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专题04 居民与聚落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专题04 居民与聚落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2-02 21:37:05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专题04 居民与聚落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卷)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0小题,共40分)
1.下列居民主要是白色人种且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是( )
A、南美洲西部 B、亚洲东部
C、非洲北部 D、欧洲西部
【答案】C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的人种和宗教。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首要问题,请同学们多关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图甲反映的人口现象可能是
A.数量过多
B.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多
C.增长过快
D.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3.图乙反映近20年来我国人口
A.增长速度较缓 B.增长速度很快
C.总量不断减少 D.总量翻了一番
【答案】2.D 3.A
【解析】
2.甲图中反映农村人多地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市和农村之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往城市迁移。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从我国三次人口普查的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近20年来我国人口总数仍不断增多,但因为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与人种。
4.下列地区中,人口分布较为稀疏的是:
A、亚洲东部 B、非洲北部
C、欧洲西部 D、北美东部
【答案】B
【解析】
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非洲的北部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地区为干旱的荒漠,不适合人类的居住,人口较稀疏。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与人种。
5.下列现象中,与人口增长过快无关的是:
A、滥伐森林,取材建房
B、滥垦草地,扩大耕地面积
C、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紧张
D、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与人种。
6.下列人种与其主要分布地区连接正确的是: ( )
A. 黑色人种----欧洲 B. 白色人种----非洲中部
C. 黄色人种----亚洲西部 D. 混血人种----拉丁美洲
【答案】D
【解析】
我们根据肤色,体毛,头发等体征可以将人种划分为三类。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大洋洲、北美洲、南亚、南美洲东南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南北美洲北部,印第安人和主要居住在北冰洋沿岸的原住居民因纽特人也是黄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曾经长期沦为殖民地,各种人种杂居通婚,混血人最多,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人种。
7.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 )
A.亚洲东部 B.非洲、大洋洲、美国
C.欧洲和大洋洲 D.北美洲和南美洲
【答案】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人种。
8.小丽到某地旅游,她发现当地居民皮肤白晰,头发多呈波状、色浅,鼻梁高,嘴唇薄,游览的过程中,常见到尖顶的宗教建筑“教堂”。小丽旅游的地方最有可能是
A.非洲南部 B.亚洲西部
C.亚洲东部 D.欧洲西部
【答案】D
【解析】
由题目可知,某地的居民皮肤白晰、头发多呈波状、色浅,鼻梁高、嘴唇薄,说明该居民属于白色人种,而且常见到尖顶的宗教建筑“教堂”,说明该居民信仰的是基督教,该居民最有可能是在欧洲西部,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欧洲居民的有关知识.
9.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
A.英语 B.汉语 C.法语 D.日语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上的主要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本题选择B。
考点:世界的语言
10.清真寺是哪个宗教的景观 (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答案】C
【解析】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各大宗教有自己的信仰和建筑特点,如基督教的宗教建筑:教堂;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清真寺院;佛教的宗教建筑:庙宇;道教的宗教建筑:道观,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1.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语言是:( )
A.葡萄牙语 B.英语 C.法语 D.西班牙语
【答案】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图中,世界三个主要人种从左到右依次是 ( )
A.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B.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C.黑种人、黄种人和白种人
D.黑种人、白种人和黄种人
1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英语 B.法语 C.俄语 D.汉语
【答案】12.A 13.D
【解析】
12.从图中的三个人皮肤的颜色、头发的形状、面部的特征等方面,我们可以判断出,图中,三个主要人种从左到右依次是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故选A。
13.在世界主要语言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与人种、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4.下图中人物信仰的宗教为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喇嘛教
【答案】C
【解析】从服饰判定图中是阿拉伯人,一般把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中东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中东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
考点:世界上的人种和宗教
读下列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析甲、乙两传统民居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两地水热条件相近 B.两地都位于热带地区
C.甲地热量比乙地充足 D.乙地降水量比甲地多
16.下列少数民族主要在乙地聚居的是
A.傣族 B.藏族 C.蒙古族 D.回族
【答案】15.D 16.A
考点:本题考查多民族的大家庭。
17.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 )
A.炎热干旱的沙漠 B.终年严寒的地区
C.炎热多雨的气候 D.地势高峻的高原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从图上可以看出,为上下两层高脚楼,建筑的材料为竹子,故适应了湿热的自然环境。
考点:世界的聚落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A、山西平遥古城 B、云南丽江古城
C、四川九寨沟 D、北京故宫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9.下图所示为中纬度的某地区,仅从图中信息考虑,四点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由图可知,a地位于山区,地势陡峭,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聚落;b、c、d三地位于平原地区,离河流近,有水源,交通便利,利于聚落的发展,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聚落的有关知识.
20.传统的聚落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各地自然环境的烙印。图中所示民居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是( )
A.高温多雨 B.终年严寒
C.冬暖夏凉 D.长夏无冬
【答案】B
【解析】
由图中人们的穿戴和住所看,穿着是厚厚的棉衣,住的是冰屋,可以看出该地的气候十分严寒,是寒带。所以选B。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综合题。(3小题,共60分)
21.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 根据下列图表回答问题。(26分)
亚洲[来 欧洲 非洲
人口数(亿)2001年 37.20 7.27 8.18
人口自然增长率(%) 1.4 -0.1 2.4
(1)亚、非、欧三大洲中,人口密度较大,而且分布较为均匀的是 洲。
(2)亚洲的 部和 部人口稠密。非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人口密度较 (大、小),其主要原因是 而亚洲北部的C地人口少的原因则是 。
(3)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表明欧洲的总人口出现 (增多、减少)的趋势。
(4)从图中可知,世界人口分布 。能否用迁移的方法使世界人口分布均匀 分析原因。
【答案】
(1)欧
(2)东 南 小 地处干旱的沙漠地区 气候寒冷
(3)减少
(4)不均匀 不能 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人种。
2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A地以 人种为主,大多信仰 教;
(2)B国以 人种为主,主要使用 语;
(3)C洲主要使用 语,D洲语言属于 语系;E地以 色人种为主,主要讲 语。
【答案】
(1)白色、基督
(2)黄色、汉语
(3)英语、拉丁、黑、阿拉伯
【解析】
(1)由图可知,A是欧洲,该大洲主要是白色人种,这里也是白种人的故乡;这里的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
(2)由图可知,B是位于亚洲大陆东部的中国,这里是以黄色人种为主,使用汉语为主。
(3)C是北美洲,这里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通用英语;D大洲是南美洲,这里曾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国家的殖民地,现在大多数国家通用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属于拉丁语系;E是非洲,这里以黑种人为主,也世界黑种人的故乡,大多数国家讲阿拉伯语。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世界国家、人口及语言的有关知识.
23.阅读下图,回答问题。(20分)
(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人口较稠密的有 ,人口较稀疏的有 。
(2)①地人种属于 ,④地区居民信仰 教为主。
(3)⑥地的主要人种是 ,他们信仰的宗教所代表的建筑物是 。
【答案】
(1)①②④⑤ ③⑥⑦⑧
(2)黄种人 基督教
(3)白种人(阿拉伯人) 清真寺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人种、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015-201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专题04 居民与聚落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0小题,共40分)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欧洲
C.大洋洲 D.非洲
2.亚洲人口集中分布在亚洲的
A.东部和南部 B.北部和西部
C.中部和东部 D.西部和南部
3.南极洲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缺乏 B.地震灾害频繁
C.地形崎岖不平 D.气候酷寒干燥
【答案】1.B 2.A 3.D
3.一般来说,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球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由于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甚至无人定居。南极洲位于南极附近,这里地处高纬,终年严寒,是世界最冷的地方,因而无人定居,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人种。
4.亮亮同学学习了”世界的人口”这一节后,对人口的增长、分布、人口问题、密度等方面作了如下归纳,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人口的增长要与世界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C.中纬度近海地区的人口分布多,高寒地区的人口分布稀少
D.一个国家人口越多,人口密度就越大
【答案】D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世界的人口的相关知识,人口密度只是表示一个地方人口的疏密程度,与人口总数,人口增长没有关系,故 D 项错误;在世界各大洲中,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区,由于高寒地区气候恶劣,不适合居住,人口少。
5.如图现象所示的原因有( )
①乡村人多地少,收入少,生活困难 ②城里有好学校,教育卫生等服务设施完善
③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④城市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的有关知识.
201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69107.4万亩,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我国人口发展和人均耕地变化趋势是( )
A.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
B.人口不断减少,人均耕地不断增多
C.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保持不变
D.人口不断减少,人均耕地不断减少
7.解决上述问题,在人口方面( )
A.提高人口的素质 B.实行计划生育
C.放开生育政策 D.鼓励移民海外
【答案】6.A 7.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众多的人口、土地资源。
读某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8.该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9.图中反映出的人口现状是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B.老年人口比重大
C.人口数量多 D.劳动力素质较低
【答案】8.B 9.A
【解析】
8.读某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从人口增长曲线上的数据,通过计算可以看出,该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是②段。故选B。
9.读某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可知,从1950年到2010年60年间的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在图中反映出的人口现状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与人种。
10.在中东、北非、东南亚及阿拉伯国家,有数以亿计的穆斯林信徒,他们受伊斯兰教规的约束,有着自己独特的礼仪习俗.进入这些国家进行商贸、旅游等活动,一定要对那里的生活习俗有所了解,否则会带来很大麻烦.结合你的课外知识,穆斯林信徒饮食禁忌较多,( )是禁食的.
A.猪肉 B.牛肉 C.草鱼 D.鸡肉
【答案】A
【解析】
斯兰教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穆斯林信徒饮食禁忌较多,该宗教信徒禁食猪肉,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穆斯林教徒的有关知识.
11.下图所示建筑属于哪种宗教的代表性建筑?(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答案】C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的宗教。
12.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 (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答案】A
【解析】世界上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教徒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的宗教。
13.下列现象与基督教有关的是( )
A.走到丰山亭,只见大雄宝殿前人山人海,香烟缭绕
B.玛丽上星期随妈妈去教堂做了一次礼拜
C.清真寺门口今天聚集了很多带着白帽子的人
D.学校附近有家回民面馆,专卖牛肉面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基督教的有关知识.
14.下图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C
【解析】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一些河流的中下游,聚落比较密集。读图可知,最有可能发展成城市的是③。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5.对不同地区聚落景观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A.东南亚的高架屋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主要受炎热少雨气候的影响
B.西亚村庄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主要是受极地寒冷大风天气的影响
C.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建筑时充分利用了当地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很强的优点
D.因纽特人的冰屋主要分布在非洲高山地区,主要是受海拔高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人民的生活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东南亚一带气候湿热,为了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故A叙述是错误的;西亚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人们为了防风沙,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故B叙述是错误的;黄土高原上的居民因黄土的疏松直立性质,就地取材,开挖了窑洞,这样的房屋冬暖夏凉,故C叙述是正确的;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面对恶劣的气候,勤劳勇敢的因纽特人就地取材,采用一种原始方式建造了奇特的圆顶“冰雪屋”,以抵御凛冽刺骨的暴风雪,度过漫漫寒冬,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聚落的有关知识.
16.读下图,为防热、防风沙,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有 的特点。
A.通风保寒 B.低矮迎 C.墙厚窗小 D.墙薄窗大
【答案】C
【解析】
民居特点都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热带沙漠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风沙多。所以,为防热、防风沙,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有 墙厚窗小的特点。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寒假期间,某日家住北京的李明与网友汤姆在网上聊天,汤姆告诉李明此时他正是暑假,据此回答17-18题。
17.根据上述材料推断,汤姆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A.孟买 B.巴黎 C.伦敦 D.悉尼
18.汤姆所在城市著名的建筑景观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17.D 18.D
考点: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
读“聚落景观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9.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与丁聚落比较,乙聚落的
A.居民全部从事海洋渔业 B.房屋更集中密集
C.交通经常堵塞 D.大气污染非常严重
【答案】19.C 20.B
考点:本题考查聚落的有关知识.
二、综合题。(3小题,共60分)
2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小题。(每空3分,共18分 )
(1)A、B、C、D、E、中,降水多的有____________。
(2)我国东部沿海主要的降水类型是_________,安第斯山南端西侧降水多,降水类型属于_________。
(3)E地区的主要人种、语言、宗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D
(2)锋面雨 地形雨
(3)白种人 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人口与人种、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22.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3分,共21分)
(1)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由此推断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________,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
(2)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________,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_______。
(3)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是___________。使人口的增长与________________相协调,与_____________发展相适应。
【答案】
(1)越来越短 加快
(2)较慢 较快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资源、环境 社会经济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人种。
23.读“聚落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要求。(21分)
(1)聚落可分为 和 两大类。
(2)ABC三处聚落都属于_____聚落,三处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 。
(3)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哪里?说出你的判读理由。
(4)A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在此地建一处造纸厂是否合理? 原因是 。
【答案】
(1)乡村 城市
(2)乡村 沿河分布 交通便利
(3)B B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
(4)不合理 因为A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建造纸厂会造成水源的污染。
考点:聚落的两种类型、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