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5 08:0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他们野蛮地洗劫了北京城的同时,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火烧圆明园1年后,有一个法国作家就此事公开了自己的看法,他是如何看待这种行为的?他是谁?
雨果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破题感知,了解背景
1.读题,弄清写信缘由,了解作者
(1)题解:题目交代了写信的缘由……
点明了写信的对象……
明确了文章的体裁……
(2)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圆明园介绍、书信格式
(1)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于1772年全部完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建成150余处各具特色的景区,园内收藏有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古籍文物。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野蛮地劫掠并烧毁了圆明园。圆明园这一世界园林艺术的伟大成就,从此化为废墟,令中华民族抱恨千古。现在,经整修后的遗址,已成为人民群众凭吊和游览的场所。
(2)书信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
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3.破题,辨析
本篇书信是议论文,本文课题是论点还是论题?
【小贴士】
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有的自己的见解
和主张。
论题:议论的问题或对象,并没有直接表明作者的
态度和主张,只是限定了文章论述的内容和
范围。
4.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雨果文集》,文章写于1861年11月25日,当时巴特勒率领法国远征军胜利归国,红极一时,希望大文豪作诗文美言赞颂,雨果却毫不客气复涵,怒斥无知匹夫毁坏中国花费百年功夫建造而成的世间罕见、巧夺天工的伟大建筑,希望有朝一日法兰西会把掠夺来的战利品归还给中国。
在信中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以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毁坏人类文明成果的行为。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主读,标记生字生词,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巴特勒上尉 雨果
写信的目的 炫耀征服圆明园的行动
信的主要观点 远征中国是体面、出色的
写信时的情绪 得 意
2.指导读,理清作者思路
观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烧毁圆明园,是一次野蛮的偷窃和洗劫,是强盗行为,必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找出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段落、句子,思考归纳:这封书信主要
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描摹、盛赞圆明园之美;二是揭露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3.梳理读,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写作缘由。
第二部分(第2—9段):高度赞美圆明园的灿烂辉煌,
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
第一层(第2、3段):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
第二层(第4、5段):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第三层(第6—9段):表达对英法联军的愤慨和对中
国人民的同情。
第三部分(第10段):呼应开头,运用反语,旗帜鲜
明地答复巴特勒的来信。
三、解读探究,深入学习
(一)想象景物之美
朗读第3段,想象圆明园之美,讨论交流
1.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景物?
2.作者是怎样描述圆明园之美的?
3.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
位?对它总的评价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4.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三、解读探究,深入学习
(二)学习写法之巧
1.分析第3段所用的写作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1)铺陈手法(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讴歌等,以产生文句上的形式美,表达上的激情美):
在第3段,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笔法,发挥想象,从材料、布局、陈设、园林景观等方面细致地描绘了圆明园的盛景,为后文批判英法联军做了铺垫。
(2)类比手法(对比的一种,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进行类比的事物本质属性必须相同,否则就不能构成类比):
将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进行比较,突出圆明园在世界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明确指出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亚洲文明的代表”,从侧面表明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行径是对整个人类的犯罪。
(3)多种修辞手法:
如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圆明园之美;如夸张、设问,增强感染力,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2.第4段在内容上表达出何种情感?在结构上有何作
用?
3.第5、6段突出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示例:反语——即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
或句子去表达,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也是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可收到辛辣讽刺的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
力和战斗性。如用“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
大”“文明”“野蛮”等反语,辛辣地讽刺了英法
联军的强盔行为,极具批判意味。
(三)探究语言之妙
同桌间合作探究,找出极富表现力的句子,赏析其
表达效果。
作者善于运用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例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
(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更漂亮”原本是赞美的词语,这里正话反说,讽刺、批判了额尔金等人对巴特农神庙和圆明园的破坏,表达了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讽刺和愤慨。
(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按照常理, 文明人应该有文明的样子,但是自称文明人的英法两国却对中国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动 ——侵略,对圆明园这个人类文日明的典范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径劫掠和焚毁,这里作者者用讽刺辛辣的语言道出了英法侵略者野蛮、无耻的实质。
作者在揭示联军劫掠行径部分并未直接用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语言,但是却达到了强烈谴责的效果,你认为达到该效果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词语,活画出了强盗的丑态,讽刺了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加强了谴责效果。
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手法。
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作者这样说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四、质疑问难,体悟情感
1.本文的论点出现在哪里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论点出现在文末几段。因为是回信,且要批判对
方,如果一开始就亮明自己的观点,对方会反感,甚
至不会读下去,那么就收不到痛斥对方的效果。
2.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国家、政府的形象是抽象的,用“强盔”来比喻英国
政府和法国政府,使两国政府的形象具体化、贬义化,
鲜明地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的实质是侵
略和掠夺,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
五、疑难探究,文化素养
1.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盔、控诉掠夺行径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对英法联军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
示例:他是爱国的,对祖国和人民爱得清醒,爱得深沉!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普通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
蒙蔽,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却有清醒的头脑、
公正的立场,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他尊重文明的
创造者,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他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
变成向强盔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谴责侵略者的贪婪、野蛮
、无耻,同情和尊重中国及其人民,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
知和正直、公正的人格,以及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的
博大胸怀!
2.从这封信来看,你认为雨果立场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①他能冲破狭隘的民族主义,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说话。作为一名法国公民,他以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爱憎分明的态度表达出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对侵略者的批判。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法国政府犯下的滔天罪行,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②他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精辟的。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3.我们所学过的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正直、公正的人,除了雨果,还有谁?
示例:藤野先生。他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里写的一名日本籍教师。现实中确有其人。鲁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中,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的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日本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关心学生、工作认真负责和没有民族偏见的可贵品质。
1.铺陈类比,爱憎分明。
文章善于采用铺陈、类比的手法,细致描绘圆明园这个“世界奇迹”。在书信正文第3段,作者发挥想象,运用铺陈手法,从材料、布局、陈设、园林景观等方面,细致描绘了圆明园的盛景,为后文批判英法联军做了铺垫。同时作者采用类比手法,将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进行比较,突出圆明园在世界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明确指出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是亚洲文明的代表。在铺陈、类比的过程中,作者以热烈的情感、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笔法,展现出浪漫主义作家行文的语言风格,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2.运用反语,讽刺辛辣。
本文巧用反语,形成讽刺辛辣的表达效果。面对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雨果在书信中巧用反语,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与批判。比如,在描述圆明园被洗劫时,作者用“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极具嘲讽与批判意味。
写作特色
这封书信高度赞扬了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揭露了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
文章主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盛赞圆明园——奇迹
谴责英法联军——强盗
人民立场
人类高度
板书设计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