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中国古代史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2024年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时空定位:西汉→新→东汉
汉
公元25年
公元9年
公元前202年
长安
洛阳
公元220年
西汉建立
新朝建立
东汉建立
西 汉
新
东 汉
东汉灭亡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
时空观念:了解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知道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等史实。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解“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其影响;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黄巾起义。
家国情怀: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认识到重视民生等措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
核心素养
知识目标
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局面及黄巾起义。
本课知识结构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P73-74)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P75)
三、黄巾起义(P76)
一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西汉后期统治:
朝政腐败 民不聊生
材料一:(西汉末)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汉书 谷永传》
材料二: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
——《后汉书》
2、王莽篡汉:
王莽
①公元9年 建立新朝
②统治加剧社会动荡,激起农民起义
3、东汉建立
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新
公元15年绿林、赤眉等起义推翻新朝
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
(1)时间:
(2)都城:
(3)建立者:
公元25年
洛阳
刘秀(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刘秀像
视频:昆阳之战
4、巩固统治措施
材料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材料二:建武六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省减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材料三: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材料四: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材料五:东汉把羌人、南匈奴、乌桓、鲜卑内迁,鲜卑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
释放奴婢
减轻赋税刑罚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惩处贪污
缓和民族矛盾
4、光武中兴
材料:(光武时)马放牧,邑门不闭,政教清明…四夷宾服,家给人足。 ——《后汉书 》
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宁城——东汉北方的一个边镇
集市画像砖——出土于四川广汉
在位皇帝 户数(万) 人口(万)
东汉光武帝 427 2100
东汉明帝 586 3412
东汉章帝 745 4335
东汉和帝 923 5325
——据《后汉书·郡国五》数据编制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说唱是汉代百戏中的一种,说唱俑又称说书俑。这件俑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雕塑线条简练,技法娴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
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二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母后临朝
外戚专权,君权旁落
皇帝长大,依靠宦官
诛杀外戚,夺回君权
宦官得宠,把持朝政
1、外戚宦官专政
皇帝 即位 寿命
和帝 10岁 27岁
殇帝 1岁 2岁
安帝 13岁 32岁
顺帝 11岁 30岁
冲帝 2岁 3岁
质帝 8岁 9岁
桓帝 15岁 36岁
灵帝 12岁 34岁
少帝 14岁 14岁
献帝 9岁 54岁
皇帝 太后 外戚 宦官
和帝 窦太后 窦宪 郑众等
殇帝 邓太后 邓骘 李闰、江京
安帝 阎太后 阎显 孙程等19人
顺帝 梁皇后 梁商 ——
冲帝 梁太后 梁冀 ——
质帝 梁太后 梁冀 ——
桓帝 梁太后 梁冀 单超等5人
灵帝 窦太后 窦武 曹节、张让
东汉外戚宦官争权表
跋扈将军——梁冀
外戚梁冀是汉顺帝皇后的哥哥,独揽朝政20余年,先后立了3个小皇帝。
2、 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
▲东汉绿釉陶水亭
▲东汉车马出行壁画(局部)
豪强拥有私人武装及娱乐生活、出行的写照
3、影响:
①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②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材料: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反映出外戚骄横统治下的政治腐朽,社会不公。
三 黄巾起义
三、黄巾起义
1、原因:
朝政腐败,时局动荡;
自然灾害频繁。
①根本:
②直接:
视频:黄巾起义
2、概况
(1)时间:
(2)领导人:
(3)口号:
(4)组织:
184年
张角
太平道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5)结果:
(6)影响:
最后被镇压→失败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张角形象
东汉灭亡
朝廷改刺史为州牧
黄巾起义
军阀割据
1.刘秀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斗,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废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A.释放奴牌,缓和矛盾 B.监管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课后巩固
【答案】D
【详解】
据题干“今边郡盗谷五斗,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废除此法,同之内郡”可知,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废除酷法,减轻刑罚。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D项正确;释放奴牌,缓和矛盾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监管官吏,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裁减官员,排除C项。故选D。
2.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官僚机构臃肿 B.外戚势力膨胀
C.豪强地主横行 D.宦官把持朝政
课后巩固
【答案】B
【详解】
根据“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可得出这属于外戚干政的现象,这也是东汉衰亡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3.“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是东汉灵帝在位期间爆发的黄巾起义军所使用的口号。请问这次农民大起义的最核心领导人物是( )
A.王莽 B.卫青 C.霍去病 D.张角
课后巩固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新朝的建立者,排除;BC项是西汉北击匈奴的名将,排除。故选D。
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