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张PPT。7.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老师的年龄有多大?提示一、老师的年龄比13的3倍与3的差要小提示二、老师的年龄比13的2倍与8的和要大温故知新 某村种植杂交水稻8公顷,去年的总产量是94 800千克。今年改进了耕作技术,估计总产量比去年增产3%。 那么今年水稻的平均公顷产量是多少?例1:解:设今年水稻的平均公顷产量是x千克。8x = 94 800×(1+3%)
某村种植杂交水稻8公顷,去年的总产量是 94 800千克。今年改进了耕作技术,估计总产量可比去年增产2%~4%(包括2%和4%)3%。那么今年水稻的平均公顷产量例2:是多少?会在什么范围内?分析:(1)2%~4%如何理解?(2)包括2%和4%如何理解?(3)设未知数,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答净含量:360g±10g蚌埠电视台阅
读
对
话本来你用10元钱买一盒饼干是有多余的,再买一袋牛奶就不够了。但今天是儿童节,饼干打9折,两样东西你拿好,还找你8角钱。阿姨,我买一盒饼干和一袋牛奶一盒饼干的价钱是整数元试求出一盒饼干和一袋牛奶的原价?例3阿姨:本来你用10元钱买一盒饼干是有多余的, 再买一袋牛奶就不够了。但今天是儿童节,饼干打9折,两样东西你拿好,还找你8角钱。解:设一盒饼干的价钱为x元(x为正整数)0<x<10一袋牛奶的价格(10-0.9x-0.8)元10-0.9x-0.8>0x+(10-0.9x-0.8) >10某工厂给一批新来的员工安排住宿。若安排5个人一间,则4个人无法安排;若安排6个人一间,则只有一间房少于3人。已知新来的员工数不超过45人,求新来的员工数。若设宿舍间数为x分析:安排一:+4人安排二:少于
3人 = 员工数= 员工数+某工厂给一批新来的员工安排住宿。若安排5个人一间,则4个人无法安排;若安排6个人一间,则只有一间房少于3人。已知新来的员工数不超过45人,求新来的员工数。设新来的员工数为x解法二:安排一:+4人安排二:少于
3人 = x人+= x人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小 结1、审题;2、找不等量关系,列不等式;4、解不等式组;3、根据不等式关系列不等式组;5、检验并作答。作 业P39 第3、4、5题某校有住校生若干人,住若干间宿舍。若每间宿舍住4人,则有20个人无法安排;若每间宿舍住8人,则有一间住不满也不空,求该校住校生人数和宿舍间数。7.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坚韧不拨的意志。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信息量大的问题中信息的把握。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知新
1、猜一猜:教师的年龄
提示一、老师的年龄比13的3倍与3的差要小
提示二、老师的年龄比13的2倍与8的和要大
2、例1:某村种植杂交水稻8公顷,去年的总产量是94 800千克。今年改进了耕作技
术,估计总产量比去年增长3%。那么今年水稻的平均公顷产量是多少?
学生列出方程:解:设今年水稻的平均公顷产量是x千克。
8x = 94 800×(1+3%)
二、新授
例2、将例1中条件3%替换成2%~4%,问题中的“是多少”替换成“在什么范围内”,此题如何解决?
分析:(1)2%~4%如何理解?
(2)包括2%和4%如何理解?
(3)设未知数,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答
学生参照方程列出不等式解决。
2、生活中有许多实例是和不等式有关的,展示图片:气温变化,物体重量等,提示学生注意收集、留意。
3、场景转换至一个商场
例3、小朋友:阿姨,我买一盒饼干和一袋牛奶(一盒饼干的价钱是整数元)。阿姨:本来你用10元钱买一盒饼干是有多余的,再买一袋牛奶就不够了。但今天是儿童节,饼干打9折,两样东西你拿好,还找你8角钱。试求出一盒饼干和一袋牛奶的原价?
分析:解:设一盒饼干的价钱为x元(x为正整数)
①买一盒饼干有多余 0<x<10
10元 ②再买一袋牛奶就不够了 x+(10-0.9x-0.8) >10
③饼干打9折买两样还找8角钱 袋牛奶的价格(10-0.9x-0.8)元,
学生根据分析,完成解答过程。
例4、某工厂给一批新来的员工安排住宿。若安排5个人一间,则4个人无法安排;若安排6个人一间,则只有一间房少于3人。已知新来的员工数不超过45人,求新来的员工数。
分析:解法一:设宿舍间数为x。
安排一:+4人== 员工数
安排二:+=员工数
学生尝试列不等式组,解决。
解法二:设员工数为x。
(分小组讨论,完成解答。)
三、小结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
2、找不等量关系,列不等式;
3、根据不等式关系列不等式组;
4、解不等式组;
5、检验并作答。
四、作 业
P39 第3、4、5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