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中国古代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024年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三国实力比较表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说一说: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可能是哪个政权?
知识目标
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本课知识结构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P98)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P99-100)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P100-101)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时空观念:了解西晋的兴与亡的历程;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基史实。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运用史料文献,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知道其影响;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特点及意义。
家国情怀: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核心素养
一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1、背景:
(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日益衰落;
(2)263年魏灭蜀,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
司马懿 司马师 司马昭
视频:司马氏专权
2、建立
(1)时间:
(2)都城:
(3)建立者:
公元266年
洛阳
司马炎
洛阳
西晋
司马炎历史像
3、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洛阳
西晋
4、统治:
优待大地主、大贵族→奢侈腐化、追求享乐
材料1:帝博选良家以充后宫,先下书禁天下嫁娶,使宦者乘使车,给驺骑驰传四州郡,召充远者使后拣…名家盛族子女,多败衣瘁貌以避之…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甲殆将万人。——《晋书》
材料2: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还说钱是世之神宝,曰“孔方兄”。
大官僚何曾,每天吃饭都花去一万钱,他的儿子何肋一日之供超过二万钱。
晋武帝的验马王济,用人奶喂养小猪,把蒸好的肥美小猪让晋武帝品尝,受到晋武帝的夸奖。
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材料:门阀制度的确立,已使九品中正制成为一个政治上的装饰品。中正品第唯以血统为准,门第高即获高品,此时只须分别士庶高下便已足矣,中正品第只不过是例行公事,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九品中正制
二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1、背景:
(1)晋武帝分封同姓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强大;
(2)西晋统治集团腐朽,奢侈享乐;
(3)晋惠帝昏庸无能。
晋惠帝司马衷
何不食肉糜: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肉粥呢?
2、概况:
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起兵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视频:八王之乱
3、影响:
(1)西晋从此走向衰落;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与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想一想: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诸王分封有什么关系?
西晋实行分封制,一定程度上拱卫了西晋王室,但是同时也埋下了诸侯王实力过大,威胁中央统治的隐患。诸侯王手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较大,势力也日益壮大,为其叛乱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再加上西晋腐朽的社会状况和迟钝昏庸的晋惠帝,共同促成了八王之乱。
4、西晋灭亡:
永嘉之乱: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匈奴军队在刘渊之子刘聪率领下击败西晋京师洛阳的守军,攻陷洛阳并大肆抢掠杀戮,更俘掳晋怀帝等王公大臣的一场乱事,及后导致西晋于316年灭亡。
三 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1、内迁时间:
东汉、魏、晋时期
2、主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
①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3、概况:
②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③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人口迁往江南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4、建立政权:十六国
(1)时期:
(2)建立:
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成汉,总称“十六国”。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
(3)概况:
攻占不断,经济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十六国概况
地区 民族 政权 数量
北方 匈奴 汉(前赵)、北凉、夏 15
鲜卑 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 羯 后赵 氐 前秦、后凉 羌 后秦 汉 前凉、西凉、北燕 西南 巴氐 成汉 1
5、前秦
(1)强盛时期:
(2)民族:
氐族
4世纪后期
(3)概况:
①统一黄河流域;
②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出儒学。
苻坚像
王猛像
视频:前秦兴衰
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家具,打破了席地而坐的传统,家具向高大型发展。
扬场图
肩锹出工图
耕耙图
从魏晋墓葬的壁画和砖画,反映出当时汉族和入迁的少数民族之间杂居、交流的情景。
放猎(魏晋墓壁砖画)
牧马(魏晋墓壁砖画)
蒸馍、烙饼(魏晋墓壁砖画)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1.《晋纪 总论》载:晋武帝时期,天下安定,人乐其业,“牛马被野,余粮委亩……故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而当时的京城,更是天下财富最集中的地方。当时的京城是( )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开封
课后巩固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晋武帝时期,天下安定,人乐其业”结合所学可知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首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故选C;咸阳是秦朝的首都,长安是西汉的首都,开封是北宋的首都,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2.《晋书》记载:“自惠皇失政,难起萧墙(内乱),骨肉相残,黎元涂炭……戎兵接而宗庙隳,支属肇其祸端,戎羯乘其间隙,悲夫。”材料反映了( )
A.晋惠帝大封诸侯王导致内乱
B.内外交困冲击了西晋王朝的统治
C.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交融
D.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后巩固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晋时期既有内乱又有外族入侵,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故B符合题意;晋惠帝大封诸侯王导致内乱,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交融,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下图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面貌,它们能共同体现的信息主要是( )
A.文明起源
B.移风易俗
C.国家统一
D.民族交融
课后巩固
【答案】D 【详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裂、社会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战乱,民族融合趋势明显。图示中“羌侯”属于少数民族,汉人胡食和穿汉族少数民族贵族体现出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D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民族交融,文明起源、移风易俗和国家统一都与图中主旨不符合,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