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秦腔
贾平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山川,同样也孕育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风俗民情,而最能体现一个地方民俗特色的,便是戏剧。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贾平凹,一同走入古老的三秦大地,去感受一下“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 三千万人民吼叫秦腔”的陕西风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代表作:“商州系列”(包括长篇《商州》《浮躁》以及《鸡窝洼人家》等一些中短篇小说)《白夜》《秦腔》(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等,《废都》《暂坐》争议很大。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
贾平凹散文陕西特色很浓,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
走近作者
贾平凹是地地道道的陕西农村人。生长的故土、家庭背景、成长历程、艺术观念、文化传统等是形成贾平凹散文地域特质的美学理念、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即使身处城市多年,他依然不改乡音,不忘乡情。黄土高原的野山野地、一草一木、乡亲父老,连同那高亢的秦腔、自足自乐的生活方式一起,构成了贾平凹全部创作的“根”,也构成了他散文创作中鲜明的民俗性和地域文化意识。《秦腔》就属于这类题材。
写作背景
秦川:广漠旷远
八百里秦川,又称陕西关中平原。它南倚秦岭、北界北山、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东西长约360公里。在历史上,它为秦国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强大基础,所以号称“八百里秦川” 。
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又称乱弹,起于西周,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因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唱腔惯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高亢激越, “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岀嫁的姑娘也回头。”
秦腔
贾平凹和秦腔
对贾平凹而言,秦腔是门艺术。他对秦腔钟情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三岁记事,他就骑在大伯的脖颈上看戏;六岁懂事,自己趴到台角上,听那花旦青旦唱悲戚戚的调子,不觉得就泪流满面,常常挨了舞台监督的脚踹还不动弹。正月十五,三月三,寒食、端午、中秋节,是秦腔牵着他由春而夏而秋而冬。
从秦腔里,他知道了奸臣害忠良,知道了小姐思相公,知道了杨家将的英武,知道了白娘子祝英台的痴情,秦腔故事是他道德启蒙的第一课,也在他感慨世事时引用得最多。
文章结构
1
1-3
介绍了秦腔的生成地域、唱腔特点和情感冲击力,让读者对秦腔有一个基本了解。
2
4-9
描绘了秦腔戏排演、演出过程中的种种场面和细节,以及秦腔引发的悲喜轶事,介绍了秦腔在秦川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充分表现出秦川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3
10
描写了对秦腔的感悟和思考,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文本研读:
秦腔:高亢激昂、沧桑悲凉、震撼人心
秦腔:(2)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在月在中天的庄院里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象的狂喜,激动,雄壮……
(3)高高的土屋上的窗口里就飘出一阵冗长的二胡声,几声雄壮的秦腔叫板,我就痴呆了,感觉到那村口的土尘里,一头叫驴的打滚是那么有力,感觉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喷薄而出。(衬托秦腔的雄壮厚重)
1、概括第一部分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 :
文本研读:
秦人:敦厚直率、勤劳粗犷、朴实豪放
秦人:(1)在西府,民性敦厚。
(2)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民。
(2)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
1、概括第一部分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 :
文本研读:
1、概括第一部分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 :
秦地:空旷平坦、广漠旷远
秦地:(1)八百里秦川。
(3)一个人独独到田野里去,远远看着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细细辨认着田埂土,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环境描写。渲染了苍凉悠远的意境)
(10)广漠旷远
秦
地
第一部分
3
秦川:广漠旷远;秦人:大苦大乐;秦腔:大喊大叫。
广漠旷远的地形养育了豪爽粗犷的秦人;复杂悠久的历史使秦人见多了兴衰成败,也让他们经历更多的大喜大悲;他们的痛苦欢欣需要高亢有力的秦腔来表达,因而三者之间是血肉联系、不可分割的。
阅读第十段,说说秦川、秦人、秦腔三者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
2.感知主旨:秦川、秦人、秦腔三者的联系
2、第一部分秦地、秦腔、秦人三者间的关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辽阔厚重,广漠旷远的秦川大地,养育了秦人,给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也给了他们敦厚、直率的性情和勤劳质朴、敢爱敢恨的品格。
一方水土,一方人,形成一种文化。秦地的辽阔厚重,与秦人的直率豪放、秦腔的激越奔放形成一种高度的内在统一。这样的秦地,这样的秦人,才创造出高亢激越、雄浑奔放的秦腔。秦腔只能诞生在秦地,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秦人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文本研读:
研读思考:文章第二部分是如何描写秦腔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8. 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2023·新课标Ⅱ卷】沈从文《社戏》
贾平凹曾说,“我羡慕那种横空排浪式的汪洋场面……情绪有了声响,幻想有了色彩”,你如何理解作者这句话?
表明了作者对宏大的场面描写的青睐。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研读第二部分:赏析本文的场面描写
4.文章第二部分是通过哪些场面来表现秦人对秦腔的痴迷与热爱的?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内容 手法
4,排演的热情
5,演出前奏
6,演出的精彩
7,观众痴迷
8,台下悲喜
9,秦腔地位
文本研读:
第二部分
点面结合
↓↑
(血肉)
点:典型人物、事件、细节、场面
面: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
(骨架)
作用:使所写的内容既充实丰满,又生动形象,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作用:使所写的内容有整体感
排演热情
主要内容:描绘排演秦腔时无论寒暑,不分老幼,乐此不疲的热情场面。
①细节描写,先交代环境——夏天蚊子多,冬天寒冷,表明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演员排练、群众看排练的热情不减。接下来再进行细节描写,通过叫骂、准备夜餐等表现秦人对秦腔的痴迷。
②语言描写,表现秦川人率真的性情。
③以家庭为例,以点带面。写出老小一辈都能唱,在秦腔面前人人平等,进一步表明秦川人热爱秦腔。
④特写老者与孩子,表现秦腔受众面广。
4
5
演出前奏
主要内容:描绘观众引颈期待,热闹非凡的场面。
①巧用繁笔,有力烘托秦川人“扳着指头”盼演出的急切心情;宁可省吃俭用,也要搭建好的戏台,表现秦川人对秦腔的重视和喜爱。
②言行描写。看戏的盛况,台下人们的争吵,“台下就乱了......狗年快完了,你还叫啥哩?猪年还没到,你便拱开了!”从质朴的语言中仿佛听到了秦人观看秦腔的高涨热情,也表现了秦人的豪爽幽默。
③点的描绘,特写“秦腔宪兵”等人物,突出人们对秦腔的热爱。
④排比、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秦人盼戏时的、迫切入迷程度。
6
演出精彩
主要内容:描绘演员技艺精妙,观众入戏动情的场面。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有力表现秦腔演员表演技艺的高超。
①正面描写:女的角色,步伐如同水上漂,腰身肩头一身戏;男的角色,摇帽翎单双结合动静结合,技艺精妙;亮相高叫,声如炸雷,摄人魂魄。
②侧面描写:观众叫好声不绝,观众体验到震颤、舒爽的感觉,观众随角色的蹲起而缩短或伸长脖子。
7
观众痴迷
主要内容:描绘观众冬夏不减兴致,老幼各得其乐的场面。
侧面烘托。选择“老一辈的秦腔迷”和“脾性野一点的孩子”这两类观众,对比鲜明,概括性极强,从侧面写出了村民们炽烈的感情以及对秦腔的痴迷热爱之情。
8
演出悲喜
主要内容:描绘秦腔演出给生活带来悲喜的场面。
以点带面,通过以秦腔演出现场相亲、爷爷带孙子看秦腔的喜中之悲、老汉在演出场地捡拾钱物、嘴馋孩子趁演出各家锁门之际偷摘瓜果等事例,表现秦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紧紧扭结在一起。
9
秦腔地位
主要内容:描绘秦腔在秦人生活中的神圣崇高的地位的场面。
侧面描写。秦腔是待客的最高礼遇,不容许客人对秦腔不敬,秦腔演员与国家领导人一样被人崇敬,名角的父母也会得到人们的礼让和尊重,侮辱秦腔会招来麻烦或被教训,“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这些足以说明秦腔在秦川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4.文章第二部分是通过哪些场面来表现秦人对秦腔的痴迷与热爱的?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内容 手法
4,排演的热情
男女老幼,乐此不疲
5,演出前奏
观众期待,热闹非凡
6,演出的精彩
技艺精湛,观众陶醉
7,观众痴迷
兴致如一,各得其乐
8,台下悲喜
几家欢喜几家愁
9,秦腔地位
神圣崇高
场面描写的主要技巧有:
①点面结合,以点为主。既有对群体的描写,也有对个体的描写;
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
③以言行描写为主,多种描写(细节)相结合;
④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文本研读:
尝试用文中的话解释为什么秦人如此痴迷秦腔?(提示:抓关键词句)
成因1:秦腔是秦人衡量人才的标准。
成因2:秦腔是秦人大苦生活中的大乐。
成因3:秦腔是秦人表达自我的抒情渠道。
成因4:秦腔是秦人的高超艺术享受。
成因5:秦腔是秦人生活中的必要因素。
承载了喜怒哀乐,满足了精神需求,成为了生命必需。
结尾一段有何作用?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再次点明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强调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呼应了开头,强化了主题。
文本研读:
第三部分
本文不但绘形绘色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
主题归纳
一、(1-3)秦腔生成地
域及其特点
二、(4-9)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三、(10)总结全文,强调三秦密不可分
秦腔的生成地域
秦腔与情感表达
文化底蕴及冲击力
排演的热情:男女老幼,乐此不疲
演出的前奏:观众期待,热闹非凡
观众的痴迷:兴致如一,各得其乐
演出的精彩:技艺精妙,观众动情
演出的悲喜:几家欢乐几家愁
秦腔有神圣崇高地位,是真善美的艺术
秦腔使秦人喜怒哀乐
秦川、秦腔、秦人融为一体