质及书包里放的物体不同,
书包的质量也不相同,一般在2~5千克。
04
探究新知
根据物品的轻重和特点,人们常常会使用不同的秤。
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05
拓展延伸
1.找朋友,连一连。
24千克
1000千克
1千克
3千克
----基础题
06
课堂练习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千克是质量单位。 ( )
2. 千克又叫作公斤,可以用字母“kg”表示。 ( )
3. 一根跳绳长1千克。 ( )
----基础题
06
课堂练习
① 5千克棉花和5千克铁相比,( )重。
3.填一填。
一样
② 一筐苹果,连筐共重45千克,筐重3千克,
苹果重( )千克。
③2袋食盐重1千克,照这样计算,10袋食盐
重( )千克。
42
5
06
课堂练习----基础题
4.想一想,填一填。
=3千克
=( )千克
=( )千克
2
4
----提高题
06
课堂练习
5.有甲、乙两箱苹果,如果从甲箱中拿3千克到乙箱中,两箱苹果就一样重了。原来 甲箱苹果比乙箱苹果重多少千克?
3×2=6(千克)
答:原来甲箱苹果比乙苹果重6千克。
06
课堂练习----拓展题
① 用手掂一掂
② 用秤称一称
③ 看包装上的标注等。
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净含量:是指袋里的食品实际有多重,不包括包装袋的质量。
07
课堂小结
08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
1.下列物体约重2千克的是( C )。
C
A. B.
C. D.
2.丽丽今年10周岁,体重是35千克。她的体重比标准体重重还是轻?(7~16岁标准体重(kg)=周岁数×2+8)
08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
10×2=20(千克)
20+8=28(千克) 
35>28
答:她的体重比标准体重重。
3. 袁隆平爷爷研究出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性人口粮食问题,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在最初的研究中将水稻亩产量从300千克提高到800千克,那么一块7亩的水稻田可以增收多少千克水稻?
08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
800-300=500(千克) 
500×7=3500(千克)
答:一块7亩的水稻田可以增收3500千克水稻。
4.用一个小桶向一个大空桶里倒水。如果倒了3小桶水后,连大桶重13 千克。如果倒了7小桶水后,连大桶重 29 千克。一个大桶重多少千克
08
作业布置---选做题
29-13=16(千克)
7-3=4(桶)
16÷4=4(千克)
4x3=12(千克)
13-12=1(千克)
答:一个大桶重1千克。
找一找、称一称:
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重1千克?
08
作业布置---综合实践类作业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 常用千克作单位。
用字母“ kg” 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09
板书设计
认识千克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认识千克 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千克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一年级(上册)教材 “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第28页照片中有两袋形状和大小都差不多的食品,问学生“哪一袋重一些?”这个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教材紧接着用秤称的方法介绍了用秤称物体有多重,还需要计量单位。教材通过“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这句话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千克”上来,介绍了千克可以用“kg”表示,在生活中和教材的练习里经常使用这个符号。“千克又叫公斤”只是一般的介绍,练习中不使用。第30页的你知道吗?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磅秤、台秤、弹簧秤、电子秤以及天平等,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称物体有多重的工具。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学习内容分析: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从而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难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你能知道它们谁更重吗?你能帮它们排排队吗?西瓜、绿豆、大米、花茶、苹果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物体质量,为引入质量单位做铺垫。
讲授新课 学习任务一: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1.课件出示图片:这两袋零食看起来差不多大小,你知道哪一袋比较重吗?你有什么好方法?一起说一说。引导:有时光凭眼睛看,看不出来,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板书:掂一掂)指出:这种方法简单又方便。掂一掂:分小组掂一掂红枣和膨化食品,感觉哪袋重?哪袋轻?并说一说。 指出:在数学上,一般把物品的重量称为质量。(板书:质量)要准确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就要用秤称一称。(板书:称一称)看包装:净含量是指袋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2.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3.认识台秤,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它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点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认识千克(板书:认识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指名汇报,学生回答生:(指针、刻度)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任务二: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千克的含义。1.动手试一试。(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大米,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2)几本数学书大约重 1 千克?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2.拓展延伸:生活中不同的秤。 学生小组合作,用台秤称重,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同时让学生掂一掂、交流反馈。 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
课堂练习 基础题:1.找朋友,连一连。2.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千克是质量单位。( ) 千克又叫作公斤,可以用字母“kg”表示。( ) 一根跳绳长1千克。( ) 3.填一填。① 5千克棉花和5千克铁相比,( )重。② 一筐苹果,连筐共重45千克,筐重3千克, 苹果重( )千克。③2袋食盐重1千克,照这样计算,10袋食盐 重( )千克。提高题:4.想一想,填一填。拓展题:5.有甲、乙两箱苹果,如果从甲箱中拿3千克到乙箱中,两箱苹果就一样重了。原来 甲箱苹果比乙箱苹果重多少千克?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选择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说说思考过程,体会推理过程。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师生回顾全课,说说本课所学内容,总结知识,升华认识。
板书 认识千克称一般物品有多重, 常用千克作单位。用字母“ kg” 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