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主讲教师:
学 校:
年 级:高二
学 科:高中语文(统编版)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副标题:概述文章主题
(再一次)
?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长征
大战中的插曲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为什么2020中国抗疫记是民族复兴史上有永久价值且值得记载的历史时刻呢?
2020中国抗疫记在民族复兴史上承载了怎样的重任?
思考:
活动一:速读,理思路
在中国,有个手执如椽巨笔的“铁三角”——钟华论,任仲平,钟声。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权威性、传播力和影响力。
活动一:速读,理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一边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概括梳理各部分的内容。
引言:概说2020年的中国抗疫,写下悲壮雄浑的篇章。
(一)领导力、组织动员力、执行力,引领武汉“挺”过疫情。
(二)制度优势是我们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
(三)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
(四)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始终是抗疫坚守的价值取向。
(五)“科学防治”贯穿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始终。
(六)反思、总结抗疫的经验和教训。
(七)疫情警示:人类是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八)总结全文,点明中华民族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活动一:速读,理思路
2、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从哪几个层次来报道2020中国抗疫这一事件?
第一层:从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方面来揭示中国抗疫取得胜利的原因(第一、二、三节)
第二层:从理念、科学方面来探索抗疫胜利的做法(第四、五节)
第三层:从总结反思角度来报道抗疫的经验和教训(第六、七节)
将回顾与总结、记事与思考融为一体,站在全局的角度,以方方面面的事实为基础,采用纵横结合式结构带领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
活动二:精读,悟感情
这篇通讯采用了大量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来表达观点和情感,文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诵读这些语句,体味其中的感情。
浩浩长江水,巍巍黄鹤楼。
——先声夺人,对仗工整,意境壮阔,情感豪迈,定下全文情感基调。武汉是长江中游九省通衢之地,黄鹤楼是武汉地标建筑,它们静默无言,却见证了2020武汉抗疫的点滴悲欢。
不管是108岁的老人,还是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医务工作者决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会倾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为了抢救生命,医务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采集病毒样本,身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累得迈不开脚,28岁的药师宋英杰因过度劳累再也没有醒来……没有生而英勇,只因选择无畏。那一封封按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那一道道口罩勒出的深痕,那一个个彻夜照顾患者的身影,正是对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
——用典型事例表现典型特征,这些医者以命搏命的行为多么无私伟大!
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回答。
——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每次都是从零开始,丝毫没有反思改变,那迟早有一天会被毁灭。
我们从哪里来?从深重的苦难与磨砺。我们向何处去?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任何磨难都只能激发我们奋斗的力量。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古今交织,屈辱与复兴对比,虽然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磨难,但我们依然挺住了!
既表现出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又彰显了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礼赞,又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和博大胸怀;既有对新时代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歌颂,又有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1. 抗疫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2. 这种精神对抗疫工作的开展有什么作用?
3. 这种精神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在民族复兴中承担什么责任?
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表现出的伟大精神,充分彰显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充分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必将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精神动力。——这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复兴!
这种抗疫精神不只对中国发展有用,在抗疫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全人类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即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民当家做主,
天下为公
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后作业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课后查阅抗疫时期的通讯报道,选择最让你感动的一张照片,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