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真题演练&模拟精选:专题4 酶和ATP(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生物真题演练&模拟精选:专题4 酶和ATP(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9-25 09:4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4 酶和ATP
五年高考
1.(2021北京,1,2分)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含有C、H、O、N、P
B.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合成
C.胞内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D.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
2.(2020北京,4,2分)用新鲜制备的含过氧化氢酶的马铃薯悬液进行分解H2O2的实验,两组实验结果如图。第1组曲线是在pH=7.0,20 ℃条件下,向5 mL 1%的H2O2溶液中加入0.5 mL 酶悬液的结果。与第1组相比,第2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第2组实验提高了 (B)
A.悬液中酶的浓度  B.H2O2溶液的浓度
C.反应体系的温度  D.反应体系的pH
全真全练
考点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2023河北,1,2分)关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淀粉酶在0 ℃时,空间结构会被破坏
B.磷酸化可能引起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变化
C.氨基酸种类的改变可能影响蛋白质空间结构
D.载体蛋白在转运分子时,其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
2.(2023浙江1月选考,8,2分)某同学研究某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仅丧失3%。该同学研究的因素是 (B)
A.温度  B.底物  C.反应时间  D.酶量
3.(2023广东,1,2分)中国制茶工艺源远流长。红茶制作包括萎凋、揉捻、发酵、高温干燥等工序,其间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生成适量茶黄素是红茶风味形成的关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
B.发酵时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维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C.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不会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
D.高温灭活多酚氧化酶以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
4.(2023浙江6月选考,7,2分)为探究酶的催化效率,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组 别 甲中溶液 (0.2 mL) 乙中溶液 (2 mL) 不同时间测定的 相对压强(kPa)
0 s 50 s 100 s 150 s 200 s 250 s
Ⅰ 肝脏提 取液 H2O2溶液 0 9.0 9.6 9.8 10.0 10.0
Ⅱ FeCl3 H2O2溶液 0 0 0.1 0.3 0.5 0.9
Ⅲ 蒸馏水 H2O2溶液 0 0 0 0 0.1 0.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H2O2分解生成O2导致压强改变
B.从甲中溶液与乙中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
C.250 s时Ⅰ组和Ⅲ组反应已结束而Ⅱ组仍在进行
D.实验结果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5.(2022全国乙,4,6分)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组 ① ② ③ ④ ⑤
底物 + + + + +
RNA组分 + + - + -
蛋白质组分 + - + - +
低浓度Mg2+ + + + - -
高浓度Mg2+ - - - + +
产物 + - - + -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
A.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
C.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D.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6.(2021海南,11,3分)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
A.该酶可耐受一定的高温
B.在t1时,该酶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时所需时间不同
D.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反应时间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
考点2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7.(2022浙江1月选考,3,2分)下列关于腺苷三磷酸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由1个脱氧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分子中与磷酸基团相连接的化学键称为高能磷酸键(特殊化学键)
C.在水解酶的作用下不断地合成和水解
D.是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8.(2021湖南,5,2分)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这些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体现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B.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不影响细胞信号传递
C.作为能量“通货”的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
D.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受温度的影响
三年模拟
综合拔高练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西城一模,1)大量纳米材料如金属纳米颗粒、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等已被证明能够像天然酶一样发挥作用,称为纳米酶。下列关于纳米酶和天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均为生物大分子  B.都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C.均由核糖体合成  D.都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
2.(2024海淀二模,2)为检测黑曲霉蛋白酶的热稳定性,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处理酶液10、60及90 min,测定酶活力,结果如图。下列关于该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温度升高可改变其空间结构
B.若长期保存应置于60 ℃
C.可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或多肽
D.置于70 ℃下60 min后完全失活
3.(2024石景山期末,2)为探究表面活性剂T-80对木瓜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最适温度下开展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T-80对木瓜蛋白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B.与pH为6.5相比,pH为9.5时木瓜蛋白酶活性低
C.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图中曲线会向下移动
D.若增加反应体系中木瓜蛋白酶的量,木瓜蛋白酶活性增加
4.(2023海淀一模,3)如图表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最适温度下,酶提高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好
B.a点时温度升高10 ℃,曲线上升幅度会增大
C.b点时向体系中加入少量同种酶,反应速率加快
D.c点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5.(2024朝阳二模,3)丙酮酸激酶(PK)可参与下图所示的生化反应。人体红细胞中缺乏PK会引起Na+积累,造成溶血,导致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DP丙酮酸+ATP
以下推测合理的是(C)
A.该反应发生在红细胞的线粒体中
B.该反应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相联系
C.Na+积累会引起红细胞渗透压升高
D.使用PK抑制剂能够有效治疗PKD
6.(2024昌平期末,3)如图为ATP合酶功能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
A.ATP合酶在核糖体上合成
B.ATP合酶发挥功能不依赖生物膜
C.ATP合酶具有催化和运输的作用
D.合成ATP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

5
页 共
5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