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大雁归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大雁归来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4 21: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大雁归来
【核心素养目标】
1.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保护野生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文化传承与理解)
2.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的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保护野生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重点)
2.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明确写作顺序。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一种动物,每年春秋两季,人们都可以看到它们在天空中结阵飞过,仿佛书写着苍劲有力的“人”字或“一”字,同学们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学生:大雁。)没错,这就是秋寒南征、春暖北归的大雁。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脚步,一起走进大雁的世界,和大雁来一次亲密接触吧!(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沙乡年鉴》(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侯文蕙译。有删改。作为一位环保主义者,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买下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和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他写出了《沙乡年鉴》这部书,《大雁归来》就是其中的一篇。
字音字形
雾霭(ǎi) 缄默(jiān)迁徙(xǐ)狩猎(shòu)盘旋(xuán)
喧嚷(xuān)邀请(yāo)凋零(diāo)枯燥(zào) 稀疏(shū)
弥漫(mí)瞄准(miáo)
词语释义
雾霭:雾气。
缄默:闭口不说话。
三、文本探究
【任务一:筛选信息,理清顺序】
1.沙乡的大雁归来了,请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有关大雁的观察记录表补充完整。
2.自主阅读课文,在课文旁边做批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样的大雁。
【交流点拨】①冬天的大雁;②从南方归来的大雁;③觅食的大雁;④哀鸣的孤雁;⑤成群结队的大雁;⑥在4月夜间鸣叫的大雁;⑦集会时的大雁;⑧向大地洒下野性诗歌的大雁;⑨富有联合观念的大雁;⑩每年3月,吹起联合的号角的大雁……
3.根据文章描写的大雁归来的旅程,可以看出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
【交流点拨】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4.大雁的行为是如此丰富,将找到的有关大雁行为的信息,按旅程远近,栖息地,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进行分类整理。整理后,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点拨】旅程远近——黑夜飞行200英里——坚强、守信;栖息地——沼泽地、池塘边——充满灵性;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具有团结精神,互相关爱。
【任务二:品味语言,感悟情怀】
1.找出对大雁的称呼,体会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我们的大雁”“我们的春雁”等称呼,不仅说明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而且说明在作者的心中,大雁就像自己的朋友一样亲切。
2.找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1)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不再有猎枪埋伏的岬角和小岛,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交流点拨】“低语”“问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行为,写出了大雁的活泼、热情和在“休战期”的自在、快乐。
(2)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交流点拨】“邀请”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雁之间的联络,表明大雁的热情,同时显示出大雁之间深厚的友谊。
(3)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交流点拨】“旅行”“辩论”“争论”等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雁的情态描绘得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4)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的大雁比作凋零的枫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雁从盘旋到着陆时的悠闲姿态。
3.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1)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交流点拨】将大雁和主红雀、花鼠进行对比,说明大雁对春天感应的准确性,突出了大雁迁徙的坚定不移。
(2)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的了。
【交流点拨】这句话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乌鸦与大雁的飞行轨迹进行比较,有力地说明了大雁坚定不移的信念,也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任务三:拓展延伸,内化思想内涵】
1.作者对大雁及大雁的声音饱含深情,是因为他在大雁身上找到了一些失去的东西。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交流点拨】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良、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情。
2.如何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交流点拨】在深切喜爱大雁的情感背后,是作者对于人类、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作者将大雁视作人,从大雁身上看到人的精神品格,这体现了他的“生态伦理学”观念,即把人类看作是自然共同体中的平等一员,敬重这个自然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科学观察笔记,按照时间顺序来行文,记录了大雁归来过程中的种种细节,通过自主阅读可以初步把握文章内容。知识性、抒情性和思想性是本文的写作特色,故此次教学设计先引导学生做一份有关大雁的观察记录表,让学生拓展关于大雁的知识;再引导学生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的句子并加以分析,体会文章的抒情性;最后通过拓展延伸,思考作者描写大雁归来的意义和给予我们的启迪,加深思想性。从了解知识到体会抒情,再到把握思想,就把文章连接了起来,使教师教学有了抓手,也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了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